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被叛诛连九族后,她掀翻天下做女帝 > 第153章 选拔人才的方式

第153章 选拔人才的方式


  以往六月选拔试成绩出来后,各地便会立即组织学子往长安送,紧赶慢赶,能赶得上八月的秋试。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体弱一些的学子因为长途跋涉及酷热的天气而死在半路,有些到了长安,但因为严重的水土不服,导致身体垮掉,也没能进入考场,还有一些总算是熬着进了考场,但因为陌生的环境引起了心理上的恐慌,从而影响了整个考试状态,以至于历史上许多各地的案首,都折在了秋试这一关,只能做个小秀才。

这一届白卿宁改制了。

各地学子仅需要赶去省城贡院参加秋试即可,等一个月后各地出了秋试之后,再往长安赶考次年二月的春试。

九月的时候天气已经没那么炎热了,离次年二月还有好几个月,时间充足,可以不必那么赶,这就能许多伤亡,到了长安之后,学子们还能有个熟悉环境的过程。

“所有通过秋试的学子,都是我们大虞的栋梁之才,所以各地需做好送考工作,尤其是贫寒学子的送考工作。”白卿宁在朝堂上下指示,“学生只能输在自己的能力与知识上,绝不能因为家贫抵达不了考场!”

因着这话,各地官员有人背后直叫苦。

送考,长安周边的便也算了,也就几天的事,远的地方,比如安南郡,比如金陵,又比如东比还有漠北这些地方,护送学子们赴京,那是多么大的一个工作量啊!

但叫苦归叫苦,事情还是得办的,因为白卿宁说了,不管家贫的学子是因为个人原因还是因为别的原因不能来长安赴考,都得追究地方官的责任。

白卿宁还特意交代:“朕在各地都布了钦差,让他们都老老实实的按照朕的旨意去做,别想做小动作。”

得,不就是多派几个人护着,多支取一些银子而已,有什么苦的!不苦不苦!

——也许,可能,或许,他们也可以跟着学子们到长安一游?

八月,秋试开始。

开考之前,白卿宁亲自去了长安的贡院给学子们作了一番勉励,让大家平常心对待,放宽心去考。

“即便是没能在这场考试里脱颖而出,那也没关系,人生处处是考场,只要是人才,只要有能力,就能在人生这个考场上脱颖而出。”

白卿宁站在高处,朗声道,“今日站在这里的每一位,朕都会关注,所以,考得好,我替你们高兴,因为你们能少吃几年苦头,可以早一些为大虞效力,为百姓谋福。

考得不好的,也不要气馁,因为你们也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只要你们是人才,只要你们在发光,朕就一定能看到你!”

这一番话后来传遍天下,给了天下所有学子莫大的鼓舞,由此之后,许多一心只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人家,在明白自家孩子真的不是读书那块料之后,便开始在别的方面培养。

许多许多年以后,当这些人的孩子与通过科举出头的孩子一起给女帝效力时,他们才明白当年的自己做了个多么正确又伟大的决定。

此是后话了。

金秋十月,秋试成绩张榜的时候,岭南安南郡的平山村再次传来喜报:秋季的粮食收成比春季还要多一成!

而安南郡的其他地方的百姓,也是头一次看到这么多的收成。

镇南将军白景熹给白卿宁写家书:

【百姓们都哭了,哭过之后,他们便有人提议,要给四姐姐你立像造庙,受万民供奉。但愚弟以为不妥,便制止了。四姐姐,愚弟们在安南郡很好,请你相信再过两年,愚弟定能将安南郡变成大虞最大的粮仓……当然,愚弟也会勤加练兵,继续做四姐姐与大虞最坚实的后盾。四姐姐,替景熹问祖母安,问母亲安,还有问大伯娘、二伯娘、三伯娘和小婶婶安……】

白卿宁给大家读完信,老太君长舒了一口气,孙儿负责的地方出了亮眼的成绩,她这个做祖母的也是脸上有光啊。

“不过景熹也真是的,就不能一人写一封吗?阿宁,你给安南那边多送些笔墨纸砚去,也下旨让景熹景明多写信回来……”老太君想了想,“至少一月一封,每个人都要单独写一封,可不能一句问安就敷衍了事……”

主要是,只写一封的话,这封家信谁来保管?谁都想时不时就能拿出来看几眼啊。

其他人都笑了:“对,阿宁你就给这两个小孩下皇命,不然他们玩命的练兵搞生产,把家里人都给忘了……”

安南郡首次实行一年双季稻就获得了成功,这对大虞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不过东北与西北就没那么顺利了,毕竟气候与水土不同,安南这边的稻种,不适合其他地方种植。

白卿宁也不急,他让农桑官带领有经验的村民做稻种改良,直到能培育出高产量的种子为止。

十一月底,白卿宁收到了赤缨的信,她的使团与商队已经拜访了两个国家,随信寄回来的,还有几包种子。

白卿宁立即命人在西北撒种种植。

等到那些种子变成青郁的苗苗,朱锏与墨函也从东海传回了好消息:他们开始造大船了,最迟明年的这个时候,便能趁着冬季的信风出海了。

元丰二年春,春试开始了。

等审阅官们把筛选过的卷子呈上来,白卿宁便与内阁大臣们熬了几个夜,挑了一批好苗子。

殿试的时候白卿宁又仔细考察了一番,之后慎重地点了状元、榜眼、探花。

出人意料的是,这三个人都是在各级考试中表现得并不十分亮眼但发挥十分平稳的学子,特别是那位状元,他还超过了三十岁,堪称是大虞史上最老的状元郎了。

一片唱衰声中,新状元四平八稳地坐在高头大马上戴着红绸布游街,对两边的民众一路抱拳拱手,一路说着:“幸会幸会。”

他是外地来的考生,到了本省的会馆才下马。

马儿还没停稳,便有两个小孩从会馆里奔出来,新状元张开双手却是越过他们,将两个小孩后头的妇人抱起来转圈,最后才是回身抱起两个孩子。

“孩儿们,爹爹说过要让你们有个状元爹的,现在爹做到了,厉害不厉害?”

两个孩子一个劲点头:“爹爹厉害!娘亲更厉害!娘亲准备了一大桌饭菜等爹爹回来吃呢!”

“哇!”新状元乐不可支,“走走走,回去吃饭!吃大餐咯~~”

底下人将新状元的表现讲给白卿宁听,白卿宁便问此前跟她持有不同意见的赵国公:“国公爷,你怎么看?”


  (https://www.635book.com/dzs/50368/49263266.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