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742章 旅行者

第742章 旅行者


第742章  旅行者

    奇哉怪也,上一章居然被禁了,我也没写啥啊。也不知道是不是遭了举报,按说我这自嗨的书,成绩很惨澹,不会被远程养殖生物看到啊。

    对了,杰克伦敦大家都知道吧——

    就这还是进步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作家哦。

    打不过怎么办,谈判咯。

    还是那句话,挑起战争容易,结束战争就不是你能决定的。

    停战的时候,M国事实上回到了最初的十三州状态。成为了一个区域性国家,不再是独霸美洲的唯一强国。

    用李宇的话来说,就按照这个实际控制区来谈,否则免谈。

    M国求助于欧洲列强,英法普奥俄出面调停,驻伦敦与巴黎的公使态度强硬,口径统一,欧洲介入美洲。

    英法普奥立刻老实了,至少面子上是老实的。

    沙俄嘴最硬,放出话来支持M国捍卫其主权。并表示,必要时可以派兵增援。

    话是上午说的,下午贾莳就接到了电报,立刻著手准备一场新的战争。不过现在快入冬了,暂时也仅仅是准备,正好抓紧时间运输武器弹药。

    对于贾莳而言,冬天还是太长了一点,小半年的时间之后,从国内陆续运抵的物资,总算是抵达了阿拉木图。

    这些物资,足够贾摩下的二十万大军打上一年的。

    贾麾下有没有二十万呢?只能说编制内的朝廷发放军饷的只有十万左右,就这还是朝廷免除了安西地区的税收才能做到。

    现在要扩兵到二十万,自然需要国内的支持。

    实际上内阁并不好战,很多战争都是外部敌人的威胁强加给我们的。

    尤其是摊上了沙俄这么一个邻居,对于领土的追求毫无尽头,一直在孜孜不倦的追寻一个不冻港。

    沙俄在美洲问题的态度,导致了皇帝李琬的强烈不满,在内阁会议上表示,美洲之事,与沙俄何干?

    京城和圣彼得堡距离太远了,想通话也不能立刻做到,干脆就下令安西军区,给沙俄一个教训。

    近代满清以前,中央帝国的疆域概念并不明确,强调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也就是农耕文明的承受能力有限,如果资源充足,汉武帝能干到天边去。汉唐都长期经略西域,所以骨子里李琬认为安西就是本国疆域。我们现在过去是恢复旧制,不是入侵。

    再说了,那片地方一直都没有所谓国家的概念,游牧民族不管谁来了,都是继续过以前的日子。剩下的无非就是上贡嘛,前提是打不过。

    相比之下,对于周边的国家,只要来朝贡,朝廷也不会去派一兵一卒过去。

    爪哇和婆罗洲等地,则是因为外族打断了当地的朝贡行为,后来打过去并驻军,不过是前者的延续。

    法理上是能说的过去的。

    来年春天,贾莳准备完毕之后,挥师北上,这次战争意在惩罚,并没有占据地盘的意思,所以一路北上,一直打到乌拉尔。

    对此毫无准备的沙俄,手忙脚乱的派兵南下应对,等到几十万大军抵达之后才发现,安西军已经撤退了。

    这个时候,来自中央帝国皇帝的告诫才姗姗来迟,由该国驻京城公使派人传递回来的话,中央帝国皇帝陛下说了,让沙皇管好自己的嘴。当心祸从口出。自家家的事情还一团糟呢,还想管美洲的事情。

    此事给欧洲各国的造成了强烈震慑,中央帝国的皇帝这么有脾气的么?

    这一战持续了三个月,因为选择在春天开战,对于沙俄南部地区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大批牲口被掳走,大批官方建筑被摧毁。

    经此一战,沙皇气急败坏的宣布断绝外交关系,并驱逐我方公使。中央帝国则进行对等处置,同时宣布,对土耳其进行军事援助。

    这次援助的规模不算大,也就是两条巡洋舰,这玩意在欧洲是最新的,在国内是被海军嫌弃的旧款。

    不花钱的东西,土耳其帕夏自然是笑纳了。感谢之余,也同意了中央帝国的电讯公司进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经安西到波斯,再到伊斯坦堡,拉了一条电报线路。土耳其帕夏第一次与李琬通电报的时候,表情充满了敬畏。中央帝国的先进程度,再次震慑了欧洲。

