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美国三
推荐阅读:末世狂怼怼在古代只想暴富 那岸之我非大侠所欲只从心 让你当反派,你研究上兵法了? 我在火影的世界里 春销烬 三国之神级召唤系统 闪婚替嫁,满级大佬她不装了 大唐繁荣系统 官场:披荆斩棘之路 重生八五我要净身出户
告别了沉淀着权力与理想的华盛顿,火车载着时可意和无恙,一路向北,驶向那座以学术和自由精神闻名于世的城市——波士顿。窗外的景色渐渐染上更深的冬意,常绿的松柏点缀在枯黄的田野和萧瑟的森林间,偶尔掠过结冰的池塘和覆盖着薄雪的红砖小镇。
“波士顿啊,” 无恙望着窗外飞逝的风景,眼神里带着一种近乎归家的亲切和温暖,“我的第二故乡。感觉空气里都飘着油墨味和查尔斯河的水汽。”
抵达波士顿南站时,已是华灯初上。走出车站,一股混合着海港城市特有的微咸空气和清冽寒意的风迎面扑来。与华盛顿的规整开阔、纽约的喧嚣密集不同,波士顿的街道显得更曲折、更古老,红砖建筑随处可见,路灯散发着昏黄温暖的光芒,空气中似乎流淌着一种沉静而厚重的书卷气息。
“欢迎来到‘自由的摇篮’(Cradle of Liberty),可儿宝贝。” 无恙张开手臂,做了一个夸张的欢迎姿势,脸上是回到熟悉地盘的放松笑容。
他们下榻的旅馆位于后湾区(Back Bay),毗邻著名的纽伯里街(Newbury Street)。第二天清晨,阳光明媚,天空是清透的蔚蓝色。无恙牵着时可意的手,迫不及待地带她走向那个他生活了一年、早已融入血脉的地方——哈佛校园。
穿过查尔斯河上著名的哈佛桥(Harvard Bridge),河面在冬日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远处帆影点点。对岸,一片深红色的砖墙建筑群在疏朗的树木掩映下逐渐清晰。踏入哈佛园(Harvard Yard),时光仿佛瞬间倒流。古老的鹅卵石小径在脚下延伸,两旁是爬满常春藤(虽然冬日只剩枯藤)的深红色乔治亚风格建筑,厚重、庄严、带着岁月沉淀的静穆。铜绿色的约翰·哈佛雕像前,永远聚集着好奇的游客,争相抚摸他那被无数人摸得锃亮的左脚鞋尖,据说能带来好运。
“喏,这就是‘三个谎言’雕像,” 无恙指着雕像底座上的铭文介绍,“上面写着‘John Harvard, Founder, 1638’。但其实,哈佛大学是1636年建立的,约翰·哈佛只是重要的捐赠者,而且这个雕像是后人根据想象做的,根本不是他本人的样子。”
时可意被这有趣的知识点逗笑了:“那大家还这么虔诚地摸他的脚?”
“美好的愿望嘛!” 无恙也笑,“就像去庙里拜菩萨,心诚则灵。” 他拉着时可意,“走,带你去看看我战斗过的地方!”
他熟稔地带着时可意穿过古老的庭院,来到一座宏伟的、有着巨大白色柱廊和绿色穹顶的建筑前——威德纳图书馆(Widener Library)。
“看,这就是我们的知识堡垒,” 无恙的语气里带着自豪,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藏书量仅次于国会图书馆。无数个日夜,我就在这里啃那些比砖头还厚的文献。” 他指着图书馆前宽阔的石阶,“春天的时候,坐在这里晒太阳看书,看查尔斯河上的帆船,是最大的享受。可惜现在是冬天。”
时可意仰望着这座气势恢宏、如同古希腊神庙般的知识殿堂,想象着无恙曾在这里埋头苦读、为理想奋斗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敬佩和柔情。她仿佛能看到那个穿着厚厚羽绒服、抱着厚厚书籍、在寒风中匆匆进出图书馆的青年。
“真想看看你平时坐的位置。” 她轻声说。
“在里面呢,” 无恙指指图书馆厚重的大门,“可惜游客不能进主阅览室。不过…” 他狡黠一笑,“带你去个能进的地方,感受一下‘哈佛味道’!”
