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1460章 生瓜蛋子要不要?(4k)

第1460章 生瓜蛋子要不要?(4k)


“芳香族纤维?”潘工一听就有点懵了,主要是这东西别说量产了,在国内连这个方向都很少提。

    芳香族纤维可能说起来有些陌生,但是它的另外一个指向具体材料的名字可能就熟悉一些了——芳纶。

    当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如果连芳纶也陌生,那有个产品名大约肯定是听过的——凯夫拉。

    这三者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几十年后,在国内自产的不会用凯夫拉这个名字,而是用的芳纶,因为凯夫拉是别家公司的商品名。

    此时,芳纶纤维已经被提出来,但是还没有量产,原本的时间线里,芳纶是花旗的某著名化工工业公司于67年开始量产的,名字正是凯夫拉。

    “对,我们按照化工业产品起名字的习惯,就叫它芳纶吧,这样讨论起来比较方便。”

    芳,芳香族,纶,化工业对合成纤维短丝的统一称呼。

    “好,这个名字好,不过这个东西有什么用?”潘工一点儿不纠结名字,就好奇这东西到底有什么用。

    “我分析过,芳纶纤维的强度很大,可以用于高强度织物面料的原材料使用,或者作为复合材料的骨架,具有非常广泛的前景。”

    复合材料有很多种,高强度纤维加强的正是其中一种。

    “啊,那我明白了。”潘工恍然,你这么说就清楚了。

    不,你还没完全明白。

    “据我研究估计,这种纤维制成的织物面料,甚至能防住这个……”

    说完,高振东把黑星手枪给摸了出来晃了晃。

    吓了潘工一大跳。

    一言不合就拔枪啊这是,也不对,这也没有一言不合啊,说得开心着呢。

    被吓了一大跳的原因,是这东西居然能防住手枪子弹?

    这就有点不敢想象了,印象中哪儿有扛得住子弹的面料啊。

    “多厚才能防住?”如果是一床大棉被那么厚,好像也不是不行,只是这样一来,没什么太大意义的样子,毕竟土坦克这东西我们抗战的时候就在用了,而且还得盖土浇水。

    “嗯,比你现在身上穿的要厚不少,但是还能算得上是衣服。”别小看芳纶防弹衣,论重量也是按公斤算的。至于电影里的防弹西装……可能也行吧,毕竟没有人规定西装厚度。

    “啥?真的?”这可就不得了了不得啊,一件布衣服这能防弹?

    “嗯,理论分析,结果就是如此。”高振东面不改色心不跳,信口胡诌,一切都推给理论。

    “太好了!高委员,要怎么弄?”潘工兴奋至极,直入主题。

    这回他没有自己先研究研究的心思了,这个东西实在是太过陌生,又不像碳纤维的最后一步工艺有前两步打底,要自己研究的话,那可就真歇菜了,得猴年马月啊。

    牛顿说得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眼前搁这儿不就有位巨人嘛。

    高委员,借肩膀一用!

    不过这一次,高震东反倒要他先研究研究了。

    “我选定的基础材料是聚酰胺,趁着这几天,你回去先熟悉一下聚酰胺的情况。”高振东道。

    这个材料其实有些让人眼晕,因为这东西其实一点儿都不神秘,和刚才高振东掏出枪来举例子的高大上,反差有些大。

    “聚酰胺?尼龙?”潘工差点惊掉下巴,这东西我可就熟悉了。

    说凯夫拉、芳纶可能还带着点神秘,但是说到尼龙绳,所有人几乎都有话要说。

    这东西烂大街啊!哪怕现在只是1965年,但尼龙这东西同样随处可见,也许路边一条随风飘扬的破绳子,就是尼龙。

    尼龙就是聚酰胺做的。

    当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能以它为原料的另外一个产品更熟悉一些——丝袜。

    至于潘工就更熟悉了,哪怕以前不熟悉,在搞聚丙烯腈原丝的时候不可能不接触到。

    所以潘工的惊讶一点都不奇怪:“高委员,尼龙能有这强度?”

