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大唐:国师大人五行缺德 > 第161章 青釭剑已出鞘

第161章 青釭剑已出鞘


这时候,一个太监赶忙进了御书房。

  “陛下,大事不好了,仙剑不见了。”

  这个小太监一进御书房就跪下来喊道。

  这可把正在忧虑的李世民给吓一跳,“什么玩意不见了?”

  “就是您供奉在太庙的那两把仙剑啊,有一把就剩个剑鞘了。”

  这个小太监回答道。

  “朕槽!是哪一把?快说!什么时候不见的?朕刚下旨送太庙里去供着,就飞了一把?”

  李世民赶忙问道。

  退朝的时候,李世民按照司华年说的,特地让李承乾送这两把仙剑去太庙,享受供奉来着。

  自己就和司华年出宫了一趟,这才几个时辰啊,剑没了?

  “是……是青釭剑,已经丢失一个多时辰了,先前来找您禀报,您出宫了。”这个太监禀报道。

  听到是青釭剑,李世民突然想到了什么,摩挲着下巴道,“国师先前说倚天定江山,青釭反乱政,但凡大唐有臣子祸乱朝纲,甚至意图谋反的之后,这宝剑就会出鞘,诛杀乱臣,拨乱反正。”

  “是的,陛下,国师是这么说的,国师说了,将之送到太庙,享受了一支皇室香火之后就算是成功认主了,就会开始镇压大唐国运。”无舌公公在一旁附和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今天刚把青釭剑送进了太庙,让高明上了支香,然后它就飞走了,青釭剑不会飞到幽州去了吧。”

  “这很有可能,先前青釭剑在国师手里没动静,是因为还没镇压大唐国运,现在刚镇压了大唐国运,就有乱臣谋反,青釭剑就自动出鞘去诛杀乱臣贼子了。”无舌公公回答道。

  李世民嗯了一声,“难怪国师听到钱的事情都不急着立马赶去幽州,原来是胸有成竹啊,可惜了李艺不知道我大唐有仙剑了。”

  “此乃陛下洪福齐天,才引得天上仙人下凡辅佐。”无舌公公拍了个李世民的马屁。

  李世民摆摆手,“传旨,李艺谋反,兵变幽州,罔顾圣恩,罪无可恕,废李艺为庶人,收回御赐国姓,复称罗艺,诛九族,此旨待青釭剑回鞘即布告天下。

  另外,着卫国公李靖带领三万兵马,奔赴幽州,协同国师负责幽州的善后事宜,国师处理完事情就让他去玩吧,善后诸事让李靖处理即可。

  国师离开幽州之后,此番所加诸职位撤销,改由李靖担任,并着李靖暂驻扎幽州,待朝廷定下新的人选,与他交接之后再行回朝受封领赏。”

  “遵旨。”无舌公公领命应下。

  而事实也确实是这样,青釭剑确实飞往幽州了,已经锁定了李艺,此时正在路上。

  青釭剑的速度有点慢,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天空欣赏大唐的好风光,按照这速度,一小时也就百公里左右。

  并没有想象中那种转瞬就到幽州。

  ……

  至于司华年,欢快的回了国师府。

  正好看到荥阳郑氏的马车停在了门口,荥阳郑氏的家主正准备进去来着。

  然而,看到司华年来了,就停下了脚步。

  “上柱国,好久不见了。”荥阳郑氏家主笑着拱了拱手。

  司华年看了看这身后抬着的礼物,而且没有其他人了,不由疑惑,“郑家主这是?”

  “来恭喜上柱国升迁啊,哈哈,咱们进去说?”荥阳郑氏的家主笑着道。

  两人就像是一个多年不见的老友似的,似乎先前暗中的不愉快都根本不存在,表面上两人关系依旧很好。

  司华年看了看他身边这个戴着斗笠面纱的人,疑惑问道,“她是?”

  “进去说,如何?”荥阳郑氏的家主没有回答。

  司华年点点头,“行叭,郑家主请。”

  “上柱国请。”荥阳郑氏的家主同样做了个请的手势,两人进了国师府。

  司华年表示,让他们进来主要是为了那一大堆礼物。

  司华年已经看到了很多的金银珠宝,有钱不收,那不是王八蛋嘛。

  进了国师府的大厅,司华年一愣。

  “长乐,你怎么在这里?”司华年看着长乐公主,不由得疑惑。

  这都中午了,你还不回宫,等着我请客吃饭啊?

  长乐公主抬眸看着司华年,“长乐来找你玩啊,你不高兴吗?”

  “呃……”

  司华年看了看旁边的苏映月两姐妹,还有王清宁和沈星悦几人,不知道是该说高兴还是说不高兴。

  “上柱国,咱们移步书房?”

  荥阳郑氏的家主问道。

  司华年摆摆手,正好这理由不就来了嘛。

  “小悦悦啊,你带长乐她们先到后院去,我谈点事情,顺便泡两杯茶来。”

  “是,先生。”沈星悦福身应下,然后带着众人离去。

  众人也没有给司华年在这个时候耍小脾气,而是听话的去了后院。

  “郑家主,请坐。”

  司华年坐下来道。

  “多谢。”荥阳郑氏的家主拱手坐下。

  司华年直接开门见山,“郑家主此来,是为了银行的事情?”

  “银行计划,我们主家那边已经同意了,现在正在调拨资金,这件事情过段时间咱们再详谈。”荥阳郑氏的家主说道。

  司华年听后,那就感觉疑惑了。

  司华年可不会真以为抬这么重的礼,就是为了来恭喜自己高升的。

  自己加尊上柱国,的确是高升了。

  上柱国这个称号原意为自春秋起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后引申为功勋的荣誉称号。

  这个尊号源于旧制,原为保卫都城安全的军将,后来演变为朝廷最高武官或勋官。

  上柱国这个位置在战国时期的楚、赵两国就已经设置,位于令尹、相国之下,具有极高的地位。

  到了唐朝的时候,上柱国已成为一种勋级,是对作战有功之人的特别表彰。

  有谚语曰,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意思是生前做杰出的高官的人,死后有资格做阎罗王,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上柱国的地位之尊荣。

  自己一剑荡平三国联军,定边疆安宁,加尊上柱国,是实打实的军功。

  如此尊号,自然算得上是升迁。

  “郑家主你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啊,此番前来,有何指教?”司华年问道。


  (https://www.635book.com/dzs/41664/67672.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