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746章 两强

第746章 两强


第746章  两强

    登船之前,贾琏接到了一份来自国内的电报。

    大概意思是太子殿下的吏治整肃,一开始就进入了狂躁的节奏。

    这是贾琏没想到的,毕竟太子以前表现的还是很温和的。

    手握圣旨的太子,调动龙禁尉,一口气拿了三百多人,全都是宗室和外戚势力的重要人物。

    其中主要集中在银行业和商业领域,最点打击的是涉及民生物资的经营渠道。

    这一切行动明显是有预谋的,并且进行的很顺滑,没有造成市面上太大的波动。

    这个事情真是让贾琏大开眼界,以前与太子接触的少,真不了解这个人。

    贾家人在官场本就不多,贾荫先去了河南,后去了广东,所以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波及。

    从治理的角度看问题,太平年景长了,统治者最该注意的就是吏治。在长时间没有外敌的情况下,内部一定会滋生大面积的严重的腐败。

    贾琏觉得太子于的很不错,至少开头很不错。

    英国方面对于贾琏的来访,自然是最高规格的接待,毕竟这一路都是高规格了,它要是拉胯了,那不是得罪人么?

    最重要的事情,印度的局面就是当初贾琏主政时期谈妥的,至今几十年了,从未出大问题。

    小问题不断,最终也没爆发正式的战争。这就说明双方都很克制,或者说是贾琏和当时的皇帝很克制。

    英国方面对于国内的问题其实很清楚,国土面积狭小,人口有限,即便满世界殖民,也很难成为中央帝国那样的又大又强的国家。

    明白自身的短板,注定要与中央帝国保持好关系,身在欧洲,在整个欧洲都面临强力竞争的前提下,英国又想做那个领导欧洲对抗东大的国家。

    很明显,英国也就是想想,知道这个事情做不成。眼见的普法之间就要干起来了。

    维多利亚时代被认为是英国最好的时代,坦率的讲,对于普通人而言,那真不算好时代。只能说,这个时代的普通人机会比较多。对于那些没能力,又不愿意冒险的普通人而言,这个时代没法跟后来比。三五岁的孩子通烟囱这种事情,放在哪个时代都是很震撼的。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整体国力强大,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在这个时空,英国的强大打了大大的折扣,失去了东方的赔款和市场,更无法偷茶树去孟加拉国种植,所以英国还在爬升的阶段,但是很快德国就要崛起,挑战英国的地位。理论上东大才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太远了,这个时代的投送能力摆在那的。所以说,西班牙一度要组织舰队打明朝这个事情,怎么看都是个笑话。

    满清被欧洲列强按在地上爆锤,根子在于工业文明打农耕,并非什么制度啊,人种之类的原因。

    当然清朝的问题是根子上出的,这病治不好。想要稳固统治,就必须搞奴化,搞愚民统治。

    如同乾隆得知法国大革命消息之后,转手就镇压国内的白莲教。

    所以,关键的问题是工业化,这决定了生产力的进步。

    维多利亚女王设宴款待贾链,龙虾兵戴著毛茸茸的帽子,也算是个西洋景了。

    宴会本身没啥可说啊,就是排场大。英国顶级的贵族全部到场陪同。

    真正见真章的还是贾琏与首相的会晤。

    贾琏上来就告诉对方,经过这段时间的访问,察觉到欧洲的情况不妙,正处在战争的边缘,贾链认为英国应该有所作为,承担一个大国的责任,不能任凭战争的爆发。这就是抢占道德制高点了。

    对此,英国首相心里挺膈应的,这事情就是我们在私下里鼓捣的,这哥俩不打起来,怎么平衡欧洲?您老人家在土耳其搞的事情,不也是一个套路么?我们搞离岸平衡,你搞欧亚平衡,一回事嘛。他还没法怼贾琏,毕竟这位真的得罪不起,无论如何不能连累到印度甚至南非。

