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他从硝烟处走来 > 第 449章 暴利的医疗行业

第 449章 暴利的医疗行业


“可不是嘛,都七个月了,胖得像个糯米团子!”袁晓琪快步走向婴儿房,小心翼翼抱出襁褓中的孩子。

小家伙正咂着嘴酣睡,粉嫩小脸肉嘟嘟的,睫毛在眼下投出细密的阴影。

刘东伸手轻轻戳了戳孩子的小肉手,掌心传来的柔软触感让他眼底泛起笑意:“随姐的眉眼,长大肯定是个俊小子。这小拳头攥得紧,将来保准有把子力气。”

“都说小子随妈,可别随你姐夫那个憨憨的傻样”袁晓琪笑着说道。

“我这样咋了,我这不也是一表人才么?”张天亮不服气的挺了挺胸,惹得两人一阵大笑。

刘东收回触摸孩子的手,神色突然严肃起来,转向张天亮:“姐夫,一会得去省军区借用一下保密电话,有些事得尽快联系上级。”

“好,要不现在我们就去”。张天亮急忙说道。

“也不急那一会,等上班的,这个点我们头没准还睡觉呢”,刘东连忙按住了张天亮。

“对,如果实在不急的话就吃了饭再去,我现在给你们做饭”,袁晓琪急忙放下孩子,没想到孩子刚一放下就哇哇的大哭了起来。

“姐,你快别忙了,不行我和姐夫出去吃一口”,刘东急忙伸手拦住了袁晓琪。

“咦,你又受伤了?”

袁晓琪瞥见刘东伸出胳膊露出的鞭痕,猛地抓住他的手腕问道。

“没事姐,皮外伤”,刘东满不在乎的说道。

“不行,我看看”,袁晓琪一把掀开刘东的衣领,不由得眉头一皱,忙又掀起他的衣服,眼光所见更是触目惊心——身上累累的鞭痕,胸口还留着结痂的烫伤疤痕。

“这都是怎么弄的?!”袁晓琪声音发颤,指尖抚过那些狰狞的伤口,泪水突然决堤。

“没事姐,这不是家常便饭么?”刘东笑呵呵的说道。

而张天亮看了看低头沉默不语,军情口的工作是最危险的,尤其是刘东这样的外勤,每次都是出生入死,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回不来了。

袁晓琪哽咽着拽住刘东的衣角,“别在军情口干了好不好?不行让你姐夫托托关系把你调出来......”

刘东望着袁晓琪泛红的眼眶,喉头发紧,这是一种真挚的姐弟之情。窗外晨光爬上袁晓琪眼角的细纹,就如母亲的叮咛细语滴在他最柔软的心上。

他拍了拍袁晓琪的手笑着说“姐,你就放心吧,你弟弟我命硬着呢,阎王爷都懒得看我一眼”。

“去你的,一天油腔滑调的,没个正经的,有你后悔的一天,跟你姐夫从军区回来赶紧滚到医院去,我好好给你处理一下伤口,你这个烫伤闹不好要落疤痕”。

“落就落吧,就是把这只龙眼遮住了,有点不好看”,刘东嬉皮笑脸的说道。

“一天天没个正形”,孩子哇哇的哭,袁晓琪只能又把他抱在怀里,背着刘东掀起衣服给孩子喂奶。

省军区的灰色建筑在阳光中显得格外肃穆,门口的卫兵持枪而立,眼神锐利如鹰,看到张天亮带着刘东过来“唰”的一下敬了个持枪礼。

省军区刘东来过好几回,也算比较熟悉了。来到电讯处,他深吸一口气,拿起听筒按下开关。

线路接通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伴随着细微的电流杂音。他报出一串数字代码,接线员的声音冷静而专业:"请稍等,正在为您转接。"

等待的每一秒都像被拉长。刘东的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食指关节处的老茧,那是常年握枪留下的痕迹。窗外传来远处训练场上的口号声,恍惚间与记忆中金兰湾的海浪声重叠在一起。

