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6章 虏酋别有心思重(四)
推荐阅读:武魄帝君 年代:我在58有块田 三国迎娶蔡夫人,荆州入我手 我嗑上了自家的你 综漫:用大佬马甲为所欲为怎么了 夏有叶风鸣 青玉案:大理寺女卿 末日救赎说 毁我人生?神豪系统,让他们跪 穿越诸天万界抢劫嚣张一点怎么了
收到朱载坖的命令之后,陆光祖迅速组织了廷推,同时上奏朱载坖。
廷推的结果是,吏部尚书,正推张瀚,副推陆光祖,礼部尚书,正推潘晟,副推陆树声。
朱载坖收到廷推的结果之后,并没有作出决定,而是召见了首辅高拱,朱载坖将吏部廷推的结果给高拱看了之后说道:“要不然高师傅还是暂署吏部事吧。”
没想到高拱说道:“陛下,臣在内阁,已经是分身乏术了,实在是无力顾及吏部的事情,还是任命一位天官吧。”
朱载坖没有立即回答高拱,而是起身踱步,说实话,朱载坖对于吏部的这个廷推结果,是极为不满的,吏部尚书的人选,张瀚,现任南吏部尚书,杭州仁和人,嘉靖十四年进士,和徐阶关系很好,陆光祖这就不必多说了,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徐阶的得意门生,张居正的同科好友。
礼部尚书推的潘晟和陆树声,潘晟是浙江新昌人,徐阶的拥趸,陆树声是松江府上海县人,徐阶的老乡,当然,徐阶早就淡出政治舞台了,即便是徐阶在首辅任上,也不会干出吃相这么难看的事情,很明显,这是徐阶的好学生张居正接了徐阁老的盘,对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志在必得啊。
朱载坖很清楚,次辅再加上吏部尚书,会对首辅构成极大的制约,看来张居正有些等不及了。
朱载坖说道:“高师傅,朕还是将吏部的廷推打回去。”
高拱笑了笑说道:“那陛下觉得,谁能够担任吏部尚书?再廷推恐怕也只不过是换人罢了。”
高拱看的很清楚,作为徐阶的衣钵传人,再加上张居正这么多年的经营,张居正在朝堂上已经是人脉很广的,这次是铁了心的要控制吏部尚书这个职务,来为日后担任首辅铺路的。
朱载坖说道:“朕要用谁,还不能受他人之摆布!”
高拱笑着说道:“陛下自然不是受人摆布之主,然臣老迈,不能事陛下长久也!”
朱载坖说道:“高师傅这是何话?朕无更易首辅之心。”
高拱说道:“陛下,臣自今年以来,目花生而莫辩,心血耗而善忘,血疾陡作,不能供职,伏祈陛下悯臣多疾,放归田里。”
朱载坖当即予以拒绝,朱载坖说道:“高师傅辅弼重臣,岂可遽去,卿之所请,朕不能允,朕立遣太医为卿诊视。”
没想到高拱对朱载坖说道:“陛下,臣去意已决,陛下不必再劝,臣确实是气血枯竭,不久于人世也!”
朱载坖当即说道:“高师傅何出此言。”
朱载坖当即命令召太医院判徐伟来为高拱诊视,徐伟诊视之后对朱载坖说道:“陛下,高阁老是病起积劳,非旦夕可愈,若是安心休养,免案牍之劳形,再精心调养,尚可缓解。”
对于徐伟的医术,朱载坖还是信任的,他是嘉靖所信重的医生,判断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朱载坖还是说道:“高师傅无妨的,等李院使回来,和许院判一道为高师傅调养,再不行朕令龙虎山来人,武当山也有道医,还有茅山上清派,苏州玄妙观。”
朱载坖倒不是开玩笑的,现在各项改革刚刚铺开,朱载坖需要像高拱这样有魄力的臣子帮他推行各种改革举措,而且大明皇室一向同道教各教派关系紧密,嘉靖时更是如此,朱载坖虽然不搞什么斋醮科仪,但是对于龙虎山、武当山的赏赐也并没有停止,这些道医入宫供奉也是经常的事情。
没想到徐伟说道:“陛下,其实高阁老的病并不是需要名医,而是要静养,否则就算是扁鹊复生,华佗再世,也是回天无术的。”
朱载坖问道:“真是如此?”
高拱苦笑着说道:“臣也找了名医诊视,确是如此。”
这就让朱载坖有些麻烦了,高拱一走的话,张居正接任首辅,朱载坖对他的能力是不怀疑的,但是张居正这人,在私德上是不如李春芳、高拱的,喜欢搞党同伐异那一套,这是朱载坖所不喜欢的,所以朱载坖一向对于张居正的办法就是用其策而削其权,不给他独掌大权的机会。
原本朱载坖的计划是让高拱再撑个一段时间,至少等到申时行、王锡爵等人成长起来,即便是张居正当上了首辅,朱载坖一样可以用张四维、申时行、王锡爵等人制衡于他,现在高拱去位,仅靠张四维显然是不行的,而且现在张居正实力是很强劲的,接收了徐阶的党羽之后,有大量的打手。
朱载坖一时之间有些恍惚,徐伟赶紧离开,留下朱载坖和高拱两人,半晌之后,朱载坖说道:“高师傅,调养事大,朕不能因为一己之私,而害高师傅。”
高拱笑着说道:“陛下也不必太过于焦急,臣这把老骨头,几个月还是撑得住的。”
朱载坖和高拱商量了一下午之后,高拱才离开了,朱载坖第二天发布诏令,任命张瀚为吏部尚书,陆树声为礼部尚书,同时左都御史葛守礼忠勤敏达,以东阁大学士入阁预机务,原东阁大学士吕调阳升文渊阁大学士,出镇南京,督师南京,原督师南京大学士殷士儋加武英殿大学士,回京师预机务。
对于地方官员,朱载坖也加以调整,原右都御史总督浙直等处军务事海瑞,以右都御史回都察院管事,署都察院事,原右副都御史巡抚南直隶杨继盛升右都御史总督浙直。
协理京营戎政兵部左侍郎王崇古出镇宣大,加右都御史兼兵部尚书总督宣大等处军务事,原右都御史兼兵部尚书总督宣大山西曹邦辅调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卫尉寺卿赵锦升兵部左侍郎协理京营戎政,原辽东巡抚张学颜升卫尉寺卿,原刑部尚书赵文华致仕,南刑部左侍郎洪朝选升刑部尚书。
在朱载坖的一系列诏令之下,大明的官场仿佛被洗牌了一样,眼花缭乱的调动,让人局外人看不懂,但是局内人确实很明白。
(https://www.635book.com/dzs/40612/66492.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