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1章 程俊红不语,只是一味地点头
推荐阅读:凡人:我能加点修仙 全职猎人:今夜,杰尔曼加入狩猎 唯一玩家 长生从吃妖开始 手握购物系统,我在八零当首富 NBA:开局融合约基奇模板 大明:朱标胞弟,史上最强逆子 长生:从成为族长开始 我洪荒人祖,开局废人教废圣母 新婚妻子发现了我不为人知的过去
相比于简单粗暴、使用火箭发动机大力出奇迹的甲号方案,乙号方案的进度本来就相对比较落后,只是因为冲压动力的前景确实更加广阔,以及合成孔径雷达侦察能力的诱惑,才把悬念保留到了现在。
但随着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减弱,军事斗争的紧迫性开始与日俱增,无论饼画的有多圆,航空兵部队都不可能无节制地等待下去。
因此,在确定了合作意向之后,针对乙号方案的改进任务很快展开……
一星期后,怀柔科学城。
程俊红站在JF10风洞控制室内,望着屏幕上正在从固定架上被拆卸下来的无侦8乙号方案模型,下意识伸手抹了把额头上的汗珠。
却摸了个空。
毕竟,机房的冷气很足,燥热的感觉只是来自于他的内心罢了——
这当然不是无侦8第一次进行风洞测试,只不过,是最重要的一次。
测试结果几乎直接决定了他的乙号方案是能够继续参与竞选,还是只能够作为磁流体发电的技术验证机而存在。
“程总,李研究员那边说,测试已经结束,报告正在整理过程中。”助理小王快步走来,递上一杯热茶。
程俊红接过保温杯,却没有喝:“那……常院士表态了么?”
不等小王回答,控制室的门便被推开。
一身浅蓝色实验服的常浩南快步进来,身后还跟着另外几名技术人员,“我们去会议室分析一下结果,有几个问题需要在那边详聊。”
程俊红下意识看了眼手表:
“这么快?”
脱口而出之后,才意识到自己这句话好像有点怀疑对方的意思,于是赶紧补充道:
“我的意思是,上次我来这做基础气动测试的时候,是等了三天才出报告的?”
面对这个问题,常浩南一时间实在想不到有什么委婉的说法,只好如实回答:
“三天是你送测,我的话……一般三个小时就能出……”
“……”
实际上,对于日常面对高超音速工况的风洞中心来说,无侦8的测试数据堪称简练,如果只是内部分析,那根本用不着专门出个报告。
几个人从控制室走到会议室的功夫,大屏幕上就已经显示出了几张最重要的数据图。
“看上去……比我们之前预期的还要好一些。”
程俊红的语气非常克制,但眼睛里闪烁着的欣喜的目光,不难看出他对自己的设计相当满意。
“就原本的方案而言,确实很好。”常浩南首先给予肯定,但紧接着便话锋一转,“但是程总,你注意到没有,在4.8马赫时,进气道下缘出现了微弱的气流分离。”
程俊红翻开面前的数据表,仔细检查了一下:“确实,但分离范围很小,应该……不会影响整体性能?”
“在常规设计中确实可以忽略。”常浩南用激光笔指了指屏幕,“但如果考虑到磁流体发电通道,这个位置恰好是等离子体生成区,微小的气流扰动都可能导致发电效率大幅下降。”
程俊红心中一紧。
与此同时,一旁的工作人员已经调出了磁流体发电组件的模拟安装位置。
果然,刚刚被指出的区域正是计划中的关键部位。
常浩南站起身,走到大屏幕前:“我先给大家看一个例子。”
他说着调出一组图片,“这是我们去年在凌霄-1型双模态冲压发动机上做的磁流体发电测试。原本4.75米长的发动机,在加入完整系统后达到了9.73米。”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
程俊红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您的意思是,我们的亚冲-2也会增加这么多……一倍以上?”
