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2431章 安全问题才是大问题(第二更,求订

第2431章 安全问题才是大问题(第二更,求订


长安,赤道的阳光总带着灼人的热度,不过在云顶高原,虽然骄阳当空,但是却没有多少热意。

    虽然如此,窗口的空调仍然工作着,吹出冷气,这样的老式窗口空调,带着某种历史的厚重感。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南洋大学的特点,作为南洋第一批装空调的地方,这里仍然有很多三十多年前刚刚建校时安装的空调。

    这些空调在一定意义上就是sEA重视教育的象征。毕竟,那个时候,整个南洋都没有多少空调。

    但是,教授的办公室和家里肯定是有空调的。哪怕是这里是常年温度只有27度。也会给他们安装空调。

    阳光在康安教授的办公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指尖捏着的电报纸边角已被汗濡得发皱,电报信封上“经由港岛转发”的字样,提醒着他们之间还没有直通电报。

    所有的电报,信件,都是由港岛转发。很多和亲人之间往来的信件都是如此辗转才寄到这里。

    不过这封信并不是老家的亲人寄过来的。

    康安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从信封里抽出那张薄薄的电报纸,电报上的内容并不多,但是每一个字都像钉子般扎进他眼里:

    “安兄:安好,兄应知内地已经恢复高考,然高校教材仍沿用五十年代版本,内容陈旧,急需最新高等教育书籍,盼兄推荐,助母校渡难关——弟华”。

    为了省钱,他只写了“华”,是朱卫华,他们是在其在sEA做访问学者时认识的,因为他们都是国立大学毕业,所以关系很亲近。

    而康安对于自己的那个小学弟也是非常关照的,毕竟大家都是校友。

    “母校……”

    康安低声念着“母校”两个字。

    江城国立大学的钟楼仿佛在记忆里敲响,如今三十载过去,隔着南海的风浪,他似乎都能听的到。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阳光晃得他眼睛发酸——国内的课堂里,竟还在用着几十年前时的教材。

    “康教授,您找我们?”门口传来轻轻的敲门声,进来的是林文山和周培之两位教授。两人和康安一样,都是国立大学毕业的,毕业后先后辗转来到南洋读研究生,后来又留校任教,平日里最是相熟。

    而这也是康安喊他们的原因。

    康安回身将电报递过去,声音有些沙哑:

    “你们看看吧,卫华从国内发来的。”

    林文山放下作业,接过电报仔细读着,眉头渐渐拧成一个结。周培之凑过去,镜片后的眼睛也慢慢睁大,他抬手推了推眼镜,目光在“五六十年代教材”那几个字上顿了顿:

    “怎么会……都三十年了,还在用那些教材,早就该更新了。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一日千里,怎么还抱着老课本不送。”

    “他们想松,也要有把,”

    康安走到书架前,抽出几本本地出版的华文高等教材,

    “现在内地理科教材滞后,很多新的理论都没收录。他们现在急着恢复高等教育,却连像样的课本都没有。”

    林文山叹了口气,靠在办公桌边:

    “可我们能做什么?推荐书目?国内现在的情况,就算知道了书名,也未必能买到。我们这边的书店里,倒是有不少最新的版本,可怎么送回去?”

    周培之沉默片刻,忽然开口:

    “要不……我们就捐一批教科书过去吧?”

    这话一出,办公室里顿时静了下来。康安看着周培之,此刻他的眼神却格外坚定。林文山先是一愣,随即摇了摇头:

    “培之,你想过没有?sEA和国内还没有外交关系,这么大批量的书籍寄回去,会不会有政治风险?万一被认定成‘特殊物资’,不仅书送不到,说不定还会给我们惹来麻烦。”

    这个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虽然现在已经开始恢复探亲,可是一直以来,sEA和那边都是存在着鸿沟的。在早期,sEA曾经遣返了大批的人员回去。

    对于这些早年间就来到这里的他们来说,他们对于这一切并不陌生。他们的同学,朋友就有人被驱逐,被遣返。

    现在,邮寄教材,会不会引起保安局的关注?给自己带来麻烦呢?

    一时间,他们都陷入了沉默之中。

    康安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封面上印着“江城国立大学”的校徽。他翻开本子,里面夹着一张黑白照片,是他当年和朋友在校园里的合影。

    “你们看,”

    他指着照片里年轻的自己,说道:

    “无论如何我们都是从这里毕业的,现在母校的学弟们连本像样的教材都没有,我们能眼睁睁看着?”