"喂?我是李怀安,请问哪位?"电话那头突然响起李怀安熟悉的声音,带着轻微的电磁干扰。

"处长,是我,刘东。"他的声音不自觉地压低,尽管知道这是绝对安全的线路。

"你小子终于回来了,情况怎么样?"李怀安的声音陡然提高,"金兰湾那边——"

"那五名战士牺牲了。"刘东打断道,喉咙发紧。

电话那头陷入死寂,连呼吸声都听不见了。刘东能想象李怀安此刻的表情——那双总是锐利如鹰的眼睛会突然失去焦点,握着电话的手背暴起青筋。

"详细说。"最终传来的三个字像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刘东闭上眼睛,潮湿闷热的热带海洋气息仿佛又扑面而来,他把从登上芽庄开始一直到被俘,最后反杀而回的经过详细的讲了一遍。

“唉……”,李怀安长叹一声感慨道“连个尸首也没有留下来,我们愧对他们的家人呢”。

“处长,他们都是英雄”,刘东低声说道。

“你汇报的情况我会立即上报,你就地休整,在滇南养养伤,别的先不用管了”,李怀安简洁的命令道。

“是,处长”,刘东挂断电话,呆立在电讯处窗前,阳光将他身上的伤痕照得愈发清晰。

“走吧,你姐让我必须把你带到医院检查一下”等在外面的张天亮不由分说的拽着刘东出了门。

“姐夫,我姐不得在家照看孩子么?”刘东诧异的问道。

“白天雇了个保姆,只要按时回家喂奶就行”,张天亮边说边发动了吉普车。

消毒水的气味混着窗外飘来的玉兰香在走廊里弥漫,袁晓琪正等在门口,看见他俩来了才放下心来。

“真没事,姐。”刘东被按在检查床上,看着袁晓琪正和医生说着话,陆军总院一直有他的档案和病历,倒也省了麻烦。

脱下衣服,他的伤口暴露在白炽灯下,红肿的鞭痕与狰狞的烫伤交错,连见惯伤情的医生都倒抽冷气。

这主要是刘东身上重重叠叠的伤痕太多了,可见经历过的事情有多凶险,是真正的行走在刀尖上的人。

“姐,我真没事,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知道……”

“闭嘴!”袁晓琪猛地转身,凶巴巴地说道,“你总说没事,都感染了知不知道?”她举起镊子的手还在发抖,“这次让张医生给你做全身检查,拍X光片、查血常规,还有你胸口的烫伤,要是留疤……”

“留疤多酷,当军功章。”刘东嬉笑着想缓和气氛,却被袁晓琪用棉球堵住嘴。冰凉的碘伏顺着伤口蔓延,刺痛混着姐姐指尖的温度,竟让他想起小时候发烧,妈妈也是这样整夜守在床边,用凉毛巾一遍遍给他擦额头。

全身检查持续了近两个小时。CT室里,机器运转的嗡鸣中,刘东盯着头顶的指示灯,突然想起金兰湾的月光。那时他被绑在那,面前也是一盏白炽灯,他也是这样盯着天花板上的霉斑,算计着逃生的时机。

如今躺在安全的医院,伤口的疼痛却比那时更清晰——或许是因为,他终于能安心地卸下防备。

检查结果显示,除了外伤,他还因长期暴晒和营养不良出现轻微脱水与贫血,其他的倒没什么。

“你怎么会贫血?”袁晓琪有些不明白的问道。

“噢,去年执行任务时失血过多,可能一直没补回来吧”,刘东想起在北韩的那次战斗,他和洛筱都因失血过多而休克。

“你在这样下去身体可就垮了”,袁晓琪埋怨着说道。

“姐,我自己会注意”,刘东默默的点了点头,他也不想这样,可是实在是身不由己。

“对了,上次你要买房子,我跟你姐夫都给你办好了,七十五平,两室一厅,装修的也非常漂亮,价钱也不贵琪,下午带你去看看”,袁晓琪喋喋不休的说道。

“先放那吧姐,我晚上就走”。

“有任务?”袁晓琪诧异的问道。

“嗯”,刘东点了点头。

其实他根本没有什么任务,他只想趁着有时间去深城看看,他几十万巨款砸了进去,一年多不闻不问,也不知道马医生和弟弟刘涛折腾啥样了。

他不知道,这一年多马颖可是忙的不可开交,可谓是摸索着走路。

1990年的深城,空气中弥漫着钢筋混凝土和希望的味道。马颖站在深城大学附近的门市房前,手里攥着刚刚领到的营业执照,上面烫金的"康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几个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作为一个坐过牢,事业和前途皆是没有希望的女人,创业是他唯一的出路,更让她没想到的是,刘东这个只见过两次面的人竟如此信任她,敢砸下大笔巨款让她奋斗。

