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九边试锋
推荐阅读:让你扎纸人,你把网恋女友烧成灰 拒不复婚,父子齐齐下跪求原谅 嫁纨绔少帅小叔后,渣男为我杀疯了 爸爸快开门,崽崽给你搓背背呀! 父子偏心白月光,我转身嫁顶级豪门 都市医仙,女总裁们最强救星 情迷小神医 打猎:带甲百万,你说是普通县令? 诡异求生:庇护所竟是我自己 前夫护白月光不圆房,重生我不嫁了
朱慈炅童声出口,三位候任封疆大吏齐齐变色,这是要干大仗吗?一瞬之间,陕西这个大饼都有点不香甜了。
陕西本来就是灾荒,救灾的粮草都不济,怎么还有余力干仗,是个人都要深思。
不过,很快王家桢就反应过来,他想起一件事。
“陛下的意思是利用林丹汗吗?臣等不知道林丹汗南下和朝廷达成了何等协议,但是鞑虏多变,不可全信。”
就这一句话,朱慈炅就否定了让王家桢去天汗部,那里全是你口中的鞑虏。
这个王家桢依然信奉的是打压利用蒙古人那套,开口闭口“夷狄之人,不知信义”,真把蒙古人推向建奴那边,你们又打不过。
“朕没有见虎墩兔。阶下之囚还搞不清自己身份,以为自己是了不起的蒙元大汗,和乌斯藏勾勾搭搭的想从大明身上捞好处。
朕没有直接要他人头,已经很给忽必烈面子了。
关着也好,多吹吹江南的海风他才能清醒,他不是带了八个老婆吗?让他生,总能生出一个真心向大明的蒙古大汗出来的。
他关在南京,要是还能跑回草原,呵呵,算他本事大,也算朕养的人全是饭桶。他不在草原,他说了什么需要什么,还不是你们到草原上代为转达,这个不需要人教你们吧?”
王家桢有点目瞪口呆,不愧是三岁亲征的主,但是这样真的好吗?他瞥了眼孙承宗。
孙承宗闭眼不语,别跟小皇帝讲儒家那套,小皇帝自己就是儒学宗师了,不过人家学的是永嘉学派。
朱大典有些激动,屁股带动椅子作响。原来大明还有林丹汗这个王牌,那么移民河套也不是不能考虑啊。军功最大啊,如果能夺得此功,这不就妥妥的下一个孙承宗吗!
梅之涣倒是很慎重,皱着眉头低头沉思。南京的确很有钱,但大明没粮啊。真要打,蒙古人来去如风的,成祖都搞不定,如今更必然是劳师无功,徒耗钱粮。
不过,有没有可能考虑不战而屈人之兵呢?毕竟有林丹汗这手好牌,真要让皇帝说的,关在南京生娃,是不是太浪费了?
“朱卿,你的看法呢?”
朱常淓有些恍惚,毕竟他顶着小朱公子的名头在南京活动,不少商人都以姓相称。当然他很快也反应过小侄孙不是叫他,也不会叫他朱卿。
朱大典还是考虑很周全的。
“回陛下,黄河百海,唯富一套。襄敏公(注1),昭代名世人杰。陛下幼龄继位,然陛下励精图治之心,天下皆知。
臣以为,复套须有三事,圣意不改,钱粮足备,使将得人。嘉靖时,朝中曾蛊惑‘感言收复河套者斩’,此事终为我大明失套之憾。陛下即言复套,臣愿为前趋。”
朱慈炅面露微笑,化身后世“坏人(HR)”。
“好,朕知道了。集生,你领三位卿家先去外间等候。”
王家桢三人可是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一幕,起身行礼告退,后退时都有些慌张。
他们眼神一下看向闭目养神的孙承宗,一下看向一脸懵懂的小潞王,又偷看始终维持可爱笑容的小皇帝。互相碰撞不说,还撞到桌椅,退得那叫一个稀里哗啦。
三人刚出门,孙承宗就睁开眼睛。
“陛下,三边已经有杨鹤,为何要召此三人?”
