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穿在1977 > 第777章 公费旅游

第777章 公费旅游


主要条件谈妥,剩下无关紧要的细节,等以后慢慢补充确定就行。

    陈凡甚至没有和江影厂谈收益如何分配。

    主要是现在就没有制片单位和个人合作拍电影的先例。

    武厂长的想法是,如果这部电影能多赚钱,那就用规定以内最高的价格付摄影机的租金,另外再支付一笔导演奖金给陈凡。

    至于改编费用自然按最高标准支付。

    这些加起来的话,应该有个大几千上万块吧?

    本来武厂长是想直接把这个跟陈凡说一说,可是想到陈作家随便从小本子那里收一笔稿费,就是几万美元……。

    再想到他还砸“巨资”购买摄影机、冲洗和剪辑设备,武厂长就有点心里发虚,到最后离开时也没敢开口。

    而陈凡盛情邀请武厂长三人留下来吃顿便饭、却被坚定拒绝之后,也没有多做挽留。

    在门口目送着三人离开,按下遥控器,将大门关上,便开始思索这部电影要怎么拍。

    我国的电影拍摄制度大差不差的经过了三个阶段。

    后世的电影摄制,有许多已经偏向于美国的制片人制度,也叫做“制片人中心制”。

    当一部电影确定被立项时,首先要确定的,便是“制片人”。

    制片人的核心作用就是“组局”。

    首先就是落实拍摄电影所需要的资金,最少也是启动资金,并随时与意向投资人保持联系,以便可以保证当需要追加投资时,能有足够的资本进场,确保电影拍摄不受影响。

    其次便是选择合适的导演,以及演员、摄影等其他剧组人员。

    一般情况下,只有导演和演员需要根据剧本角色来选择。……原则上是如此,但后来也发生了变化,谁给钱多、谁政治正确,就可以得到相应的角色。

    至于合不合适,那个已经不重要。

    总的来书,在制片人中心制里面,制片人的核心作用几乎无可替代。除非是卡梅隆、斯皮尔伯格那样的国际顶级大导演,才有叫板制片人、甚至更换制片人的实力和地位。

    否则包括导演在内,都要服从于制片人的指挥。

    在我国电影界进入流量片时代以后,国内的投资人也借鉴了这种模式。

    尤其是在某非典型著名导演……,对,说的就是郭小四。

    当他连续造了几团大粪,却赚得盆满钵满以后,全国娱乐圈资本都仿佛看见了另一个世界。

    随便投点资金,找几个差不多的导演,捣鼓一个狗屁不通的剧本,其实剧本通不通顺都没关系,反正等流量明星进场后会要求改剧本。

    然后就是找几个流量明星,拍一部烂片,号召韭菜主动送钱,票房随随便便就能破亿。

    若是顺便洗洗米,票房高个十几倍都很正常。

    烂片时代就是这么玩的。

    而在此之前,国内电影界基本上都是“导演中心制”。

    也就是说,一部电影的核心人物是导演,不仅影片带有导演个人浓厚的风格,包括整个剧组,也都完全服从于导演的调度。

    在这种模式下,导演的任务自然格外重。

    首先是导演发现一个好剧本,决定开拍。

    他的第一步就是通知经常合作的小伙伴们,要开始准备了,把档期留出来,然后去找资金。

    当然,这是知名导演的路数,因为他们不怕拉不到投资。

    若是默默无闻的新导演、小导演,第一步就变成了找钱。

    找得来钱,什么都好说,找不到钱,一切休提。

    从80年代后期到新世纪初期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几乎都是这种模式。

    其实这种导演中心制,还要得益于在1993年电影体制改革中催生的“独立制片人”制度,让电影制作有了更大的灵活性。

    否则的话,导演可没有权利去决定要不要制作一部电影。

    那么在80年代以前,也就是现在,是什么中心制呢?

    嘿嘿,计划经济,自然是计划中心制!

    比如说,上影厂接到上级部门的任务,让他们先自己定个计划出来,明年打算拍几部电影,分别是什么类型,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多少资金、多少职工才能保证完成。

    拍摄计划上交,领导看过之后,认为生活故事片太多,斗争片太少,就给他们调整了一下,然后将任务单下达。

    行,明年的拍摄计划就这么定下来了。

    然后负责生产的厂长组织开会,啊,编剧部的同志们,你们都可以开工了啊,几个人一组,每个电影分别由一组或两组人负责,集思广益,先把剧本搞出来。

    然后咱们厂总共有几个导演,哪些是今年拍了戏的,哪些还没拍,拍过的先等一等,没拍的优先上。

    这时候就是分果果,来,张三你负责这部戏,李四你负责那部戏,王五……

    啥?