"马医生,你这间'公司'连张像样的办公桌都没有啊。”工商所的一个小科长叼着烟,眯眼打量着这间还是毛坯的门市。热浪从四面八方钻进来,把水泥地晒得滚热。

马颖擦了擦额头的汗,望着这间承载着太多希望的房间兴奋的说道“张科长,明天施工队就进来装潢了,很快的。

三天后,马疑骑着二手自行车穿梭在深圳新建的医院工地间。后座绑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里面装着从广州带来的手术器械样品。汗水浸透了她的的确良衬衫,在背上洇出一片深色痕迹。

刘东留下的桑塔纳就停在马路对面,她根本没有时间去考驾驶证,只能先骑自行车。

"同志,我们医院还在打地基呢!"工地门卫拦住她,"找采购处去市卫生局。"

马颖不慌不忙从包里取出听诊器,"我是来义诊的,听说工友们常有腰肌劳损。"她在烈日下为五十多个建筑工人做了基础检查,临走时"恰好"留下几张医疗器械宣传单。

那边如火如荼地装修着,她这边也挥汗如雨的四下奔跑,虽然没有一点效果,但她知道开头往往是最难的。

九十年代初,华国的医疗事业刚刚迈步,医药代表还没有出现。

而药品作为特殊的一种商品,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尤其对于刚研制的一些新药来说,刚上市时,医院的医生并不是很了解这种药品的研发背景、药理作用和临床效果等详细情况。

而马颖恰恰是一个具备理论和实践知识又拥有营销能力的中间人,那时代理的门坎还很低,有人为你推销新药和医疗器械是药厂求之不得的事,所以代理费低得可以忽略,马疑趁机连续拿下了几个药厂的粤省的代理权。

转机出现在第二个月,公司的装修也接近尾声。广州医院的一个同学打来电话:"深城新兴医院下周开业,还有一批基础外科器械没有配齐,院长是我一个表哥…..."

马医生虽然是坐过牢,但基础的人脉还在,当年医科大学的同学散布在祖国各地,她不厌其烦地四下打电话,总算是露出了一点曙光。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努力,新兴医院的订单如约而至:手术刀100把、止血钳200把、缝合针线500包……。总金额八千六百元,预付30%。马颖对着计算器按了三遍——这笔生意能赚三千元左右。

这是公司的第一笔生意,虽然不大,人家还是看亲戚的面子给的,那个年代人情还是有的,但毕竟是一个好的开始。

这一年多,马颖呕心沥血,披星戴月的忙着,从一个医生转变成八面玲珑的女强人,公司的业务更是蒸蒸日上,手底下更是聘用了好几个医药销售。

早知道医药和医疗器械是暴利,但马颖也没想到竟暴利到如此毫无人性,公司开业一年的利润把她吓了一跳,手按在“呯呯”直跳的胸口上久久不能平息。

刘东说走就走,晚上正好有一趟直达粤城的火车,明天中午就能到,而粤城到深城的大巴更是一辆接一辆,实在是方便的很。

第二天中午刚过,刘东就到达了深城,他望着四周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不禁非常感慨,深城速度真的是名不虚传,一天一个样啊。

打了辆出租车直奔深城大学而去,而刘东发现以前非常荒僻的路两边也新盖了很多楼房,显得繁华了不少。

而南海大道这边也因为深城大学众多的学生形成了繁华的商圈,刘东一下车就看到了“东北山珍”的招牌,门口忙碌的身影正是弟弟刘涛。

转头望向另一边,“康达医疗器械公司”的牌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但大门紧闭,卷帘门拉着,门上的封条让刘东一愣。


  (https://www.635book.com/dzs/42672/67383.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