    这个事情英国内部是有研究的,中央帝国在波斯湾搞了一块飞地,这位置很讲究。想到打印度,这里可以拦截来自英国的增援,想要打南非,这里就是跳板。别看中央帝国反复强调不会进入非洲,不会介入欧洲,实际上介入过欧洲事务。当年拿破仑的时候,就卖过武器。

    可惜,拿破仑战败之后,一点好东西全便宜了沙俄,当时给沙俄牛逼坏了。

    好在沙俄工业化的晚,现在还只能算一个局部工业化国家,对英国的威胁不大。加之,这些年沙俄内部的一些年轻军官,也在搞事情。沙皇正在忙著治理内部,暂时没有太大的精力向外。其实就算想向外扩张,那也只能是想想,东边有中央帝国的安西军区,西边有被中央帝国强化过的土耳其。哪个现在都不是善茬,也不知道为何中央帝国如此重视沙俄,非要东西围堵。

    贾琏当然是心知肚明的,没有了丑国,沙俄是唯一有潜力威胁中央帝国的国家,不趁它弱的时候消耗它压制它,那不是傻么?

    两国陆地接壤这一点,实在是没法子避免的。理论上两国不管哪个强大起来,都是对方的潜在威胁。

    英国首相做了一个非常官方的回答,欧洲各国之间互相尊重主权,互相尊重利益,普法两国的事务,最终还是他们自己来决定。

    唱完高调之后,贾琏又开始下刀子,主要是点了几个走私案。走私啥呢?大豆!

    这是贾链当政时期制定的政策,大豆的种子不许出口,只能出口豆粕。东北是大豆的重要产区,科学院已经开启了耐寒耐旱大豆的培育。  

    为啥如此重视大豆,当然是有原因的。我们慷慨的将大豆种子赠送给别人的时候,就是别人给我们挖坑的时候。

    国内人口处在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大豆榨油成为了重要的食用油来源。受限于耕地面积不足,想要养活那么多人口,在化肥产业没有成规模时,现阶段是靠鸟粪在撑著。内陆地区没有鸟粪怎么办?轮耕!这块地今年种粮食,明年种大豆。大豆的根系可以肥地,对于北方降水量较低的地区,大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说实话,比耕地,我们国家真是差远了,甚至都不如印度。

    贾琏也算是未雨绸缪了,现在先这样,以后如何谁知道呢?谁知道有没有败家玩意,为了一己私利出卖国家。

    想要杜绝这一类事情的发生,最要紧的还是要确保国家的强大,军事上的强大,能让他国有所忌惮。

    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来看,这类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只能拖一天算一天。

    英国商人走私大豆的事情,确实发生了几次,人也被抓了,罚款之后还判了几年。国内那些配合走私的人,被抓了之后全部流放了。

    现在欧洲的养殖业和一部分化工行业,还在依赖东北的豆粕。没想到吧,近代历史上的德国,每年都要从东北进口大量的大豆和豆粕。

    豆粕本身是优质的饲料,别管养啥,做饲料都离不开这个玩意。

    别以为国家每年进口那么多大豆是为了做豆腐和榨油,这一条产业链上,啥都给你整的明明白白,一点都不浪费。

    英国首相面对贾琏的责问,只能支支吾吾,含糊其辞,什么个人行为,请勿上升到国家关系之类的话。

    反正就是你说城门楼子,他说胯骨肘子,绝对不在一条线上。

    贾琏又提到了鸦片贩子的通缉事宜,多少年过去了,当年英国说配合,现在人也没抓到。

    英国首相只能解释,根据本国的法律,对方并未违法,既然没有违法,那就不能抓人。两国之间也没有就跨国犯罪达成合作,爱莫能助。

    现在的英国首相,借他一百个胆子都不敢动鱿鱼。别看在欧洲各国,鱿鱼都是被嫌弃的对象,但是在近代的英国,一直混的都不错。

    没想到吧?

    英国首相也搞不明白,不就是走私了一点鸦片么?至于这么多年孜孜不倦的反复旧事重提么?

