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穿在1977 > 第946章 干得漂亮

第946章 干得漂亮


回到万木春园区,这时候距离午餐还有一点点时间。

    港商们下了车,也不往别处走,都站在一旁,眼巴巴地望着载有陈凡的车子过来,然后看着他们下车。

    再就盯着陈凡不放了。

    陈凡给了赵婉茹一个安心的眼神,径直走过去,笑道,“诸位,怎么不进去坐着喝茶休息?”

    三十几人都不说话,要么看着陈凡打哈哈,要么对着霍先生使眼色。

    霍先生则两手交叉放在身前,咧嘴笑着,就是不说话。

    这些人过来的目的,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霍先生肯带他们过来,就已经算是“有情有义”了,总不能还替他们开口,去找陈凡“请墨宝”吧?

    虽然市面上没有一张青莲真人的墨宝成交,那只是因为他从不卖字画而已。

    不像国内的那些书法家、书画家、国画家,作品都明码标价挂在那里,京城和上海荣宝斋店里的,标价一两百一幅。到了香港也不贵,翻个几倍、十几倍,喜欢上的就可以开价转让,价格都大差不差的摆在那里。

    可青莲真人的作品确实不一样,他从来没有卖过字画,给其他人的作品,落款都有题字,说明了是给谁谁谁的,这样别人也不好意思出售或送人。

    唯一一件没有写明给谁的作品,就是如今依然在京城荣宝斋的那副《仙莲图》,图中只有一株凭空而生的青莲,以及“万古青天一株莲”的题字,再加上青莲真人的印章。

    就这么一幅画,当年霍先生就喊出二十万港币的天价,可荣宝斋依然不松口。

    现在你们这些人想要找青莲真人“请墨宝”,那请的是墨宝吗?

    参考当年霍先生的喊价,请的分明是价值不菲的宝贝。

    这种事哪能让别人开口?

    三十多个人,一张字画二十万,张口就是七百多万港币、约合一百万美元的人情。

    哪怕霍先生自认面子足,也不敢轻易开这个口。能把他们都带来就不错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陈凡见他们都不说话,也没捅破窗户纸,笑着做了个邀请的手势,说道,“这里也不是说话的地方,不如去楼上会议室,咱们坐着聊?”

    众人一听,都附和着连连点头,一股脑地涌进了办公楼大厅。

    分几次进了电梯,再到顶楼的大会议室坐下来,已经是十分钟后。

    三十多个人,也只有这里才能轻松容纳下他们。

    陈凡进去之前,便让赵婉茹几人都去各忙各的,只留了周亚丽作陪。

    本来还想让姜丽丽见见世面,结果这姑娘一听这些人都是什么超级富豪、身家上亿等等,立马就犯了怕见陌生人的老毛病,扎着脑袋拽着赵婉茹的衣服开溜。

    陈凡也没为难她,便准备只和周亚丽一起进去。

    其实吧,别看这些港商都是富豪,就以为他们大多都会有古董收藏之类的小爱好,实际上是真没有。

    就拿霍先生来说,除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纪念品,比如64年李先生和伍先生联合签过名的请帖、广东人民医院送的“英东楼”纪念玉石摆件,还有上级给他颁发的证书、徽章、纪念品等等,那些所谓的“价值连城”的藏品,确实没几件。

    可能最值钱的,就是他大女儿送他的那副价值百万的缂丝仿制“莲塘乳鸭图”。但这副作品也是代表了国内织造技艺的巅峰,依然是一件别有意义的东西。

    再说李兆基,他最多的“藏品”,就是游历世界各地时收集的怀表,同样也没有收藏古董字画的习惯。

    胡应湘更离谱,为了建虎门大桥,连股票、房子都卖了,等收回成本之后,转手就把虎门大桥的所有权上交。

    古董字画?那不是浪费钱的东西么?!

    这些香港首代华人富商们,大多都是起于“微末”,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所以很少去搞那些花里胡哨、容易让人惦记的东西。

    现在来请墨宝,也不是为了收藏,更多的还是源于对霍先生家里那幅字画的喜欢,以及两位本土风水大师的顶礼推崇。

    古董字画他们都不在乎,但能“镇风水”的东西,抱歉,势在必得!

    走到会议室门口,陈凡想了想,转身对着周亚丽嘀咕,“咱们的造纸厂有没有生产书画用的纸?”

    周亚丽眨眨眼,小声说道,“你是说宣纸那种?”

    陈凡点点头,“对。”

    周亚丽继续眨眼,“所以你还不知道我们的纸厂有生产宣纸?”

