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官路浮沉 > 第1034章 青吟楼

第1034章 青吟楼


“也许很快就有建议权了。”

宋思铭对张孝儒说道。

“很快有建议权?”

“什么意思?”

张孝儒顿时来了精神。

“昨天,我和江副市长通过电话,江副市长有意把运河开发公司划归市文旅局。”

宋思铭简明扼要地解释道。

“划归市文旅局?”

“能实现吗?”

张孝儒问道。

“我觉得问题不大。”

宋思铭答道。

运河开发公司本来就是为了打造运河景观带才设立,而运河景观带,又是为青山的文化旅游事业服务。

从逻辑上讲,运河开发公司的主管单位,本来就应该是市文旅局。

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现阶段,运河开发公司只是一个空壳,没有多少钱也没有多少人。

如果其体量,是青山银行,青山建投那种级别的,原主管单位,肯定不会放手。

而现在,甩掉运河开发公司,就等于甩掉一个包袱,毕竟,运河开发公司只花钱,不挣钱,每天一睁眼就两个字——要钱。

“如果能划归市文旅局,那事情就简单了。”

张孝儒感觉看到了希望。

事实上,在此之前,他已就运河景观带的事,和边泰和沟通过好几次了,但边泰和始终没有给出一个积极的态度。

由于对运河开发公司没有管辖权,事情就卡在了这里。

而一旦运河开发公司归市文旅局,与边泰和就不是沟通了,而是命令。

“估计这几天,就能有确切的消息。”

宋思铭说道。

从上会讨论,到真正落实,中间是有一个过程的,但考虑到,市政府对运河景观带的重视程度,这个过程应该不会太长。

虽然运河开发公司的人走了,但现场调研还要继续。

随后的时间,宋思铭又和张孝儒一起,转了转南华楼和水云寺的复建现场。

和郎川楼差不多,南华楼和水云寺,也只是围挡围起来,人员设备并没有进场。

最后一站是青吟楼。

不同于郎川楼、南华楼和水云寺,青吟楼保存完整,楼的主体没有问题,只需内外修缮即可对外开放。

但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青吟楼附近的交通情况堪忧。

青吟楼被两个城中村包裹,城中村内私搭乱建严重,还有不少沿街的摊位占道经营,别说汽车了,电动三轮车往里开,都容易被堵到里面。

张孝儒和宋思铭一行,只能步行进入,走了七八百米,才站到青吟楼下。

“张局,这两个村在旧城改造计划里吗?”

宋思铭问张孝儒。

青吟楼不止是运河景观带的核心景观,还是三楼一寺中唯一的一座古迹,开放后肯定会吸引大量的游客。

眼下这个状态,不止是交通无法满足需要,周边破烂不堪的城中村,也有损青山的对外形象。

“这我还真不太清楚。”

旧城改造不是文旅局的活儿,张孝儒摇摇头,说道。

但办公室主任裴广兴了解情况。

“张局,宋局,南河口村和李家坟村,并不在旧城改造计划里。”

裴广兴说道。

“为什么?”

宋思铭皱了皱眉。

围绕青吟楼的两个村,处于城市的核心区域,这个地理位置的城中村,又是这种脏乱差的环境,理应排在旧城改造的第一序列才对。

“原本是在旧城改造计划里的,可是,过去五年三次入户调查,没有一次改造同意率超过百分之六十,青南区政府,就把这两个村,从旧城改造计划中划掉了。”

裴广兴到市文旅局之前,是青南区文旅局的副局长,再往前推,则是青南区政府旧城改造办公室的副主任。

因此,对于南河口村和李家坟村的情况非常了解。

其中,有两次入户调查,就是裴广兴主持的,一般来说,入户调查时,预签约率达到百分之九十,才能正式启动动迁程序。

南河口村和李家坟村,三次调查中,预签约率最高的一次,也就是百分之五十几,与标准差得太多。

根本就没法继续往下搞。

而旧城改造每年要上报完成率,把南河口村和李家坟村留在计划中,只会一年又一年地拉低完成率。

所以,青山区的区领导一商量,干脆直接和南河口村和李家坟村,移出改造计划。

“不到百分之六十?”

“不应该啊……”

宋思铭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过旧城改造,但每年各区县报上来的数据,他都看过,正常的城中村改造,同意率都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毕竟,大多数人,还是希望改善生活条件的。

“同意率这么低,是不是有什么特殊原因?”

宋思铭进一步问裴广兴。

“我之前在区旧城改造办公室工作的时候,也总结过原因,比如无法原址安置,回迁房距离市中心较远等,但总感觉不是真正的原因。”

裴广兴解释道。

“找不到真正的原因,可就难办了。”

宋思铭有些头疼地说道。

“有没有可能,不拆或者少拆?”

张孝儒问宋思铭。

拆迁是最容易扯皮的,有时候一扯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他们根本等不起。

“这需要专业人员评定,但我的直观感受是不太可能。”

宋思铭一路走下来,发现村里的建筑杂乱无章,毫无规划。

局部改造的难度,可能比推倒重建的难度,还要大。

“那还是联系相关部门,看看能不能重启旧城改造吧!”

张孝儒叹了口气,说道。

本以为,无需重建的青吟楼,改造费用是最低的,没想到,还要再加上拆迁,预算肯定会直线飙升。

关键,能不能拆,还不一定。

这时,时间已经来到了十一点。

何荣光那边也快散会了,宋思铭没办法再聊下去,只能先去市委党校接何荣光。

紧赶慢赶,在中午十二点之前,来到市委党校,何荣光刚好散会。

“市委对面有个马家饺子馆,你应该知道吧?”

上车之后,何荣光问宋思铭。

“知道。”

马家饺子馆号称市委第二食堂,宋思铭在市委上班的时候,没少光顾。

“去马家饺子馆,饶书记请咱俩吃饺子。”

何荣光说道。

“好。”

从饶立言选的这个地方,就能看出这是一位非常接地气的领导,宋思铭快马加鞭,赶奔马家饺子馆。


  (https://www.635book.com/dzs/59198/66800.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