    几乎每次公使来上任,都会说一遍。

    英国人也不明白,为何在这个国家,涉及鸦片的案子都是重罪。

    别说在本土了,就算在周边各从属国,那也是严防死守。甚至在东华,也是如此。

    英国首相也不是单纯的挨打,他也进行了还击,主要针对的还是东华,因为中央帝国的扶持,才导致东华如此肆无忌惮的发动战争。

    贾琏则冷冷的反问他,是不是要介入北美洲事务?好好的经营加拿大不好么?那边的土地还不够英国人种的么?

    实际上北美洲因为战争的缘故,大量的人口逃亡加拿大,英国其实是受益者。

    英国首相赶紧认怂,直接表示,出于对加拿大殖民地的安全担忧,才会这么说的,与美洲无关了。

    其实英国在美洲也不缺殖民地,拉丁美洲各地都有英国的基地。二战的时候还换了五十艘驱逐舰呢,尽管是封存的旧货。

    贾琏还算是客气的,这个阶段的英国人在拉丁美洲以及南美,其实日子也不太好过。原因很简单,美洲联盟的存在,导致英国在很多国家束手束脚,其中最重要的是秘鲁。英国非常依赖秘鲁的硝石和铜矿,现在只能高价进口,不敢去抢了。还有就是太平洋岛上的一些卖鸟粪的国家,现在想去挖鸟粪,那也是进入了东大的势力范围,是特么的挑衅。

    两国关系非常的微妙,如果不是中央帝国比较克制,在阿富汗的问题上都能打起来。

    英国是亲自下场,中央帝国则是暗中使绊子。作为欧洲的头牌,英国的殖民野心非常大,是真的想做世界老大的。

    不过现在就只能想想了,暂时先做欧洲老大吧。

    贾琏继续发起逼问,这次针对的是货币的问题。中央帝国是银本位国家,在这贸易中还是很吃亏的。英镑是金本位,白银的价格这些年随著大银矿的发现,白银价格一路走低。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中央帝国的币值政府是有干涉的。

    对此,英国人表示不满,凭什么我拿银锭去交易,到你们那要折价,我拿英镑去交易,你的银币价格又涨了。

    中央帝国方面不予理睬,英国人就开始走私白银,套取物资。毕竟在大海之上,想要抓到走私船可太难了,加之内鬼还不少。

    对此,中央帝国屡次强调,本国货币是信用货币,币值不会受到白银产量的影响。这也是双方矛盾的根源之一。

    市面上直接用白银交易是违法行为,这是最初铸币时就确定的法律,真不是贾琏胡说八道。

    为何不舍弃银币改用信用货币,太难了。这个国家吸纳了世界上太多的白银了。想要改,改不好就是一场天崩地裂的金融灾难。

    某种角度上看,历史上的对外贸易,东大一直是吃亏的,毕竟白银这玩意不能吃不能喝的,产量还高。

    造成这结果,主要还是东大自身不是产银国,相当长的时间内,白银的价格很高。

    一直到近代,欧洲人把海量的白银运到了东大,换取老三样,双方都觉得自己大赚特赚。

    可不是么?茶叶就是树叶,瓷器就是泥土烧的,丝绸是蚕丝,这都是可以重复生产的。

    当然了,白银自身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英国首相当然不认帐了,表示现在主要产银的地区都在东华控制范围内,您应该去找东华,让他们少挖一点。

    双方进入了有来有回的阶段,互相挑刺,黑话就是:深入的,坦诚的交流。

    一方态度坚决,一方立场坚定,所以也没谈出什么新东西,还是在老框架内打转转。

    英国方面也要求中央帝国打击走私,尤其是东华方面的走私比较猖獗。

    贾琏则表示,东华方面的走私,那也是往丑国走私,与中央帝国何干?

    英国首相气急败坏,差点就说,你们是一伙的。

    谈判桌上互相对喷,下了谈判桌,两人一起吃饭的时候,又是另外一个情况了。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贾琏说英国首相不好干吧?

    首相则吐槽,该死的公务员团队,我想喝咖啡,加多少牛奶都得他们说了算。


  (https://www.635book.com/dzs/40724/67087.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