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不合理中的合理
推荐阅读:让你上恋综,嘉宾全翻车了? 分手后,我成了前女友的白月光 北齐怪谈 极速车神 恶意嚣张 投喂小人国后,我靠位面交易暴富 洪荒:从杂草开始进化 京夏玫瑰 完美世界之魔戮天下 木叶:宇智波止水的军师联盟
汉军至少在尉氏(县)周边集结了两万人马。
而且根据斥候所探,后续增援还在陆续赶来。
这个兵力数量。
毫无疑问就是麋威的主力所在了。
曹洪在北上的路上,曾经无数次构想过双方主力对决的战场。
一开始是汝阴。
汝阴全境收复之后是陈郡。
当去陈郡的道路被暂时阻挡之后,又换成了许昌。
可当许昌也顺利解围之后,他就开始有些迷惘了。
麋威到底打算在哪个地方亮剑,跟他堂堂正正地打一场主力决战?
陈留还是东郡?
或者对方压根就不打算决战。
只要将他曹洪的人马成功从淮南战场给拉回来,就算达成目标?
曹洪为此辗转反侧了好些夜晚。
哪怕一路上接连克捷,也不曾放松丝毫。
因为他这大半辈子作战的经验和直觉告诉他。
先前那些胜仗,都是麋威故意引诱他北上的战术手段。
都是虚假的胜利。
麋威看似损失了大量城池,失去了对许昌的围困。
可事后仔细盘点,实际的兵马损失,却并不严重。
汝阴那一片干脆都未曾实占的,甚至称不上损失。
反而因为往北收缩了一大段距离,极大减轻了后勤供应的压力。
而这反过来看,就是魏军的补给线变长了。
退避三舍嘛!
晋文公城濮之战的著名程度,丝毫不下于孙膑的围魏救赵。
曹洪怎会看不出来?
麋威总归还是要在某个地方跟他决战的。
不战就对不起对方海内名将的声望了。
只是曹洪万万没想到。
这个决战的地方。
居然是尉氏。
尉氏这处战场怎么样?
说实话。
还真不怎么样。
首先,这个地方过于平坦和开阔了。
不同于西边向宠所在的长社。
可以依托洧水和西北方的丘陵来组成相对立体的防御体系。
也不同于东边不知谁在守着的陈留。
可以依托复杂的河道体系来有效限制魏军的骑兵。
尉氏这地方,虽然也有水沟。
但都是用于引水灌溉农田的人工沟渠。
不是什么大河。
除此之外,就是大片大片的平地。
一眼能望到头的跑马之地。
对于擅长骑兵奔袭的魏军来说,这就是优势战场。
这不是说汉军骑兵就不擅长奔袭。
关羽张飞两个万人敌就在隔壁呢。
但骑兵作战,不能只看个别将领的能力。
特别是骑兵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个人能起到的作用会变小。
这时候,骑兵的传统,作战的经验,包括信心、默契、意志力等等务虚的层面,都会成倍地放大为对敌的优势。
而这方面,在中原策马三十余年的魏军,无疑是更具优势的。
昔年武皇帝麾下虎豹骑的威名,谁人不知,谁人不畏?
反观季汉诸将,除了老一辈的关张等人,其他人才来中原多少年?
见识过平地上万马奔腾,又顷刻血流成河的大场面吗?
所以曹洪真没想过麋威会主动选择在这种大平地上跟他决战。
然后,也是曹洪最想不通的一点。
尉氏这个既非关隘,也非粮囤,多少有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有什么值得麋威派重兵驻守的?
因为这里水渠灌溉系统发达,有利于农业生产?
但这跟作为战场的作用是相反的啊!
这种重要的产粮地,不该被好好保护在后方吗?
怎能用来作为双方主力决战的场所?
曹洪百思不得其。
如果说麋威这个选择,能起到什么实质性作用的话。
那大概只剩下一个出其不意了。
因为曹洪事前是真没猜到。
不过,事已至此,猜不猜到已经无所谓了。
为了这一战,双方足足准备了两个月,也隔空博弈了两个月。
此时箭在弦上,不射他一箭,回头岂不是要被人取笑畏蜀如虎?
