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破产后:写小说觉醒人皇术 > 第1章 泡面与催债短信

第1章 泡面与催债短信


阁楼的排气扇转得有气无力,油污在扇叶上结了层黑痂,转起来时“嗡嗡”声像快断气的老蚊子。沈砚蹲在仅够转身的小厨房,盯着电煮锅裡翻腾的泡面——面饼是昨天超市打折买的临期款,调料包只敢放一半,汤面上飘着的油花少得可怜。

手机在裤兜里震得发麻,他掏出来时,屏幕上已经跳出来三条未接来电,备注都是“催债-李哥”。短信栏更满,红色数字“99+”刺得人眼疼,最新一条是半小时前发的:“沈砚,别装死!欠的80多万再不还,我们就去你老家找你爸妈要了!”

他指尖泛白,把手机按灭扔回裤兜。厨房瓷砖缝裡还沾着点“墨韵文创”的Logo贴纸——那是他以前公司的标志,现在只剩这点碎片,像他碎掉的日子。

三年前的韩城,他的文创店开在最热闹的文化街,玻璃橱窗裡摆着手绘《山海经》异兽的笔记本,榫卯结构的木质书签,还有他亲自跑遍皖南古村收来的老竹纸做的信笺。那会儿他不用吃泡面,供应商老张每次送货都提前三天打电话,“沈总,新到的桑皮纸,您先挑最好的”;电商平台的后台,每天订单量能让客服小姑娘加班到八点,直通车广告随便投,ROI(投资回报率)能到1:5,投1块钱广告,能赚回5块钱。

他那时野心大,想做“中高端文创第一品牌”,拒绝了所有代工厂的低价合作,坚持用非遗工艺。客户评价裡满是“有质感”“小众高级”,他甚至在规划,等年底销量再翻一倍,就把父母从老家接来韩城,买套带阳台的房子,让他们能晒晒太阳。

变化是从拼夕夕开始的。

最先发现不对劲的是客服,“沈总,最近好多客户问,为什么同款书签,拼夕夕上只要9块9,咱们店要39?”他当时没当回事,“咱们用的是老楠木,他们那是贴皮的,不一样。”可没过两个月,后台订单量掉了一半,他点开拼夕夕搜“山海经书签”,排在前面的全是仿他设计的产品——连异兽图案都抄得一模一样,价格却只有他的零头。

更糟的是老张。那天他像往常一样打电话要货,老张支支吾吾半天,才说“沈总,对不住,我也在拼夕夕开了店,那边订单多,你的货……我暂时供不上了。”他当时懵了,“老张,咱们合作三年了,你怎么能这么干?”电话那头沉默了会儿,传来句更扎心的话:“沈总,不是我想背叛你,是拼夕夕那边给的价高,还能先付定金……我这厂子要养工人,没办法。”

他挂了电话,坐在空荡荡的办公室裡,第一次觉得慌。供应商断货,他只能找新的厂家,可新厂家一听他要“非遗工艺”,直接把价格抬了三成;老客户还在流失,拼夕夕上的仿品越来越多,甚至有人在他店裡留言“智商税”。

朋友老陈那时候劝他“别硬撑了,及时止损吧”,他红着眼睛反驳“我再撑撑,肯定能好起来”。他开始贷款,先是银行信用贷,后来是网贷,甚至找了民间借贷——利息高得吓人,可他满脑子都是“只要销量上去,就能还上”。

直到那天,他点开银行APP,看着余额栏里的327元,突然愣了——这点钱,连这个月的办公室租金都不够付。

没等他缓过神,手机后台弹出一条新的催款信息,来自某网贷平台:“您本月应还本金+利息共计58600元,已逾期3天,将产生违约金。”

他盯着屏幕上的数字,浑身的力气像是被瞬间抽干,整个人瘫坐在椅子上。他猛地想起,如今所有欠款加起来早已超过160万,单是其中一个平台的欠款,就有80多万。

办公室被房东收走,员工走光了,老陈帮他收拾了最后一箱东西,拍着他的肩说“有事随时找我”,可他没敢留联系方式——他怕催债的找上老陈。连夜收拾了几件衣服,买了张最早去海城的绿皮火车硬座票,没告诉任何人,包括父母,只给老家发了条“我去外地打工,过段时间稳定了再联系”的短信,就揣着仅剩的几百块逃了,这一逃就是一年零一个月。

“咕噜——”电煮锅裡的泡面溢了出来,烫到了他的手。沈砚猛地回神,关掉火,把泡面倒进缺了个口的搪瓷碗裡。阁楼的窗户对着一条狭窄的巷子,巷子里的路灯坏了,只有对面楼的窗户透过来一点光,照在他碗裡的泡面上。

他拿起筷子,刚吃了一口,手机又震了。这次是个陌生号码,他犹豫了一下,接了起来——在海城他没认识的人,大概率还是催债的,可万一……是编辑呢?