    因为中央帝国的走向变化,大批欧洲留学生进入中央帝国学习,多数人选择留下,少数人回国,这也造成了欧洲科技水平的发展提速了。

    这个时候英法也搞清楚了电报的原理,他们也在拉电报线路。于是数年之后一条线路将伦敦和巴黎联系起来,并且联系上了欧洲各国之后,又联系上了伊斯坦堡。十九世纪上半叶,世界进入了电报时代。各国之间,有事情也可以电报联系了。

    美洲的情况是停战,并未划定边界,这次不是M国的想法,而是李宇的想法。这次战争,李宇的南方收获的领土更多一些,相比之下,贾芝的北方只是占据了五大湖周边,中部的上去地带,最终采取了羁縻制度,就是说允许他们自治,甚至连税都不用上缴。

    这一招还是挺坑的,本就是一个松散的联邦,看到中部几个州的待遇之后,各州的诸侯不禁在想,我也可以的。

    联邦政府的财政出现了天坑,大量的在欧洲发行的债券被迫延期违约。联邦经济一泻千里,政府预算被搁置,出现了停摆。

    苦心准备多年,处心积虑的想要独霸美洲的战争,走向了相反的结果。  

    这场战争给英国人带去了不小的好处,他们在印度广种棉花,狠狠的赚了一笔。

    至于印度人因为粮食减产出现的饥荒,那没事了。女王看不见,首相也看不见,总督更是看不见。

    这种事情出现在中国任何一个时代,不翻上几个省,那都是对不起陈胜吴广打的样。

    在印度就一切都没问题,不就是饿死几百万人,哪天不饿死成千上万的,这也值得惊讶?

    就很神奇!

    人们把希望寄托在来生,然后就赢了。这逻辑完美闭环了!

    可怕吧?这可不是瞎编的,现实中孟加拉地区饿死了上千万,愣是没造反。

    印度教真是牛逼的很!

    搅屎棍在印度的时候,真是名副其实。

    欧洲各国逐步进入工业化,英法作为领先者,全力在非洲经营殖民地,比利时也跟著分了一杯羹,其他国家去的慢了,只能沾点汤汤水水。

    伟大的维多利亚女王,没法从中央帝国获取足够的市场和利益,伟大的含量降低了不少。

    从贾琏的角度看问题,中央帝国的军队没有抢了白金汉宫,那都是因为太善良的缘故0

    嗯,区别还是不小的,主要还是受限于人口。尽管现在的中央帝国,人口已经很惊人了。

    1841年,对于贾琏说很有意义,对于别人而言,则是另外一个意义,贾琏终于从内阁退出来了。

    比贾琏年轻了十五岁的费云成为了首辅,但是看外表,费云比贾琏还要老。

    至于贾链,七十岁的人了,看上去除了头发花白,依旧是红光满面。

    退休之后的贾链,被京城大学聘请为教授,并且特意开设了一本国际政治的课程。

    这份好意,贾琏婉言谢绝了,表示要开始全国旅行,趁著还能动,到处走走看看,免得将来走不动。

    张柱子比贾琏早走了几年,他儿子张小柱接了他的班,成为贾琏身边的常随。

    尽管这一家人将军都出了几个,依旧还是霸占著贾琏常随的位子不放。

    王熙凤走路都需要人搀扶著,自然不能跟著,黛玉和宝钗也不年龄了,没法子跟著贾琏出门去浪了。

    三个老女子凑一起,要求贾琏每到一个地方,就要写一封信回来,将见闻汇报过来,就当贾琏替她们去看看这锦绣山河了。

    贾琏做了个规划,从京城出发,先到洛阳,然后转车到长安。

    这一趟贾琏身边就带了两个随从,乘著火车,是个站就下车看看,住上两天。

    贾链上火车时候,内阁全体到场相送,费云看上去还算精神,一副轻松的表情,总算是把贾琏给熬走了。

    其实是贾琏主动要求退休的,皇帝李琬一直留他,年年申请退休,年年被挽留,这次贾琏无论如何都要退休,李琬尽管不舍得,还是同意了。

    说起来,皇帝李琬也五十多了。

    临别之际,费云表达了对贾琏的羡慕,说他这么大的年龄了,还能到处走走看看,别人就算是想走,也走不动了。

    贾琏哈哈大笑,挥手而去。

    这一走,京城的官场有一种天亮的感觉,所有人都觉得轻松了很多。就很奇怪,贾琏在位子上的时候,大家都很紧张。头上总有一尊大神坐著,实在是无法忽视。更何况这位是个不好相与的,你真乱来,他真收拾你。

