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 第176章 票证时代来临

第176章 票证时代来临


第176章  票证时代来临

        托里带着两瓶酒过来给易中海庆贺。

        易中海很是闹心。

        留也不是,赶也不是。

        留下来害怕他喝多了说点儿什么让自己难堪的话。

        要是把他赶走?

        害怕这家伙当场翻脸不说,还担心刘海中等人会不会怀疑自己。

        他们要是询问为什么要将这家伙赶走,该怎么回答?

        犹豫着,易中海开口说道:“今天你还是别喝酒了,咱们随便吃一点儿吧!”

        托里答应了。

        他左顾右盼发现一大妈没在家里,不觉有些失落,不过他也不好意思问,随便吃了一点儿东西。

        刘海中和贾东旭看见托里也在居然有些拘束。

        甚至。

        连托里自己也感觉到有些不自在,他感受到了易中海对自己的戒备。

        托里心中叹息了一声。

        自己以前和易中海的关系多好。

        现在。

        两人之间有了裂痕,再也回不去了。

        他随便吃了点儿菜,放下酒水离开了。

        贾东旭说道:“苏国人就是苏国人,就算他再随和我也总感觉到他和我们不太一样,应该是有隔阂的!”

        易中海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刘海中却是叹息了一声。

        他觉得易中海和贾东旭师徒两个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托里对他们多好啊,要是托里能够像对待易中海一样对待自己,他做梦都会笑醒的。

        几人继续吃饭。

        没多久一大妈就从聋老太太那儿回来了。

        贾东旭好心的和一大妈说了托里刚刚来过的事情,还说自己师傅多么多么有本事,连苏国专家都主动过来给他道贺。

        一大妈浑身颤抖了一下。

        贾东旭在她面前提起托里的时候她就不自在。

        那天的事情之后一大妈就想让李平安给开点儿事后避孕药,没有想到丈夫却不让。

        易中海可能还想着捡一个现成的便宜,他巴不得让自己怀孕呢。

        一想起当时托里这个外国人借故将他灌醉并且和他办了事儿。

        一大妈别提有多恶心。

        比吃了苍蝇还难受。

        “我真傻啊,我当时就只是想着要替易中海招待好苏国人,他要更多的酒我给他拿了,他要我也喝两杯酒暖暖身子我也喝了,没想到这个托里不是人,他将我灌醉了之后居然。”一大妈心里想着,她的心头在滴血,也在流泪。

        贾东旭白活着,见一大妈没理她就不再说了。

        吃完饭以后大家就散了。

        贾东旭这家伙回到家以后就和母亲、妻子说了自己拜师易中海的事情,得意的说道:“我师傅现在是五级钳工,还有那个叫托里的苏国人罩着,早晚我也会成为五级钳工的!”

        贾张氏乐呵呵的说道:“我知道你一定行的,易中海不能生养,他的一身本事肯定会传给你的,不传给伱还能传给谁?”

        贾张氏的意思是一大妈不能生养易中海自然也不会有孩子。

        哪里知道贾东旭这家伙误会了,他还以为母亲说的就是易中海不能生养,想起前些天的事情,他脱口而出道:“妈,你怎么知道易中海不能生养,不过这也不是绝对,我们厂办的李怀德李主任可是说了,只要我师傅是去看不孕不育,花多少钱他和平安他爹都会负责报销的,没准儿还真能将病给治好!”

        这回轮到贾张氏吃惊,她疑惑的问道:“啥?你说易中海这家伙不能生养?他还到医院去看病了,还要求报销?没想到啊,真是没想到,还真让后院儿李家父子说中了,不能生养的人还真是易中海!”

        贾东旭暗暗后悔。

        他现在知道母亲原本就不知道易中海的事情。

        他说漏嘴了。

        母亲的秉性他还不知道?

        告诉她就等于告诉了整个四合院儿,用不了多久,怕是所有邻居都会知道自己师傅的事情。

        易中海不能生养,即便是到协和医院这种大医院看病怕是也不可能会看好。

        刘悦冷笑一声说道:“你这个师傅真实道貌岸然啊,平时装的挺正经的,却没有想到是个自己不能生养却把责任推到妻子身上的货色,真是假正经!”

