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6章 别挂了(5k)
推荐阅读:家族修仙:通天长生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逃离四合院:年代弄潮儿 遮天:开局订婚火麟儿! 神尊强宠,废物小姐竟是绝世女帝 御兽:我真不是培育大师 超凡纪元,我的职业能无限升级 双穿,从当个倒爷开始 重生八零之糙汉哥哥好疼我 镇魂街之大唐龙裔
一片掌声再次响起来,这个年代的同志们,还有些内敛,没有太多的形式,去展现自己的情绪。
鼓掌是大家能想到的最好、最合适的方式。
至于去把试飞员同志往天上抛这种事情,大约是干不出来的,一个不小心磕着碰着了,后面的事情可就麻烦了。虽然试飞员不只一位,但是总体来说有延续性是最好的。
“振东同志,你要不要来说两句?”领导转头对高振东笑道。
同志们都觉得理所应当,没有高振东就没有这架飞机。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高振东却笑着摇了摇头:“不了不了,我看着飞机飞起来了就好。”
这本来就是属于这片土地的飞机,高振东只是让它以不那么完美的姿态提前出生了而已。
这么说好像也不太对,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其实已经很完美了。
那没事儿了。
不过高振东还是没有说两句的想法,他只是转过头,点上一支烟,看向了机场外的某一方向。
兄弟们,你们以后不用挂票了。
两处时空仿佛在这里产生奇妙的交汇,高振东是真的佩服那帮冒着危险向全国军迷报告好消息的挂壁(物理)们。
毕竟“泄密必被抓,抓住就杀头”牌子,不论是PS还是真的,都曾经在网上广为流传。
他站在人群中,仿佛身边的热闹离他很远,但又很近,他只是看着机场外,久久不发一言。
这是我们被国外势力恐吓最久、最多、最广的一项军事技术,甚至还超过核讹诈,毕竟那东西门槛太高。
曾几何时,这是军迷永远都绕不过去的巨大鸿沟,每当说到这种飞机的时候,哪怕是最乐观、最激进的军迷,都只能说一点诸如“八爷高空高速枪挑娘娘”,“八换一经济上可行”之类的话,而不能说能真正的公平对抗娘娘。
现如今,攻守易形了兄弟们!
兴奋终究是要过去的,首飞成功的兴奋过后,接下来是更加忙碌、困难的工作即将接踵而至。
首飞仅仅是飞机正常的飞了起来,后面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不过有一件事情,倒是从首飞开始就在做了。
委里的同志、高振东、空军和空装局的同志和西南所的同志们们一起,回到了西南所内。
刚回到所里,一位同志就拿着一份电文迎了上来。
“所长,雷达站那边的数据过来了。”
这件一开始就在做的事情,正是雷达反射面积数据的测试。
隐形飞机是个新家伙,很多配套设施还没跟上,如微波暗室、反射面积测试台等等,所以想要测试实机的反射面积,最好的办法就是趁着飞机飞行的时候,在地面用雷达直接扫。
这个办法土是土了点,充斥着因陋就简的味道,但是不管怎么说,反正是能测试了就行。
首飞刚结束,专门配置的雷达站那边,就将第一次的测试数据送了过来,一点儿没耽搁。
所长就是一喜:“噢?快快快,拿来看看。”
这是这架飞机的核心指标,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之一。
毕竟其他的子系统,哪怕是先进到了脱节的雷达,依然只能做到人有我忧,但是隐身这一项指标,却是真正的人无我有,这就让同志们不得不重视起来。
过来汇报的同志递上来一张纸,内容不多,但是却极为重要。
所长接过来之后,直接往高振东手里一递:“来,高总工,你来看看,这个你最在行,哈哈哈。”
所有人都觉得这一切仿佛理所应当,看着高振东打开那张纸。
一个数字映入眼帘,第一个数字是0!
高振东心里就是一喜,好!
只要是0,那就说明至少和几十年后大白熊的扁-27在一个水平线上。
看见这个数字,高振东心头石头落地,稳了!
虽然自己竭尽所能,将在这个年代能加上的所有技术都加持到了这架飞机身上,但是到底能做成什么样,高振东还是有些担忧的,毕竟眼睛没看到实证,那就还有发生变数的可能。
而现在,这个数字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0后面的数字不是0,高振东并没有失望,这是科学的、客观的,要是0后面再跟一个0,高振东反倒是要怀疑雷达站是不是出问题了。
不过雷达站出问题是不可能的,为了这个试验,专门布置了最先进的、在南边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最新型号的雷达。
“雷达测试表明,新型战斗机的正向RCS为0.3平方米!”暂时还没有其他明确的数据,因为首飞的飞机不可能为了雷达测试配合飞出专门的飞行姿态,属于是能看什么看什么,首先测试的,正是最重要的指标——正向RCS。
0.3,比扁-27要低很多。高振东有些意外,毕竟扁-27来自21世纪,算得上是四(五)代机的守门员。
但是仔细想想,又好像很正常,这架飞机有着扁-27没有的S型进气道、更加平整光洁的腹部和机身、更小的机体,哪怕其他条件一致,这架飞机比扁-27的RCS要显著降低,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的事情。
但是这些弯弯绕绕,同志们并不知道,他们还在惊讶,而有的同志,甚至不知道这到底代表着什么。
“这么低?”
