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752章 存在决定意识

第752章 存在决定意识


第752章  存在决定意识

    随著年龄的增长,贾琏渐渐的减少在公开场合说话,毕竟人老了,说的话年轻人不爱听。

    有个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那就是贾链埋下的种子发芽了。

    当初那本屠龙术传到欧洲后,经由欧洲学者根据当地的观察,进行了大量细节上的补充,反哺给了国内。

    也不知道是哪个家伙,带回来欧洲的相关书籍后,翻译后出版了。

    版权费还特意派人给欧洲的马先生送了过去。

    巴黎公社的壮举,不仅仅给欧洲人民以启迪,也给国内的年轻人一个新的方向和道路。

    帝国是很强大,但是就一定是对的么?

    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思想,还有欧洲一些乱七八糟的思潮不可避免的传了回来。

    很多人考古才发现,就这?我们这早有了,你这是山寨啊。也不算山寨,你这个体系更完善,但还是针对欧洲的,国内的对不上。

    无论如何,在这个历史阶段,人类关于制度的思考,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春秋时期有百家争鸣,如今也未尝不是,只不过是欧洲人的百家争鸣时期。

    国内不乏仁人志士,他们经过阅读和总结,对比了一些国内的最初版本后,得出一个结论,两个文明的本质不一样。

    很明显,欧洲人是落后了,他们还停留在分封时代,而且因为一千多年的中世纪,宗教在欧洲有深厚的影响力。

    相比之下,绝地通天之后,实现了君权与神权的大一统,本土的文明走的是世俗化的道路。

    而欧洲呢,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两者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必须进行本土化改良。

    有人提出这个观点,但是没啥太大的影响,但国内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接受了这种新的思想,毕竟是从国内传出去,在欧洲改良之后又传回来的。

    更多的人还是在探讨一些问题,国家与个体,效率与公平,等等。

    要说没人推波助澜是肯定没人信的,毕竟权利这个东西,说实话皇帝一家独大,法理上有绝对权力这种现象,对于国人而言,如果没有看到外面的世界,坦然接受也没什么。问题是,同样是经过工业化强大起来的外部世界,人家就能立宪,限制皇帝的权利,我们为何不行?

    个人和家族的努力奋斗,因为皇帝的一句话,一朝倾覆,这种事情很难接受。

    尤其是新兴的阶层诞生后,他们掌握了巨大的财富,更加担心自身的利益随时被剥夺,一旦出现这种局面,肯定不仅仅是财富被掠夺,身家性命也都得搭进去。

    还有那句话,朕即国家。新生代更相信的是,国家的是国家的,皇帝的是皇帝的。

    关键还有一件事情发生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东华联邦成立了,并且从诞生那一日起,就分北联邦和南联邦。北联邦主席贾芝,在七十岁这年宣布正式宣布,北联邦采取公有制为基础,所有土地以及矿上等资产,一律为国有。同时也允许私有制的存在,属于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体制。

    南联邦还是以东华王室为主人的绝对私有制,法律上规定,土地和矿产之类法律上归于王室。

    真正是一个联邦,两种制度。不但有两种制度,还有一部北联邦宪法。

    没错,北联邦立宪了。所有人都认为,北联邦独立是迟早的。

    这个事情对国内的冲击可太大了,贾芝被看成了立宪先驱。东华联邦原则上还是中央帝国的从属国,每隔几年,还是会来朝贡。

    但是没人相信,这联邦还能继续做从属国,迟早要与宗主国平起平坐的。

    对于东华联邦的举动,新皇帝的态度是视而不见,一切照旧。

    别说这位新皇帝了,从李元到李琬,就没觉得东华是自家的疆域。追根溯源,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最初是贾氏派人开拓,一点一点的做起来,李亨属于去摘果子的。这本来是贾氏的自留地,是退路,是后院。

    由贾琏一手打造的贾氏家族,在很多国人看来,就是一个时代的最靓的弄潮儿。

    贾氏家族的主体还在国内,贾芝不过是一个分支,但是谁都知道,贾氏的后代在东华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今后贾氏族人就有选择了。

