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韩王薨逝
推荐阅读:快穿:专业拯救黑化圣父 小轩窗,玉珠忙 重生之资本传奇 废材逆袭:全能神女她马甲遍地 奇幻领主:从开拓骑士开始 父兄流放?她白手起家再造名门望族 诸天超人!从海贼开始 盛世嫡女:战王疼妻捧上天 这个中洲队强到离谱 炮火弧线
和耿如杞同时被任命的,还有申时行的长子申用懋。
他因为废除优免的事情,在去年被朱由检逼着来朝廷任职,担任枢密大臣。
不过因为年龄已到七十,朱由检没有给他安排什么实职,起复时间也只有一年。
今年九月任满后,就没有继续留任。
但是申用懋却没有返乡,而是在朝堂上积极活动,谋求澜沧江巡阅使职位——
显然,他想在新江南谋求一块封地,为申家在海外立下根基。
朱由检对申家把封地选在新江南并不反对,但是因为申家在江南势力太大,他不想让申用懋负责新江南。
然而,不知是申用懋的活动起到了效果,还是其他臣子都不想去海外蛮荒之地。朱由检等了几个月,都没有其他大臣主动请缨。他在考虑之后,只能把申用懋派过去。
新江南也被正式定了名字,使用苏州府的古称,称为平江都护府。
这个都护府的主官并不是巡抚或护军使,而是像漠南三大都护府一样设都督,任命武将管理。
申用懋这个澜沧江巡阅使,职权只限于治理河流、疏浚航道,协调管理澜沧江流域。直接负责平江都护府的,是平江都督江起龙。
此人是援蜀参军副总兵,在朱由检刚登极时,就曾为武将争权,遭到文官驳斥。
当时朱由检刚刚即位,虽然保住了他,却也对他提出的事情淡化处理。
如今奢安之乱结束,他在叙功时看到江起龙的名字。就把这个人任命为平江都督,负责新江南开辟。
两个任命,从理藩院一起发出。所有知情的人,都感受到皇帝对开拓海外的重视。
申用懋、耿如杞两人,都是实打实的督抚大臣。皇帝把他们派出去,可见对海外的重视。
同时,这两人主动请缨去海外任职,也让一些官员的心理发生转变。觉得海外一定有可取之处,否则这两人不会主动过去。
理藩院的官员,一下子接到了很多邀请,询问海外还有多少职位。
眼看去海外任职的风潮将要形成,韩藩传来的一个消息,影响到了这一点:
“韩王薨了?”
“什么时候的事情?有没有查明原因?”
“韩王世子现在如何,韩藩有无变故?”
接到韩王薨逝的消息,朱由检立刻紧张起来。
因为韩王死得太不是时候了,只是去海外开藩两年,就薨逝在海外。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海外太过困苦,连韩王这样的亲王,都会死在蛮荒之地。
理藩院掌院黄立极道:
“是上月的事情,被韩藩用快船报过来。”
“据韩藩的医师说,是油尽灯枯病死的。”
“韩王也早有预料,临终写了表文。”
“希望能让世子尽快继位,安稳韩藩内外。”
朱由检拿到表文,看着韩王朱亶眘临终所言,总算松了口气。
有了这份表文在,谁都不能说韩王是被自己派往海外逼死的。对于安稳人心,可谓十分重要。
也因为此,对韩王的临终请求,他也必须慎重,和黄立极等人商议道:
“韩王请求让世子灵前继位,虽然与礼不符,却是为稳定韩藩考虑。”
“你们都是什么意见,觉得该不该准?”
