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1960:开局签到悟性逆天 > 第631章 首飞成功

第631章 首飞成功


经过几个小时不眠不休的努力,技术团队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是一个微小的零件加工误差,只有专业显微镜下才能看清的瑕疵,却导致了整个部件的故障。

“立即更换这个零件,重新进行测试。”

李向明果断地下达指令,声音虽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在李向明的指挥下,车间立刻行动起来。新零件迅速到位,技术人员小心翼翼地更换、调试。李向明全程监督,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几个小时后,测试再次启动。车间里,只有机器运转的轻微嗡鸣和数据跳动的声音。随着最后一项指标跃然屏幕之上,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成功了!”一名技术人员兴奋地喊道。

车间里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大家纷纷向李向明投来敬佩的目光,有的人甚至激动地握紧了拳头。

李向明微微点头,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但很快又恢复了冷静的表情:"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续的工作还要更加严谨。"

在李向明的带领下,团队迅速恢复了测试工作,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对李向明更加敬佩。

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忍不住走上前:"李工,您的洞察力真是太惊人了,这么小的误差都能发现。"

李向明摆摆手,谦虚地说道:"细节决定成败,特别是在我们这个领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飞机制造工作逐渐进入尾声。

在最终的组装阶段,李向明更是日夜守在车间,像守护自己孩子一般小心翼翼。

在飞机制造进入白热化阶段时,机翼组装的环节显得尤为关键。

李向明像一头不知疲倦的猎豹,穿梭在各个车间之间,每一处细节都不放过。

当来到了机翼组装的现场时,他原本充满期待的目光,瞬间变得锐利起来。

机翼组装区里,巨大的机翼部件如同沉睡的钢铁巨兽,静静地躺在工作台上。

工人们正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部件的连接工作,扳手与螺栓碰撞的声音在安静的车间里格外清晰。

李向明快步走到机翼前,目光迅速扫视着每一个连接部位。

突然,他的眼神定格在了一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脸上的表情也随之凝固。

他蹲下身子,眼神如同放大镜一般,在那看似完美的连接处仔细审视着。

只见一些部件的连接处存在着细微的缝隙,有的地方螺栓虽然没有完全松动,但拧紧的程度明显不够。

“停一下!”

李向明猛地站起身,声音洪亮而果断,瞬间让整个车间的工作都停了下来。

工人们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紧张地看着李向明。

李向明的眉头始终紧锁着,他快步走到车间的一块空旷处,猛地一挥手:

“把相关的人员都给我叫过来,立刻!马上!”他的声音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不一会儿,设计人员、技术人员、质量检验人员以及负责组装的工人们都匆忙赶来,将李向明围在中间。

李向明面色凝重,站在机翼部件前,指着那些连接不够紧密的地方说道:

“大家看,这些地方的问题非常严重。

机翼是飞机的重要部件,连接不够紧密,在飞行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松动,后果不堪设想。”

一位设计人员皱着眉头说道:“我们当初的设计是按照标准来的,可能在实际组装过程中出现了偏差。”

一位技术人员接话道:“也许是操作时力度没有掌握好,导致螺栓没有拧紧到位。”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开始激烈地讨论起来。李向明认真地听着每一个人的发言,不时在图纸上标记着,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

“不能让问题就这么模糊下去。”

李向明拍了下桌子,提高了音量,

“我们按步骤来分析。

首先,从设计上再次确认有没有可能存在先天不足;

其次,在组装流程上,要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确定是哪个步骤出了问题。”

经过一番唇枪舌剑般的激烈探讨,各种观点和想法在空气中碰撞、交融。

有人说要重新调整设计参数,有人认为要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

李向明在大家的讨论中,逐渐理清了思路。

“设计方面基本没有问题,但我们在组装流程上需要做出改变。”