    至于说对东华联邦进行制裁的论调,国内也不是没有,说贾氏是反贼的也有O

    报纸上关于此事,自然是要争吵一番的。

    反对的一方观点很明确,北东华宣布的制度,不分上下尊卑,是僭越,是谋反。支持的一方则表示,东华的一草一木,每一寸土地,都是全体东华人打出来的,贾芝作为领头人,愿意将自身的利益让出,这叫天下为公。

    争吵自然是互相攻击咯!有啥可说的。

    皇室的反应可谓令人捉摸不定,一直不表态。

    实际上新君找来了诸位亲信大臣,商议该如何应对,要不要先拿下国内的贾氏族人。要知道,贾芝开了这么一个头,从根子上掘了皇权。哪怕他个人称王了,皇帝也不至于如此狼狈。据说消息见报之后,皇帝破口大骂了一个时辰。

    皇帝还是被身边的亲信给劝住了,让他还是冷静一点,东华是东华,贾氏是贾氏。

    皇帝怒斥一干亲信,难道说朕拿贾氏就一点办法都没有?  

    亲信给皇帝是这么说的,一旦动了贾氏,极大的概率后果如下。首先是南洋各省包括澳洲、缅甸,安西的各省,大概是要起兵清君侧的。皇帝身边有奸臣啊,不然怎么会拿了贾氏一族上下呢?海军,多半是要兵谏的。东平、漠北这两位王爷,他们大概也是要推波助澜的。其次,名不正言不顺,东华联邦还是称臣的,师出无名啊。最后,一旦有人起兵,国内绝大多数的官员、士绅、工厂主等,他们一定会袖手旁观,谁赢了帮谁。

    总而言之一句话,动贾氏,投入成本太高了。新君登基,现在别说镇压不臣,还是先应对国内各新兴力量对于限制皇权的呼吁吧。

    皇帝只能闭嘴不言,甚至还要求身边的亲信大臣,也不要说话。

    没态度,这就是皇帝的态度。

    至高无上的皇权受到了挑衅,还是从根子上的挑衅,皇帝能不恨的牙根痒痒,那才是怪事了。

    但是没用,国内任何领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皇帝都不是一条心。官员、军队、民间势力,都不是一条心。

    说句难听一点的话,过去大家都能忍受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现在看了世界,看了东华北部,谁不动心呢?

    这就是民心所向,这就是大势所趋。

    当年封禁的屠龙术一书,反向助推了该书在民间的传播,这是贾琏最初主张封禁时就预料到的。

    推行教育普及了,民间开民智了,很自然就能走到这一步。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新的群体大量存在,自然会产生新的意识,他们为了自身利益,自然会发出声音,不可能坐著等死的。

    当然了,就国内的情况,还是分地方的。

    沿海各省工商业发达,他们对于变革的呼声就更高一些,中部省份受到沿海影响,一半一半,西部北部等省份,自然是趋于保守,最好维持现状一万年不变。但这是不可能的,但新的思潮传遍之后,年轻人注定会被带动起来。

    国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日渐高涨的这段时间,欧洲经历了短暂的和平。各国开始专心发展,经营殖民地。

    当然了,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酝酿的时间,加上这个时代是个大发展的时代,思想界的变化速度并不快。

    一开始还是很朴素的要求,朝廷必须明确保护私人财产不受皇权和公权力的随意侵夺。

    类似的呼声,一开始出现在媒体上,但很快媒体被封禁了。皇帝的态度出来了,你们还想造反,做梦?