    陈凡瞬间瞪大眼睛,“啊?”

    这里的纸厂生产宣纸?什么鬼?

    经纬度都不对,怎么生产?

    这个不是重点,关键是他们、啊不是,是我们哪来的宣纸药方?

    宣纸制造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药方,没有那个东西,哪怕给你看全套的制造过程,你回去也复制不出来。

    周亚丽瞟了一眼会议室紧闭的大门,将他稍微拉远一点,小声说道,“我爸说的,说之前你还提醒过他,要多关注我国的传统独门技艺。

    恰好去年年底我说要多建一个纸厂,他就让语风姐去了一趟安徽,只是稍微试探了一下,说可以给他们投资一百万美元,用来扩大生产、出口创汇,他们当地的领导二话不说就同意了,还敞开了生产车间给她去看。

    从造纸流程,到宣纸的特制‘药方’,全都给了我们,语风姐拿到以后,又用一百美元月薪一个人的价格,从当地聘请了二十多个造宣纸的老师傅回来,只试验了几次,就造出合格的宣纸。”

    说完还满脸可惜地摇了摇头,“唉,只可惜,老师傅们总说这里的地理环境不对,空气太潮湿、温度也太高,再怎么试验也不如安徽那边的宣纸质量好。

    不过我们的纸出口以后,倒是挺受市场欢迎的,虽然这里的宣纸质量没有安徽宣纸的质量好,可是也没有差太多,但是我们的价格低啊。

    所以现在这里的宣纸也是我们的一个拳头产品,创利能力很不错的哦。”

    她说完还拍拍手,开心地笑道,“本来我只是想专门给甜甜造纸用,没想到错有错招,还能赚钱,这可是我独立操作的第一个赚钱的项目,真开心。”

    她是真开心,陈凡却整个人都麻了。

    小本子从清末到民国,先后两次将宣纸技术搞走,可唯独缺少了最关键的“药方”,始终无法复制出合格的宣纸。

    一直到改开以后,他们才打着投资的名义搞到手。

    没想到,这次让自己抢了先?

    他是真没想到,只是想问问周亚丽,纸厂有没有合适的书画用纸,有的话就拿一点过来,省得不知道去哪里买,尽浪费时间。

    结果竟然给他爆了个大雷?

    陈凡缓过劲来,狠狠地喘了口气,看着周亚丽问道,“你告诉我,咱们这个工业园里还有什么秘密是我不知道的?”

    周亚丽很无辜地看着他,“哪来的什么秘密?我以为你跟我爸说过,所以你知道这些呢,就没有特意跟你说。”

    顿了一下,她小心翼翼地看着陈凡,轻声问道,“老弟,这事儿、挺大?”

    陈凡握了握拳头,咬着牙齿说道,“知识产权懂不懂?而且这还是公有财产,事情大发了好吗。”

    周亚丽眨眨眼,小声说道,“我知道啊,所以我们第一时间联合安徽的宣纸厂,以合资公司的名义在美国申请了专利,同时我们这边再拿到合资公司的专利授权,这样不就名正言顺了么。

    也避免了再次出现这种、打着投资的旗号,就可以将专利骗走的情况。”

    听她这么一说,陈凡才感觉气顺了很多,当即问道,“是以合资公司的名义申请的专利?”

    周亚丽用力点头,很认真地说道,“老爸说了,国家的便宜不能随便占。

    我们不仅用合资公司的名义注册,合同里还注明了专利还是属于国家专有的,我们只有使用权,这边的纸厂使用还交了专利费的呢。”

    她停顿了一下,又说道,“要是用我们自己的名义注册,那不成了占国家便宜?这件事还是你跟老爸说的,我们要这么做的话,那你成什么了么?

    咱们家还差这点钱吗?至于为了这点钱,弄出隔阂来?”

    陈凡这才放下心来,拍拍她的肩膀,笑道,“不错不错,要赚钱办法多得是,没必要挖公家的墙角。”

    随即又说道,“回头你跟语风姐说一声,可以多关注一下这类我国的传统独有技艺,有机会就投一份,然后赶紧抢注专利,别便宜了别有用心的人。”

    周亚丽立刻得意地一笑,说道,“放心,语风姐早就派了一组人出去做这个事,钱都投出去了好几百万,现在确定投资的有景泰蓝、骨瓷,还有我们特有的、跟丝绸息息相关的蚕药技术,另外还有几个我记不清了,反正不老少。”

    陈凡当即竖起大拇指,“干得漂亮。”

    面对表扬,周亚丽却噘噘嘴,说道,“我们倒是一片好心,可挡不住有些人实在是糊不上墙。”

    陈凡顿时一愣,“什么意思?”