        “你,你别胡说!”贾东旭想道:“我师傅以前是不知道妻子没病、有病的却是自己,所以他才和大家一样猜测可能是一大妈有病的!”

        “那现在呢,现在他应该知道不是一大妈的问题了吧,为什么不帮着澄清呢,居然还让人家给他背黑锅?”刘悦冷笑着说道,咄咄逼人,一点儿也不给丈夫喘息的机会。

        “这。”贾东旭终于无话可说了。

        内心之中。

        他还是觉得易中海这么做其实也没什么错。

        男人么。

        要是让人家知道自己不能生养,多丢人?

        贾张氏也是冷哼一声,心里忍不住鄙视易中海道:“原来你是不会生养啊,怪不得最近总是向着我们贾家呢,你这家伙八成是打的想让我们家东旭帮忙养老的主意吧!”

        心里冷笑着。

        琢磨着。

        她觉得其实也没什么。

        易中海不是想要对自己儿子好,往后让东旭养老吗?

        让易中海等着吧!

        他现在还年轻,只要要等一二十年才会真正涉及到养老的事情。

        他给儿子好处贾家收着就是。

        可想让儿子贾东旭养老?

        到时候再说。

        贾张氏是自私的。

        她是最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反正。

        眼下能占便宜就占。

        其他的事情以后再说!

        刘家。

        出于对易中海的嫉妒心理。

        刘海中也想明白了易中海可能是不能生养这件事情,心道:“我原以为是易中海这家伙将一大妈的医药费拿到厂里报销呢,现在想清楚了,他真是自己有病,否则,到大医院看病都是有单据的,说不定还会有检查记录和结果,要是一大妈的医疗费怎么可能瞒的了李林和李怀德那帮人?”

        刘海中高兴了。

        莫名的。

        他从心底里生出一股自豪感。

        易中海是五级钳工如何,工资比自己高又如何?

        他有儿子吗?

        他有能考上高中的儿子吗?

        连个后都没有。

        他就是再有能耐又如何?

        白搭啊!

        徐氏到医院家属院小院儿那边生火了。

        现成的厨房,早就收拾好了。

        厨房里有炉子,只需要买一点儿煤球和餐具就行。

        煤球是让人送的。

        餐具徐氏到外面跑了好几趟就买齐了。

        早上六点的时候徐氏就出门到小院儿那边做饭了。

        小米粥又放了一点儿红枣。

        将从四合院儿那边带过来的馒头馏了。

        徐氏在做饭的时候。

        秦淮茹说道:“平安,咱妈在外面做饭呢,要不咱们起来?”

        “再等一会儿吧!”李平安说道:“饭快做好的时候咱们再起来吧!”

        将小米粥熬好。

        徐氏又炒了点儿青菜。

        李平安和秦淮茹起床了。

        饭菜做好的时候李林也过来了。

        吃饭的时候徐氏说道:“平安,我刚刚到杂物房那边看了,有大米、面粉还有好几百斤杂粮呢,差不多够咱们吃一阵子了!”

        李平安点点头说道:“就算是票证时代来了咱们也不怕,储备的米面粮食就是个补充而已,单单是供应的米面粮食咱们也应该够吃!”

        吃过饭。

        李平安和秦淮茹就去上班了。

        他们距离上班的地方这么近,也用不着骑自行车。

        徐氏和李林夫妻两人一人可以骑一辆。

        李林去上班了。

        徐氏将餐具洗刷规整以后锁了门又回四合院儿了。

        刚到四合院儿就碰到了贾张氏。

        贾张氏是来阎家串门的,她向徐氏打招呼道:“平安他妈,今天怎么没见平安夫妻两个来四合院儿,你一大早的出去做什么呢?”

        “我,平安媳妇儿再有两三个月不就要生了吗,我怕她行动不方便,特意到医院家属院那边做饭了!”徐氏微笑着说道:“往后我们家就在那边吃饭了!”

