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文创上新 巷韵出圈
消防演练和邻里座谈会后,老巷的氛围愈发和睦,街坊们的心贴得更近了。苏晚看着文化展示空间里陈列的旧书笺、老照片,想起之前在“岁月珍酿”活动上许下的承诺——要开发更多有特色的文创产品,让老巷的文化走得更远。趁着冬日的闲暇,她召集了萌萌、柳清颜,还有一直热心参与老巷事务的志愿者林晓,在张婶的小吃铺里开了一场文创 brainstorm 会。
小吃铺里暖烘烘的,糖炒栗子的焦香和桂花茶的清甜交织在一起。苏晚把想法一说,大家立刻来了兴致。“我早就想把老巷的四季画进文创里了!”萌萌放下手里的画笔,眼睛亮晶晶的,“春天的老槐树、夏天的石板路、秋天的桂花雨、冬天的薄霜,每一幕都特别有味道,印在笔记本、帆布包上肯定好看。”
柳清颜轻轻拨动着指尖的琴弦,柔声说道:“老巷的琴韵也该被更多人听见。我可以挑选几首简单易学的古琴曲,抄录在陈爷爷风格的书笺上,再附上简单的指法注解,做成‘琴韵书笺’,既能练字,又能感受古琴文化。”
林晓作为民俗学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具互动性的想法:“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动手体验,我们可以设计老巷建筑拼图,把仓库、老槐树、共用墙这些标志性场景做成模块,背面印上对应的历史故事,让大家在玩乐中了解老巷的过往。”
张婶端来一盘刚出炉的桂花糕,笑着补充:“还有老巷的味道呀!我的桂花糕、红糖姜茶配方,李叔种的水果,都能做成便携的调味包、果干礼盒,让游客把老巷的味道带回家。”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思路越来越清晰。苏晚把这些想法整理下来,分成了“视觉系列”“听觉系列”“味觉系列”和“互动系列”四大类,明确了各自的分工:萌萌负责所有视觉类文创的设计和绘制,柳清颜专注于琴韵书笺的抄录和注解,林晓牵头设计拼图和互动道具,张婶则负责味觉类文创的配方优化和包装设计,苏晚自己则统筹协调,联系厂家制作。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老巷处处都是忙碌的身影。萌萌每天背着画板穿梭在巷子里,捕捉冬日老巷的细节:屋檐下悬挂的腊肉、窗台上摆放的腊梅、石板路上的霜花,都被她细细画进草稿本里。为了让“老巷四季”明信片更具质感,她特意选用了加厚的宣纸,用毛笔勾勒线条,再用矿物颜料上色,每一张都耗费了大量心血。
柳清颜则在陈爷爷的书房里潜心抄录古琴谱,她选用陈爷爷珍藏的古纸,用小楷工整地书写曲名、歌词和指法,偶尔遇到不确定的地方,就虚心向陈爷爷请教。陈爷爷看着她认真的模样,欣慰地说:“清颜这孩子,心细又有耐心,把琴韵和书笺结合起来,真是个好主意。”
林晓和志愿者们一起,查阅了周先生整理的老巷史料,精确测量了每一处标志性建筑的比例,用电脑绘制出拼图图纸。为了让拼图更有收藏价值,他们还在每一块拼图的背面印上了对应的历史故事,比如“共用墙的由来”“老槐树的传说”等。
张婶则反复调试配方,把桂花糕做成了小巧的方块状,用透明的油纸包装,外面贴上萌萌设计的老巷图案;红糖姜茶则做成了独立的茶包,包装上印着“老巷暖冬”四个字,温馨又实用。
文创产品制作完成的那天,大家把所有成品搬到文化展示空间,满满当当摆了一整张桌子:色彩雅致的四季明信片、古香古色的琴韵书笺、设计精巧的建筑拼图、香气四溢的美食礼盒,还有印着老巷插画的帆布包、笔记本、钥匙扣,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上线当天,文化展示空间里挤满了游客和街坊。一位来自上海的游客拿起一套四季明信片,爱不释手:“这些画太有感觉了,把老巷的韵味完全展现出来了,我要多买几套送给朋友。”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体验拼图,孩子一边拼,一边听妈妈读背面的故事,看得格外认真。张婶的美食礼盒更是供不应求,不少游客尝了一块桂花糕,立刻决定多买几盒带回家。
苏晚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心里满是成就感。她没想到,这些融合了老巷文化和现代审美的文创产品,能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更让她惊喜的是,有几家外地的文化场馆和书店主动联系她,希望能引进老巷的文创产品。
“晚晚姐,我们的文创出圈啦!”萌萌兴奋地抱住苏晚,脸上满是笑容。苏晚点点头,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里暖暖的。她知道,这些文创产品就像一个个小小的信使,带着老巷的韵味,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https://www.635book.com/dzs/71130/49854882.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