“喂,是沈砚吗?”电话那头的声音很陌生,却带着点温和的语气,“我是爽点小说的编辑老周,你之前投的《上古修仙录》,我看了。”

沈砚的心猛地一跳。逃到海城后,他除了在便利店打零工,就只能靠写小说试试——他从小喜欢看仙侠,又读了不少古籍,觉得自己能写出点不一样的。可连续投了三本,不是石沉大海,就是被编辑退稿,说他“写得太像学术论文,没网文那味儿”。

爽点小说是网络文学中极具影响力的主流类型,以密集的逆袭、打脸等“爽点”为核心,通过快节奏情节满足读者情绪宣泄需求。它在全国各大知名小说平台中常年位居品类榜单前列,是撑起平台核心流量的“主力军”,不仅吸引海量读者形成庞大受众群体,更常作为IP改编热门源头衍生出多种娱乐形式,成为大众熟知的网文领跑品类。

“周编辑,您好。”他的声音有点沙哑,“是不是……又不行?”

“也不是不行,”老周的声音顿了顿,“你的考据确实做得好,《山海经》《穆天子传》的引用都很准,修仙体系也说得通。但问题是,你第一章就写了三千字的‘上古祭祀礼仪详解’,读者看网文是来爽的,不是来上历史课的啊!”

沈砚拿着手机,低下头,看着碗裡的泡面。他想起写《上古修仙录》时,为了确认“商周时期的巫祝到底用不用玉琮”,特意坐两小时公交去海城图书馆查考古期刊;为了写“修仙者的货币体系”,还翻了半天《汉书·食货志》研究秦汉盐铁官营——他觉得这样写才“逻辑自洽”,可编辑说,读者不喜欢看这些。

“我知道了,周编辑。”他的声音有点低,“我再改改吧。”

“行,你多调整调整,重点放在主角的成长上,别光抠细节了。”老周没多问,只补了句,“改好了直接发我邮箱,我盯着看。”

挂了电话,沈砚把手机扔在一边,拿起筷子大口吃着泡面。泡面已经凉了,汤也变得浑浊,可他吃得很快——便利店的夜班要从晚上十点到凌晨六点,现在得抓紧时间歇会儿。

吃完泡面,他把碗洗干净,放在灶台上。阁楼的空间太小,折叠床、书桌、小厨房挤在一起,书桌上堆着他从旧书市场淘来的古籍,《山海经》的线装本缺了封底,《穆天子传》的封面用透明胶贴了三层。

他坐在书桌前,打开二手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上古修仙录》的文档,第一章标题“昆仑之墟,祭祀之礼”下面,密密麻麻全是标注引用的小字。他盯着那些字看了半天,鼠标光标在“祭祀之礼”那一段晃了晃,最终还是没删——他总觉得,少了这些,故事就不“真”了。

手机又震了,这次是条彩信,点开是张照片:他在韩城文化街的店铺招牌,下面配着文字“沈砚,我们已经查到你在韩城的店了,再躲就找你爸妈”。

他手一抖,手机差点掉在地上。赶紧删掉彩信,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在海城没人知道他的住处,催债的只是虚张声势,可他还是怕,怕他们真的找到老家去。

电脑屏幕的光映在他脸上,他深吸一口气,关掉《上古修仙录》,新建了一个文档,标题敲了又删,最后定成“人皇纪”。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写好,也不知道写完了能不能被录用,但他现在没别的路了——便利店的工资只够交房租和买泡面,只有写小说,或许还能有个盼头。

手指放在键盘上,半天没动静。他想起以前在韩城,店铺打烊后,他会泡杯茶坐在书桌前,对着电脑写文创产品的文案,那时候键盘敲得飞快,满脑子都是“下个月要推出什么新品”。现在坐在同样的书桌前,敲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阁楼外的巷子裡,传来卖早点的小贩吆喝声,天快亮了。沈砚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开始在键盘上敲击:“上古之时,天地未分,人妖杂处。人皇出,定人伦,分疆域,设镇妖塔,护人间……”

敲着敲着,他好像忘了催债的短信,忘了阁楼的狭窄,忘了碗裡没吃完的泡面。脑海中浮现出《山海经》裡的异兽,浮现出《穆天子传》裡的西王母传说,浮现出他曾经想做的“有温度的文创”——或许,他能把这些,都写进这个故事裡。

窗外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书桌上,落在那本破旧的《穆天子传》上。沈砚盯着屏幕上的文字,笑了笑——至少现在,他还有东西可以写,还有一点希望可以抓。


  (https://www.635book.com/dzs/71078/49768890.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