    林文山看着照片中熟悉的校园,语气软了下来:“我不是不想帮,只是怕……”

    “怕风险,我们可以想办法规避。”

    康安忽然开口,他走到书架前,开始整理书籍,说道:

    “教材我们先筛选,只选基础理论类的,只选择公开出版的,法无禁止,就不违法,而且,这些教材,都是公开出版的,在港岛不少大学也使用。可以寄到港岛,当然也可以寄到其他地方,寄的时候分批次,通过不同的香港朋友转递,这样不容易引起注意。”

    周培之眼睛一亮:“这个办法可行!我觉得首先应该选择国内急需的理科教材,我们可以列一个清单,尤其是基础教材,他们现在太落后了,我们的华文教材还是非常不错的。”

    “我也这么觉得,”林文山立刻接话,“而且我们可以和中文大学的朋友联系一下,他们那边应该也能给些不错的建议。”

    康安看着两人,脸上露出笑容,说道:

    “我们都是国立大学出来的,母校那边现在的情况实在是让人痛心的很,我们总是要做一些事情。再说,”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感慨,

    “我们同宗同祖,血脉里流着一样的血。国内的学生,也是我们的学弟,总不能让他们在陈旧的教材里耽误前途。”

    夕阳透过窗户,将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这天他们在那里联系着各自的朋友,在那里拟写写着捐赠的书单。

    等到忙活好所有的一切事,康安望着窗外渐渐落下的夕阳,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

    希望这些书能够对他们有所帮助吧。

    ……

    保安局。

    探员张明正指尖划过最后一页目录,最后在一个标题上顿了顿,随即抬手将文件合上。

    “委员会那边也确认过,这些教材既不在禁运清单里,也没触碰任何出口管制条例。”

    他声音低沉,打破了办公室的安静,说道:

    “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些教材的去向,但是向国外寄出这些并不违法。”

    旁边的年轻探员赵风安皱着眉,他看着那些目录说道:

    “可这批教材……很有可能是寄到那边的。就这么放行吗?而且他们很有可能会私印我们的教材,这是侵犯版权的行为。”

    “我们不负责版权问题,这个问题以后可以和他们打官司。”

    组长敲了敲桌面,语气斩钉截铁,说道:

    “保安局负责的是内部的安全事务。这个事情,和我们没有直接关系,都是公开出版的普通教材而已。我们得按规矩来。”

    他拿起笔,在审批单上签下名字,说到:

    “通知快递公司那边,解除暂扣,按正常流程放行。”

    文件被传阅着签字,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里,没人再说话。

    只是几本普通的教材而已。如果不是有人提供了线索,他们或许都不会注意到这些。

    但是尽管这么说,可等到其他离开之后,组长把张明正留了下来,说道:

    “明正,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说?”

    张明正点了点头,说道:

    “是的,组长,我在考虑这件事。”

    他的手指点了一下那个目录,然后说道:

    “这样教材确实没有什么问题,可是我们却不得不考虑一个现实。”

    “现实?”

    “对,就是现实,现实就是随着他们打开国门,越来越多的人来我们这边,而我们这的人也会和他们进行沟通,看到他们的落后和困难,会不会出于个人原因向他们提供帮助?”

    张明正看着组长,语气严肃的说道:

    “我们必须要考虑到这样的可能,毕竟,我们这边很多人都是非常天真的。他们……很有可能会这么做。毕竟,我们是同胞。”

    张明正的话,让组长的眉头紧蹙,他默默的从烟盒里拿出根香烟,点着后抽了口烟,好一会才说道:

    “确实,我们不能排除这个可能,而且随着交流的扩大,人们之间的往来越来越多,这样的风险也就会越来越多,毕竟,人是感情动物……”

    组长看着张明正,想了一会说道:

    “你有什么建议吗?”

    “建议,除了表面的工作,我们又不可能禁止他们的往来……”

    苦笑一下,他说道:

    “毕竟,我们不是俄国人,可以让自己的科学家与世隔绝的生活……”

    “是啊,所以,我们的工作压力也就更大了,现在。别人开了门,而我们呢……”

    抽了口烟,组长说道:

    “我们要想办法建筑起一道无形的城墙,确保我们的技术不至于外流,嗯,接下来,这个就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尽管出于感情上来说这么做是不对的,但是对于组长来说,他非常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或者说,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面对这不曾有过的变局。

    稍微想了一下,他说道:

    “这样,我们先加大对相关部门的管制吧,还有涉密人员的保护,确立外人的接触制度,嗯,我们先制定一个方案吧。”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22242/65403.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