李向明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

“在之后的组装过程中,每一个螺栓的拧紧力度都要严格按照标准来,并且在拧紧之后,使用扭矩检测设备进行检测。

另外,增加一道复查工序,确保每一个连接部位都万无一失。”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一场危机就这样被化解。

然而,飞机制造的征程充满了挑战,在发动机调试阶段,困难如潮水般接踵而至。

李向明大步流星地再次来到了发动机调试车间。他面容刚毅,眼中闪着坚定的光芒,步伐沉稳有力。一踏入车间,他那如鹰般锐利的目光就被那巨大的发动机所吸引。

巨大的发动机如同一头沉睡的猛兽,静静地盘踞在那里,散发着强大的威慑力。钢铁铸造的机身在灯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复杂的结构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周围的技术人员们紧张地盯着仪表盘,眼神中透着担忧与期待。随着发动机启动的指令下达,一阵剧烈的震动传来,那震动犹如狂风过境,整个车间都仿佛在颤抖。仪表盘上的指针疯狂跳动,发出滴滴的警报声。

"震动过大,必须马上解决!"李向明当机立断,声音如同洪钟,响彻整个车间。

他的脸上没有丝毫慌乱,只有冷静与决断。他迅速脱下外套,交给身旁的技术员,卷起袖子,露出结实有力的手臂,迈步走到发动机前,俯身仔细观察。

他和技术团队立刻投入到紧张的调试工作中。夜晚的车间,灯光如昼,将每个人的身影拉得老长。李向明和技术人员们围在发动机周围,眼睛紧紧盯着数据变化,手中的工具不停地调整着各项参数。他们时而低头在笔记本上记录,时而抬头讨论着什么,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专注与紧张。

王海涛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轻声说道:"李工,您看这数据,还是不太稳定。"

李向明点点头,没有说话,手指轻敲着桌面,思考着对策。片刻后,他突然抬起头:"把震动传感器的数据再核对一遍,重点检查转子平衡。"

一次次调整,一次次测试,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发动机依旧震动得如同狂风中的树叶,数据始终无法达到理想的标准。李向明站在控制台前,眉头紧锁,眼神中闪过一丝焦虑。

"是不是发动机的平衡装置出了问题?"年轻的技术员张立犹豫地问,手指不安地绞在一起。

李向明没有立即回答,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位技术人员的脸,然后缓缓说道:"或者是因为某些零部件的磨损?但我们都是使用的新部件啊。"另一位技术人员皱着眉头说道,语气中带着不解与困惑。

车间里的气氛越来越沉闷,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李向明深吸一口气,眼神逐渐变得锐利起来:"再试一次,我们一定能找到问题所在!"他的声音不高,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

他们重新检查了每一个零部件,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问题的细节。对发动机的各个部位进行了全面的扫描和检测,甚至连最细微的缝隙都不放过。李向明亲自操刀,戴上了特制的手套,小心翼翼地拆卸着发动机的核心部件。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滑落,滴在精密的零件上,但他浑然不觉。

"李工,您休息一下吧,这里我们来。"王海涛心疼地说,伸手想要扶住李向明。

李向明摆摆手,目光如炬:"不行,我必须亲自确认每个细节。"

时间在紧张的调试中悄然流逝,夜已深,整个城市都陷入了沉睡,但车间里依旧灯火通明。李向明的脸上写满了疲惫,眼窝下出现了明显的青黑,但他的眼神依然锐利,仿佛一把不屈的利剑。

"大家再坚持一下,我们再调整一次参数。"李向明的声音虽然沙哑,但却充满了力量,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

这一次,他们更加细致地调整了发动机的各项参数,将每一个螺丝的松紧度都重新校准,对发动机的重心也进行了再次调整。李向明亲自操刀,小心地调整着每一个细节,仿佛在雕琢一件绝世的艺术品。

当发动机再次启动,那一瞬间,整个车间都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紧紧地盯着发动机。慢慢地,震动的幅度在减小,数据也逐渐稳定下来。李向明专注地盯着仪表盘,眼神中闪烁着期待。

"成功了!"一位技术人员激动地喊道,声音中带着难以置信的喜悦。他的手在空中挥舞,眼中闪烁着泪光。

霎时,车间里爆发出一阵欢呼。有人拍手,有人互相拥抱,有人甚至激动地跳了起来。李向明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那笑容如同春风拂过冰封的大地,温暖而又充满希望。

"大家干得好!但这只是暂时的成功,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多测试。"李向明环视一周,声音依旧沙哑但坚定,"明天我们继续,直到问题彻底解决!"

