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事到临头
推荐阅读:高武大秦:你也不想秘密被知道吧 嫡女重生,皇上的小娇娇杀疯了 对,我开挂了 隐世小侯爷:公主奉旨倒追可还行 非吾所愿非汝所想 偷听小奶包心声后,全家炮灰赢麻了 德运少班主?老子不干了!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电竞】赴光 原神:与两只芙芙的日常
“贾某自吴淞口进扬子江,沿途武备等于没有,各级官府毫无反应。此等严重失职的行为,本钦差一一记下,弹劾各位的奏折已经送往京城,各位还是回去等着朝廷的处置吧。”贾琏开口如同惊雷炸响,现场官员有面露惧色者,也有愤怒者。
“既然如此,庞某回去等着!”庞子骏就是那个最为愤怒的,贾琏的做法太不符合官场规则了,你怎么能这样的?
同朝为官,官官相护的原则,怎么可以不管不顾呢?见面之后,好好商量一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嘛。实在是过不去了,找个替罪羊嘛。
庞子骏匆匆一抱手,掉头就走,越走越快。必须赶紧想法子自救了,否则别说什么暂时署理总督权利,巡抚位子都保不住了。
其他官员倒是没走,职务低了,不敢走,生怕激怒贾琏。
大周官场有一个人尽皆知的事实,只要是贾琏当钦差,一定是赐便宜行事的权利。
这句话的含金量,三品以下,先斩后奏。
官场内没啥秘密,贾琏去山东的时候,就没乱杀人。只是给登州当地士绅折腾的够呛。官面上还是很愿意守规矩的。
但谁能保证这次他还能守规矩呢?毕竟人到金陵第一件事情,就是弹劾沿途文武官员,人没到奏折都先送出去了。
文官们还好点,武将们算是够呛了。吴淞口、江阴两地的驻军主将,更是铁定要完蛋。松江、镇江二府的文官,跟着受牵连。
这些官员不敢走,贾琏直接无视他们,找个棚子下站着休息。
一千精锐陆续登岸,穿着统一的制服,快速列队。与此同时,江面上的战船摆出战斗姿态,炮口对着岸上,稍有异动立刻开火。
金陵繁华之地,这里的官员哪见过这个?贾琏这一千人的精锐,一小半是跟着他去了南洋回来的。这些官兵眼神里有杀气,被这些人凌厉的眼神扫一下,普通人直接腿软。
“报告大人,我部整队完毕,请大人指示。”柱子的身份很灵活,可以是贾琏的贴身卫队长,也可以是现在这支精锐的指挥官裨将。
“出发,目标江宁总督行辕。”贾琏发布命令,很快先头部队动了起来,副官范平牵来马。
日常情况下,贾琏是不会骑马出行的,至少在广州不敢这么干,原因是仇家太多了。但是在金陵没这个担心,同时也要发出最强烈的信号。
金陵百姓平时看见的军人,都是一些污烂货色,反正军官们打仗靠的是少数的家丁。他们还是头一次看见数量众多的精锐士兵,制服统一,装备统一,步调一致,还拖着四门野战炮出现在金陵城内。
沿途所有百姓,无不被新军官兵散发出来的气势压迫的大气都不敢出,全都屏住呼吸,看着这支队伍穿越街道。
等到队伍走远了,看不到影子了,本地人才敢发出惊叹声,我滴乖乖,垅尼玛,差豪把老子和死了。
金陵读书人多,贾琏打出的旗号,很快全城都在传一个消息。钦差巡视御史贾琏,来到了金陵城,还带着不少能以一当十的大兵。