        “这样啊?”贾张氏说道:“我也没见你儿媳妇儿肚子有多大啊,怎么就行动不方便了,还让你跑前跑后的!”

        “平安将自行车留给我了!”徐氏说道:“就这点儿路程,几分钟就能走一个来回,耽误不了多少事儿!”

        说着。

        徐氏去后院儿了。

        贾张氏阴沉着脸去了阎家,和三大妈说了李家的事情。

        三大妈说道:“平安媳妇儿快要生了?时间过的真快,一晃的功夫秦淮茹就嫁进四合院儿差不多一年了!”

        “一个乡下女人!”贾张氏开口说道:“对她那么好做什么?”

        “看你说的!”三大妈开口说道:“说不定她肚子里就是徐氏的孙子,能不对她好吗?”

        <div  class="contentadv">        贾张氏不说话了。

        票证时代来临了。

        京城率先进入了票证时代。

        成人每月供应面粉24斤,儿童18斤~20斤,初中以上学生32斤,工人32~38斤,食用油每人0.4斤。

        就拿李家来说。

        徐氏每月面粉24斤。

        秦淮茹32斤。

        李平安和李林都是35斤。

        四个人每月限额1.6斤食用油。

        李家每月可以供给126斤面粉,基本上是够吃的。

        每家一个面本、油本。

        可以拿着面本去买面。

        若是都买成面粉是一百二十六斤,若是还想买大米就按照相应的价格换算,要是想吃杂粮,那就能买的更多。

        也可以将定额的面粉量买成粮票,可以拿着粮票到医院食堂或者其他机关食堂吃饭。

        四合院儿的工人供给量一般都是35斤。

        不过。

        刘海中是重体力劳动者,他是最高标准38斤,还有一些限额补贴每月48斤。

        李家。

        贾家。

        何家等几家的供应量都是够用的。

        刘海中家里孩子多,不过大儿子刘光齐的标准高,勉强是够用的。

        阎埠贵家里有些紧张。

        只有他一个工人,三大妈、阎解成的标准也不高,供给还是有点儿紧张。

        不过。

        要是将就着吃一些杂粮,生活也不是问题。

        实行票证没多久。

        李平安舅舅徐年达就过来了,趁着肉类还没有限量供应,徐年达给妹妹带过来不少肉。

        徐氏说道:“我们家有三个工人,供给量可不少,你们呢,家里的情况怎样?供给量够吃吗?”

        “吃不完!”徐年达说道:“除了家里两个小的全部是工人,食堂的饭菜还很便宜,肉食不少,还用不了多少饭票!”

        “那就好,那就好!”徐氏说道。

        害怕秦淮茹担心。

        李平安特意到惠仁堂那边看了看。

        秦淮江和妻子陈慧基本上没有受什么影响。

        他们的粮食供给量根本吃不完。

        粮食需要票证。

        要不了多久其他生活用品可能也会需要票证。

        李平安又到百货商店买了一块儿进口手表,还买了一个苏国生产的收音机,花了好几百万。

        徐氏说道:“你买这些做什么,咱们用的着吗?”

        “用的着的!”李平安说道:“手表我带着吧,要是到手术室做手术就将它放到口袋里,至于说收音机,你做饭的时候就能听,过段时间淮茹放假后就要待在家里了,听听收音机也能解闷儿!”

        这个时候的广播电台已经有不少了。

        新华广播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京城人民广播电台。

        还有一些其他地方的电台。

        其中就有不少娱乐节目。

        虽然李平安对收音机里的广播不大感兴趣,但是让秦淮茹和徐氏打发时间还是可以的。

        儿子如此说。

        徐氏也不再说什么了。

        能看到未来发展趋势的可不止李平安一个人。

        阎埠贵这家伙也琢磨上了。

        他想买收音机,还想买自行车。

        不过。

        两种东西都买他是买不起的,最后一狠心只买了一辆自行车。

        三大妈叹息了一声说道:“没事儿你买这个做什么,一辆自行车要一百多万呢,咱们家那点儿家底儿差不多都被掏空了!”