    王五导演不会拍斗争片,只拍过故事片?

    那王五你下去,下次有故事片优先选你,这部斗争片就交给刚才没选上的赵六吧。

    果果分完了,导演们便开始组建剧组。

    这时候就要开始抢资源。

    别看是同一个单位,但也得开抢啊!

    比如说,厂里有十个正式摄影师,可今年就有7部电影要拍,那是不是有的剧组只能分到一个摄影师?

    而且厂里资源有限,不可能支持同时拍7部戏,那就肯定有先有后,分到的人员也有好有赖。

    你想先拍,还要分到能力强的职工,那就得靠抢。

    怎么抢?

    当然不是直接硬抢,那是犯法的,人家还不一定配合。

    只能是靠导演一个个的去谈,这时候人际关系好、声望高的大导演就占便宜了,全厂职工几乎是随便挑,人人都乐意进他的剧组。

    若是刚开始独立执导的新人,只能苦哈哈地去找人拉关系,说不得还得塞两包烟、请顿好饭。

    其实到了这里,已经跟后世的导演中心制有些类似。

    只不过后来的导演中心制除了拍摄电影,还要主导后期的发行、回款等等工作。

    在大体制下工作的导演,只要按时、保质拍完电影,剪辑、配乐、配乐等后期制作都完成之后,剩下的事就跟他再没关系。……没关系到连几张自己作品的电影票都不好要,真是可怜。

    现在陈凡要拍电影,还是他做导演,在大体制下面,只能以江南电影厂的名义进行。

    而他则以借调的方式,临时加入江南电影制片厂,然后拿着一天最高两块钱的补助,利用江影厂的资源拍电影。

    拍完之后,后续事项他也插不上手。……比买不到电影票的导演还可怜。

    毕竟他还投入了几台摄影机和后期设备呢。

    就在他坐在沙发上,陷入沉思的时候,在楼上听到动静的姜甜甜和姜丽丽已经走了下来。

    看到客厅里只有陈凡在,姜甜甜问道,“他们都走了吗?”

    姜丽丽眨眨眼睛,“不留下来吃顿便饭?”

    陈凡回过神来,笑道,“哦,他们打算今天就赶回省城,着急买票,就先回去了。”

    也就是他这个有钱的败家子才出行就坐飞机,好多单位经费不足的,就算是高级干部,也是以汽车、火车、轮船为主。

    只有不差钱的好单位才有条件给领导订机票。

    恰好江影厂就是个没钱的,所以武厂长他们来回都是轮船,还是个十六人的三等舱,跟住宿舍都差不多了。

    这时姜丽丽也不急着做饭,赶紧小跑着过去,坐在陈凡身边,抱着他的胳膊,问道,“那谈妥了吗?”

    姜甜甜也跟着过来,坐在另一边,目不转睛看着陈凡,试探着说道,“他们这么着急回去,应该是谈妥了吧?”

    陈凡笑着点点头,“都谈妥了,这部电影就由江影厂来负责拍摄,我是导演,他们厂的制片主任做我的副导演,其实就是协调剧组人员的工作,要不然我人都不熟悉,也不好调配。”

    姜甜甜眼里满是惊喜,“挺好的呀,那、那以后你也是电影导演了?”

    陈凡哈哈一笑,抓着她的小手,说道,“主要是江影厂实在没有比较好的导演,我实在是不放心把电影交给他们,这才自己硬着头皮上。

    要是他们能请到谢晋、谢铁骊、凌子风这样的大导,我疯了才去做什么导演,陪着你们不更舒服吗。”

    随即在心里轻叹,只可惜,《道士下山》这部戏的艺术含量不高,基本上不可能请到这几位,否则的话,也不会被上影厂拒收。

    听到他的话,两姐妹脸色都微微发红。

    陈凡看着感觉有些稀奇,说起来他们都算是“老夫老妻”了吧,过了这么久,还是容易害羞,那就只能是天性使然了。

    不过别说,这种性格的女生,玩游戏的时候就很可爱,羞羞的样子特别有意思。

    姜丽丽抿了抿嘴,笑着说道,“我觉得只要你拍电影,以后的成就肯定不比那些大导演们差。”

    姜甜甜也连连点头,“嗯,丽丽说的对。你学什么都快,而且成长也比别人更快,你不是说《道士下山》可能会拍四部或五部吗,等你拍完这个系列,你肯定能追上谢导演他们。”

    陈凡咂咂嘴,转着脑袋左右看了看两人,感叹地说道,“还好你们说的是以后,要是说现在就赶上,那我可就上天咯。”

    两姐妹顿时一阵娇嗔,轻轻捶了某人几下。

    笑闹了一阵子,姜甜甜又问道,“那接下来要做什么呢?”

