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0章 真的疯了!
推荐阅读:镇魂街之大唐龙裔 神尊强宠,废物小姐竟是绝世女帝 逃离四合院:年代弄潮儿 家族修仙:通天长生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御兽:我真不是培育大师 双穿,从当个倒爷开始 遮天:开局订婚火麟儿! 重生八零之糙汉哥哥好疼我 超凡纪元,我的职业能无限升级
“你马上带上相关资料,进京!记住,资料务必用最新下发的加密软件和密钥多道加密。”
领导的话从话筒里传来,带着激动和兴奋。
虽然有那么一点点的猜想,但是当一切尘埃落定时,带来的激动依然是那么的真切。
“好!”
至于别的,在电话里没说,但是防工委派驻金城大学的同志们却随后马上忙碌了起来。
挂断电话,防工委领导在办公室里激动的来回踱步,脸上带着笑容和一丝哭笑不得,嘴里不停念叨着。
“这小子……哈,这小子……尽捅娄子……”
“哈哈哈……捅得好!捅得好!”
差不多同时,在这5月的日光里,黔山省七星地区草海县,初夏的阳光虽然有几分毒辣,但是却完全压不住草海县和省农科所同志们脸上的笑容。
省里发来的土豆种栽培说明里,这种土豆的种植周期是104天,二月下的种,3、4、5月,收获的时候到了。
不大的实验田周边光秃秃一片,原本种植的所有土豆都被扒了个精光,好几道密密实实的竹篱笆一圈一圈的将这片实验田围了个瓷实。
不少民兵荷枪实弹,好奇的看着这片他们守卫了好几十天的实验田。
“这是啥子洋芋噢,弄个要紧咩?”
“肯定嘛,说是省头发下来勒良种。”
“洋芋再是良种,又顶得倒啥子事情,产量再高,就算是多两成,这几分田土也种不出好多来,还是要饿肚皮,就是时间长短不一样,有啥子区别嘛。”
“还是有区别嘞,少饿几天算几天咯。”
“……”
围观的民兵和群众在交头接耳,而试验田里,省农科院的老张老李带着自己的学生,还有一些选出来的农户同志,准备开工。
“开始咩?”
“开始嘛!”
他们拿着工具,有些小心翼翼的开挖起来。
草海县的领导看着他们的动作,也是心情有些激动,听说这种洋芋口感好、营养指标好,而且产量估计还不低。
随着老张他们的动作,埋在地下看起来还有些灰头土脸的洋芋开始露出真容来。
第一窝就让周围的同志发出了惊呼。
“歪哟,好大个哟!”
虽然土里的土豆看起来灰扑扑的全是泥土,但是在泥土里露出大半个身躯的洋芋坨坨们,还是让周围的同志都吃了一惊。
这洋芋个子太大了!比他们往常种的大了不是一星半点。
草海县的领导脸上就是一喜,开门见喜啊,能看见的第一个个头就这么大,好兆头!
周围的同志也在交头接耳。
“要是个个都有支么大就好咯,至少吃洋芋都不得饿肚皮。”
“可能是运气好,哪点可能个个都支么大?”
“你在想屁吃。”
“……”
但是随着第一窝渐渐露出全貌,同志们都兴奋起来。
这一窝土豆,大部分都是个头硕大,长圆长圆的,看起来很是匀称。
“歪日!还真嘞个个都支么大啊!”
刚才不相信的同志发出了喜悦的惊叹。
农科院的老张老李虽然心里有点数,但是当事实真的摆在了面前,他们还是忍不住高兴了起来。
“果然,大果率很高。”
“这一个怕是有二两多重,而且每个差别都不大。”
“嗯,一窝结了5个,而且还结得比较集中。”
“记下来记下来,快点记下来。”
“就是不晓得是不是每窝都这样。”
“……”
老张和老李很是兴奋,一边清理,一边叫自己的学生赶紧记录,这可都是一手资料,对日后的种植有用处的。
旁边草海县的领导,脸上喜色更浓,一窝就有1斤多!
向着这片还不到1亩的实验田看去,他眼里充满了期盼。
随着同志们小心的动作,围观的同志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浓,挂在了每一位同志的脸上。
黑红黑红的土地上,一个个土豆被翻出来,黄黄的一片一片。
个头大、结果多、大果率高!
笑得最开心的,是草海县的领导,此时什么口感这些都被他扔到了九霄云外,就这产量,再难吃都要种!再说了,洋芋嘛,能难吃到哪里去?
