第557章 好人有好报!!!
推荐阅读:漫威:从格温蜘蛛侠开始纵横宇宙 安利你单推偶像,没让你推了偶像 天下剑法出华山 带着骑砍速通乱世 人在秦时,我与曹贼何异 这个反派过于年幼 这个顶流他神经病! 圣女来时不纳粮 彩礼十万,你给二十万什么意思? 蒲公英旅团的秘密庭院
郑红军在“黑豹突击队”当了五年通讯兵,很快就要退伍了。
腊月里,北风呼啸,大雪纷飞。
郑红军背着个旧帆布包,踏着厚厚的积雪,往山里老家赶。
他老家在偏僻的山区,出门要走一整天的山路。
这年月坐车是想都不用想,能有双结实的胶鞋就不错了。
这年头回家探亲,可是件大事。
部队每年只放一次探亲假,轮着来,轮不上的就只能咽着口水听别人念家书。
天擦黑的时候,郑红军走到一个叫枫树坪的小山村。
大雪封山,山路难行,他的腿都冻得发木了。
远处炊烟袅袅,这个村子里没有电,星星点点亮起了煤油灯。
郑红军实在走不动了,就寻着油灯的亮光,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
开门的是个精瘦的老汉,虎背熊腰,一看就是干了一辈子农活的硬朗人。
他身后站着个七八岁的小孙子,怯生生地往爷爷身后躲。
“当兵的呀?快进来暖和暖和。”老汉热情地招呼郑红军。
这老汉姓周,叫周富贵,孙子叫周小武。
土炕上烧得暖烘烘的,老汉媳妇连忙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红薯汤,还有一捧炒花生。
“来,趁热喝。这大冷天的,喝点热乎的暖暖身子。”周老汉媳妇朴实的话语里透着浓浓的乡音。
小武安安静静地坐在炕角,一双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郑红军的军装。
郑红军从背包里掏出带的几块水果糖,塞给他。
娃娃懂事得让人心疼,先给爷爷一块,自己才含住一块,甜得眯起眼睛。
周老汉看着他的军装,慢慢红了眼圈:“我儿子志国,也是当兵的,可能跟你还是一个部队的。”
郑红军一愣,仔细回想当初在部队的日子。周志国这个名字,好像在哪儿听过。
“就是四年前那场山火救援,立了三等功的周志国?”郑红军突然想起来了。
周老汉激动地点头:“对对对,就是他!可惜啊”说着,声音哽咽了。
原来周志国在去年得了重病,走得很突然。
他媳妇没多久就改嫁了,留下老两口带着小武。
周老汉从箱底翻出儿子的军装,那上面还别着枚已经褪了色的三等功奖章。
“志国要是活着,今年也该退伍了”周老汉轻轻抚摸着军装,眼泪扑簌簌地掉下来。
郑红军的心揪得生疼。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那天晚上,周老汉跟他说了很多。
说起儿子当兵时的故事,说起小武上学的事,说起村里人背后的闲言碎语。
“有人说,我这把年纪了还带着个娃,是给自己找罪受。可我能咋办?这是我儿子唯一留下的血脉啊!”
