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隆庆中兴 > 第1671章 回銮殷勤怀远人(六)

第1671章 回銮殷勤怀远人(六)


对于朱翊釴的答案,朱载坖已经是很满意了,朱载坖当然知道朱翊釴没有说全,大明之所以无法西顾,更加主要的原因是官军的实力不济,对付蒙古人都已经是焦头烂额的,哪里还有什么功夫去谈什么经略乌斯藏、西域。

对于官军来说,能够守住九边就已经是侥天之幸了,所以什么经略乌斯藏、西域,根本不是之前的官军所能想的问题,说个不好听的,官军的战斗力支撑不起对西域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所以什么经略西域、乌斯藏,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官军自身的战斗力迅速退化,也是他们无力进军西域的原因。

同时受限于所谓的祖制,朱元璋时期订立的内敛化政策,也让明朝皇帝都不希望在自己的境内突然出现大批的异族人口。所以,只要能保持河西走廊的通道,控制住哈密与吐鲁番两个小国就足矣。大明君臣们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去经略乌斯藏和西域。

但是现在不同了,对于朱载坖来说,他既有意愿,也有能力去经略西域和乌斯藏,对于朱载坖来说,最重要的是怎么保证朱载坖的政策能够持续下去,让数代帝王接力完成对西域和乌斯藏的经略。

朱载坖问道:“知道朕为什么要经略青海,进而经略乌斯藏和西域吗?”

朱翊釴赶紧答道:“自然是为了大明千秋百代之事。”

朱载坖闻言只是笑笑,朱载坖当然知道,朝廷内部反对朱载坖这么频繁用兵的人大有人在,很多人认为朱载坖就是要满足自己开疆拓土的欲望,好成就自己的丰功伟绩,达成千古一帝的成就,对于他们的这些看法,朱载坖从不反驳,当然他们也不敢在朝廷上多嘴,毕竟朱载坖对于厂卫的控制是很强的,敢叽叽歪歪朱载坖,你看朱载坖收拾不收拾他们。

朱载坖也从不掩饰自己想要名留青史的意图,对于这点,朱载坖从不掩饰,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朱载坖收复青海,经略西域和乌斯藏,确实有为自己挣名声的意思,毕竟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朱载坖也不能免俗,但是朱载坖这么做更多是为了大明,是为了中国。

朱载坖将朱翊釴叫到近前来,屏退了所有的内侍,和朱翊釴阐述自己的看法,朱载坖说道:“太子,经略乌斯藏、西域,不是朕能够完成的事情了,这些事情还得着落到你的头上来!”

朱翊釴赶紧说道:“父皇春秋鼎盛,断不可出此言啊!”

朱载坖摆摆手笑着说道:“死生亦大矣!朕岂不知?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大明除了太祖、成祖,就是你祖父寿数最高了,寿数六十,享国四十有五年,朕是嘉靖十六年生人,而今四十有五,复敢有他望乎?有些事情,朕必须交代于你了,这些事情,朕做不完,就得你来做了!”

朱载坖要朱翊釴做的事情就是日后继续经略西域和青藏,朱载坖的看法很简单,西域不保,则蒙古不安,大明必须牢牢控制住西域,将蒙古孤立在大明的疆域之内,这样大明才有办法以夏变夷,逐步的同化、控制蒙古人,同时西域也是大明的国门,通过死死的守住西域,可以将其他的势力挡在中亚,有西域在,则整个西北都能安定下来,同时蒙古也逐渐被大明纳入版图之中。

乌斯藏也是如此,是大明天赐的屏障,屏障大明的西南和西北,大明只要牢牢控制住乌斯藏,整个西部边疆就可以稳定下来,陕西就可以变成内地,关中才能够重新予以治理。

朱载坖对朱翊釴说道:“朕是不能看到大明军旗横扫西域和乌斯藏了,若他年得遂,勿忘泉下幽魂,使朕瞑目于九泉之下!”

朱翊釴赶紧说道:“父皇龙体康健,又有百神呵护,必能万寿无疆的!”

朱载坖摆摆手说道:“这些事情,都是天数,朕岂能知?但是太子,你要接着做下去,朕收复青海,你就要去经略乌斯藏,出兵天山,总要把西域和乌斯藏收回来,朕就无愧于列祖列宗了!”

朱翊釴赶紧答应下来,朱翊釴问朱载坖是否要请翰林医官诊视,朱载坖笑着说道:“太子读过汉高祖本纪吗?知道汉高祖怎么说的吗?”

朱翊釴当然知道汉高祖当年怎么说的,当年汉高祖病重,召御医诊视,但是刘邦骂道:“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

朱载坖说道:“日后你要多分担些!”

朱载坖现在要加紧历练太子,使得太子能够顶上去了,朱载坖很清楚,现在的情况已经比之之前要复杂的多了,以往的经验不能在适应于现在的大明了,现在的大明更加强大,也要以更加开放和自信的姿态去处理和番邦属夷、外国的关系,朱载坖希望朱翊釴能够更加开放,使得大明更加强大,同时将一些朱载坖做不完的事情,继续做下去。

而在朱载坖教导朱翊釴的时候,李成梁则率领官军,讨伐这些对大明不够恭顺的臣子,之前有朱载坖的严令,主要是驱逐海虏,李成梁没能放开手脚,但是现在朱载坖给李成梁解除了枷锁,命令李成梁对于这些敢于对抗大明的土司酋长,予以痛加绞杀,李成梁随即率领官军精锐一路从青海湖向南,最终追到了靠近四川的打箭炉。

李成梁也深感青海之广大,如果仅仅设立一省的话,一旦发生叛乱,官军疲于奔命,尤其是青海三面环敌,蒙古、西域、乌斯藏,根本无法控制,在给朱载坖的奏疏中,李成梁就认为,官军大量驻守青海,一是补给困难,二是气候难以适应。驻扎在打箭炉则既能够控制西藏和青海,还能够得到内地的资源补给,可谓“一举两得”。将打箭炉等地划归四川,一方面便于运送后勤,另一方面一旦有事四川官军就可以迅速驰援,保证对此地的控制。


  (https://www.635book.com/dzs/40612/66180.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