技术人员们迅速行动起来,开始对发动机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和记录。

李向明来到厂长办公室:"王厂长,发动机震动问题已暂时解决,但需要更多时间进行稳定性测试,可能需要延迟首飞计划。"

沉默片刻,传来了王海涛厂长的声音:"李工,我理解你的谨慎。安全第一,进度可以适当调整。另外,明天省里专家组会过来检查进度,你准备一下汇报材料。"

……

第二天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车间的窗户洒进来时,李向明已经站在了发动机前。

他仔细检查每一个连接点,确保昨天的调整没有引入新的问题。

随后,他召集技术人员进行最后一次系统测试前的检查。

"王技术员,振动传感器的校准再确认一遍;张工,燃油系统的压力值重新核对;小李,把昨天调整的所有参数记录再整理一遍。"

李向明的声音在清晨的车间里回荡,清晰而有力。

当省专家组抵达时,整个车间已井然有序。专家组长赵工——那位曾在深夜给予李向明宝贵指导的老专家——环视一周,微笑着对李向明点头:"小李,听说昨天发动机震动问题解决了?"

李向明恭敬地回答:"是的,赵工。我们连夜重新调整了平衡参数,目前发动机运行平稳,但还是需要更多测试数据来确认长期稳定性。"

赵工点点头:"谨慎是好事。航空工业容不得半点马虎。"

在专家组的见证下,发动机进行了长达六小时的连续运行测试。李向明和团队目不转睛地盯着仪表盘,记录着每一个数据点。随着时间推移,各项指标均显示出良好稳定性。

测试结束后,一位年轻的专家疑惑地问:"李工,为什么不在第一次测试时就采取这些调整措施?"

李向明微笑着解释:"航空工程没有侥幸。第一次测试的数据虽然不理想,但为我们提供了关键线索。有些问题只有在极端条件下才会显现。"

赵工满意地看着李向明:"很好,这种科学严谨的态度正是我们航空工业所需要的。"

当天下午,首飞前的最后一次评审会议在厂会议室举行。李向明站在投影前,详细汇报了发动机调试的整个过程和各项测试数据。

"经过七十二小时的连续测试,发动机运行平稳,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他的声音坚定有力,目光扫过每一位与会者。

会议结束,天色已晚。李向明走出会议室,发现厂区的灯光已经亮起。夜晚的龙腾机械厂安静而祥和,与白天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他深吸一口气,抬头望向夜空。繁星点点,如同未来的希望。

次日清晨,首飞仪式在机场隆重举行。彩旗飘扬,人群攒动。李向明站在观礼台上,目光紧紧盯着即将升空的战机。这架凝聚了无数心血的战机,此刻静静地停在跑道上,机身在阳光下闪耀着银色的光芒。

"准备完毕,请求起飞许可!"塔台的无线电传来试飞员沉稳的声音。

李向明微微点头,与身旁的赵工交换了一个眼神。

"允许起飞!祝飞行顺利!"

随着一声轰鸣,战机如离弦之箭般冲出跑道,直冲云霄。围观的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李向明仰望着天空中的那道银色身影,心中感慨万千。

战机在空中完成了几个漂亮的机动动作后,平稳降落。试飞员走出机舱,向李向明走来:"李工,飞行体验极佳,操控反应灵敏,这是一架伟大的飞机!"


  (https://www.635book.com/dzs/38518/67202.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