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重回九零下岗潮,我带着全厂发家致富 > 第301章 燕雀安知鸿鹄志

第301章 燕雀安知鸿鹄志


  周新生:“如果程时同志打算自己研发中型数控机床,我想我们厂是不是可以腾出手做别的事情。”

其实他说的比较委婉了,其实想表达的是:是拿我们做备胎吗?还是用我们的无能衬托出他出类拔萃吗?

其实前一阵子“时运机电”被审查的时候,在机械厂内部的讨论也通过各种人反馈到了蒋郁东这里。

蒋郁东本以为周新生能把握住方向,没想到就连他都心怀疑虑。

现在既然周新生主动来问,那他就借机会好好讲清楚。

蒋郁东说:“其实你压根不必担心。就算程时不做,你们也做不到他的水平。而且他既然叫你们四轴,多半自己在研发五轴。哪怕是他先做出来,机械厂和时运机电加工的产品也压根不是一个层次,不会有竞争。”

虽然蒋郁东的话有些扎心,但是说的是事实。

程时那边加工的零件都是精密轴承,齿轮这些。机械厂连做个面条机都需要程时指导。

这就跟路边做大排档和五星级饭店的厨子的关系一样,不能说谁更高级,但是确实双方不会相互影响生意。

这个场景跟燕雀担心鸿鹄惦记它爪子里的死老鼠,有什么区别?

周新生有些囧。

“你不必想那么多。他那人虽然精明油滑得像狐狸,但是不会主动去害人,原则性问题上不会犯糊涂。”蒋郁东看周新生似乎还不太放心,又加了一句,“其实吧。他的目标明显是机床的加工和研发,培养的技术人员也是奔着这个目标去的。从无到有。你只是把现有的设备进行改进。所以你们一点都不冲突。”

“就算是代加工订单,你们现在想要争取的订单,他已经没有放在眼里了。现在他还搞搞代加工,只是为了积累研发资金和人脉。毕竟他白手起家,单打独斗,没有任何资金和背景支持。机床研发这个事情不但难度大,而且要花很长时间,投入很多。他想办法自己弄研发资金情有可原。所以他总说那句话,想要发展,先活下去。”

其实中国不止程时一个人曾立下“研发中国人自己的数控机床”这样的壮志。

但是暂时而言,蒋郁东看不到谁能比程时更有希望造出来。

就不说材料和铸造工艺这些,光说集成电路这一项,都没办法仅凭一个人的力量短期内追上国际的水品。

比如集成电路里面要用到的高纯二氧化硅,中国都没有,说什么手搓芯片,那不是痴人说梦话吗?

所以程时才是那个最清醒的人,他制定的计划也是最可行。

这就是理工男和商人双重身份加持下的性格特点,没有那么多花架子,也不会说好听的话糊弄人,只讲实操性。

周新生现在听明白了,回答:“好的,谢谢领导点拨。”

蒋郁东又说:“我建议你们加快进度了。程时虽然是机械厂出身,给了机械厂那么多机会,但并不代表他会一直等你们。如果你们太长时间攻克不了,他可能就要扶持别人去了。”

在这一点上,程时似乎很“不近情理”。

但是蒋郁东却能理解他。不管是从研发的角度,还是从经济效益上来说,时间对他而言,都是最宝贵的东西。

周新生紧张起来,回答:“知道了。”

仿佛是听见了程时的苦恼一般,沈州市121军工飞机制造厂的马常胜给程时叫他过去帮忙看个机械。

原来是他们厂的一台龙门铣床出了故障。

这一款铣床刚好采用的就是重载滚柱导轨,也就是普通滚珠导轨的加强版。

程时刚好想琢磨一下重载滚柱导轨便欣然前往。

马厂长亲自到机场接程时。

马厂长全名马常胜,长着一张精瘦的长脸,高高的颧骨和细高的鼻梁,身材也是细高细高的,像是一根竹竿。

据说他年轻的时候想当飞行员,可是个子太高,被淘汰了。

所以他就锚定了修飞机造飞机这事,硬是当上了飞机厂厂长。

相比上一次见面,程时觉得他似乎更瘦了,两鬓的白发都添了不少,有点愁眉苦脸的。

程时有些好笑:看来马常胜最近被那台龙门铣床折腾得有点惨。

这一次程时答应得太痛快,以至于马常胜心里直犯嘀咕。

毕竟就连林雪霁这样的人精,都不止一次感叹程时脑子太活,心眼太多。

马常胜这种纯技术人员,觉得自己一个不小心就会着了程时的道儿。

加上程时一看到他就问:“先说说情况,节约时间。我不能待太久。”

马常胜更觉得不好了,说:“你先告诉我,如果帮我们修好了,你要什么报酬。我怕我到时候给不了。”

程时笑了笑:“你还有别的选择吗?”

这会儿他的马脸憋红了,半天才说:“没有。”

虽然是实话,但是被这小子直接说出来,太没面子了。

但是相对于受外国人的气,还是宁肯被自己家的小子气。

毕竟程时帮他们加工的零件精度确实也不输外国进口的。

他有这个底气。

程时说:“那就先看看呗。我要的报酬,你肯定能给。”

马常胜只能带着程时去了。

这一次他敢把程时带进绝密车间,是因为穗城周安宇每次打电话都要吹嘘一番程时有多厉害,一个小动作就帮他们节省了几百万甚至是几千万美刀。

现在全中国既懂数控系统又懂航空工艺的工程师只有几十个,程时这种两项都精通的几乎没有。

连军区的飞机库,程时都随便进,还能随便修。

他这个飞机厂还装什么神秘。

这台五坐标大型桥式龙门铣床是去年年初,121厂花了一千万元从法兰西进口的。主要用于战斗机的机身整体框梁、机翼等关键部件的高精度加工。

工作台为6米×20米,承重超百吨,属于大型机床。

它采用龙门框架+固定床身设计,可承载800kN切削力,适合重型切削。

关键它可加工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难切削材料,还支持3轴联动,定位精度能到达±0.01mm,表面粗糙度达到0.8μm。

就说是,它能在啃硬骨头的同时还保证精度。


  (https://www.635book.com/dzs/51846/49362458.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