    陈凡想了想,说道,“第一件事肯定是写剧本,不过这个简单,所有画面都在我脑子里,改编文学剧本用不了几天,分镜头剧本也好说,一周内能全部做完。”

    随后看向姜甜甜,“待会儿你给亚丽打个电话,让她买四、五台摄影机寄过来,说清楚是拍电影用的,寄个加急航空件,等我的剧本写完,摄影机也差不多能到货了。”

    说着将刚才况明义写的清单递给她,“还有几台后期制作设备,这个倒是不用着急,走海运就行,怎么着都能在电影拍完之前到货。”

    姜甜甜接过清单看了看,认真地点了点头,“明白了,待会儿我就去打。”

    陈凡“嗯”了一声,随即笑道,“拍电影无非就是那么几个东西,剧组的人和设备,人就用江影厂的,设备我在买,之后就是演员和拍摄场地。”

    他一手一个抓住两人的手,笑着说道,“有机会公费旅游,暑假剩下的时间,咱们出去玩吧!”

    两姐妹顿时眼睛发亮。

    姜甜甜笑着说道,“既是旅游,也是找场地,我觉得可以。”

    姜丽丽便只顾着点头,笑得都说不出话来。

    顿了两秒,姜丽丽蹭地一下站起身来,说道,“那我现在去做饭,然后就出发?”

    这一下子,别说陈凡,连姜甜甜都一头黑线,“今天出发?你票买了吗?目的地定了吗?出发你去哪里?”

    姜丽丽原地转身看向陈凡,“小凡,我们去哪里?”

    陈凡握住她的手,将她拉着坐下,笑道,“不用着急,我们还要先去一趟省城,把拍摄工作安排一下,到时候才能让江影厂给咱们出具介绍信,没有介绍信,可不能到处乱跑。”

    姜丽丽红了红脸,轻轻点头,“那待会儿我们去买票,明天飞省城。”

    陈凡点点头,正要说话。

    这时姜甜甜在一旁问道,“场地你亲自去找,那演员呢?江影厂可没有太多合适的演员吧?”

    说没有太多合适的演员,那还是姜甜甜给江影厂留了面子。

    事实上,江影厂除了几个常年演舞台剧的老演员,连一个拍过电影的演员都没有。

    哦,话剧电影肯定是不算的,那种表演形式跟话剧就没有任何区别,人在舞台上演,摄影机就在下面拍,演完一出戏,也就拍完了一部电影。

    这也叫电影演员?

    再一个,众所周知,这时候的电影表演形式,还有很浓厚的舞台剧痕迹,这个一方面是跟演员们大多出自各个文工团有关,另一方面,也跟胶片不多有很大的关系。

    之前也介绍过,这年头的废片比一般都控制在1.1:1,损耗率不超过百分之十,这种情况下,哪有那么多的胶片去给演员找感觉、调整微表情?

    同时又要保证整个画面的完整性,不能说一个演员在正儿八经的演,而另一个又是野路子的生活化表演,这样硬凑到一个画面里,就会很生硬。

    所以导演拍摄的之前,会要求演员反复练习。

    练动作、练表情、背台词……,如果有不协调的地方,就会立刻纠正。

    这样久而久之,电影里的演员们全都是一个表演风格,而且尽管比舞台风要自然一些,却依然没有完全脱离舞台风的那种。

    在这方面,又正好跟陈凡的要求有所不同。

    他要的是后世那种生活化的自然演技,强凹造型在他看来就很别扭,这也是他不爱看这个时代大部分电影的原因之一。

    所以从目前来看,几乎所有的演员都不太合适。

    不过,他也有了应对方案。

    看了看眼神有些紧张的姜甜甜,陈凡笑道,“没事,这个我已经有合适的人选,回头去说服他们就行。”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47286/67049.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