        “只要自行车不坏能用十几年呢!”阎埠贵说道:“现在能买就买吧,我怕以后就算是有钱都不一定买的着,你没见李家都买了两辆了吗?眼见着什么东西都要实行票证了,我就不相信李家没买什么东西,不信你问问徐氏,李家肯定也添置什么东西了!”

        趁着徐氏从前院儿经过的功夫三大妈还真的询问了。

        徐氏也不隐瞒,说是儿子买了手表和收音机。

        “收音机?”三大妈叹息了一声说道:“那可是个稀罕玩意儿!”

        既然李家也买了不少东西。

        三大妈就不再说什么了。

        她相信丈夫的眼光,现在连李平安也做出了这样的判断,三大妈就更相信了。

        京城实行票证以后需要用面粉的企业生存环境艰难了不少。

        赵婉蓉告诉李平安,现在食品厂想要用面粉也比较难了,还要报告上级审批才行。

        她又说道:“我爸说了,他起了公私合营的心思,打算申请了.。”

        食品厂和小饭馆儿不一样,需要用的面粉太多了,申请程序要是太繁琐,真的是麻烦。

        赵家在食品厂上已经赚了不少钱,没必要再坚持下去。

        公私合营以后赵婉蓉父亲就只是一个私方董事,最多再担任一个私方经理,买面买油的事情都由公方经理安排。

        前照赚,却是不用太费心了。

        而且。

        赵父始终认为方便面和辣条还能有更好的发展,若是交给郭嘉,没准儿食品厂的规模会更大,发展到一个更加可喜的程度。

        李平安并没有多说什么。

        粮食统购统销,几划经济。

        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食品厂要是不进行公私合营是很难继续发展下去的。

        如果赵婉蓉询问自己的意见,李平安肯定是赞成公私合营的。

        即便是再坚持两三年又能如何?

        到全面公私合营的时候不是还要走这一步吗?

        没几天。

        李平安又听赵婉蓉说食品厂已经公私合营成功了。

        六院院长、娄振华、杨厂长,他们都通过各自的渠道将苏国有一批纺织设备要低价出售的消息报告给了上级。

        魔都荣家拥有全国最大的纺织厂。

        他们派人到京城和侯方城接触了。

        通过侯方城联系到了苏国那边的纺织厂。

        苏国纺织厂急于将设备卖出去,轻工业转重工业添置其他的设备,以一种很低廉的价格答应转卖设备。

        这笔生意还真谈成了。

        设备走陆路运输到京城,和荣家的人进行交易过后运到了魔都那边。

        侯大从苏国回来了。

        他这一趟苏国之行收获不少。

        不但找了一个合作伙伴和苏国交易买卖丝绸,还向国内提供了氧气顶吹新技术炼钢法和便宜纺织设备的情报。

        侯方城很高兴。

        侯大回来以后就找了一家饭店给他接风洗尘。

        李平安也被请过去了。

        只是。

        他刚到饭店就愣住了。

        侯大居然带了一个苏国女人回来。

        这个女人叫娜塔莎。

        据说是苏国一家贸易公司老板的女儿,大城丝绸行今后和苏国的丝绸贸易就交给她们家的公司了。

        听说这个娜塔莎还和侯大确立了恋爱关系,坐在侯二身边的彭芳有些不自然。

        现在。

        她对侯大算是彻底的死心了。

        娜塔莎也就二十多岁。

        比她年纪小,家里还有势力。

        她凭什么和人家争?

        吃饭的时候彭芳主动提出要和侯二结婚。

        她不想拖延下去了。

        侯二大喜,和侯大商量着,想要兄弟两个一起成亲。

        侯大还没有开口。

        娜塔莎居然扭捏着答应了,说是自己愿意嫁给侯大。

        侯大也很开心,答应弟弟两人一起举办婚礼。


  (https://www.635book.com/dzs/49422/117975493.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