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恃宠而骄
推荐阅读:绝不原谅!苏小姐闪婚后渣男疯了 归罗浮:狼性王爷求归隐 公主殿下,你的系统咋绑我身上了 六零首富,从做供销社代购开始 穿书到古代改写炮灰命运 不想遨游宇宙只要健康长寿 农门长姐种田忙,空间千亿物资心不慌 被卖为丫鬟后,我靠签到系统成为诰命夫人 誓不入宫门 三国袁熙传
这是贵人们的生活,越过越舒坦,不知谁到白卿宁那里说了一嘴,说现在有了这鸭绒做的保暖衣物,又有地龙,往年的衣物都用不上了,得束之高台了。
“束之高台,用不了几年便会老旧发霉或是被老鼠啃,变成废品一堆,还不如在它们还有用的时候,将它们送到更需要它们的人手中,如此一来,衣物不会浪费,他们能勉强过个暖冬,你也能落得个好名声,一举数得。”
白卿宁发了话,还当场组建了个旧物回收中心,自己带头捐出了不少衣物,那人见了也立即回家,通知所有人将穿不上的衣物去除标识后通通捐出去,交给旧物回收中心将衣物分发到贫困家庭手里。
没办法,现在鸭绒还不能算是大规模养殖,鸭绒的数量有限,而且制作的成本也高,只能是先卖给有钱的人了。
等到鸭绒的数量质量跟得上了,便可以另外再成立个工坊,专门生产平民百姓能穿得起的衣物了。
冬天过去,春天又来了,各地春耕的春耕,造城的造城,热火朝天,大虞这潭水,也是彻底被盘活了。
白卿宁也没闲着,她白天处理朝政,空了就去街上走走,时间再空些就出城去,去到城外的村里去,听取百姓们真正的心声,了解百姓们真正的需求。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白卿宁是走个过场,是拢络人心的手段之一,但去的地方多了,去的次数多了,大家便发现,她并不是去走过场的,她是真的想让大虞越来越好,想让大虞每个百姓都能受益。
朝臣们深受震感与感动,于是上行下效,大虞朝堂刮起了一股下基层的风,而等到他们真正走下了基层,了解了许多先前他们不曾了解过的东西,他们才明白何谓庙堂之高,何谓乡野之苦了。
朝臣们努力,白卿宁就能减少许多的工作量,但该做的东西,她还是没有丢下。
那就是按照大虞的国情,制订及调整短期目标、中期目标以及长期目标。
某日她与内阁大臣们正在讨论政事,外头有人高声通报:“陛下,赤缨女使遣人送了棉花和种子回来!”
棉花和棉花种子!
白卿宁大喜。
赤缨不仅送回了棉花和种子,还送回来几个专门种植棉花的农人,除此之外,她还寻到了不少作物的藤蔓、枝条或是种子。
白卿宁立即依照各种作物的习性,遣人带去相应的地区进行种植培育。
这年的夏末,朱锏与墨函也传回了好消息:能出海航行的大船造好了,这个冬天就能出发了。
白卿宁正要写封亲笔书信给朱锏与墨函,嘉赏及勉强他们两个,没想信才写好还没寄出,墨函便突然回来了。
白卿宁很惊讶:“你怎么——”
话还没说完,墨函已经抱了过来,像条狼一样对她又亲又啃。
太极宫的人很有眼色地退了出去,心腹还守在外头,不让别人打扰。
墨函这两年没日没夜地研究如何造船,有好几次都累到昏在工坊里,若是旁人如此,定会休养上一两个月,他不,他只是歇了两三晚,便又再度扑在工坊里。
他离开得太久了,他想要早些把船造好,好早些回去见她。
如今他终于不负重托,把船给造出来了!
这一晚,白卿宁被化身饿狼的墨函折腾得腰都快要断了。
快天亮了,墨函还想再来,被白卿宁踹了一脚:“墨函,你这是吃了药了吧?”
“你这是侮辱我了。”墨函说,“既然你不信我有这么勇猛,那我就证明给你看!”
白卿宁一脚将他踹到床下:“朕该上朝了。”
“阿宁,小宁宁,好阿宁,我已经两年多没能抱你了,多抱你一会怎么了?”
墨函很委屈,又不得不替她清理身体,又帮她穿衣,最后连梳头画眉的活都干了,要不是外头的福公公一再提醒上朝的时间到了解,墨函还舍不得走。
“等我,今晚我再来。”
墨函出了太极宫后,抄了条近路才往金銮殿去。
刚到殿门口,便对上一双阴沉的眸子。
“哟,是逍遥王啊。”墨函笑得春风得意,“眼睑青黑,一脸黑气,王爷这是昨晚没睡觉,还是去偷牛了?”
逍遥王盯着他道:“墨大人这小身板,还是得收敛些好,不然把自己命给弄没了,那可就可惜了。”
“那正好可以让阿宁记本官一辈子。”墨函欺身过去,“逍遥王若是英年早逝的话,阿宁也会记你一辈子,怎么样,你要不要先去死一个?”
逍遥王深深看了他一眼,末了大步进了殿内。
孙连翊从后头出现,他看着逍遥王的背影朝墨函笑:“刚回来就四处树敌,墨大人你这是恃宠而骄啊。”
“怎么,只许孙大人骄,不许本官炫耀?”墨函哼了一声,“如今本官是功臣,若谁敢与本官争抢,休怪本官翻脸无情!”
墨函那背影沉稳中透着嚣张。
孙连翊扑哧一笑。
他们在这里翻脸来翻脸去有什么用?有本事比比谁能让白卿宁只留自己一个在身边,那才叫真本事。
但白卿宁又怎么会只留一人?
她本就值得更多,更好。
半个月后,朱锏携带着愿与海上各国建交的国书出海了。
金秋十月,各地陆续将各自的粮食产量上报。
翻倍,翻倍,还是翻倍!
朝臣们个个神色激动。
他们人人都有祖田,后头买的田庄也是一个又一个的,这粮食是钱,粮食丰收,就代表着他们的口袋又要满了。
大家在堂上高呼万岁。
白卿宁神色自若。
粮食丰收,这些达官贵人们的口袋也满了。
她布了许久的那步棋,该提上日程了。
有些本该是人人都有的东西,也该掏出来了。
冬天来了。
白卿宁在朝堂上宣布进行人口普查,并以后每五年一次进行人口普查。
“每个人都要****与身份证,各地的相关部门要做好流动人口的登记工作,做到人在何处,何处有记录,人走了也能寻到去向。”
有人问:“可是陛下,奴籍也要登记吗?”
“只要是人,就要登记。”
轰轰烈烈的人口普查工作进行到第二年的夏天才结束。
登记在册的人口,竟有三千万。
白卿宁点点头,像是十分随意地问:“这一季粮食收获如何?”
“丰收。”
“大善。”
话音刚落,便听到一声古老悠长的鼓声响起,一声又一声,震得人心神俱震。
赵国公失声:“登闻鼓!陛下,有人敲了登闻鼓!”
(https://www.635book.com/dzs/50368/49257022.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