黄立极早已思索过这件事,闻言当即回道:
“韩藩事务虽多,却远不如朝廷,不是缺了韩王就无法运转。”
“如今韩藩有长史、典军等官员各司其职,即使没有韩王,也能处理好韩国事务。”
“臣以为可按旧例让韩王世子守孝,待到守孝结束后,再继承韩王之位。”
这个办法完全是旧制,沿用也没有人说出什么。
但是朱由检却必须考虑,让韩王世子等待三年继位,会让他的权力流失,落入长史、典军等臣子手里。
说不定将来的海外藩王,就会像内地藩王一样,完全被官员困在牢笼里。
所以他内心是不喜欢这个办法的,思考之后说道:
“韩王身为臣子,允许以月易年,服丧三月出孝,继承韩王之位。”
“期间以世子身份秉国,用治丧委员会的名义负责一切事物,等到朝廷诏书抵达且除服出孝后,举行正式继承大典。”
“待到韩藩稳定后,明年入京觐见。”
朱亶眘的薨逝,是海外藩王第一次在海外去世。对他后事的处置办法,以后会成惯例。
理藩院对服丧以月易年不反对,因为他们如今也是这样。
让韩王世子在服丧期间秉国,他们也没什么意见。
但是对韩王世子何时继位,他们就有一些看法了。黄立极话题一转,说道:
“韩宪王陵墓在南京,其余韩藩诸王,陵墓在以前的封地平凉。”
“如今韩藩已被迁往海外,韩王薨逝后应该葬在哪里?”
朱由检本能地就想说在韩藩择地葬,但是在仔细思考黄立极的问题后,顿时认识到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在允许藩国设立宗庙后,如果再让他们在藩国择地安葬,那他们就彻底本地化,和内地断开联系。
反而是在内地安葬的话,会让朝廷掌握宗庙陵寝,增强这方面的影响力。藩国每年派人祭祖,也会和内地一直有联系。
虽然这种联系,有可能对地方带来干扰,藩王的陵寝也会占用土地。但是朱由检思考其中利弊后,还是决定将藩国的陵墓放在内地,下决定道:
“内藩君主,应该在内地设陵寝。”
“允许各藩扶柩回国,在故乡或两京建立陵寝。”
“同时允许在藩国宗庙附近设立衣冠冢,用于平时祭祀。”
“让韩王世子选择在南京或平凉安葬韩王,已故韩王的谥号,也由理藩院、礼部和宗人府宗正寺一起拟定,务必彰显出韩王的功绩。”
让理藩院和其它衙门一起制定一套办法,利用王位继承,加强藩国和大明的联系。
这本就是黄立极的本意,他是通过陵墓提醒皇帝,可以用此加强对藩国宗庙的掌控力。
所以在皇帝做出决定后,他就立刻将自己之前的构想道出。并认为应该在分封礼法加入这一点,甚至可以体现在继承礼法内。
朱由检对黄立极的这些提议很是满意,对此人也是刮目相看。认为这个被他留用的阉党老臣,不完全是尸位素餐。
其实,黄立极能在天启年间坐上首辅,称得上颇有手腕。只是他为人向来柔媚,不敢坚持己见。
所以在朱由检这个强势皇帝看来,黄立极如同传声筒一般。
但是黄立极在熟悉朱由检的脾性、又受到东林党的刺激后,如今已经开始主动做事,打算在理藩院建立一番功业。
韩王薨逝这件事,在朱由检看来棘手,但在黄立极看来,就是建立功劳、完善理藩院的机会。
他要趁着此事,确定一些加强对藩国掌控的制度。在理藩院完善过程中,留下自己的印记。
很快,黄立极就指挥理藩院,操办韩王的后事。并且在和礼部、宗正寺等衙门沟通后,提议设立藩国事务委员会。把各个涉及藩国事务的衙门整合,方便处理这类事。
朱由检看到理藩院列出的事务后,对此批准允许。只是名字却改了一下,定名为藩属外事委员会。无论内藩、外藩还是外国事务,都由这个委员会协调管理。
理藩院掌院黄立极,自然担任这个委员会的主任。礼部尚书成基命、宗人府掌印兼宗正寺卿,担任副主任。
理藩院开始和其他衙门交融,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
同一时间,韩藩也在处理韩王薨逝这件事。
韩王朱亶眘的去世,其实早在韩藩很多人的预料内。
韩王世子朱韶在去年从京城前往韩藩,就是朱亶眘在为自己的后事做准备。
之所以要对外封锁消息,是因为韩藩刚刚开国,无论内部、外部,都称不上安稳。残留的虾夷部落和从日本来的倭寇,都在侵扰他们。
所以朱亶眘硬是撑了一口气,直到今年九月彻底油尽灯枯,方才撒手而去。
让他欣慰的是,他在临终之前,看到了大明最新式的火铳。韩藩将士在拿到这种新火铳后,取得了很多针对土人的胜利。
甚至就连从日本过来的倭寇,也在精准的火铳下,被打死了不少。
韩藩内外形势,可谓大为改观。
就连那些暗中派倭寇侵扰韩藩的日本藩主,在得知韩王薨逝后,也没有大规模派遣倭寇过来。
不过他们不动,却不代表韩藩不动。
韩藩长史陈新甲,便打算趁着老韩王薨逝、新韩王还未继位时,趁机掌控韩藩,建立一番功业:
“朝廷那么怎么说?”
