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0章 飞鲨出击
推荐阅读:凡人:我能加点修仙 全职猎人:今夜,杰尔曼加入狩猎 唯一玩家 长生从吃妖开始 手握购物系统,我在八零当首富 NBA:开局融合约基奇模板 大明:朱标胞弟,史上最强逆子 长生:从成为族长开始 我洪荒人祖,开局废人教废圣母 新婚妻子发现了我不为人知的过去
五天后。
渤海湾的黎明来得悄无声息。
清晨六点三十分,辽省兴城舰载机训练基地的跑道上还笼罩着一层薄雾,但机库内早已灯火通明。
王炜站在02号歼15战机旁,等待着着地勤人员进行飞行前的最后检查。
按照要求,每个歼击航空兵旅都应该维持至少4架加油挂弹、无需多余准备就可以马上起飞的战斗机,以应对随时有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但今天的任务实在太过特殊,海军航空兵首长专门要求,在起飞之前对所有飞机进行一次全方位的维护和检查。
“参谋长,氧气系统检查完毕,压力正常。”
一名戴着耳机的地勤中士向他敬礼报告。
王炜点点头,伸手接过检查单,借着机库顶灯的光线逐项核对。
“液压系统?”
“三次循环测试全部通过,无渗漏。”
“尾钩机构?”
“半小时前刚做过释放测试,锁定装置工作正常……”
“……”
王炜绕着战机缓步行走,既是在进行起飞前的目视检查,也是在跟这架陪伴了自己近九百个日夜、超过六百飞行小时的老伙计进行无声的“交流”。
“雾气很快就会散掉,白天的天气预计不错。”地勤班长缓步走到旁边,“风速预报才3级,能见度也大于10公里。”
“基地这边确实是,不过海上天气可说不准,哪怕是渤海湾。”王炜摇摇头,鼻间呼出的白雾缓缓向上升腾,“特别是航母周围的气流,比陆地复杂得多。”
老班长咧嘴一笑:“有您和戴司令在,肯定没问题。咱们这几年可不是白练的。”
“那就借你吉言了。”
王炜回答道,目光却始终停留在机翼折叠机构上。
今天,正是他们验证训练成果的日子——华夏航母舰载机的首次着舰。
几年来的汗水、上百次模拟着舰、无数次理论推演,都将迎来真正的考验。
恍惚间,他仿佛又回到了那架歼8C狭小的座舱中。
站在十三年后向前回望,哪怕是王炜本人,也惊讶于自己年轻时的作风竟能如此大胆果决。
他丝毫不怀疑,如果卓越号是一艘带有斜角甲板的航空母舰,自己肯定会放下起落架,在甲板上留下一道橡胶烧灼产生的痕迹。
“老师长,还真叫你给猜着了……”
王炜手指轻轻抚过机翼前缘,回忆起当年带着自己执行筑堤行动的老师长唐一平。
后者曾经说过,新一代的海军航空兵飞行员,肯定会有机会在真正属于华夏的航空母舰上降落。
其实在当时,无论说的人还是听的人,都只当是随口的安慰而已。
但如今十三年过去,一句戏言还真就照进了现实……
“参谋长,该准备任务简报会了。”
身后突然响起一名干事的声音,将王炜从思绪中拉了出来。
“好,我马上过去。”
……
十五分钟后。
更衣室里,六名飞行员正一丝不苟地穿戴着飞行装具。
先是最贴身的保温内胆,然后是抗荷飞行服,最后是救生背心。
每一件装备,王炜都仔细检查过一遍:救生背心的充气装置、信号弹是否在有效期内、抗荷服的管路连接是否牢固……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他很幸运地并未经历过任何一次飞行事故,但越是如此,每次起飞之前就越是要小心。
实际上,舰载航空兵第一团的首批8名飞行员,全都已经具备了着舰和起飞资质。
但考虑到辽省号的甲板运转能力,基地还是决定将其中两人,也就是03号和04号作为备份。
当一行人走出更衣室时,东方的天空已经大亮,如气象部门预报的那样,完全不见了晨雾的踪影。
五名飞行员在简报室内列队坐好,部队长、同时也是本次任务指挥官的戴明盟站则在最前面,手里拿着一份任务资料。
“同志们。”沉稳的声音在清晨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清晰,“根据最新气象数据,任务海域风力2-3级,浪高0.5-1米,能见度极佳。航母已经按计划在昨夜出港,并抵达了预定任务海域。”
他在小讲台后站得笔直,目光扫过几名战友兼部下的脸。
今天参与任务的飞行员中,有四人都是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
基地dang委最初决定选中07号郑辉和08号林书岩参与任务时,还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但他们考虑的是,以戴明盟和王炜的岁数,等到完成航空母舰服役初期的验证工作之后,也就差不多到了停飞的时候。
因此,华夏舰载航空兵真正的未来,还是掌握在这些晚辈手中。
应该多给一些机会。
况且,舰载机起降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从零开始,过去飞陆基飞机的经验并不适合作为选择依据。
