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穿越红楼:重铸贾府荣光 > 第441章 争先恐后

第441章 争先恐后


暮春时节,薄雾晨光。

李乐池站在窗边听完新科进士们的建议,眉头微微皱起,眼神深得像口古井,一点波澜都没有。他手指无意识地摸着桌上那块凉凉的青玉镇纸,低声说道:“这些新科进士方才中榜未久,便急着议论国家大事。况提的办法,听着挺倒像回事,却未有实际内容。”

说话的时候,他望向窗外的院子,台阶前的柳絮像雪花一样飘着,梧桐树上开满了花,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反倒让他心里更加沉重了。

“今国库空虚,若上奏议削减宫廷用度,无异触动龙之逆鳞——皇室威仪排场,牵一发而动全身,后果难料。号召富户捐输?呵呵……”他嘴角牵起一丝讥诮,洞若观火,“锱铢必较之辈,无利岂肯解囊!至于派遣官员勘察灾情,更需糜费巨资人力,朝中诸司各安其位,抽调过甚,恐致政务疲敝……终是少年意气,未解庙堂深潭之中,暗礁密布,潜流汹涌。”

诚然,他内心十分明晰,这些新晋进士尽管尚未历经诸多磨砺,但其秉持的为国为民、积极进取的赤诚之心,恰似久旱之盼甘霖,于这沉闷的朝堂之上,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贾环进献黄金,经由贾元春转呈至御前,此事宛如平地骤响之惊雷,刹那间于宫闱之中引起轩然大波。消息传至之处,六宫深处已然暗流涌动。妒忌与怨恨相互交织,宛如春日暖阳下悄然生长的藤蔓,不断缠绕蔓延。

景仁宫内,熏笼之温尚存,暖香袅袅飘散,然而却难以驱散人心深处的丝丝寒意。几位珠翠簇拥的妃嫔围坐一处,其面上的矜持之态被春衫掩盖下的尖酸怨怼所侵蚀。

“哼!好一个贾元春!”身着嫣红春衫的王婕妤,指尖紧紧绞着丝帕,话语犹如蘸蜜之针般犀利,“仅仅几两金银之物,竟让她在后宫中演绎了一出忠君爱国的独角戏!这般‘精巧心思’,着实令人‘惊叹’!”

对面紫衣轻薄的刘美人立时接口,眼底嫉恨似新淬的毒针:“正是!咱们在此熬了多少春秋?何曾见过这般体面?哗众取宠,倒显得阖宫上下,唯她一人心系苍生了?”

体态丰腴的赵贵人恶狠狠地啐了一口,新裁的锦缎春衫也掩不住戾气:“呸!贾家?不过仗着祖上余荫与铜臭罢了!谁知她那银子,沾着几层见不得人的灰土!”

正当言语之间,殿门缓缓开启,皇后身边的掌事宫女悄然进入,身姿挺拔,声音清脆且透着不容违抗的威严:“启禀各位娘娘,皇后有懿旨,请即刻前往坤宁宫。”

众人脸色瞬间变化,方才的怨怼与嫉恨顷刻间化为无尽的惶恐,彼此对视,皆明白私下的言语已传入皇后耳中。

无人敢有丝毫耽搁,急忙收敛神情,整理钗环与衣裙,惶恐如惊弓之鸟般,跟随那宫女离去。

坤宁宫内,檀香静谧,与自窗外飘入的幽微花香相融合,静谧之态令人心生惊悸。

皇后端坐在凤座之上,身着凤冠霞帔,于渐暖的春光中更彰威严之态,目光似淬寒之冰,冷峻地扫视着阶下瑟瑟发抖的嫔妃,道:“尔等在景仁宫中之闲言碎语,本宫皆已洞悉。”

其声虽不高亢,却字字似重锤般有力,“元妃进献钱财,旨在赈济受灾民众,为国家分担忧患!尔等非但不嘉许此义举,反而于背后行此卑劣诽谤之事,成何体统!”

殿内气氛骤然凝固,众妃皆如寒蝉般缄默,垂首凝视着织金地毯上繁复的缠枝莲纹,无人敢稍稍抬起眼皮。窗外鸟鸣婉转,更映衬出殿内的死寂之境。

皇后语调骤然变得严厉,凤目之中威严尽显,仿若春雷滚动般震人心魄:“湖广地区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陛下日夜忧心操劳!元妃能够倾尽自身所有,为君主排忧解难,缓解黎民百姓之困苦,此乃秉持大义之善举!尔等本应约束自身、遵循礼仪规范,共同助力此等盛事,为何在此处言语轻慢、心怀妒忌,尽显妇人狭隘之态,徒然惹人耻笑!”

王婕妤竭力抑制内心的慌乱,鼓起勇气轻声辩解,声音如风中柳丝般颤抖:“娘娘息怒……妾等……妾等实非有意诋毁元妃姐姐,只是……只是觉得其行事略显……略显急切,反倒使旁人……似皆漠不关心一般……”

她不求能够躲过一劫,只求能减轻些许责罚。

“急切?”皇后冷然一哼,其声恰似冰裂春池般清冽,“于危难之时,以真金白银付诸担当,实远胜万句空言所表之‘关心’!尔等若能如元妃一般,心怀社稷,急陛下之所急,忧黎民之所忧,陛下岂会不另眼相待?恩宠自当如春日甘霖般降临!”

此番训诫,仿若暮春之际兜头倾下的冰水,寒意砭骨。纵使心中存有万般不甘与怨怼,此刻众人亦深知皇后所言乃至理名言,无可争辩。那争宠之私心,在“大义”与“失仪”的双重威压之下,只得如残雪般迅速消融。

宫墙之外,朝堂之上,洞察力敏锐的臣子犹如惊蛰之虫感知春雷般有所行动。

心怀不轨者,急切地欲觐见庆历帝,有的称元春献金实则是为了邀取名声、博取恩宠,有的污蔑她勾结母族以铺设争宠之路,更有甚者,将隐晦的攻击悄然指向贾府的根基。

然而,庆历帝一概不予接见。他只是频繁驾临凤藻宫,步伐从容,宛如春风眷顾。帝王这一无声的举动,胜过雷霆般的诏令,向天下昭示:若想获得圣上的垂青,应当效仿元妃!在国家危难之际,唯有真心实意地担当方可倚仗!

帝王心意所向,便是最为强劲的春风。后宫的态势,瞬间发生逆转。

皇后率先作出表率,备下厚礼——十万两白银以及数匣稀世珠玉,亲自呈献于御前。

“陛下,”皇后言辞诚挚,姿态温婉恭顺,宛如善解人意的春花,“湖广地区遭受灾难,百姓流离失所,臣妾每每念及,便寝食难安。这微薄心意,只愿能稍解百姓于水火之中的苦难,也能略分陛下日夜操劳之忧。”

皇后知道,这是巩固恩宠、树立德行的良机,不可错失!

庆历帝龙颜大悦,握着她的手称赞道:“梓童深明大义,心系苍生,真乃朕的贤内助,朕甚感欣慰!”

皇后有所行动后,后宫妃嫔群体犹如春潮涌动。贵妃、贵嫔等地位尊崇的妃嫔,不再有迟疑观望之态,纷纷慷慨捐赠捐献巨额白银,争先恐后,唯恐落后,生怕错失在君王面前彰显“忠义”与“仁德”的良好时机。


  (https://www.635book.com/dzs/55376/67393.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