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我的绝色小姨 > 第九百五十六章 苏木的情敌

第九百五十六章 苏木的情敌


她刻意提及苏木,语气自然,既表达了感谢,也隐晦地划清了界限。

陆景年眼中的笑意不变,只是语气里多了几分了然:“苏先生对徐小姐真是用心,这样的默契,着实令人羡慕。”

他没有再多停留,简单道别后便离开了工作室。

徐佳莹捧着木盒回到研发区,打开一看,里面的《苏州园林纹样图谱》纸张已经泛黄,却保存得格外完好,上面用钢笔标注着详细的纹样名称、出处和工艺特点,显然是被精心收藏过的。

“这位陆先生,倒是个懂行的。”周慧凑过来看了看,笑着说,“不过他对你的欣赏,可不止于专业啊。”

“别多想,人家只是来取经的。”徐佳莹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更加明确。

陆景年的欣赏或许并非只限于专业,只是他的表达方式太过得体,让人找不到任何不妥之处。

她将图谱小心翼翼地放进书架,打算晚上带回家,和苏木一起研究。

接下来的几天,陆景年依旧会通过微信联系徐佳莹,有时是请教园林纹样的寓意,有时是咨询传统工艺的历史,语气始终谦逊有礼。

他偶尔会发出邀约,比如“苏州博物馆最近有‘清代苏绣特展’,据说有很多珍贵的老绣片,不知徐小姐是否有兴趣一同前往?”

或是“听闻平江路的‘青藤茶馆’有评弹表演,搭配碧螺春,很有苏州韵味,想请徐小姐赏光,顺便请教一些关于苏州民俗的问题。”

每次接到邀约,徐佳莹都会自然地回复:“多谢陆先生邀请,我先生对苏绣也很感兴趣,正好周末有空,我们一起过去。”

或是“真不巧,周末我和先生约了去看望姨婆,若您不介意,我们可以约在工作室,我让我先生也一起,他对苏州民俗也颇有研究。”

她的回应始终温和却坚定,既不生硬拒绝,也明确表明自己已有归属,每次都巧妙地将苏木纳入其中,不给对方任何模糊的空间。

陆景年对此似乎并不在意,每次都会笑着回应:“能和苏先生、徐小姐一同交流,自然是更好。”

或是“无妨,那我们改日再约,正好我也想向苏先生请教纪录片拍摄的心得。”

周末的“传统与现代融合”沙龙如期在苏州博物馆举办。

徐佳莹和苏木一同前往,她身着周慧新设计的淡紫色旗袍,领口绣着细小的兰草纹,胸前依旧别着那枚梅花胸针。

苏木则穿着浅灰色的棉麻衬衫,搭配深色长裤,气质沉稳而温润。

两人并肩走进沙龙现场,引来不少目光,却始终默契地保持着相近的距离,眼神交汇间满是自然的温情。

陆景年早已等候在现场,看到他们到来,笑着迎上前:“苏先生,徐小姐,二位能来,真是蓬荜生辉。”

他的目光在徐佳莹身上停留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欣赏,随即转向苏木,语气真诚,“上次您提到的关于老宅建筑工艺的书籍,不知是否方便借阅?我对其中的榫卯结构尤为感兴趣。”

“当然可以,”苏木笑着回应,“我已经让助理整理好了,会后让他送过来。其实苏州老宅的榫卯结构与传统工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对‘精’与‘巧’的极致追求,或许能为您的建筑设计提供一些新思路。”

沙龙现场座无虚席,来自文化界、建筑界、设计界的人士齐聚一堂,围绕“传统元素如何融入现代生活”展开热烈讨论。

徐佳莹作为嘉宾上台分享“苏州记忆”的发展历程,从传统工艺的挖掘、年轻传承人的培养,到文创产品的研发与推广,每一个细节都饱含匠心。

她的发言条理清晰,情感真挚,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陆景年坐在第一排,听得尤为专注,手中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要点,偶尔抬头看向台上的徐佳莹,眼神里满是赞赏,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苏木坐在他身边,自然地翻看着手中的资料,偶尔侧头与徐佳莹交换一个眼神,默契十足。

沙龙休息间隙,陆景年主动与徐佳莹交流心得:“徐小姐提到的‘工艺青苗计划’非常有意义,让年轻人走进传统工艺,既是传承,也是创新。我在做建筑设计时,也一直强调‘活态传承’,希望建筑不仅是居住的空间,更是文化的载体,这与‘苏州记忆’的理念不谋而合。”

“陆先生说得很有道理,”徐佳莹笑着回应,下意识地看向身边的苏木,“我先生常说,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古董,而是能融入现代生活的鲜活元素,无论是工艺还是建筑,都应该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她刻意提及苏木的观点,再次隐晦地强调两人的默契与共识。

陆景年点点头,目光转向苏木:“苏先生的见解很深刻,难怪‘苏州记忆’能做得如此成功。之前看《江南工艺十二时辰》纪录片,里面对传统工艺的细节捕捉得非常精准,尤其是沈师傅织缂丝的场景,梭子穿梭的瞬间,将‘通经断纬’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不知拍摄时是如何把握这些细节的?”

“主要是尊重手艺人的创作过程,”苏木接过话题,语气平和,“我们没有刻意摆拍,而是让拍摄团队蹲守在工艺坊,捕捉最真实的瞬间。”

“同时提前做足功课,了解每一项工艺的核心要点,才能精准呈现工艺的精髓。其实做纪录片和做建筑设计或许有相似之处,都需要对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表达其内涵。”

三人围绕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聊了许久,话题始终围绕专业领域,陆景年虽偶尔会流露出对徐佳莹的欣赏,却始终保持着得体的距离,从未有过任何越界的言行。

那份温雅与克制,让人很难生出反感,却也让徐佳莹更加明确,必须始终保持清晰的边界。

沙龙结束时,天色已近傍晚,夕阳的余晖将苏州博物馆的白墙染成暖金色。

陆景年看着徐佳莹,语气温和地提出:“徐小姐,听闻您姨婆住在钮家巷,正好顺路,我送您回去吧,也顺便向您请教一些关于老宅布局的问题。”


  (https://www.635book.com/dzs/52856/49738986.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