无侦8需要用轰6发射,体量并不是很大,乙号方案还要比甲号方案更小一些,无论如何不可能容纳两台比自己都长的发动机。
“那倒不至于。”常浩南摇摇头,宽慰道,“凌霄-1的测试比较粗暴,我们当时主要关注原理验证……亚冲-2是一块成熟的亚燃冲压发动机,而且工作参数相对温和,不需要那么复杂的内部整流装置,增强器的体积也可以缩小……”
程俊红一行人都不是冲压动力方面的专家,因此他只是简单说了下主要原理,就直接给出答案:
“总之,经过初步计算,还是需要延长大约25%。”
程俊红松了口气,但紧接着又皱起眉头:“30%也是将近1.2米……无侦8的总长才10米出头,如果发动机延长这么多,布局方面恐怕会非常困难。”
常浩南点点头:“单从结构强度上看,延长1.2米问题不大。”他示意技术人员切换到另外一张气流渲染结果图,“但乘波体的进气位置与发动机工况密切相关,单纯将进气道向前延长会导致工况恶化。”
冲压发动机受制于特殊的工作原理,对气流压缩能力非常敏感,一旦动力参数发生变化,往往需要载机的气动外形也一并修改。
为此,二者往往会采用一体化设计。
坐在程俊红对面的李敏这时候也补充道:“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调整乘波体的压缩面设计,工作量不小。”
前者听出了言外之意——
对方团队的主要目标是验证磁流体发电技术,并不想在无侦8本身的改进上耗费太多精力。
不然就失去意义了。
但对于他来说,这个机会是无论如何都需要抓住的。
“各位,其实我还有个备选方案。”程俊红突然说道,“在乙号方案早期,因为亚冲-1的性能达不到设计要求,我们曾规过一个拉长乘波体的启动方案……只是后来亚冲-2性能提升,这个方案就暂时被搁置起来了。”
他用最快的速度,在自己的电脑上调出了一组设计图。
屏幕上显示出一个与现行设计明显不同的气动外形。
前部乘波体更长,进气口位置也更靠前。
“这个设计……”李敏盯着屏幕,“看着很眼熟。”
刑牧春眼睛一亮:“这不是常院士之前提出过的串联乘波体概念吗?”
程俊红点头承认:“确实是受常院士的报告内容启发,只不过常院士的原始设计是让前后两部分乘波体分别对应不同的速度区间来扩大工况范围,而我们的这两部分乘波体完全相同,只是为了在不改变压缩特性的前提下减小阻力,算是杀鸡用牛刀了……”
他非常自然地吹捧了一下对方,接着继续道:
“不过,这个方案正好可以让进气口的位置从飞行器中间向前延伸至1/3处附近,满足我们现在的要求。”
“程总,这个方案确实可以解决进气位置问题。”串联乘波体的方案对于常浩南来说简直再熟悉不过,因此他只是粗略查看了一下设计图:“但在总长度不变的情况下,串联乘波体会显著减少内部容积,影响到航程和任务载荷……”
对于这个问题,程俊红倒是非常看得开:
“冲压发动机不用自带氧化剂,燃料消耗也更少,所以我们乙号方案的载荷和航程本来就比甲号大,牺牲一点也没关系。”
常浩南却摇头:“还可以做得更好。”说着调出另一组模拟计算结果,“我建议,采用并联乘波体设计。”
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气动外形——
两个并排的乘波体前缘,中间形成宽阔的压缩面。
这其实也是他研究过的宽速域高超音速飞行器外形方案之一。
只不过因为以后真的要用,所以之前做报告的时候没提过。
“并联乘波体?”程俊红有些困惑,“这怎么解决进气位置问题?”
“看这里。”常浩南放大图像,“并联乘波体虽然不能在物理上增加压缩面的长度,但对于无侦8这样的双发飞机来说,却相当于把进气道位置从单一乘波体的肩部挪到了两个乘波体各自的机腹中线位置,相当于在气动上增加了压缩面的等效长度,因此一样可以允许进气道的位置向前转移。”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常浩南这边的人当然早有准备,但程俊红一行却被这个大胆的设计震撼了。
只不过,在认真思考过后,又不得不承认整个方案确实合理。
“不仅如此,“常浩南继续补充道,“并联乘波体还能增加内部容积,进一步延长作战半径,反正无人机不需要考虑飞行员的承受能力,完全可以飞上个大几千一万公里,而且……”他停顿了一下,环视众人,“还可以为以后……进行一定技术积累。”
高超音速飞机这个事知道的人还不多,只好语焉不详地一笔带过。
但旁人哪还顾得上深究这些细节?
程俊红不语,只是一味地点头……
(https://www.635book.com/dzs/19966/66324.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