他带着时可意,拐进校园深处一条安静的小街,推开一家名为“The Coop”书店的大门。巨大的三层书店里,温暖如春,书香扑鼻。从地板到天花板的书架上塞满了各种学术专著、教材、文学经典和流行读物。书店里人不少,但很安静,学生们或站或坐,专注地翻阅着书籍,空气里只有书页翻动的沙沙声。
“这里是哈佛学生的补给站和精神食堂,” 无恙压低声音,领着时可意在书架间穿梭,“教材、教授推荐书目、甚至想找点‘课外读物’解压,都来这里。” 他停在一个摆满厚厚法学专著的区域,抽出一本,“喏,这就是我上学期被折磨得死去活来的‘侵权法圣经’,波斯纳写的。”
时可意看着那本厚得吓人、封面严肃的大部头,再看看无恙脸上那副“不堪回首”的表情,忍不住笑起来:“看来哈佛的‘砖头’没少吃。”
“可不,” 无恙夸张地叹了口气,把书塞回去,“不过现在想想,啃‘砖头’的日子,也挺充实的。” 他环顾着四周沉浸在书海中的学子,眼神里有种过来人的感慨,“在这里,你会真切地感受到,知识的浩瀚和自身的渺小,但也正是这种渺小感,催人奋进。”
走出书店,阳光正好。无恙拉着时可意,在哈佛园里随意漫步。路过一个露天的小咖啡摊,他熟稔地和摊主打了个招呼:“Hey, Mike! Two regular coffees, please!” 接过两杯冒着热气的纸杯咖啡,递了一杯给时可意。
“尝尝,哈佛园的‘刷锅水’,” 无恙促狭地眨眨眼,“提神醒脑,熬夜必备!”
时可意喝了一口,确实只是最普通的黑咖啡,味道浓烈而苦涩。但在冬日的阳光下,在古老校园的怀抱里,捧着这杯热咖啡,看着身边三三两两抱着书走过的、神情或专注或轻松的学生,听着他们用各种语言低声交谈,一种浓郁而独特的校园氛围将她温柔地包裹。她仿佛触摸到了无恙这三年生活的真实肌理。
“感觉怎么样?” 无恙看着她,眼神带着期待,“这象牙塔里的空气?”
时可意深吸了一口清冽的空气,感受着咖啡的苦涩在舌尖化开,最终变成一丝回甘。她看着无恙,笑容温暖而真诚:“空气里有种…自由思考的味道,和沉甸甸的责任感。能在这里学习,真的很幸运。” 她顿了顿,补充道,“难怪你每次打电话说起这里,语气都那么…不一样。”
无恙笑了,笑容里带着满足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他牵起她的手:“走,带你去查尔斯河边,那里风景更好。”
查尔斯河(Charles River)在冬日阳光下宛如一条宽阔的银色缎带,静静流淌。两岸是波士顿和剑桥(Cambridge)的城市轮廓线,古老的尖顶与现代的玻璃幕墙交相辉映。河堤上,有裹得严严实实坚持慢跑的人,有推着婴儿车散步的夫妇,也有像他们一样,只是依偎着看风景的情侣。寒风掠过河面,带来刺骨的凉意,但阳光慷慨地洒在身上,又抵消了部分寒冷。
无恙拉着时可意在河堤边的长椅上坐下。他脱下自己的手套,不由分说地抓起美枝被冻得有些发红的手,包裹在自己温热的手心里,用力搓揉着。
“手这么凉!” 他的语气带着责备,动作却无比温柔。
“没事…” 时可意嘴上说着,却贪恋着他手心传来的源源不断的热度,没有抽回手。她看着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河面,远处波士顿的天际线清晰可见。“这里…真美。” 她轻声说,感受着手上传来的暖意和身边人坚实的存在感,“感觉心都静下来了。”
“嗯,” 无恙应着,将她的手握得更紧,放在自己腿上,用体温继续暖着,“每次被论文或者案例折磨得头昏脑涨的时候,我就喜欢跑到河边来坐坐。看看水,看看船,看看对岸的灯火…心就慢慢静了。” 他侧过头,看着美枝被阳光勾勒出柔和光晕的侧脸,眼神温柔得能滴出水来,“现在,有你坐在这里,感觉就更好了。好像…我这三年在波士顿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孤独、所有的等待,就是为了这一刻,能和你一起坐在这条河边,看这风景。”
他的声音低沉而真挚,像查尔斯河缓缓流淌的水流,温柔地漫过美枝的心田。冬日的阳光暖融融地洒在他们身上,在脚下投下依偎在一起的影子。河面上的风似乎也变得不那么凛冽了。时可意将头轻轻靠在他的肩膀上,没有说话,只是更紧地回握住了他的手。一年的时光,三百多个日夜,太平洋的阻隔,所有的思念与期盼,都在这一刻的宁静相守中,找到了最温暖的归宿。查尔斯河的波光,无声地记录着这对跨越重洋的爱侣,在波士顿的冬日暖阳下,共享着那份来之不易的、浸润着书香与爱恋的静谧时光。
波士顿沉静的书卷气和查尔斯河畔的冬日暖阳还萦绕在心头,时可意和无恙已经踏上了此次美国之行的最后一程,也是最让无恙魂牵梦绕的一站——芝加哥。飞机在奥黑尔国际机场降落时,透过舷窗,美枝第一次看到了这座被称为“风城”的广阔轮廓:浩渺的密歇根湖像一片灰蓝色的冰原,岸边是密集如森林的摩天楼群,在冬日的薄暮中勾勒出冷峻而硬朗的天际线。
(https://www.635book.com/dzs/40568/67339.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