“我再强调一遍任务流程。”稍作停顿之后,戴明盟点击遥控器,投影幕布上显示出着舰流程图,“首先进行触舰复飞,六架飞机依次完成……”
“我们的标准比实际需要更严,主起落架接触点必须在第二阻拦索前,否则立即复飞重来……”
“全部完成之后,再开始正式着舰……”
“……”
王炜的目光落在流程图最后的红色警告标志上:尾钩着舰成功率与飞行员经验直接相关。
根据美国海军公开数据,新飞行员首次着舰成功率不足60%。
十分钟后,任务流程终于被介绍完毕。
“接下来的细节,由毕奉春主任进行说明。”
戴明盟朝旁边一名穿着空军作训迷彩,而不是飞行服的军官示意了一下。
毕奉春当即接过话筒:“根据海军装备部和空气动力研究院给出的最新计算结果,航母在高速航行时,右舷受风会产生不规则上升气流。”
他说着切换幻灯片,显示出一组复杂的气流场模拟图:
“统计学规律上,这种乱流会倾向于让飞机受到一个额外向右上的升力,修正方法是立即减小攻角,同时向左压杆,动作要果断但不能过猛,但毕竟是乱流,所以具体形式很不规则,当遇到这种情况时要格外小心,在拿捏不准的情况下,优先让飞机远离舰岛和拉升高度……”
“……”
简报持续了四十分钟,涵盖了十几种可能的突发情况应对方案。
结束时,戴明盟环视众人:
“这是华夏海军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注定载入海军史册的一天,任务当然没有现场直播,但dang和国家在看着我们,全国人民也在看着我们——”他停顿了一下,“无论如何,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有任何不确定,立即复飞。明白吗?”
“明白!”另外五人齐声回答。
走出简报室,王炜抬头看了看天空。
湛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完美的飞行天气。
但他知道,真正的挑战不在天上,而在那片看似平静的海面——当战机以每秒数十米的速度接近那个不断移动的甲板时,任何细微的误差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参谋长,您的飞机已经准备好了。”一名地勤人员跑来报告。
机库外,02号歼15被牵引车缓缓拉出。在朝阳的照射下,机身上的八一军徽熠熠生辉。王炜绕着战机做了最后的外部检查:机翼折叠机构锁定、襟翼无损伤、尾钩释放机构润滑充分……
“通电检查。”他爬上登机梯,坐进狭小的座舱。地勤人员连接上外部电源,座舱内的仪表盘次第亮起。
王炜按照检查单逐项操作:飞控系统自检、航电系统测试、发动机点火程序……每一个开关、按钮都如同他手指的延伸。五年间,这套流程他重复了上千次,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
“塔台,02号请求无线电检查。”他戴上耳机,调整通讯频道。
“02号,你的信号清晰,音量5×5。”塔台回复。
发动机试车时,王炜将油门缓缓推至80%推力。机身微微震动,两台涡扇发动机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
仪表显示所有参数都在正常范围内,他关闭发动机,等待最终起飞指令。
“全体飞行员注意,十五分钟后按计划起飞。”基地广播响起。
王炜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在脑海中,他再次回顾着舰的每一个步骤:下
滑角控制在3.5度、接近速度145节、看到菲涅尔灯变黄或变红时立即修正……
这些数字和流程在他脑中如同铭刻般清晰。
“时间到了。”无线电中传出的声音让他重新睁开眼。
随着塔台里的海军首长一声令下,六架歼15依次滑向跑道。
王炜的02号机排在第二位,跟在部队长那架黄色涂装的01号机后面。
透过座舱盖,他能看到前面尾喷口喷出的热浪扭曲了空气。
“塔台,01号请求起飞。”部队长的声音在无线电中响起。
“准许起飞。风向090,风速3米每秒。”
01号机微微调整了一下鸭翼,紧接着开始加速,在跑道中段拉起机头,如同一支灰色利箭刺向蓝天。
三十秒后,塔台传来指令:“02号,准许起飞。”
王炜将油门推至全加力状态,松开刹车拉杆,战机如脱缰野马般冲了出去,推背感将他紧紧压在座椅上,跑道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退。
速度达到200km/h时,他轻轻拉杆,前轮离地。
几秒后,主轮也离开了跑道,02号歼15,正式升空。
收起落架、收襟翼、调整爬升率……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
当高度达到3000米时,飞机改平,开始等待后续的其它各机到位。
十五分钟后,六架歼15编组成两个三机楔队,朝着东南方向的任务区域飞去。
(https://www.635book.com/dzs/19966/66316.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