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我的绝色小姨 > 第九百四十二章 都来了

第九百四十二章 都来了


张师傅也没闲着,在展厅里来回踱步,时不时指点几句:“缂丝扇面要挂得高一点,最好在上方装个射灯,让大家能看清整体的纹样和金线的光泽。”

“竹编小挂件可以放在显眼的位置,比如展架的边角,吸引年轻人的注意,还有那些老绣片,要用玻璃展柜装好,避免灰尘,展柜里最好放些干燥剂,防止受潮。”

他还亲自上手,调整展架的角度,用水平仪测量,确保每个展架都摆放平稳。

中午时分,崔姝也从乌镇来了,一来,她就忙个不停,已经在庭院里摆好了午饭。

她带来了乌镇的桂花糕、酱鸭,又在当地菜市场买了新鲜的春笋、河虾,做了春笋炒肉丝、清炒河虾,还有一锅鲜美的腌笃鲜。

桌子上还摆着李奶奶送来的定胜糕、玫瑰酥,满满一桌子,透着团圆的热闹。

“开饭啦!”崔姝端着最后一盘腊味合蒸走进庭院,笑着喊道,“大家先歇会儿,吃了饭再做最后的检查。这腊味合蒸,我特意用了乌镇的腊肉和腊肠,蒸了整整一个小时,入味得很。”

众人纷纷放下手中的活,围坐在庭院的竹编桌椅旁。

苏锦拿起一块桂花糕,咬了一口,甜香在嘴里散开,满足地眯起眼睛:“崔姝阿姨,您做的桂花糕还是这么香!比我在北京吃的任何糕点都好吃,里面的桂花馅太多了,太满足了!”

“喜欢就多吃点,”崔姝笑着给她夹菜,“我特意多做了点,给你们留着当下午茶点心。下午忙起来,可没时间好好吃饭。”

张师傅喝了一口碧螺春,看着庭院里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又看了看精心布置的展厅,忍不住感慨:“我活了这么大年纪,从来没见过这么多年轻人愿意为老手艺忙活。”

“苏木、佳莹,你们做得好啊,把老祖宗的东西当宝贝,还让它们走进了年轻人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传承。不像以前,咱们做的东西,年轻人都觉得老气,不愿意要。”

“张师傅过奖了,”苏木放下筷子,认真地说,“我们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这些老手艺,是咱们民族的瑰宝,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失传。以后,还要麻烦您多指导,让更多年轻人学会榫卯工艺。我们计划开设榫卯体验课,到时候还要请您来当讲师。”

张师傅点点头,眼里满是期待:“没问题!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愿意教,把我这辈子的手艺都传下去。我还可以把我收藏的老工具带来,让年轻人看看以前的木匠是怎么干活的。”

饭后,众人又对展厅做了最后的检查。

苏锦发现有几个标签贴歪了,小心翼翼地撕下来重新粘贴,手指轻轻抚平标签的边缘,确保没有气泡。

沈亦舟调整了几盏射灯的角度,让光线正好落在展品的核心部位,突出缂丝的纹理、苏绣的针脚。

徐佳莹检查了文创产品的库存,确保每个款式都有足够的备货,还在每个展架旁放了库存提示牌,方便游客了解。

苏木则测试了纪录片的播放设备,纪录片时长15分钟。

详细记录了项目的发展历程、手艺人的坚守、年轻传承人的成长,他反复播放了两次,确保画面和声音都清晰流畅。

傍晚时分,苏州文旅局的陈明也专程赶来查看准备情况。

他穿着一身正装,手里拿着文件夹,走进展厅,立刻被眼前的景象吸引。

他先是在“匠心传承”区驻足,仔细欣赏沈师傅的缂丝《玉兰图》,手指轻轻划过玻璃展柜,感慨道:“这幅缂丝图太精美了,花瓣栩栩如生,色彩过渡自然,金线的运用恰到好处,真是鬼斧神工!沈师傅的手艺,果然名不虚传。”

接着,他走到“创新融合”区,拿起一个缂丝竹编收纳篮,仔细抚摸着缂丝面料和竹编部分,点点头说:“这个收纳篮设计得很巧妙,缂丝的精致和竹编的质朴结合得很好,既实用又美观,真正做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你们的团队太有想法了。”

在“非遗匠人馆”,陈明看着墙上的照片和文字介绍,认真地听苏锦讲解每位手艺人的故事,不时点头称赞。

“这些故事很感人,能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传统工艺背后的匠心。你们不仅做产品,还做文化传播,这很难得。”

“明天开展,我们邀请了不少媒体和嘉宾,还有很多预约的游客,”徐佳莹介绍道,“我们还准备了互动体验活动,在庭院里设置了竹编、苏绣、制香三个体验区,让观众能亲手体验传统工艺的乐趣。赵姨和周师傅都会来现场指导。”

“考虑得很周全,”陈明点点头,“我已经跟局里汇报了,明天会有领导过来参加开幕仪式,也会组织旅游团前来参观。放心,我们会全力支持你们。”

“对了,明天的展览开幕仪式,我会安排专人负责摄影摄像,把这重要的时刻记录下来,后续还会在文旅局的官方平台宣传推广。”

离开前,陈明又叮嘱道:“明天是你们工作室的重要日子,也是苏州非遗传承的重要时刻,一定要好好准备,展现出最好的状态。有任何需要帮忙的,随时给我打电话。”

送走陈明,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

工作室的灯光再次亮起,照亮了每一件精心布置的展品,也照亮了每个人眼中的期待。

苏锦和沈亦舟还在展厅里忙碌,他们正在给展架上的小彩灯通电测试,五颜六色的灯光亮起,映照在文创产品上,营造出温馨而浪漫的氛围。

“明天,一定会顺利的。”徐佳莹看着身边的众人,轻声说。

苏木握住她的手,目光扫过张师傅、崔姝、苏锦、沈亦舟、王丽,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却兴奋的笑容。“有大家在,一定没问题。”

夜色渐深,平江路渐渐安静下来,只有“苏州记忆”工作室的灯光依旧明亮,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传统工艺的传承之路,也照亮了即将到来的崭新篇章。


  (https://www.635book.com/dzs/52856/49749021.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