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家父汉武帝! > 第88 章 霍去病:干就完了

第88 章 霍去病:干就完了


太子进离开。

后脚霍去病走入。

“据哥儿。”

刘据面带温柔笑意,表哥特有的称呼总让他觉得亲切。

霍去病跪坐好,长相相比于之前更加成熟,眼角几根细纹非但没遮掩其绝艳的长相,反又平添魅力。

每当看到表兄健康,刘据就心情大好,

像表兄这等人,担得起“人类共同财产”的美名,是大汉的定海神针。

刚坐定,霍去病就迫不及待道,

“据哥儿,听说身毒那边来信了?!”

“就知道你要看文书。”刘据朝书案上瞄了一眼,“在那呢。”

“嘿嘿。”

霍去病凑到书案前,定睛看了过去,

张骞所写俱是近几月的事,整体进度应该是慢三个月左右,此事所记只到以堂邑父出使的考量,出使之事没有结果,儿单于和安息新的瓜葛也没写上,

但,尽管如此,这些就够霍去病看得了,霍去病看的很认真,鲜少在他脸上看到这么专注的表情。

刘据明白,

虽然霍去病总说不喜战事,做什么都差不多,其实,他是天生的将军,归宿就该在战场上,不然,不会有平白无故的天赋,

足足看了得有半个时辰,霍去病每个字都看得极认真,每一个字背后,张骞所想表达之意,霍去病都要思虑清楚,

“呼.....”

看过之后,霍去病长出口气,

“如何?”

“据哥儿,”霍去病抬了抬手中书信,“张骞之意,全篇我只看出一事,按他说,如不是不得不与大秦开战,他还是觉得以和为好。”

“嗯。”

刘据点了点头,看不出什么想法,

“你觉得呢?”

“张骞见多识广,他如此说定有其道理,动兵对大汉定然粮耗损失颇多,但他谈及此事,想必是海外形势严峻,就算没有大仗,小仗也不断。可惜,篇幅有限,只寥寥说了安息。

唉~”

刘据也倾向于非必要不开战,

与罗马开战,一定是比匈奴更难,

汉匈之战往复艰难,并不是说汉人打不过匈奴,难得是汉人要去匈奴的地盘打匈奴,顶住所有不利条件,

若都置于一处,真刀真枪干一场,汉人打匈奴,没什么悬念。

而汉人若与罗马开战,则是要再顶住成倍的不利条件,大规模军团战是不用想了,

况且,打仗总要有个理由,

打了罗马有屁用,

受益约等于零。

“安息摇摆不定,不能留。”

沉默一会,霍去病眼睛闪出精光,道,

“他们本就是大秦那边的,安息与大汉相距极远,如何都与大汉尿不到一个壶里,大秦能把安息当刀,不断敲打张骞,张骞只会越来越难,此形势可比西域复杂多了。”

说罢,霍去病由衷道,

“....经营海外,朝中恐不会有人做得比他还好了。”

张骞打仗不如卫、霍,经营海外则是S级别。

张骞曾言,太子携卫、霍,天下何人挡得住,却谦虚地没提到自己,

殊不知,张骞在其领域,当然也是历史顶尖的存在。

“打安息?”

刘据微微蹙眉。

“非也,据哥儿,大汉可以再培养出一个安息。”

霍去病天马行空,思维不在五行之中,

安息对大汉无益,何必打掉安息?再扶持一个安息不就好了!

况且,霍去病行军打仗还有独特的能力,打匈奴时,他能吸引匈奴人帮他,这统战能力,绝不会平白树敌,更不会自己费力去铲除敌人  ,

“再培养出一个安息....”

疯狂,

但是可行!

刘据脑中瞬间出现几个字,

中亚商人!