进攻首先是从曹洪的前锋部将牛金发起的。
牛金原本是曹仁的部将。
曹仁死后,自动归属其子曹泰。
后来曹泰跟随贾逵参与到曹洪和关羽麋威的方城之战,牛金也就跟了过来。
自那以后便留在了豫州,成了曹洪贾逵集团军的一员。
如今自然成了曹洪的部下。
牛金也是一员擅长骑兵作战的老将。
只是看了一眼尉氏城南郊隆起的数座土山,就看出了汉军的作战意图。
原来,汉军围绕尉氏南郊的数条水渠,修筑了大量的甬道作为护城工事。
当中关键的节点,又推土成山,作为瞭望和防御的工事。
当然说是山,其实不过是三四丈高的土台。
真论对进攻方的阻碍,可能还不如那些浅浅窄窄的水渠更令魏军头疼。
而很显然,汉军把防御中心都放在了南郊这片区域。
就没考虑过魏军有可能绕行到北边。
这当然是有道理的。
因为此时尉氏东西两边的城池,一边是长社,一边是陈留,都在汉军的掌控之下。
魏军一旦试图绕行到尉氏以北,不怕被三城的汉军困锁在北,然后聚歼?
牛金还真就想试试。
不是他非要作死。
而是他打算通过这种快速、深入的骑兵穿插,拉扯汉军的防线,继而替主帅曹洪摸清楚汉军的防御布置。
这不正是前部先锋的意义所在?
而尉氏这里足够开阔的地形,则给了牛金操作的空间和信心。
于是战鼓一响,这名骑兵老将便悍然策马前突。
顷刻间,千余魏军骑士就在一面“牛”字将旗的引领下,如洪水一般浩浩荡荡地冲向汉军的阵地。
最先迎接他们的是一阵连绵不绝的箭雨。
连发弩。
随着汉军入主中原,这种机巧之物大量推广,广为人知。
就连魏军都开始仿制。
那自然也知道该怎么防御。
无外乎是骑士披甲,战马挂铠而已。
连发弩的优势在于持续射击速度。
或者用某人的话来说,短时火力投射密度。
但相应地,射程、力度,都不如单发的大弩和步弓。
普通的甲胄和马铠,加上战马急速侧向奔驰,足以规避伤害。
当然,负重增加,又不跑直线,难免会降低骑兵奔袭的效率。
但考虑到这是双方正面交锋,且又是侦查性质的前锋战,牛金认为值得。
很快,一轮密集的箭雨过去。
牛金没空去数有多少骑士落马。
此时他前方,有一座刚刚射空了弩矢,未来得及更换的土山。
还有一条加盖了甬道的水渠。
牛金想了想,选择走甬道的方向。
因为谁知道土山上的汉军到底是真射光了箭,还是暗中留一手呢?
而相比起有高度优势的土山,平地上的射击,射程就更近了。
走甬道,能更快摆脱汉军弩兵的干扰。
片刻之后,牛金的战马已经抵近土石甬道的边缘。
甬墙不高,也就三尺而已。
而且从这一面看不大见另一面的墙。
可见汉军人手有限,只能将迎敌的一面修高一些。
而背敌的一面就敷衍得多了。
牛金二话不说,直接纵马前跃。
轻轻松松便翻到了墙后。
但,预想中的落水声,并没有紧随而来。
而是迟钝了数息,马蹄才重重落地。
因为坠落力道太大,牛金差点坐不稳。
好在他骑术精湛,死死夹住马肚,这才没有摔倒。
但跟过来的同伴就不都这么幸运了。
不少人一下失了平衡,坠落马下。
被另一面墙后的汉军趁机以弓弩和长矛射杀。
而这时候,牛金才猛然醒悟过来。
原来这条加盖了甬道的水渠。
早已经排空了水。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1684/67489.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