茶楼酒肆里还有人不服气,对于以一当十的说法表示不屑,立刻有见闻较多的读书人给质疑者上强度。告诉质疑者,贾琏出仕至今,都有那些战绩,他的刀下不斩无名之鬼,麾下也不收废物。而且这支军队,一看就是从南洋收复婆罗洲,打了胜仗回来的虎狼之师。
说实话,贾琏其实不喜欢这种高调的武装游行,此次的主要目标也不是金陵官场,而是苏、松二府。这两个地方经济发达,民间资本雄厚,往前算,有很多抗税抗捐的历史。底下的士绅非常的猖狂,到一种什么地步呢?偷税漏税拖欠税款都是比较正常的操作,私开矿山暴力对抗朝廷收税,也不是啥新鲜事。煽动市民围堵官府,攻击来收矿税的稅监,史书上也多有记载。
通俗的解释一下,士绅非法开采矿山,朝廷派内侍下来,没说要封你的矿山,而是让你缴税。你不愿意,煽动矿工,告诉他们朝廷要封了矿山,大家没地方干活挣钱养家了。原本朝廷是不管这些的,都怪某某太监蛊惑陛下,才有这么一档子事情。另一边,派下来的内侍本身就不是啥好鸟,到了地方后,笼络一批地皮流氓做帮手,这些人出去收税,搞的乌烟瘴气不说,收回来的钱,少数留给皇帝,多数太监装口袋里了。
被煽动的矿工们愤怒的围攻税监,打死了太监的手下,事情闹大后,皇帝要严惩,朝廷里官员则和稀泥,地方上推出几个人来顶罪,上下都能有个说得过去的交代之后,事情最后不了了之。皇帝想再收矿税,那是万万不可能了。
这一套路,可以套在很多事件上。比如,朝廷要加征商业税,目标是织布行业。那出来闹事的,一定就是织工。官府勾结士绅,两边打信息差。
欺上瞒下在任何时代,都不是新鲜事。
贾琏带兵进城的消息,越传越离谱,官场上还好点,根据以往战绩,贾大人还是愿意守规矩的人。
民间的流传就有点离谱了,酒后吹牛,血洗江南官场之类的话都有人敢往外说了。
贾琏直奔江宁总督行辕驻地,本地官员一个都没跟上,都回去各自找路子自救去了。唯独江宁织造跟上了。
江宁织造不是地方官,准确的说是为皇帝做贡品的皇家企业。这个位子也不归地方上管。
前任江宁织造是甄家人,现在这位乃是外戚,承辉帝娘家人。
关于江宁织造有多肥,这里就不多废话了。简单的说一下,即便是个清官,在这个位子上,一年轻松三十万两,换成银元近四十万。
这位外戚郑养浩,贾琏态度还算客气,毕竟江南官场怎么算账,都算不到他头上。
行至总督行辕驻地,门口卫兵拦住,柱子上前询问才知道,现在守在这里负责防务的不是总督卫队,而是庞子骏麾下的标兵。
柱子不敢乱来,赶紧来请示,贾琏听了顿时怒道:“废物,你带的人马是摆设么?让他们滚蛋,谁敢拦着,就地击毙。庞子骏好大的胆子,竟敢软禁孙相,本官要再上一本,弹劾此贼。”
柱子赶紧回去,一边的魏达咳嗽一声道:“总督卫队因为失职,目前正在接受龙禁尉的调查中。”
贾琏听了很是无语的扭头盯着魏达道:“魏公,糊涂!即便是安排龙禁尉负责防务,也不该交给巡抚标兵。”
魏达眼神躲闪,他当初走的太着急了,没顾上解除对总督卫队的审查。主要还是知道这里水太深,缺乏野心和魄力的魏达,选择走为上。
这么说吧,不是谁都能像贾琏这样,带着精锐士兵来到金陵,做出一副大开杀戒的姿态。
柱子这边来到大门口,对着巡抚标兵转达贾琏的指示:“各位,本将奉命接管行辕防务,请配合!”