朱慈炅也放下了假笑面具,靠在御座椅背上。
“杨鹤离了你,也就失了仙气,仿若彷徨孤雁。”
孙承宗无语,杨鹤不过是给内阁发来几封请示信,表达意思不过是遵守中枢大政,但在朱慈炅眼里就是失了决断能力。
孙承宗其实也对杨鹤这些动作有些生气,你是三边巡抚,真要急要之事,一来一回耽误多少时间,你还来得及吗。
他能理解,杨鹤主要是对都察院这个机构的消失有些彷徨,因为巡抚们都突然没有归属了,所有人心里都在打鼓,是请示也是试探。
终究还是小皇帝搞出来督政院的锅,亲王们无人去管各地巡抚,而且督政院也没有他们的编制了。再加上内阁也南北分离,是个人都会彷徨。
“陛下,老臣以为,这件事,还是要调整督政院才是。”
朱慈炅一时没有听出孙承宗的言外之意,在说陕西呢,你扯到督政院干什么?看朕小叔祖参政心里不爽?
“孙先生觉得这三人谁适合主政陕西?”
孙承宗见朱慈炅不理他,他也不客气。
“都不合适!”
朱慈炅有些生气,但他偏偏不问孙承宗要推荐谁,他转头看向朱常淓。
“潞王觉得呢?”
正在吃荔枝的朱常淓差点连核一起吞下去,慌忙捂嘴吐在手心。
“皇上,臣觉得都好。”
朱慈炅气得小胖脸都嘟起来了,本来对朱常淓好感大增,这一下全没了。
“刘若愚。”
刘若愚连忙躬身,
“皇爷,奴婢觉得,若是要取套,那个朱大典比较合适。奴婢看此人颇有进取上进之心,不过不知其过往具体政绩,实际如何还有待考量。”
朱慈炅点点头,很是认真的回忆了下朱大典的言谈举止。
孙承宗怒气直冲头顶,阉竖,你敢决策封疆大吏?不过,他终于是学乖了,不会在朱慈炅面前直接发作,但老脸已经憋得泛红。
朱慈炅又开口了。阁老装傻,亲王无用,还是只有太监能用啊。
“王坤你也说说。”
王坤瞥了眼孙承宗,同样没有顾忌。
“皇爷,奴婢觉得梅之涣可能比较合适。此人不善大言,应该是比较务实的官员。臣觉得,他与各方利益也牵扯最少。”
王坤补充这最后一句一下惊醒了孙承宗,昨夜黄立极也说过,问题就出在朝臣意见很大。大明已经习惯用朝野声音来影响皇帝了,但朱慈炅是个例外。
朱慈炅有刀剑铸成的底气,而且他也有声音,更大的声音。最新一期的《朕问》早上刚发行,几个先看的中书纷纷在骂,孙承宗还没来得及看,但已经知道废除科举的声音出来了。
孙承宗抓住果盘,却没有拿荔枝,他开始认真的回忆比较今天这三个人了,他还没有做出选择,却听朱慈炅又开口了。
“元仲你觉得呢?”
李世熊手中炭笔差点掉落,他一个秀才,代行起居官事已经了不得的恩荣了,就这还被人嘲讽。他哪里想得到,有一天他可以决定一个封疆大吏的位置。
“逼……陛下,卑职觉得还要再多听听多看看。”
注1:王越,字世昌,谥襄敏,后世尊称襄敏公。曾三次出塞,收河套地,以功封威宁伯,是大明因功封爵的三位文官(王骥、王守仁)之一,首任三边总督。后因太监汪直垮台,被削爵除名。弘治年间以七十高龄起复,复镇西北,鞠躬尽瘁于任上。
(https://www.635book.com/dzs/49344/49727525.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