    朕即国家,谁来都不好使。

    这段时间,贾琏是真的安静,贾家人也都很安静。贾荃也从海军退休了,贾荫官至两广总督,想要再进一步,却迟迟没能回京。

    原因也很简单,皇帝给压住了,就在外面做官吧,别做京官了。

    很多事情是有迹象的,随著贾荫也从总督的位置上退休后,贾氏族人的后代,纷纷选择了离开本土,前往澳洲、南洋、东华、安西等地发展。还有相当一部分贾琏的孙子辈则选择了从军,他们在海军和陆军之中,混的不上不下的,高的能混到少将,低的在校官打转,再想往上走就很难了。

    皇帝防备贾氏的嘴脸,已经都不遮掩了。

    贾氏族人也没闹腾,在军中也很安生,老祖宗还在,谁都不敢闹,想闹也闹不起来,刚串联就被自己的堂兄弟抓起来打一顿。

    贾、贾荃、贾荫的儿子加起来有十五个,其中一半在海军,最差的都是个舰长,最好的是南洋分舰队司令,另一半在陆军,分别窝在安西军区,南洋军区,这两个地方是贾链的基本盘。

    这么说吧,就算是贾氏的闺女嫁人,也都是优先选择这些地方,其次才是内地一些无官无职的人。

    贾家也不差钱,女孩们可以随意选择婚姻对象,结婚之后家族给一笔嫁妆,每年还能领到一笔基础生活费。

    实际上贾氏的女婿,多在工商界和教育界。

    又过了十年,贾链一百岁了,总算是显得有点老态了。现在走路,其实还是不用人扶著,还是能自己走的很快,但怎么说呢,装也要装走不动。

    贾链现在最大的乐趣,就是每日写点东西,国内能发的就发了,不能发的拿到东华去发。

    不过怎么说呢,贾琏的东西,不能发的属于极少数。

    所以,人们总能隔三差五的在报纸上看到贾琏的文章,探讨的问题,往往都是一些历史问题。

    最近十年,贾琏的文章集中在研究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区别之上。

    贾琏一百岁的时候,非洲出大事了,南非发现了巨型金矿。

    这一家伙,布尔人和英国人对上了。英国人一开始是想来问的,但是人家不买帐。

    关键是现在德国起来了,威廉二世要跟英国比海军,比造舰速度了。

    这海军竞赛开始之后,全世界都被连累了。什么新思潮,闹腾了十年,关注度突然被世界军备竞赛给吸引了。

    英国人放了话,舰队规模一定要是德国的两倍。来吧,开整吧。

    中央帝国这边一看这阵势,英国你想干啥?

    不行,我们也要跟上,于是宣布,中央帝国的舰队规模与英国海军的规模相比,永远都是3:2。

    大洋对面的东华则表示,不到两倍啊,剩下的我们补上了。宗主国要干谁,招呼一声,保证跟上。

    如此一来,澳洲的铁矿价值开始飞速攀升,薛家人靠卖铁矿,都成首富了。

    皇帝不是没动过念头,收了薛家人的铁矿经营权,但是一试探才发现,陆军,嘿嘿嘿,海军,嘿嘿嘿,内阁,嘿嘿嘿。

    然后只好消停了,改成要求薛家的铁矿上市。

    薛家则表示,澳洲在干正帝时期,就明确了薛家的私人领地地位,薛家人没有上市的打算。

    皇权被撅回来了,皇帝很生气,但是没啥用。现在皇帝发现,他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想要落实,只有宗室和外戚支持。

    难怪当初他做太子登基之前,要先拿宗室和外戚开刀。这帮人,总是掇著皇帝去抢别人的东西。

    讲是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实际操作则是另外一回事。你能当皇帝,那是因为所有人认可你能当皇帝。

    所有人都不认可你的时候,皇帝就坐不稳了。

    皇帝看到了危机,但是毫无办法,这个国家别说跟五十年前比了,就算是十年前都大不一样了。

    现在有一件事情摆在皇帝的面前,就让他很头疼。那就是一直以来,内阁军方的代表,从李琬时代开始,一直都是宗室在做。现在军方有人呼吁,作为军方在内阁的代表,宗室却不能为军方谋利益,是不是该换个人了?

    皇帝大骇!

    国内不消停,国外也一样,英国人正式对布尔人提出了要求,并表示要武力威胁。


  (https://www.635book.com/dzs/40724/67081.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