“有没有确定韩王世子什么时候继位,期间由谁执掌韩藩?”
负责通信的锦衣卫人员道:
“朝廷命令韩王世子秉国,设立治丧委员会,负责治丧期间一切事物。”
“治丧委员会的主任,由韩王世子担任。韩藩长史、典军等官员,还有一些宗室,作为治丧委员。”
这个决定,是陈新甲无论如何都没想到的。身在海外的他,对朝廷正在推行的集议制并不怎么了解,也不知道朝廷各级委员会正在大规模设立。
直到这位消息灵通的锦衣卫人员讲解后,他才知道委员会是协调机构,同时也是集议会。主官有权召集会议,否决会议决定。
这意味着,他这个韩藩长史,并不能在韩王薨逝后完全掌控韩藩。反而是韩王世子,能够名正言顺地领导他们。
这让他的心里非常不甘,因为他是想趁着韩王薨逝调动兵马,立功升迁回去的。
但是韩王世子为了安安稳稳继位,明显不会同意他的想法。
所以他之前是想趁着韩藩群龙无首时,窃取韩藩权力的。
韩王世子朱韶,也没有阻挡他的手腕。按照以前的制度,他能轻易把权力夺过来。
不过如今朝廷设立治丧委员会,朱韶以继承人的身份,明确成为治丧的负责人。
陈新甲官位再高,也无法和他争夺这个职位。在治丧委员会负责韩藩国事期间,里面的宗室治丧委员,也会和外姓官员争权夺利。
甚至,陈新甲还从这里面看出皇帝的意思,在韩藩权力交接时,保障宗室的地位。
明确这一点后,陈新甲左思右想,最终决定去找韩王世子朱韶,请求道:
“世子,王爷薨逝,人心不安。”
“臣担心日本那边有异动,请求出使日本。”
朱韶能力平平,他在父亲去世后,就担心镇不住陈新甲等韩藩老臣。
听到陈新甲要出使日本,他心里十分高兴,面上却依依不舍道:
“陈长史辅佐父王开藩,立下偌大功绩。”
“如今父王薨逝,国中事务正需长史处理,长史怎么能离我而去呢?”
不愿陈新甲外出,想要把他留下来。
然而陈新甲却知道,韩王世子只是客套话而已。如今自己留下来,只会和韩王世子爆发冲突,而且很难有获胜的机会。
他向韩王世子道:
“安东都护府前些日子发来的通报,说要招收日本士兵去打仗。”
“臣此次出使日本,就是为了这件事。”
“让那些日本人去打建虏,而非威胁韩藩。”
这个理由,很让韩王世子认可。因为他也担心日本各藩再放任倭寇进来。
以韩藩将士的战力,当然是能打败倭寇的。但是沿海据点的建设,却会耽搁下来。
所以韩王世子道:
“长史愿意分忧,寡人怎会阻拦?”
“长史此行辛苦,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
陈新甲等的就是这番话,他和韩王世子谈判,就是以自己退出韩藩,换取招募日本士兵、建功立业的机会。
所以他毫不客气地选了一些亲近自己的官员,还让韩王世子支援一批军械。
朱韶虽然有些心疼,但是为韩藩安稳考虑,还是答应了陈新甲的请求。把陈新甲给送走,以便掌控韩藩。
陈新甲很快率着那些想立功回国的官员和军官,向着日本而去。在这里,他们将招揽日本士兵,以便能参与明年的辽东大战。(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23270/67025.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