巡抚标兵这边是一点脾气都没有,负责的参将亲自陪着柱子,接管行辕防务。
贾琏、魏达、郑养浩则径直入内,看望正在养病的孙化贞。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孙化贞已经能坐起来了,外面通报贾琏来到,孙化贞立刻让丫鬟扶他坐起来。
管家领着贾琏入内,贾琏进来一眼就看见坐在塌上的孙化贞,嘴不明显的歪了,眼神浑浊,表情略显激动。
“卑职贾琏,见过孙相。”贾琏上前见礼,孙化贞摆摆手,语调微微含混:“老夫无用,未能达成陛下宏愿,累及不器不能建功立业,罪也。”
还行,说话还算利索,这让贾琏放心了很多。很多事情亲口说,信息交流要容易多了。
管家搬来椅子,贾琏与魏达坐下,孙化贞示意余者尽退。
贾琏低声问:“孙相有何示下?”
孙化贞连连咳嗽,眼泪都咳出来了,缓了好一阵才顺了气道:“老夫现在后悔,当初还是心慈手软了。老夫的案子不要继续查了,徒费精力,那些人巴不得不器继续追查此案。说起来,老夫在任期间,不过是逼着他们交欠下的税收,就闹的民怨沸腾。”
贾琏听到这话,忍不住皱眉道:“民怨沸腾?那些民?不交税的人也配自称是民?偷税漏税,欠税抗税,也敢说自己是民?孙相,要我说,江南省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都要好好查一查。”
孙化贞听了微微一愣,浑浊的眼神突然亮了一下:“不知此言何意?”
贾琏道:“下官给陛下上的奏折里说了,江南的问题,首先是吏治的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其他问题无法解决。想要解决江南的吏治问题,以往的手段难以奏效,必须来狠的。为此,下官不但来带了一千精锐,还请旨调神机镇南下,算算日子,应该神机镇应该到徐州了。”
魏达惊道:“神机镇大举南下,为何事先毫无风声?”
贾琏道:“神机镇南下的名义清缴沿河匪患,微山湖匪,泰山贼,都是现成的借口。”
土匪算是几千年一直顽强存在的特色群体了,新中国除外,其他任何时期土匪都无法解决。
原因很简单,只要活不下去,就一定有人上山落草,铤而走险就是为了活命。这个真是制度问题。
赶上年初也确实闹了几次匪情,这事情还跟裁撤漕运总督的传闻有关。
自从海运漕粮之后,南北物流走海运的成本更低,漕运的对于朝廷的重要性大幅度下降了。于是有官员建议,要不要裁漕运道总督呢?
还有官员直接弹劾漕运总督衙门无能,运河淤积多年清理不利,稍稍雨水不足,漕运便断了。养着好几万人马,一点用都没有。
有人主张裁撤,就有人反对,借口自然是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事情发生在去年下半年,结果去年年底,沿河各处纷纷上报匪患严重,一时间漕标四处出击,平息匪患。问题是,匪患一直没有解决,隔三差五的就报一次。年初还在争论,要不要派遣精锐去清缴沿河匪患,事情的起因,关于要不要裁撤漕运总督的话题,没人提了。
贾琏上奏的密奏里,很干脆的说这是养寇自重。承辉帝迟迟没有表态,内阁方面也没任何动作。
谁能想到孙化贞出事了,这才彻底的激怒了承辉帝。
这个时候承辉帝环顾四周才发现,别管是漕运总督的问题,还是孙化贞的案子,派谁去他都不放心。
搞的承辉帝暗地里非常的后悔,觉得自己心急了,借着李逆案整合的内部,很快大面积的出问题了。归根结底,还是吏治腐败。
朝廷里的君子,没有容身之处,甚至贾琏这种臣子,都被挤兑出了京城。
再看看当初那些说贾琏闲话的人,承辉帝怎么看都觉得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混蛋,是韩非子说的五蠹。
