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 > 第10章 刘伯温定策

第10章 刘伯温定策


“这些不过是汉朝面临的外在因素,其内部必然存在更深层次的原因吧?

  汉朝拥有六千余万人口,战争潜力岂是这些外族所能比拟的,只要励精图治,外族问题必能解决。”

  刘伯温听完陆炳分析的异族情况后,目光深邃,看向陆炳,继续问道。

  杨辰自后世而来,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这些天的了解,虽不甚全面,但意思相差无几。”

  杨辰站在陆炳和刘伯温面前,指着地图介绍道。

  “大汉自光武帝刘秀重建汉室,定都洛阳(雒阳)开始。

  刘秀借世家大族之力起家,短短十数年便光复大汉,但也因此埋下隐患。

  世家豪族借战争之机,日益强大,不断兼并土地与人口。

  光武帝掌权后,发现税收甚少,遂欲度田检校各郡县田地与人口。

  当时竟有世家直接写信警告刘秀莫要如此,刘秀不听,继续安排度田事宜。

  突然度田地区出现大规模叛乱,甚至杀太守以泄愤。

  光武帝无奈,只得停止度田,与世家大族妥协,草草诛杀几家小型世家了事。

  刘秀因依仗世家大族,军队统领及地方官员多为世家之人。

  皇帝欲收税及管理地方,又须借助世家之力,而读书人皆出自世家,书籍皆为竹简,农民无力读书。

  每千名农民至少需一读书人管理,而东汉初立,人口数千万,需要士人不下数万。

  若代代帝王励精图治,或可消除隐患,然三代之后,外戚崛起,皇帝年幼,太后主政。

  大量外戚涌入朝堂,最低官职亦为县令。皇帝失权,必有争斗,掌权后则尽诛外戚一族。

  然而后续东汉皇帝皆短命,甫一掌权便病亡。

  直到先帝桓帝继位前,汉帝皆非先帝册封,而是外戚拥立的傀儡。

  甚至桓帝时期的大将军梁冀,竟公然处死上一任汉帝。

  桓帝借宦官之力骤然发难,诛灭了外戚大将军梁冀。

  见梁冀已死,那些自谓清流的朝廷重臣和世家子弟,欲推举其朋党当官,因皇帝重用宦官而有损其利益。

  他们每日上书劝谏皇帝勿重用宦官,并欲处死宦官。

  桓帝是借宦官之力除掉外戚,才得以掌控朝堂,当时这些自称清流官员见桓帝被架空却毫不理会。

  要知道当时官员上任皆需经梁冀审批,全是梁冀提拔,桓帝未将他们赶尽杀绝已属宽容,而这些世家与士人联合组成“朋党”。

  他们每日诟骂桓帝,桓帝无奈只得处死数人,并下旨禁止这些人做官,此即所谓“党锢之祸”!

  逐渐发展至今,已演变成宦官与士人之间的真斗。

  如前所述,世家历经这一两百年发展,已成为庞大势力。

  现在汉朝土地税其实甚低,仅三十取一,而高额的是人头税等杂税,一户四口一年须交2000钱。

  一户至少可分得50亩地,风调雨顺时一亩地可收到约2石粮食,收成好的时仅能勉强维持生计。

  收取人头税的目的是鼓励农民开垦荒地,但不提世家以各种手段逼迫农民破产。

  近年来天灾不断,各地收成不佳。

  天灾之际,农民为求生存,不得不卖地卖身为世家大族之奴,世家大族则帮其避税,他们方得以存活。

  农民卖身于世家,世家豪族为农民避税,两者结成利益共同体,这些人现今唯世家之命是从,而不在听命于皇令。

  世家逐渐发展成为国中之国,依附于汉朝不断吸血,致使国库空虚。

  汉朝帝王为掌控皇权,一直忙于与外戚争斗,无暇处理此事。

  如今汉帝刘宏即位8年,天灾不断,各地叛乱四起,异族也频频侵扰。

  为稳定朝堂,只得借助世家治理朝政。世家愈发强大,此乃汉朝当下内忧。”

  刘伯温闻罢,摇头叹息。

  “内忧导致外患无法处理,外患导致内忧不断加强,汉朝气数将尽!”

  杨辰看着陆炳,微笑着说道。

  “文孚,去将戚继光请来,我们共商后续计策。”

  杨辰支走陆炳,实则欲与刘伯温言明自身特异之处。

  否则,难以制定最佳计策,虽陆炳对自己死忠,但此事知之者越少,便越安全。

  当然,关于系统之事,杨辰绝口不提。

  待陆炳离开后,杨辰移步到刘伯温身旁坐下,面色凝重,开口道。

  “伯温,我得仙人托梦,赐予我仙术,我可通过消耗粮食来获得农民与士兵。

  每消耗5石粮食,可以得一农民且男女比例相同。

  每消耗50石粮食,可以得一百战精兵。

  每消耗250石粮食,可以得一顶级兵种士兵。

  所获农民和士兵皆绝对忠诚,士兵皆为男子。”

  言罢,杨辰挥手招募,三人旋即现于杨辰与刘伯温面前,三人见杨辰,即刻下跪行礼。

  “属下拜见主公。”

  杨辰上前将三人扶起,对他们说道:“你们先至门外,稍等片刻。”

  杨辰继续和刘伯温清晰入微的介绍起后世历史进程。

  “而且我还得到仙人托梦一梦百年,他告诉我,178年汉帝刘宏卖官,181年鲜卑檀石槐病死鲜卑三分。

  184年二月张角黄巾起义,185年到189年凉州羌乱,189年刘宏病逝董卓进京,190年群雄讨董…  …265年三分归晋。”

  杨辰详细讲述后,凭记忆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

  刘基眸中光华闪耀,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看向杨辰,不由发出赞叹。

  “主公实乃天命所归,如此一来,三韩便不再是鸡肋,可徐徐图之。”

  杨辰点头,对刘伯温拱手行礼,言辞谦逊。

  “还请先生赐教!”

  “主公不必多礼,此乃臣分内之事。”

  刘伯温赶忙起身,回礼道。

  刘伯温走到地图前,仔细端详,若有所思。见他眼神深沉,沉着冷静,杨辰便在旁耐心等待。

  半个时辰后,刘伯温起身,恭敬地对杨辰作揖行礼,眼中光芒璀璨。

  “主公,臣建议采取外围扩张、由外向内之战略。

  先取三韩,再占倭岛,继而取夷洲。依黄巾起义之势,布局太行山,同时,从青州海运人口至三韩,充实人口。

  然后,一举攻下高句骊等周边诸国。发展数年后,再吞并鲜卑。

  占领鲜卑后,若时间充裕,可布局敦煌郡,将势力拓展至凉州和西域。

  如此,我军便如一张大口般包围汉朝,待董卓乱政,我军便可长驱直入。

  进可吞并幽、并、凉、青、徐、扬、交州乃至从交州打通南中,进入益州。

  退可划海为界,自保无虞。”

  刘伯温在地图上指点江山,随后轻舒口气,双手一摊,笑道。

  “当然,这仅为理想状况,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拖延时间。

  且首战对我军势力起步至关重要,必须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听完刘伯温所述,杨辰点头,暗暗握拳。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https://www.635book.com/dzs/41130/67823.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