    “有啊,石墨和金刚石还都是碳晶体呢,哈哈哈。”

    这年头钻石在国内还没炒起来,特别是对于技术口的同志来说,金刚石听起来要顺耳得多。

    潘工点点头,高委员就是高,举个例子那是深入浅出形象无比,这个例子就很容易懂了。

    “明白了,我回去好好的把聚酰胺的东西认真学习一遍。”虽然他对聚酰胺熟悉,但是他可不敢托大,要达到高委员说的那种高度,估计自己以前掌握那点儿东西不够用的,确切的说,他现在需要深入、仔细、系统的,把聚酰胺相关能找到的所有知识牢牢掌握。

    自己还天天烧煤呢,但是要进碳研院就远远不够格,而眼前这位,是把碳给玩出花来的牛人。

    ——石墨烯的论文是公开的,作为有机材料相关的工作者,哪怕这和有机化学相去甚远,潘工同样对这件大事有所了解。

    这么一类比,潘工自然觉得自己此前对聚酰胺的了解,远远不敢自称熟悉了。

    而此时,他才想起来高振东在碳纤维的前两步,尤其是纺丝的扩散过程的教学中,对自己说过的话。

    ——要在扩散和纺丝方面多下工夫,他还有用。

    合着他早就在为这一天做准备了,而自己则是什么时候入了坑都不知道。

    高,实在是高!

    “行,那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三天后……不,四天后,多给你一天吧,毕竟你的工作是全新的。”高振东很是善解人意。

    潘工没有客气,这可不是客气的时候,能多一天准备,就能多吸收一分收获。

    毕竟他也不可能马上就把碳纤维的工作彻底甩开。

    应化部某研究院,总工办公室。

    “什么?你还要人?生瓜蛋子要不要?”

    看着眼前的潘工,总工觉得一个头两个大。

    相当一部分生力军都被他的碳纤维抽走了,现在哪儿来的人?这剩下的都是大学刚毕业的人,你不嫌他们是生瓜蛋子我还嫌呢。

    潘工一脸的笑容:“对,还要,最少三个人,要不然新工作没法开展。”

    他估计芳纶这东西,相当一部分人员和碳纤维其实是重合的,特别是现在碳纤维的原丝纺丝已经解决,这部分相关的同志可以抽调出来。

    估计高委员现在才安排这个任务,也是考虑到研发流水线正好走到这一步了,上一个工序的人已经能抽调得动了。

    大牛就是大牛,连这都考虑得滴水不漏。

    高振东:流水线嘛,我熟,CPU里虽然现在没用上,但是上辈子超标量流水线我老熟悉了。

    但是调得动归调得动,一部分专属于芳纶纤维的生力军还是要准备上的,只是人可以贵精不贵多。

    “新工作?什么新工作?”

    “高委员那儿的,总工,来,您看看。”潘工高高兴兴的把他记录下来的芳纶纤维的概况递给总工。

    总工一看就倒吸一口凉气,这是化纤?这特么是钢丝吧?

    “高总工亲口安排的?”

    “对,今天过去请教碳纤维后续工作,他专门把我留下来安排的。”

    那看来高委员那边决心和把握都很大了,干!

    只是高委员这也太高产了,有点高产似那啥的感觉。

    总工压下了心里不太恭敬的类比,乐呵呵的一拍桌子:“干!要几个人?”

    嚯,你这怎么比我还激动?刚才还要啥没啥,现在这架势,就变成想啥给啥了?

    多新鲜呐,总工又不傻。

    “三个,就三个就够了。”潘工也不贪心,说多少就是多少。

    “好,等会儿我把现在有时间的相关人员名单给你,你随便挑。对了,只许挑两个!”

    潘工闻言气急,不厚道啊:“不是,刚说好的要多少给多少,怎么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了,转眼就给克扣了一个啊。”

    “什么鸡啊鸭的,我亲自上!我也是搞有机的!剩下两个你自己挑,没问题了吧?”