“不是,这就跟一个炒菜锅差不多了吧?”
“比炒菜锅大点儿,案板,白案的案板差不多。”
“就是个大菜板的面积。”
“真有这么好的效果?那飞机就算是正面的最小面积,也有那么大一坨呢,怎么可能才这么点儿?”
虽然各说各的,但是数字在那里,是不会错的,毕竟高振东总不可能造假。
“高总工,0.3意味着什么?”这个数字虽然具体,但是其效果对于不是这个专业的同志来说却显得有些抽象,所以空军的同志将这个问题抛给了他们最信任的研究人员——高振东。
高振东想了想,笑道:“0.3平方米的RCS,意味着等到敌人发现我们的战斗机的时候,他们早就身处我们哪怕是最早型号的中距拦射弹的不可逃逸区里,而且此时我们的中距拦射弹已经发射,快要和他们迎头相遇了。如果是新型的中距弹乃至远程弹,他们甚至根本就没有机会突进到能发现这架飞机的距离。”
对于空军和空装局的同志来说,这个例子无比的清晰,因为直接结合了战例。
“也就是说,他们在还没发现我们的时候,就已经被击落了?”
高振东点点头又摇摇头:“可以这么说,但是也不能这么说,毕竟导弹是有命中率的,在干扰、机动、本身脱靶等因素下,总有那么一些幸运儿,也许能活到和我们的飞机接触的时候。”
听懂了。
“明白了,敌人得靠运气,才有可能活到能在雷达上发现我们的时候。”
高振东点点头:“对,没错。只不过到那时候,天气好的条件下用眼睛都能看见了,哈哈哈。”
而且那时候,能量几乎消耗殆尽的敌机,即将面对的是配备有头盔瞄准具的大离轴红外空空弹,其实机会也不多。
隐形战斗机的优势,此刻才显得那么的真切,所有的同志的心情,再上一层楼。
“那对面这个仗,可就难打咯,哈哈哈。”
“好,更喜战鹰云霄隐,军地内外尽开颜。”委领导忍不住诗兴大发。
高振东忍不住看了他一眼,哟,这水平,可不像是您的习惯啊。
虽然也一般,但是至少能算得上一般。
“有个东西,你们要考虑往飞机上装了。”喜悦过后,高振东想起一件事情来。
“什么东西?”
“龙勃透镜。”龙勃透镜的发明是比较早的,在S2末期就已经发明出来了。
“龙勃透镜?这东西装在隐形飞机上做什么?破坏隐身啊。”西南所的同志有些莫名。
高振东笑了起来:“就是要破坏隐身啊,做成可收放的,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空装局的同志最先反应过来:“你的意思是,平时训练、执勤的时候就把龙勃透镜放出来,以免泄露隐形数据?”
高振东点点头:“对!”
其他同志这才恍然大悟,这个想法,又领先一步。
“嗯,振东啊,你这个未雨绸缪的习惯,实在是好得很啊。”领导实在没忍住,虽然已经早就知道,而且经常在提起,但是高振东这种表现实在是让人压不住夸奖的心思。
会还是要开一个的,在科研的道路上,仪式感还是很有用处。
不过这个会就简单了,没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没有什么要讨论的事情,就是简简单单的快乐就完事儿。
高振东也没说其他,现在已经足够好了。
不过他不说,不等于同志们不问。
正当这个简短、热烈、欢快的首飞总结会结束的时候,西南所的同志找过来了。
机会难得,高总工能有空过来的时间可不多,能面对面交流是自然比打电话和发邮件要强。
“你们说,我去休息一下。”委领导毕竟上了年纪,兴奋过后,精神略微疲惫。而且这种技术细节不在他的主要工作内容里,正好休息一下。
送走领导之后,高振东和西南所的两位同志找了个没人的办公室坐下,办公室门口迅速被人给围了起来。
“有什么问题?”高振东笑道。
这倒不是他小看同志们,觉得找自己就只会问问题,而是这个阵仗,要说没正事是不可能的。
“是这样,其实这个飞机大方向的问题都没什么了,现在就是细节的调整。不过我们这里有一个下一步将要做的工作,需要向您请教一下,在这之前,我们都没有怎么考虑到。”
“是哪方面的?”