小武趴在炕头,早就睡着了。月光透过窗户照在他稚嫩的小脸上,眉眼间隐约能看到他爹的影子。
第二天一早,郑红军就要动身了。临走时,周老汉硬塞给他两个煮鸡蛋,说是路上饿了垫肚子。
“天冷,路上慢点走。”老汉的话语里满是关切。
小武则依依不舍地送了他好远,直到村口才肯回去。
回头望去,爷孙俩的身影在晨雾中渐渐模糊。
郑红军在心底悄然做了个决定。
年一过完,他便回到了二中队。
“郑红军,你到底咋想的?去燕京能有大好前程,咋就非得执意回家呢?”刘武皱着眉,向郑红军问道。
不少老兵即将退伍,身为中队长的刘武,着实不舍身边这些曾一同出生入死的好兄弟。
然而,部队的规律便是如此,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刘武心中虽有不舍,但仍想尽己所能为这些热血好儿郎谋个好前程,待他们退伍后能有个光明未来。
燕京的刘氏旗下掌控着众多大型企业,对这些优秀军人的需求颇为迫切。
原本商定好,郑红军等几人退伍后一同前往燕京的刘氏安保总部报到。
然而,事到临头,郑红军却找到刘武,表示自己不去了,想要回到家乡。
这着实让刘武大惑不解。
甭管战友们怎么劝,郑红军是九头牛也拉不回头,心意已决。
不论战友们如何劝说,郑红军都铁了心,九头牛都拉不回。
郑红军并非没有过纠结,他知晓去燕京能受老领导照料,前程自是光明。
然而,当那两位善良年迈的老人以及小武那可怜孩子的身影浮现在他脑海时,他的内心便愈发坚定。
寒风刺骨的火车站,送行的战友们已经散去。
穿着整齐的87式军装,胸前的二等功勋章在寒风中闪耀。
这一路,郑红军带着五年如山的军旅记忆,和对家乡的万般思念。
“同志,能帮帮忙吗?”一个怯生生的声音传来。
郑红军回头一看,是个面容清瘦的老太太,身边站着个穿着蓝色棉袄的姑娘,约莫十八九岁的样子。
“大妈,我来帮您。”郑红军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接过她们手中那个补丁摞补丁的蓝布包袱和竹篮子。
虽说是普通的行李,但这就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家当。
绿皮火车摇摇晃晃地开动了。
车厢里挤满了返乡的人群,空气中弥漫着烟火气和汗味。
郑红军帮老太太和姑娘找到座位,这一打听,她们要去的就是郑红军老家。
老太太姓杨,叫韩秀兰,女儿叫杨小芳。
老太太的丈夫在女儿十岁那年因病去世,母女俩相依为命。
杨小芳初中毕业后就去了城里,在一家国营服装厂当女工。
“小芳这孩子,为了给我看眼睛,两年没回过家了。”韩大妈说着说着就红了眼圈,“厂里一个月才六十五块钱工资,她省吃俭用,连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
郑红军听着心里一酸,想起自己那个刚满二十的弟弟郑长山。
前些日子,他娘来信说村里合适的姑娘都嫁人了,让他这个当哥的也帮着留意留意。
夜色渐深,列车在茫茫夜色中前行。
突然,一声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响起,车厢剧烈晃动。
杨小芳惊叫一声,下意识地抓住了郑红军的袖子。
“前方线路结冰,需要等待抢修!”列车员的声音透过喇叭传来。
车厢里顿时炸开了锅,有人抱怨,有人叹气,还有人骂骂咧咧。
暖气停了,寒气从车窗的缝隙钻进来。
郑红军见杨大妈瑟瑟发抖,就把军大衣脱下来给她披上。
杨小芳连忙阻拦:“使不得,使不得!您是军人,这衣服多贵重啊!”
“大妈年纪大了,更要注意保暖。”郑红军从背包里掏出带的干粮,“来,尝尝我们部队的特供饼干。”
等待的时间格外漫长。
郑红军讲起部队里的故事,说起我们中队如何拿了军区比武第一名,又是怎么在战斗中立了功。
韩大妈听得津津有味,连连说:“好啊,好啊!当兵真好!”