    嘿,真不傻。

    潘工闻言,眼睛一转:“那正好,这个事情就您来负责吧,正好我碳纤维那边也有工作。”

    “嗯?不对啊,你那边有工作,高委员怎么直接安排给你的?”总工一回味,事儿不对啊。

    潘工把事情解释了一番,总工听完,一拍他的肩膀:“不,还是你来牵头,就按照高委员的安排来办,我给你打下手。”

    高委员是个厚道人啊,挺替人着想的。

    科技奖项可以有三个主要完成人的,带头人的虚名,不要也罢,稳妥为先。

    “真的?”

    “真的!没事儿,那边的你该挂的继续挂着,工作上有什么顾不过来的向院里提,总之不能耽误课题的进度。”总工一槌定音。

——

    “这一部分的账目怎么记?金额有些大了,而且如果溯源的话,有些敏感。”白熊某贸易部门,一名毛熊看着那部分新增的数字,头疼不已。

    更关键的是,这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笔长久的生意,他担心总有出问题的一天。这些看不见的额度,会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长久的悬在他们的头上。

    “这件事情你不用管,会有专业的人员将账目处理好的,你的任务,就是做好进销存的工作。”另外一名毛熊满脸的兴奋,什么账目?浩如烟海的数字,核查人员哪儿有这个闲心一一核对,再说了,就算核对,他也有信心将这一切掩盖得天衣无缝。

    不是没人能看出问题来,而是有能力看出来的人,都站在自己这边,或者根本进不了这个大门。

    “那卢比扬卡的人呢?”这才是他最怕的。

    “卢比扬卡?他们看不懂。而且卢比扬卡1号楼和2号楼的人从来都不对付,1号楼的人手伸不到这里来的。”

    相比1号楼,2号楼在外面不太出名,但是在他们内部,其实是一股和1号楼能分庭抗礼的力量,最妙的是,1号楼和2号楼天生就不对付。

    这种不对付和主官的意志、性格、交际没什么关系,而是天生注定就有的。

    “可是……”

    “没有可是。我的达瓦里氏,别忘了,我们能弄到汽车,性能强大的、特殊的、豪华的、安全的汽车……”这很微妙,也很重要,有着意想不到的用处。

    一直在担忧的这人抬头看了看头上的天花板,仿佛放下了心:“我明白了。”

    而差不多同时,东北某地,我们的一群同志一边看着眼前的一大堆资料,一边抱怨。

    “这特么也太多了,他们难道就不会用电子文档存储么?”

    “别扯淡了,纸质文件才是最可靠的!”

    “道理我都懂,可是这堆资料为什么这么大?”

    “少说怪话,该看的看,该搬的搬,该入库的入库。”

    抱怨归抱怨,但那其实都是小问题,同志们的抱怨更多是一种对对方的调侃,和一些隐隐约约的自豪。

    而不少同志更关心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到底高总工看着几张模糊的图片和一些不是很可靠的数据做出来的推测,猜中了多少,才能让对方放弃保密的想法。

    “买定离手买定离手了啊,我们看看到底对了多少。”一位同志很是兴奋,虽然这种推测不是他们亲自做的,但是也是自己的同志搞的嘛,很有一点与有荣焉的感觉。

    他们拿出一份文件,正是当时高振东对对方的新式飞机做出的推测。

    而另外一些同志,则翻开了资料目录,在上面寻找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速度……对了……”

    “高度……对了……”

    “材料、结构,对了!”

    “气动布局,对了!”

    “大致的包线,对了!”

    “优势区域,对了!”

    “……”

    同志们的话越来越快,越来越兴奋!

    全中!

    同志们拿着高振东的“推测”成果,兴奋之余也不由得面面相觑。

    太恐怖了!

    就手上那么一点资料,他居然能将对方的所有大体设计和相关参数看得透透的,一点儿不差。

    这让同志们都有一点遍体生寒的感觉,难怪对方没有一丝挣扎的想法,换成是自己,也是一样。

    都被看了个精光,还保个屁的密!爱咋咋地吧。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17822/66330.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