愤怒之余的承辉帝,总算是想明白了一个问题,不好好整顿一下吏治,恐怕他的所有变法,都无法推行下去了。
因此,孙化贞的案子,承辉帝没有选派京城的任何人下去,只是派魏达去了解情况,同时下旨,临时调回贾琏。
这次承辉帝的决心很大,一定要在江南搞出一点成效来了。等贾琏在江南立威之后,下一步就是整顿京城的吏治。
说到整顿吏治,以前都是看工作成绩,这次不一样了,着力打击贪腐。
聊了一会之后,孙化贞体力不支,贾琏告辞出来。
贾琏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抵达金陵后,江南官场震动,民间士绅惶惶不可终日。
已知贾琏上奏弹劾江南巡抚,三司,总兵等一系列官员,后续有何动作未知。
所有人都在提心吊胆的时候,贾琏却选择了安静的等待,连着两天一点动静都没有。就在江南上下惴惴不安的时候,一个更可怕的消息传到了江南,神机镇突然出现在徐州。并且强征了大量的船只,沿着运河快速南下,现在应该到淮阴了。
只能说江南人还是小看了神机镇的行军速度,神机镇的消息大面积在金陵传播的时候,前锋一个营的骑兵,走陆路已经到了扬州,开始为大军整体渡江征调船只了。
与此同时,一个谣言在整个江南疯狂传播:“有大臣上奏陛下,江南有人暗中行谋逆之实,故而派兵南下。”
这条谣言的杀伤力太大了,官员们还好点,邸报上没有的消息,不管你怎么传,清者自清。民间就不一样了,普通百姓无所谓,士绅是真怕。
于是纷纷出动,找各级官员求证。问题是,官员们无论怎么解释,士绅们都不敢信。
理由也很简单,贾琏来到,神机镇南下。
这帮士绅偷税漏税,走私抗税的胆子很大,但是要说造反,他们是万万不敢的。
号称天下第一精兵的神机营要过江了,冲着谁来的,这个必须搞清楚啊。
巡抚衙门被士绅们堵住了,找庞子骏要一个准确的消息。庞子骏直接闭门谢客,对外声称,他被弹劾了,正在待罪之中。
苏州那边直接堵了三司的门,三司主官们表示,我不造啊。真是一点动静都没有。各级官员口水都说干了,士绅们还是半信半疑。
于是,各路官员来到总督行辕,求见贾琏。你不是来巡视的么?好歹出去巡一下,让大家有个说话,有个表示心意的机会啊。
短短数日,总督行辕外来客不断,送出来的礼单可以装两箩筐了。
贾琏早有交代,不论官绅,一律不见。送来的礼物,一律不收。
神通广大的官绅们,找到了郑养浩这里,这哥们干脆躲了起来。一时间江南地面上风云莫测,人人不安。就因为不知道贾琏到底要干啥。
随着扬州渡口处,大批神机镇官兵抵达后开始登船,江南上空的高压达到了一个临界点,似乎有点动静,就会狂风暴雨。
如此高压之下,所有士绅反倒都安静了,四处串联这种事情都停下了,倒是官府层面,各级官员纷纷来到金陵,等候命运的判决。
当然了,这只是他们明面上的做法,私底下都做了啥,无从得知。
先一步抵达金陵的不是神机镇,而是八百里加急送到的圣旨。
一直躲在总督行辕的贾琏,总算是有动作了,让魏达派龙禁尉去传巡抚庞子骏,以及三司使,江南总兵。
所有省级高官,全都被传到了总督行辕,在大堂上等候命运的裁决。
众人都没心思窃窃私语,为首的庞子骏发现连个座位都没有,而是让他们站着的时候,就已经放弃挣扎了,闭目而立,沉默不语。
“钦差到!”内门外一声高呼,所有人都身体一震,看向门口。
先出来的不是贾琏,而是端坐在塌上被四个壮汉抬出来。随后才是贾琏,接着是魏达。
众人见贾琏手举黄绢,快步走到中间,大声说话:“有旨意!”
众官员纷纷垂手肃立,庞子骏带头:“臣等恭迎圣意!”
事到临头,这些官员只能暗暗祈求,能逃过此劫。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40724/67299.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