杨小芳坐在一旁,时不时偷偷看郑红军一眼,被他发现了就赶紧低下头。
郑红军注意到她的手上有些茧子,想必是常年在缝纫机前工作留下的痕迹。
“红军啊,你这孩子真懂事。”韩大妈拉着他的手感叹,“要是我们村也有你这样的后生仔就好了。”
郑红军心里一动:“大妈,我倒是有个弟弟,今年二十,在县里的工厂上班,一个月能挣八十多块钱。
虽说人有点害羞,但老实本分,孝顺爹娘。”
韩大妈眼睛一亮:“那敢情好啊!改天让你弟弟到我们家走走,我给他熬碗鸡蛋面。”
杨小芳在一旁红了脸,假装整理衣服,但郑红军分明看到她嘴角微微翘起。
天亮时,列车终于重新启动了。金色的阳光穿过车窗,洒在杨小芳的脸上。
那一刻,郑红军仿佛看到了弟妹的模样。
回到村里,郑红军第一时间把在火车上的事告诉了娘和弟弟郑长山。
没想到这小子一听说杨小芳的情况,当晚就坐不住了,非要郑红军去提亲。
……
“小琳,你爹这是不把我当人看哪!”郑红军有些气恼地一把捏碎了手里的搪瓷茶缸,任凭碎片和茶水洒了一地。
今年的夏天,郑红军退伍回到老家的乡镇工作。
办公室里,电扇呼啦啦地转着,可还是挡不住那股子闷热劲儿。
刚到乡政府机关不久,郑红军就和县长家的闺女王晓琳打得火热。
虽然这会儿刚退伍的大兵都能分配到县乡镇机关工作,可郑红军这个安排却让不少人背地里嚼舌根。
“这个郑红军,准是攀上了县长家的高枝了!”办公室主任孙德贵笑里藏刀的话传进郑红军耳朵里。
郑红军心里憋着一股火,可又说不出来。
他和王晓琳的相识纯属偶然。
那天郑红军骑着二八大杠到县里送公文,一个急刹车差点撞到了抱着档案的她。
档案撒了一地,她气得直跺脚:“同志,你这是要闹哪样?骑车也不长眼睛!”
“对不住,对不住。”郑红军手忙脚乱地帮她捡档案,一抬头,就看到了她那张气鼓鼓的脸蛋,倒是有几分可爱。
从那以后,郑红军总能在县政府大院里碰到她。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渐渐地,他们熟络起来。
王晓琳不像其他干部子女那样神气活现,反而平易近人,爱说爱笑。
“红军,你说咱俩这样,像不像地下党接头?”王晓琳常拿这话逗郑红军。
每次说完,她就咯咯直笑。
那笑声清脆得像山涧的溪水,听得郑红军心里直痒痒。
乡里的工作也不轻松。
每天天不亮,郑红军就要去下面各个生产队收农业税,还得应付上面来的检查团。
晚上加班写总结报告是家常便饭,饿了就啃两口带馒头。
王晓琳知道后,总偷偷给郑红军送饭。
“你说你,当兵的时候不是挺威风的吗?现在怎么成了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小职员了?”办公室的老刘打趣道。
郑红军摸摸后脑勺:“咱当兵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现在不也一样?”
日子过得倒也充实。
可是好景不长,王县长很快就知道了郑红军和王晓琳的事。
一天晚上,他派秘书把郑红军叫到了县政府。
“小郑啊,你是个好同志,组织上对你也很信任,但是”王县长的话让郑红军如坐针毡。
“爹,我和红军是真心相爱的!”王晓琳突然推门进来,把他们都吓了一跳。
王县长脸色铁青:“你给我回去!成何体统!”
郑红军站在那里,浑身僵硬。
这一刻,他忽然明白了什么叫阶级鸿沟。
但我没想到的是,王县长接下来的话,却给了他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
“小郑,我看过你的档案。你在部队立过几次功,还自学了大专文化。要不这样,你去县里的农业局当个副局长,好好干,将来”
郑红军愣在那里,这是考验,还是变相的拆散?
让郑红军没想到的是,半个月后,他就正式走马上任。
可这农业局的工作哪有那么好干?县里的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民伯伯们怨声载道。
郑红军是每天走村串户,脚都起了血泡。
一次下乡,郑红军看到生产队的稻田因为渠道淤塞都快旱死了。
队长老张抹着汗说:“要是能把渠道疏通,产量起码能翻一番。”
郑红军闻言二话不说,脱了鞋袜就跳进渠道里。
“来几个人,咱们先把这段给挖通!”郑红军还留着部队的习气,一声吼,震得老乡们都愣住了。
没想到这一跳,却让郑红军发现了问题的关键。
原来上游的水利站私自截留了水源,农田才会干涸。
郑红军立马写了份报告,直接递到了县委。
“好小子,还真有两下子!”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拍着郑红军的胳膊说。
这事一出,郑红军在农民伯伯们心里的分量也不一样了。
可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
县里要和邻县合办化肥厂,农业局要派人去筹建。
王县长却点名要郑红军去。
“红军,这是个苦差事。你要是去了,咱们好长时间见不着面。”王晓琳急得直掉眼泪。
郑红军却看出了其中的深意:“没事,咱爷们能扛得住!”
