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 章 进度如何
推荐阅读:穿越者的进化之路 欢愉宇宙:五星欢愉黑塔 分手后,前女友心态崩了 变身后逃离里世界 穿书末世,开局被后妈打包送人 我是感悟者 我鸣人都是天使了,凭啥忍气吞声 官中野事 明朝:我的巨舰大炮 清穿之胤礽阿玛听我心声
朱元璋稍纵即逝地浮现一抹微笑,随即迅速隐去恢复严肃。
“就这么区区半个城墙就想打发我?”
他故意板着脸,“给朕加码,三分之二如何?”
沈万三立刻应承:“遵命!遵命!小人愿修筑三分之二的城墙!”
见其态度恭敬顺从,朱元璋心中颇为满意。
这一回威慑已够,可以收手了。
于是他又补充警示数句,“暂且就饶过你这次。”
“但若再犯,朕绝不会再手下留情。”
“是,是,小人再也不敢逾越半步。
今后无论陛下差遣何事,必定照办无误,并断绝不涉及海上贸易!”
沈万三毕恭毕敬答道。
待到走出皇宫大门,他偷偷擦拭额头冒出的汗水,庆幸刚才及时收起了犒赏三军那份心意。
按照女婿建议谨慎行事果然明智之举。
按部就班遵旨行事的结果就是顺利脱困。
朱元璋挥退他,但很快又觉些许怪异。
这厮未免太过乖顺吧?
“且慢!”
他召回正要离去的沈万三试探性追问:“你说……”
“沈万三,最近你是不是招了个女婿?”
沈万三老老实实地答道:“回陛下,小人确实新近招了个女婿,名叫叶轩。”
“好了,你退下吧。”
朱元璋挥了挥手。
沈万三随即退出大殿,快步离开了皇宫。
他心里暗松一口气,心想总算有惊无险。
刚被朱元璋叫住时,他还吓了一跳,以为是对方反悔不再放过自己,结果只是问了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就让自己离开。
看着沈万三急匆匆离去的背影,朱元璋的眼神略微变得锐利。
“毛骧。”
“在。”
一边的人应声而立。
“让人盯紧沈万三,若是发现他有任何逾矩之举,立刻来报。”
“属下遵命!”
毛骧点头答应,转身安排手下人手。
---
大殿中依旧华丽夺目,身着绣金团龙红袍的朱标此刻从一侧屏风后走了出来,面上难掩喜悦:“父皇,这是天大的好消息啊!”
“怎么?”
朱元璋抬眼看他。
“那沈万三愿意出资修建京城城墙的三分之二,这样一来国库就可以节约一大笔开支,也解了筑城缺钱的燃眉之急。”
大明初建之时,战乱之后虽然渐趋稳定,但国家财政捉襟见肘。
尽管京城城墙不能不修,却没有足够经费支付。
经过权衡,朱元璋想尽办法逼那些有钱的豪商掏钱。
正好沈万三露出破绽,于是他就用这个机会给对方一个教训,同时提出条件:以资助修建城墙换取自己的罪名得以豁免。
这表面上看是一次双方互利的合作。
但如果沈万三不愿出这笔钱,想必也会有另一种更为残酷的结果等着他。
只是刚刚见面时,沈万三的态度异常谦卑和谨慎,这让朱元璋感到有些异样。
平日里那个敢作敢为的大商人,怎么忽然这般低调?
“难道他背后有人指点?”
这个念头在朱元璋脑海闪过。
随后他对身旁的儿子说道:“标儿,你难道没觉得这次沈万三太过分小心了吗?”
“什么?”
朱标皱着眉回应,“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吗?”
朱元璋瞅了儿子一眼,心想这家伙还真是单纯的很,完全看不出来其中的端倪:“最近,沈家千金沈蓉嫁了人。”
“这个孩儿知道啊。”
朱标一脸迷惑地说:“我还亲自前往庆贺了。
但不知为何提这件事……”
“嗯?”
朱元璋轻哼一声,满脸恨铁不成钢的模样,“既然沈蓉已经嫁给叶轩,而后沈万三就这般乖巧听话起来,你就一点猜想都没有吗?”
经过提示后,朱标似乎明白了几分,顿时震惊不已,“父皇,您是说这中间与叶轩有关?是叶轩帮沈万三出了主意,所以才让他如此恭顺么?”
“没错,不过这些现在都可以放在一旁,等到城墙修建完成后我们再清算账本也不迟。”
朱元璋缓缓开口,眼中带着一丝深沉:“目前国库匮乏,正可以借沈万三这只大肥羊填补缺口,或许对缓解局势有很大作用。”
朱标听了这话,眉头锁得更紧了。
他心性善良,自然不愿意看到有人因此蒙受祸端。
“父皇,这么做恐怕不合适吧,毫无理由加害沈家会引来世人指责。”
朱元璋听罢沉默片刻,并未回答,只是眼神愈发幽邃。
朱元璋沉思片刻,心中隐约认同这个看法。
如果无缘无故动沈家,那么整个大明的商贾很有可能联合起来反抗他。
这让他感觉事情变得更加棘手。
在以往的历史里,沈万三曾经提出犒劳大军的想法,正好给了朱元璋借题发挥的机会,将此事作为把柄惩罚沈万三,并把他流放外地,再将沈家庞大的财富悉数纳入国库。
然而这次,在叶轩提醒之后,沈万三明智地没有再次提及犒赏之事,让朱元璋找不到任何可趁之机。
他的目光微微闪烁,意识到唯有另寻借口才能够对沈家采取行动。
实际上,朱元璋觊觎的目标仅仅是沈万三那足以抗衡朝廷的巨大财宝,并无意致其于死地。
即便在历史上,沈万三做出那样冒失的行为,他也不过是选择了流放这样的处罚罢了。
"标儿,试官的工作进度如何?”
朱元璋转移了话题。
处理掉沈家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眼下最重要的任务无疑是"试官"制度。
当叶轩最初提出"试官"构想时,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认为此制度确实合理可行。
于是正式实施推广开来。
与此同时,为了加强监督效果,他特地委任给太子朱标来主导这项计划。
"目前为止整体进程顺利。
"朱标回答道:"此次科举中榜的士子都已经分配至各地方出任职务。”
朱元璋抚须点头表示赞许。
他认为这是对“试官”
系统的一种测试运行,绝不能掉以轻心。
“若试验效果明显,则可扩大规模依据叶轩所建议,让全民都有机会为官从中发掘真正具备治理国家才能的人才。”
如此一来大明就不怕缺乏能干的大臣。
(https://www.635book.com/dzs/18184/66877.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