“机炮!我们看上了陆军那门625机炮,想要改进一下,放到飞机上来。听说您在这方面也很有建树,想听听你的意见。”
好家伙,花旗佬的620本地版是吧。
说起这个,旁边空军的同志双眼放光,6管25毫米炮,这火力,想想都带劲。
一看他们那表情,高振东就猜到这个625上机的主意,大概率是他们主动提出来的。
“你们遇到的问题,是超重是吧?”高振东笑了起来。
这个一点都不难猜。毕竟陆军也好,海军也好,用625的时候对重量没有太多的限制,反倒是为了精度、稳定性等指标,会故意的保留一些重量。
但是上了飞机,这玩意儿的重量就有些大了,特别是新型空优战斗机为了航电、隐形、航程、内置弹仓做了很多针对性设计和妥协的情况下,这门不算炮弹,经过各种减重的加特林炮,对这架双中推的中型战斗机来说还是有些重了,而且占用的体积也大,加上数百发炮弹,就更不得了。
“你们的炮现在有多重?”
“现在的样机上都是配重,比现在的炮要轻,现在的炮我们想尽办法,依然有差不多180公斤以上,而且炮弹更重。”
180?!
难怪他们对着这东西抠脑袋。
花旗的M61型6管20毫米机炮的重量是120公斤,按照这个比例,625的180公斤反倒是显得相对轻巧,可以说,设计炮的同志已经想尽了一切办法。
“625太大了。”高振东想了想,斩钉截铁的道。
“可是双管加斯特炮的重量,也在150公斤左右,没轻太多。我们就是考虑到您对加特林很熟悉,陆海那边的弹炮合一系统里面那门炮你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所以就想看看有没有办法优化这个重量。”西南所的同志道。
高振东摸了摸脑袋,突然想起来个逆天的货,这货他印象深刻,都不用翻系统。主要是这东西实在是非常极致,极致到高振东看一遍就记得非常清楚,忘都忘不掉。
“为什么不用620?”高振东笑道。
“20毫米炮的口径小了点,威力不够。”空军的同志道。
在这方面,花旗和白熊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流派。
泼水派和大力派。
前者以小口径、高射速为主,争取能蒙得中。
后者以更大口径、更大威力为主,争取一发解决对手。
例如米格-15那个小身板上,安装了一门37毫米和两门23毫米机炮,虽然37炮以尿尿弹道著称,但是只要蒙中了一发,那是真的要命。
空军的想法,就有点既要又要的意思了,既要6管的高射速,又要25mm的大威力,把设计机炮的同志折腾得够呛。
高振东道:“我的建议,是用30毫米炮,单管,备弹量嘛……最多200发。”
“这……威力倒是大了,可是射速是不是低了一点?如果像米格-19一样安装多门的话,重量又上去了。”
30毫米炮空军是用过的,而且数量不小,米格-19就是NR-30型30毫米炮,这个炮重量很轻,不到70公斤,射速900发/分以上,如果单管的话,火力的确显得有些不够,如果多管,总重量又上去了,还不如射速3500发/分,重量150公斤左右的双管23mm加斯特炮呢。
高振东笑了起来,而且笑得很得意,因为他能想象到同志们等会儿的表情:“如果这门炮的重量只有45公斤,射速可以高达1800发/分呢?”
“多少????”
“1800发?45公斤?”
“30毫米炮?”
这几个数据结合到一起,让同志们惊诧莫名,下巴都掉地上了。
高振东笑道:“你们别管可不可能,就说这个数据能不能用吧。”
此时同志们才想起来,全世界最轻的12.7毫米大口径机枪,就是出自眼前这位笑呵呵的同志之手,这么一想,也许真的能行?毕竟这位同志在枪械轻量化方面,水平非常高。
空军的同志沉吟了一下:“如果能有这个射速的话,单管30mm炮搭配200发炮弹倒是真的够用了,一场空战下来,也差不多。”
这个射速是米格-19的30毫米炮的两倍!不少米格-19及其衍生型号,安装的30mm炮也就是2门,备弹不过80发左右。
和双管加斯特相比,从毁伤效能来说,一发30mm顶两发23mm没有任何问题。
这么算来,如果这门炮的理论射速真有1800发/分,那就没有任何问题。
高振东补充道:“你们别忘了,这是一架会配上远程雷达空空弹的隐身飞机,这架飞机的核心,是在敌人发现自己之前,利用空空导弹消灭敌人,机炮可以有,但不是最主要的。”
有了F-4猪愚在前,现在要想取消机炮是不可能的,但是定位成补充,倒是没有太大问题。更别说高总工提出来这门炮,真的能一门顶两门,机炮火力和战-6比起来毫不逊色,都不能说是补充,就是主力。
尤其是在同志们看过新飞机那0.3平方米的正向RCS之后,对此的信心就更足。能活到机炮面前的敌机,数量、能量可都没剩多少了。
“高总工,虽然但是……但是45公斤,射速还要达到1800发/分,这很难吧?”就差说做不出来了。
射速高了,相关的散热、结构、承力都得加强。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17822/66324.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