    周亚丽正准备说话,忽然指了指声音越来越大的会议室,说道,“你是不是先把他们应付一下?”

    陈凡回头看了一眼,说道,“让人准备笔墨纸砚,待会儿我要用。”

    周亚丽打了个手势,“没问题,就让他们送这里来吧?”

    陈凡左右看了看,“送你办公室去吧,那里有无敌海景,更利于发挥。”

    周亚丽哈哈一笑,“包你满意。”

    说完打了个手势,转身就走。

    陈凡则走到会议室前,敲了敲门,然后推门而入。

    里面正在说话的众人立刻噤声,齐齐扭头看向他。

    陈凡环视一眼,笑道,“众位先生聊什么呢?”

    刚才众人私下里谈好了条件,这下子霍先生也不再推辞,当即笑着说道,“他们都在聊你送我的那幅字画,也想要一份呢。”

    顿了一下,又赶紧说道,“不过不白要,回头我去京城的时候,大家有时间的会一起去,没时间的也会给我一张支票带着,到时候投到朝阳观的功德箱里,算是一点点香火钱。”

    这个一点点可不少,一幅字画三十万港币,只许多不许少。

    陈凡不知道具体数字,却看懂了霍先生使的眼神,不禁哈哈笑道,“原来是想要字画,没问题啊。”

    随即对着众人打了个道稽,说道,“这下距离我们朝阳观的新观又再进一步了。”

    一听这话,众人还来不及开心,便纷纷看向霍先生。

    霍先生则愣了愣,问道,“之前没听张老哥说过要建新观啊?”

    陈凡拉开椅子坐下,笑着说道,“其实啊,现在这个朝阳观,只不过是权宜之计。毕竟当时的环境还没有太放开,我们也不能太出格,只能以我三师父个人的名义、买了一座面积稍微大点的旧房子,后来改了改,就是现在的朝阳观。

    可开观以后,每天的信徒还是太多了,观里一天到晚都是熙熙攘攘、人潮汹涌,完全没有方外之地的清净,但又不能不让信徒进来。

    所以我就想着,等时机成熟,在京城郊区再寻一块稍微大点的地方,重建一个新观。”

    等他说完,霍先生恍然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他皱着眉头思索片刻,随即问道,“陈老弟,这个新观需要多大,你有想法没有?”

    陈凡晃了晃脑袋,笑道,“那自然是越大越好了,现在是真的挤怕了。

    我们现在也在努力攒钱,等什么时候允许道观购买土地,就在合适的地方买一块地,到时候道观建得宽敞一些,我师父他们,还有信徒们,也更舒服嘛。”

    霍先生缓缓点头,转头看了看颇有些意动的富商们,便知道他们跟自己的想法一样。

    随即便转过脸,对着陈凡笑道,“若是这样的话,不如等我下次去京城,见到领导的时候顺便问一问,要是允许,这个新道观,就由我们联合捐建了吧,钱就从这笔香火钱里面出,若是不足的,我们也会想办法补齐。”

    其他富商们也都纷纷点头。

    比起捐点香火钱,捐道观不是更好听?!

    而且以他们对现在内地的土地、房产价格的了解,只要不是建那种难度很大、几十层高的摩天大楼,一片郊区的土地,加上几座老式道观建筑,估计加起来也要不了一百万美元。

    钱没多花,还更实惠,是个人都知道怎么选,更别说他们这些从商海里杀出来的人。

    陈凡一听,也当即两眼发亮,咧嘴笑道,“那会不会太麻烦?”

    本来他还想着过两年,让周亚丽出面去办这件事,现在有霍先生出面,自然再好不过。

    别说,在经济特区即将出炉、宗教局也即将全面恢复的当口,由一位海外爱国人士出面捐一所道观,无疑是一件美谈,这件事的成功率还挺高。

    霍先生哈哈笑道,“不过是顺便问一下的事,能有多麻烦?”

    下一秒,他又赶紧说道,“只是这件事我也不敢打包票,万一要是不成,还请陈老弟见谅。”

    陈凡连连摆手,“没有没有,万一不成也是时机未到,哪能怪霍先生你。”

    随后站起来,说道,“那咱们就移步,贫道这就给众位善信‘祈福’。”

    好嘛,好处在眼前,称呼都变了。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47286/66880.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