中亚商人,一直存在于华夏的历史中,从汉至明。只不过,活动区域并不在高光的中原,中亚商人经商,没有固定的商品,主打一个需求第一,

汉开丝绸之路,他们就往中原倒腾西域良马、毛皮。

到了魏晋南北朝,中原大兴佛教,中亚商人不倒腾马了,又开始倒腾佛教、佛像,

到了唐朝,中亚商人已经具备了长距离运输能力和成片的贸易网,在卖货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新的生意,

卖情报,

但,中亚商人主打诚信,

只要钱到位,什么都好说,

卖给唐朝  突厥和回鹘的情报,转头,只要突厥和回鹘掏钱,他们再把唐朝的情报卖出,

如此行为,还不受到各国谴责,

再到元朝,那就更离谱了,货都不怎么卖了,情报也不弄了,主要商业内容是什么?替蒙元贵族放高利贷。干啥比这来钱快啊!

中亚商人长存如此之久,主打的就是灵活多变,

重点不是我卖什么,是你需要什么。

霍去病的话也帮刘据思路打开,

凭什么安息也配分一份羹?

尽管贸易绕开了安息,安息还在这给自己加戏呢,

刘据早就心生不满。

“此事我再思量思量,处理掉安息,是能让张将军轻松不少。”

话没说死,但以霍去病对据哥儿的了解,

据哥儿是要盘安息了!

“据哥儿,您也不必太过担心,依我看,堂邑父此番出使,没什么大碍,他提什么条件,大秦都会答应的。”

刘据是不愁此事,但架不住有这么一件事还得惦记着,听了表兄的话后,刘据心中安定轻松许多,

汉时的大外戚力量,无需多言,是能陪着皇帝赴汤蹈火的,有的外戚揽权不假,可也真给皇帝办事,

卫、霍两家都是刘据的外戚力量,稳得不能再稳,

皇帝不立太子,立马造反,这关系还说啥了!

“表兄,幸好有你啊。”

刘据感叹。

霍去病听不得夸奖,尤其是据哥儿的夸奖,

“为您分忧,本就是我的天职,您什么都无需担心,若张骞担心的事发生了...末将蹬马提剑,非要让他们知晓大汉天子是谁!”

刘据感动。

外事还好,现在还应留意的是内部。

华夏被外部摧毁的事只有寥寥几次,大多都是内部崩溃,而且这寥寥几次,也都是因内部先起的苗头,

就拿五胡乱华来说,这事离不开司马家大聪明,八王之乱他们不舍得用自己兵马打,想出骚招,何不引外军呢?反正打死的也是外人。

却没想到,外夷正愁进不来中原呢,这下可好,直接就收不住了。

海贸出事,先停了就是,谁也打不过来。相比于海贸,刘据更担忧的是度田,

度田可不能出事啊。

稍微让刘据舒心的是,度田一直有条不紊的进行,甚至到了最麻烦的齐地,都没生出什么事,

看来,让海贸与度田同时进行的策略再正确不过,

利益交换,利益补偿,

让刘据有机会重新获得对土地的控制权。对土地的所有权,天子一直都有,但光有所有权还不够,还要拥有对土地转让使用的绝对权力,这才算控制住了土地,

若刘据做成此事,就是千古独一份,印象中,除了开国雄主能丈量土地,恐怕在治世之中,没有任何君王有这种实力。

开国之主能重新丈量土地,也是在打掉旧贵族,重新制定规则时,才有切蛋糕的资格。一般发展过几朝之后,既得利益者已经确定,并且他们都占有大量的资源,此时皇帝想挑战他们,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刘彻也仅是借着平定诸侯国的时机稍微做了些,局面已定,立刻收手,

能做到如此程度,刘据的手段已经是惊为天人了。

“您以信立世,天下间无不赞颂您的功业,就算是度田,他们也愿意配合您去做。”

霍去病一语中的。

信。

刘据在天下,对士农工商各个阶层是有公信力的,所以大家愿意陪他干,也愿意相信他“画的饼”,

“若无诸君辅佐,我有何才干得以治世。”

刘据感叹,他是真心实意如此说得。他是有超前的情报和想法,但光靠他一个人,绝对走不到今天,光有想法还不够,要有去做的人,至于刘据的将相....只能说太他娘的给力了!

霍去病眼中满是崇敬,

据哥儿厉害也就算了,还如此谦虚!

