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顶梁柱的崩塌
女帝的命令暂时封锁了消息,但“祭台坍塌,长公主重伤”的事实却无法掩盖。一时间,流言四起。
其中传播最广、也最引人遐想的,便是“天谴”之说。尽管官方未曾承认,但“若非德行有亏,何以在祭天时遭遇如此横祸?”的窃窃私语,如同暗流在宫墙内外涌动。
次日,二公主凤溪兰带着刑部官员出现在典仪司。不过区区半日,三条证据便被呈到女帝面前:
工部记录显示,祭天台东南角地基三年前曾因雨水渗透进行过修补。当时负责的工匠在备注中明确写道:"青瑛石接缝处有细微裂痕,建议深查。"然而在本次祭典筹备的勘验报告中,这一条关键备注被遗漏了。
爆炸发生前三日,曾有值守宫人发现东南角地面有轻微渗水迹象,并按规定上报。但这份报告在层层递交过程中,最终停留在长公主案头的那叠待批文书最下方,至今还保留着未阅的痕迹。
也是最具杀伤力的一条——祭天台建造图纸的附录中,明确标注了东南角地基结构存在"力场不均"的缺陷,建议"重大典礼前需专项检测"。这份附录,在本次筹备期间竟然从未被调阅过。
三条证据,条条致命。
没有阴谋,没有陷害,每一份记录都真实可查。它们共同指向一个结论:长公主凤铮在主持祭典筹备时,疏忽了对关键细节的核查,遗漏了数条本应重视的安全预警,最终导致了这场"意外"。
当凤溪兰带着这些证据,在御书房门外"偶遇"失魂落魄的凤瑶时,她的语气堪称温和:"三妹,我知道你担心皇姐。但种种证据表明,这恐怕,真的是长姐疏忽了,才导致的意外。"
她刻意顿了顿:"祭天台年久失修,地基早有隐患。若是皇姐能够仔细些,认真查阅往年的修缮记录,或是及时批复那些上报文书,又或是按照建造图纸的要求进行专项检测,这场悲剧,本可以避免。"
“疏忽?不可能疏忽,长姐明明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这么明显的疏漏,长姐定不会犯,其中一定有误会。”凤瑶急忙辩解道。
“白纸黑字,岂容造假,其实朝中早有议论,说皇姐德行有亏、能力不足,难当大任,我原本不信,如今看来确实如此。”
“你闭嘴,这些存心诋毁,岂能当真?”
凤溪兰轻轻叹息,漫不经心的说道:"若非能力不足,岂能出如此纰漏,三妹还是回去休息吧。这些朝堂事务,你个小孩子是不懂的。"
这句话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凤瑶怔怔地看着凤溪兰离去的身影,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在这个规则森严的朝堂上,不够强大本身就是一种罪。而她的无知,她的无能,让她连为皇姐说一句公道话的资格都没有。
她转身奔向长公主寝宫,再次被侍卫拦在门外。这一次,她没有哭闹,只是缓缓跪在冰冷的宫门前,祈求女帝让她见长姐一面。
夜晚的天格外的冷,夜川沉默地守在她身后,把自己的外衣给凤瑶披上,想安慰却不知说什么,夜川的心理也很不是滋味。不知过了多久,他听见三公主用一种从未有过的、冰冷而清晰的声音说:
"原来,懒惰是罪,散漫是罪,不学无术是最大的罪。"
(https://www.635book.com/dzs/71192/49727426.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