老张和老李一边工作一边记录,他们要大致的大小、典型的单果重量、结果数量等等,而他们的学生和农民同志将地上的土豆收集起来,开始一筐筐的过磅。
土豆很重,但是农民同志的腰杆却没被压弯,而是挺得直直的,脸上深邃的沟壑里洋溢着最真心的笑容。
“92斤3两……下一筐……”
过磅的同志声音中气十足,带着浓烈的笑意。
草海县的领导看着从自己面前抬过去的一筐筐洋芋,想要伸手抓一个来看看,又仿佛怕弄坏了种子,又把手收了回来,不知道往哪里放,显得有些局促。
人多力量大,更别说是带着喜悦的众人,人们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小心翼翼而又动作迅速的完成着采收和记录工作。
他们都在等一个数字。
实际上时间过去得并不久,但是所有的同志们都有度日如年的感觉。
终于,最后一筐土豆过了磅,三位分别负责记录的同志凑到一起,对了一下数据。
数据无误之后,他们拿着数据走到了省农科所的同志那边。
实验田所在的村里的老会计,拿着一个算盘开始“噼里啪啦”的扒拉起来,清脆的算盘珠碰撞声,一声一声的敲打在同志们的心上,所有人的心跳仿佛都在随着这个声音一起跳动。
草海县的领导也在等待的人群里,此时他和其他同志一样,是一位急盼着能解决粮食问题的群众。
他没有走过去干扰同志们的工作,这个宣布亩产的荣耀,应该是省农科的同志们的。
老会计停下了拨动算盘的手,“咦”了一声,揉了揉眼睛。
同志们不知道他发现了什么,然后就看见他迅速的又开始打起了算盘。
这不是个人的小算盘,而是整个县,乃至与整个黔山都有关的大算盘。
“怎么了?”老张低声问会计。
老会计没有停下拨动算盘的手,头也不抬的低声道:“我可能算错了,我再算一遍,这个数目不对头。”
作为十多年的老会计,他甚至都不敢相信陪伴了自己这么久的老伙计,这算盘一定是拨错了!
又是一阵噼里啪啦响过,老会计抬起头看向老张和老李。
“没算错……真有这么高……”他的声音由低到高,到最后甚至大喊起来。
“真有这么高,哈哈哈!真有这么高!”
他带着一点点嘶哑的笑声,在险峻的山谷里回荡,久久不息。
草海的领导此时急死了,到底多少你倒是说啊!
老李和老张看着老会计写下的数字,带着震惊对视一眼:“老张,你来宣布吧,就当是可怜你被野猪拱了半天。”
“真的让我说?”
“肯定啊,快点快点,同志们都等不及了!”
周围的同志们看着他们俩,恨不得冲上去把他们手里的纸抢下来。
“亩产3512斤!”老张的声音甚至带了一点歇斯底里。
他的话犹如平地惊雷,周围所有人都炸了!
“好多?”
“三千五?怕是老会计算错咯噢!”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哪点可能支么多?”
“老会计算了两次,不可能错!你就是见不得我们好是不是?老子zhua死你。”
“……”
纷纷攘攘中,草海县领导也顾不得了,几下子冲进人群,挤到了老张身边。
“张同志,真是3500斤?”语带颤抖。
“是的,老会计算了两次!”老张带着激动,把那张纸递给他。
“哈哈哈……同志们,乡亲们,真的是3512斤!”草海县领导的笑声里,甚至带上了一点点哭腔。
周围的同志们都快疯了。
他们激动的冲上去,将那一筐筐的土豆像是宝贝一般的围起来。
同志们激动成这样,就一个原因,这个亩产高到离谱!
1961年,全国种植马铃薯的平均产量是9.9吨/公顷,到1984年,上涨到了11.1/公顷。
这里面有农药化肥的原因,然而更多是种子和技术原因。
这个9.9吨/公顷,换算成亩产,是660公斤/亩,按照此时常用的市斤来算,是1320斤/亩。
而黔山草海的土地并不算肥沃,种子也并不算好,哪怕有了肥料的改善,实际上也没达到这个1320斤的平均亩产。
而这个3512斤的亩产,意味着是他们平时种植的土豆的3倍!
实际上这不是这种品种的极限,这种品种的种子登记亩产,是4000斤以上!不过此时的条件所限,终究还是没能达到那个产量。
但是草海的同志已经高兴得疯了!是真的疯了!
三倍的洋芋,这意味着他们的口粮有了急剧的上升,吃饱肚子不是梦。
不只是草海,省农科所的同志很清楚,这东西能推广的范围,远远不只是草海这么简单。
哪怕到了其他地方水土不服,这个夸张到了极致的亩产也极具推广潜力。
更别说这东西还能用于育种!
黔阳市状元桥旁,黔山省领导的电话“叮铃铃”的剧响起来。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17822/66726.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