如此君臣,君觉得自己无才,臣以为自己做得不够,君臣之间真是如鱼得水,

“陛下圣德。”

霍去病发自肺腑。

刘据笑了笑,有些玩味道,

“听说近日伍被上拜卫府了?”

闻言,霍去病脸色一黑,心里气,

是他苦口婆心告诉伍被要建立一番功业,眼看着已经给此人劝住了,霍去病本等着他来投,却没想到,伍被思虑许久,还是投了卫青,这让霍去病觉得,忙活半天,是在给大舅做嫁衣!

“也不知大舅是给伍被灌了什么迷魂汤,就非大舅不可了!”

霍去病自觉人格魅力拉满,可在卫青面前,却总有挫败感,霍去病如甘霖,卫青如春雨,

刘据暗笑,

以他这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

并非是表哥魅力不够,而是在对待招贤一事上,表哥与大舅相比,准备的太简易了,

再现代一点的话说,

霍去病给的平台不够大,与人才配套的政策也不够豪华,

至于问刘据怎么看他的臣僚,又转投自己的将军,刘据的回答自然是坐着看、躺着看,

因在汉时自辟僚属,再正常不过,

汉随秦制,制度简易,但却极其高效,地方有极强的办事能力,其中一个原因便是自辟僚属,地方官员的办事员都是自己招募的,

人才不会单纯的囤积在中央,造成头重脚轻的局面,另外,地方基本能独立解决九成问题。但凡是政策就没有十全十美的,有利有弊,此制弊端就是地方容易做大,如东汉末年做大的都是地方州牧,其手下的人才储备就自成一国,

像是隋唐时发展为任何级别的地方官员都要由中央任命,地方官员都在中央的监视下,办事效率就低了,远不如汉时,再发展到宋朝,有了官职差遣,那就更没眼看了,不过此制也有好处,全天下都在皇帝的控制下。

选择何种制度都是手段,只看皇帝如何取舍,更倾向于哪一种,

当然,制度的设立也与防弊前朝有着巨大关联,

唐末藩镇割据,武夫当道,宋时建国便重文轻武,严禁武人再做大。

元朝社稷落于他人之手,祸乱中原,朱元璋匡清中原后,便想握紧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也有道理。

像汉承秦制,如此学习前朝制度的,还是少。

汉初的人才配置,在治国能力上,与秦时的人才配置,有着巨大差别,汉初是布衣将相,秦时是贵族子弟,像嬴政找来韩非子治策,汉初应该找不到一人可以平替韩非子。

但好在,汉初这群人,知道不如前朝,他们肯放下身段学。

话扯远了,总而言之,

刘据是倾向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给地方尽可能的放权,

矛盾,难做。

“大舅易学宫马上要建好了,天下贤才谁不想去学宫一鸣惊人?他们还找来评论时彦的大才,得此一句评论,立刻声名鹊起,

入卫府者,得名,得禄,得贵,

放在谁身上,谁不去?”

霍去病一想,

是啊,要是我我也去啊!

何苦来我这呢?!

丧气道,

“大舅真有心机,弄得这些真是比不了!那人才尽收其府邸得了,我还能如何?”

卫青成体系架构,确实是太不给别人留活路了,况且,就算霍去病想较劲,也没有卫青的人力财力,卫青背靠富婆平阳公主,钱是源源不断的,

霍去病郁闷地抹了把脸。

“表兄,要发挥你长处啊,骠骑营那么多良将,现在大汉军政都要仰仗他们,你是如何选出他们的?”

霍去病面露沉思,眼睛逐渐亮了起来,

“据哥儿,我明白了!”

刘据含笑点头,

“想明白就好。”

卫青垄断上级人才市场,霍去病只能发挥长处,从下级人才市场淘金了,

况且,霍去病确实擅长这个!

见表哥霍去病想通了,刘据也跟着高兴,像未来要出镇海外的藩王,更是要有自己的人才班子,以及更大的自主权,如张骞一般,通讯手段落后,很多事情等不到中央回书,这就更需要考验在外将士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https://www.635book.com/dzs/60582/67102.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