化肥厂的筹建工作比想象的还要难。
两个县的利益纠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郑红军带着人四处协调,晚上还要研究化肥生产工艺。
经常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趴在办公桌上。
有一次,郑红军去外地考察,遇到了熟人崔勇健。
这家伙是郑红军在部队的老战友,现在在某大型化工厂当科长。
“老郑,你这是遭了什么罪?”他看郑红军瘦得脱相,直摇头。
郑红军苦笑着说:“为了个化肥厂,也是拼了。”
“得,我把咱厂的工艺流程图借你参考参考。”崔勇健看他可怜,偷偷塞给他一叠图纸。
这叠图纸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郑红军的思路。
郑红军连夜研究,终于找到了适合两县实际情况的生产方案。
不久后,化肥厂建成投产。
第一批化肥发往各个乡镇,解决了农民伯伯们的大问题。
这件事让郑红军在县里挣足了面子,王县长破天荒地在全县干部大会上表扬了他。
“同志们,农业局郑红军军同志,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这样的干部,组织上要大胆使用!”
会后,王县长把郑红军叫到办公室:“小王,这大半年,我一直在关注你。你没有让我失望。”
郑红军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王县长当初的安排,是对他的磨练。
“红军,其实我早就看出来了,我爹这是在考验你呢!”王晓琳抱着郑红军的胳膊,眼里闪着狡黠的光。
年底,郑红军和王晓琳举行了婚礼。
岳父王县长难得地喝了几杯,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女婿啊,我考验你不是因为你是退伍军人,而是想看看你有没有一颗为民服务的心。”
王晓琳打趣道:“记得那会儿你砸了茶缸的事不?”
郑红军笑着摆手:“嗨,别提了,我是年轻气盛,哪懂得什么叫水到渠成?”
只要一有空,郑红军就会去探望周老汉一家子。
郑红军还认这个跟老领导一样名字的小武当干儿子。
村里没有教育条件,周小武就在县里上学,平日里住在郑红军家里,只有周末才回村里。
心地善良的王晓琳得知周小武的家庭情况后,很是心疼这个懂事的孩子,拿他当自己的孩子一样。
郑红军平时忙着工作,家里全靠媳妇王晓琳在操持。
周小武开学那天,他两手空空,有点难过地问郑红军,说:“干爹,我咋没有书包呢,别的同学们都有!”。
郑红军看着他,心下有些自责一时间不知道怎样回答,
他平时太忙,这些事情一时间记不起来,笑着对他说:“小武,干爹明天给你买哦,今天我们先去学校上课!”。
小武听后,他很懂事,也没有再闹要,只是点点头。
郑红军明显感觉到他不开心,在心里责怪自己,怎么把这个事情忘了。
“哎,你们咋走这么快啊,小武,等等,书包忘了拿啊!”,刚走出几步,媳妇王晓琳在后面边喊追上来说道。
王晓琳手上拿着个崭新书包,递给小武,小武接过后顿时喜笑颜开,开心的不得了,笑呵呵地摸着书包,郑红军看了眼媳妇,又对小武说:“咋的,有新书包不感谢你干妈啊!”。
小武这才反应过来,笑着对媳妇说:“谢谢干妈,我有书包咯!”,说完就高兴地往学校跑去。
郑红军拍了拍媳妇王晓琳的肩膀,问她什么时候买的,她笑了笑,说:“如果都交给你,难咯,还不赶紧跟上孩子!”,她推了他一把,郑红军赶忙往前跑。
要么说,好人有好报呢!
郑红军跟县长家的闺女结婚后不到一年,他的老大难弟弟郑长山跟弟妹杨小芳也顺利结婚了。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17414/67276.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