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 第117章、烽火蓟州路(一)

第117章、烽火蓟州路(一)


  朱慈炅在徐光启的聒噪声中登岸,离开了紫禁城,天下已经没有多少可以阻止朱慈炅的力量了。

任太后并没有上岸,有些惊慌失措的徐光启也没有想到去叫任太后,或许也是任太后的政治存在感太低。

“徐先生,别说了。朕再小也是天子,朕可以死,但大明的脊梁不可因朕而折。”

朱慈炅停足环顾了一下四周,锦衣卫和新六卫官兵的登岸,早已经吓跑了附近的居民。

周围是一片粟地,已经扬花,在日头下还有些枯叶,运河边还有零星的一些大豆,已经挂果,不过还没有鼓胀。

矮小的朱慈炅能看到锦衣卫的草鞋和皂纹鞋,那鞋底大多压着几颗青粟,偶尔的移动还能带起粟苗细微的断裂响。

这声音让耳膜如同鼓捶,十二纹章衮服下的手指死死攥住粉米纹——那是象征“养民如育粟”的图腾。

你们,朕的士兵,就如此不爱惜粮食吗?

朱慈炅的目光如刀锋般剐过高文采,惊得这锦衣卫指挥同知后颈发凉,但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朱慈炅纠结着闭上了眼睛,自己终究不是曹孟德,颔下无须,除了一簇胎毛,也没有头发。

徐光启还在喋喋不休,让本就火大的朱慈炅更加火大。

“徐阁老,别说了。你能做点有用的事吗?”

徐光启住嘴了,想摘官帽,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戴帽子,这该怎么办?

“全部上船。”

朱慈炅走向了第二艘御舟,王坤又抱起他上船,这艘船上,新六卫的指挥们基本都在。

皇骁卫的方懋昌,韩赞周。昭武卫的汪起龙,朱可贞、解学熊、温如孔。镇岳卫的陈震亨,李凤祥。炽羽卫的王道允,刘元斌。雷霄卫任时秋,李国辅。

不在的是陆地上昭武卫骑兵的李化梧和骧云卫的吴惟业,不过,骧云卫监军卢九德溜到了朱慈炅身边,没有随军。

众将云集,朱慈炅已经不再犹豫,看了看任时秋。“良乡伯,你带你的亲兵去第一艘御舟,做太后护卫。”

任时秋低眉顺眼,不敢反对,同样的亲戚,他可比房袖懂事,听话得很。

待任时秋下船,朱慈炅想了一下,回头看着田维章。

“田伴伴,容老公年纪大了,这次没来。你去太后身边,替朕照顾太后。这次南巡船队要一分为二,你带着太后继续南行。如果太后问起,你就说朕有国事,要先回京一趟。你们慢点走,朕会追上你们的。另外你们在山东把德王捎上吧,他请旨说要接朕的。如果朕没有赶上太祖诞祭,就由南监国朱由崧主持。”

转头又恶狠狠的看向高文采,心中依然是锦衣卫踏粟的不爽。

“高文采,你们锦衣卫就留下护卫太后吧。”

高文采大惊,嘴唇蠕动,半天没说出一个字,只好和田维章一起下船。

安排好后,朱慈炅沉默的走进了这艘船的船首御书房,只有王坤、方正化和扶着方正化的卢九德跟了进来。

徐光启后知后觉的想去找任太后,但已经被朱慈炅的御马监亲卫包围,被迫跟着皇帝进屋,找了个座位坐下,一个人生闷气。

朱慈炅没有心情安抚他,他的目光已经聚焦到了地图上的遵化。

*****

此时的遵化城中,有人举火,点燃了城中鼓楼,还有无数人冲击城门,城外的建州精锐白甲乘机同时夺门。

关键时刻,此时遵化的最高指挥,副总兵朱来同,下令开城,带着亲兵从南门杀了出去,一骑绝尘。

遵化最后的抵抗瓦解,城门楼上已经一身是血的千户回头,不甘的望着主将逃走的烟尘,失力跪倒在地,向着北京的方向。

杀上来的建州白甲没有犹豫,上前一刀枭首,鲜血染红了身后倒下的明旗。

城门外的大纛下,洪歹极望着城楼上的明字旗倒下,忍不住站起身来,以手扶颌,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长城内的明军果然更不堪一击,这次突袭来对了。

有了遵化立足,可进攻的线路就多了,明国可就要疲于奔命了,这次已经不亏。

“苏布地,遵化是你的了。去吧。”

洪歹极非常大方的挥手,苏布地连忙在战马上低头行礼,带着麾下朵颜部众跃马涌入遵化。

停在门口的苏布地看着血迹斑斑的古老城门,目光中有些犹豫。这一入城,朵颜就没有退路了,洪歹极可以撤回辽东,自己撤到哪里呢?

洪歹极身边,正蓝旗和硕贝勒阿敏靠近,一脸怒气,“凭什么是他?就算给蒙古,科尔沁,喀喇沁不是更好?”

洪歹极微微一笑,拍了拍阿敏肩膀,“因为,我们的后路在他手上。”

遵化的火光更大了,映照在洪歹极的大方脸上,是一种难以名状的得意。远处隐约的厮杀和哭泣声,宣告着大金国的铁骑重新踏进了长城内的沃土。

******

在天津坐镇的登莱巡抚袁可立正在大堂内提笔想写奏折,又犹豫着放下,犹豫不决中没注意桌上的茶已经凉了。

他分析着手中的战报,思考可以从何处调兵支援蓟镇。天津卫除了自己的标营就都是屯兵,战力堪忧啊,总不能把张可大也压上去吧,那登莱还要不要。

朝中又没有圣旨来,蓟州到底是王雅元管,还是自己上啊,真是急死个人。

随同他来天津面圣的张可大急匆匆的推门闯入,“抚台,龙……龙旗又回来了。”

袁可立大惊失色,匆忙抓起官帽,与张可大一起奔向运河。

战马长嘶,绵延不断的精锐骑兵一队队出现在运河两岸,向三岔河口聚集。

漕船和天启车船组成的先锋船队,锦旗猎猎,桨声如雷。

骧云大旗与吴字认旗向袁可立压来,恭顺侯世子吴惟业并没有停留,直接越过天津文武。

一个年轻太监骑着一匹白马从队列中的出来,看向袁可立,张可大等人。

他直接盯上了袁可立,“袁抚台当面?”

袁可立点头。

“陛下口谕,着登莱巡抚袁可立领登州总兵张可大、东江总兵毛文龙,立即组织兵力,反攻盖州、复州、金州、双岛、镇江等地,转运辽东汉民,渡海归国。这是陛下给袁抚台的亲笔信。”

袁可立目瞪口呆的接过信件,陛下这是,换家战术?

他身后的张可大可激动坏了,连忙凑进袁可立,想跟他一起看信。

袁可立没有打开信件,又不是圣旨,自己可以不遵守的。

他望着遍地骑士,忍不住问道:“小公公,你们怎么又回来了?陛下呢。”

卢九德很不满袁可立的态度,昂着头,也不下马。

“陛下说了,要告诉天下,什么叫天子守国门。”

但话音刚就转头,所有人,不论文官、武将还是士兵,百姓,都齐齐望向北方,连绵的烽烟一路高举,在大明的天地间画下道道黑痕。

这一刻,京畿震动。


  (https://www.635book.com/dzs/49344/49363420.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