    内阁方面的感觉最为强烈,轻松之余也很紧张。贾琏在任时,尽管具体的事务不负责了,但是大方向抓的很正,国家发展的很快。

    截止去年,算上安西和南洋各地,全国总人口过六个亿。

    这个数字对于整个世界而言,都是非常恐怖的事情。要知道,人口意味著兵源,意味著军事动员能力的基础。

    如果是个农业国倒也算了,偏偏是世界第一大的工业强国,这个就很骇人了。

    欧洲各国现在明面上不说,私下里都在「黄祸论」。尤其是完成了德意志统一的德国,更是这个论调的吹鼓手。

    英国嘴上不说,心里其实也是这个调调,不敢说是怕印度被打,更怕中央帝国进入非洲。

    不过中央帝国的眼光,似乎始终注视著大洋彼岸。也知道哪里有啥好的,唯独内阁大臣们,每次提到这个,都会提起贾琏强调过的话。世界上如果有哪个大国能威胁到中央帝国,那就只有大洋彼岸出现一个异族的大国,以及北方的邻居。

    这个论调深入人心,原因很简单,因为欧洲国家普遍太小了。小,意味著资源少,没有资源,工业再好也是跛脚鸭。

    现在的中央帝国,在大洋彼岸扶持了一个同文同种的藩属国,事实上压制了其中一个威胁,剩下的就是北方了。好在现在的北方帝国还很落后,死死是抱著农奴制度不撒手,工业水准也一直比较低。

    十九世纪上半叶,北方帝国基本一成不变,工业也只是少量的在发展。同时期的欧洲,在中央帝国的刺激下,工业快速发展。

    尤其是在军工领域,欧洲各国快速的追了上来,如果再打一场战争,军事装备方面,就无法做到断代领先了。

    在欧洲各国的眼里,中央帝国已经在造铁甲舰了,这发展速度,实在令人绝望。好在这国家比较温和,没有满世界的去抢。但是就工业品而言,欧洲一直被压制,尤其是茶叶、丝绸、瓷器这老三样。其他的产品,欧洲根本无法进入中央帝国的市场,还要防备中央帝国的产品进入。

    中央帝国的工业品还是进入了欧洲市场的,尤其是机器设备。每次欧洲人突破了技术,中央帝国的产品就开始大幅度降价倾销。

    欧洲各国纷纷拿出关税壁垒,阻挡中央帝国的产品进入,保护本国的工业。但是机器设备,真的挡不住,自己造的真不如买。

    贾琏的第一站是保定,下车之后尝了尝火烧,听了一个关于谁家火烧正宗的故事。

    抵达洛阳的时候,贾琏以前也来过,但一直没机会好好看看,这次花了几天的时间,看了看洛阳八景。

    在邙山之上,贾琏看著坟头感慨,这得吸引多少洛阳铲光顾啊!

    这国家比较温和,没有满世界的云抢。但是就工业品而言,欧洲一直被压制,尤其是茶叶、丝绸、瓷器这老三样。其他的产品,欧洲根本无法进入中央帝国的市场,还要防备中央帝国的产品进入。

    中央帝国的工业品还是进入了欧洲市场的,尤其是机器设备。每次欧洲人突破了技术,中央帝国的产品就开始大幅度降价倾销。

    欧洲各国纷纷拿出关税壁垒,阻挡中央帝国的产品进入,保护本国的工业。但是机器设备,真的挡不住,自己造的真不如买。

    贾琏的第一站是保定,下车之后尝了尝火烧,听了一个关于谁家火烧正宗的故事。

    抵达洛阳的时候,贾琏以前也来过,但一直没机会好好看看,这次花了几天的时间,看了看洛阳八景。

    在邙山之上,贾琏看著坟头感慨,这得吸引多少洛阳铲光顾啊!

    从洛阳到了关中,特意去看看蓝田玉,现在真的不多了,实在想像不出来,蓝田日暖玉生烟,是怎么写出来的。

    >


  (https://www.635book.com/dzs/40724/67091.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