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长安剑客萧书生贰 > 第十八章锦衣卫办案(二)

第十八章锦衣卫办案(二)


张承业冤案昭雪后的一个月,长安城渐渐入了冬。第一场雪落下时,萧琰正坐在窗前,抄写着新借来的《史记》。屋内生了盆炭火,暖意融融,与窗外的白雪皑皑形成鲜明对比。张承业夫妇时常来探望他,有时会带些自家做的点心,有时会和他聊些读书心得,巷子里的气氛也恢复了往日的平和。萧琰本以为,经过上次的风波,自己能安安稳稳地备战秋闱,可他没料到,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

那是一个雪后初晴的清晨,萧琰像往常一样去巷口买胡饼。王阿婆的胡饼摊前,围了几个街坊,正低声议论着什么。见萧琰过来,王阿婆连忙招手:“萧相公,你可听说了?昨儿夜里,东城的沈家当铺,出事了!”

萧琰心中一紧,接过胡饼问道:“沈家当铺怎么了?是遭了贼吗?”

“比遭贼还吓人!”  旁边卖柴的刘叔压低声音,“听说沈掌柜一家五口,全没了!今早有人发现当铺门没开,撞进去一看,满屋子都是血,官府的人已经去了,连锦衣卫都来了!”

“锦衣卫?”  萧琰手中的胡饼差点掉在地上。他刚从张承业的案子里脱身,对锦衣卫办案的场景仍心有余悸,没成想,短短一个月,又出了这样的大案,还惊动了缇骑。

“可不是嘛!”  王阿婆叹了口气,“沈家在东城也算本分人家,怎么会遭此横祸?听说沈掌柜前几日还去西市买过布料,准备给小孙女做新衣裳,这一转眼,就……”  她说着,眼圈红了。

萧琰咬着胡饼,却没了往日的香甜。他想起张承业案中那些冰冷的绣春刀,那些残酷的审讯,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丝不安。沈家灭门案,死了五口人,案情必定重大,锦衣卫介入,怕是又要掀起一场风波。他暗下决心,这次无论如何,都要远离此事,专心备考。

可命运似乎总爱和他开玩笑。当天下午,他去书铺还书时,竟在书铺门口,撞见了一队锦衣卫。领头的人,他竟有些眼熟  ——  那人身材挺拔,面容虽不如上次捉拿张承业的千户那般倨傲,却带着一股同样的冷冽,腰间的绣春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萧琰下意识地想躲,却被那领头的锦衣卫瞥见了。“你是萧琰?”  那人开口,声音低沉。

萧琰心中一惊,停下脚步,拱手道:“在下正是萧琰,不知官爷有何指教?”  他实在想不起,自己何时认识过锦衣卫。

“上月张承业案,你曾协助李侍郎查明真相,对吧?”  领头的锦衣卫走近几步,目光落在他身上,带着几分审视,“我是锦衣卫指挥佥事陆峥,奉诏查办沈家当铺灭门案,有几个问题,想向你请教。”

萧琰的心沉了下去。他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张承业案让他在无意中与官府、锦衣卫有了牵扯,如今沈家出了大案,锦衣卫竟找上了他。他想拒绝,可看着陆峥身后那些身着飞鱼服的缇骑,话到嘴边,却变成了:“官爷请问,在下知无不言。”

陆峥带着萧琰走进书铺,让随行的锦衣卫在门口等候。书铺老板见是锦衣卫,吓得脸色发白,连忙上前招呼:“官爷,您……  您有什么吩咐?”

“无妨,你忙你的,我们只是问萧相公几句话。”  陆峥摆了摆手,转头看向萧琰,“你常来这家书铺?”

萧琰点头:“是,在下备考秋闱,常来此处借书、抄书。”

“沈家当铺的沈掌柜,你认识吗?”  陆峥问道,目光紧紧盯着萧琰的反应。

萧琰回想了片刻,摇头道:“不认识。只是偶尔听街坊提起过沈家当铺,说沈掌柜为人诚信,生意做得不错,从未见过本人。”

陆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最近一个月,你在书铺的时候,有没有见过可疑的人?比如行踪诡异、神色慌张,或者打听沈掌柜消息的人?”

萧琰皱起眉头,仔细回忆着。他每天在书铺待的时间不短,见过的人不少,大多是来买书、借书的书生,或是附近的街坊,似乎没什么特别可疑的人。就在他准备摇头时,一个身影突然在脑海中闪过  ——  那是一个穿着灰色长衫的男子,大约三十多岁,面色蜡黄,眼神躲闪。前几日,他在书铺抄书时,曾见过这个男子。当时男子拿着一本书,却不怎么看,反而频频看向窗外,还向书铺老板打听  “东城沈家当铺怎么走”。

“官爷,”  萧琰连忙说道,“前几日,我确实见过一个可疑的人。那人穿着灰色长衫,面色蜡黄,向书铺老板打听沈家当铺的位置,而且神色慌张,不像寻常问路的人。”

陆峥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你还记得他具体是哪一天来的吗?除了打听沈家当铺,还说了什么?”

“应该是三日前的午后,”  萧琰努力回忆着,“当时我正在抄《论语》,他进来后,先是在书架前徘徊了一会儿,然后就问老板沈家当铺的位置。老板告诉他后,他又问沈掌柜平日里什么时候在当铺,老板说沈掌柜一般都在当铺里,他听了之后,就匆匆走了。”

陆峥转向书铺老板,问道:“他说的是真的?三日前,确实有这样一个人来问过沈家当铺?”

书铺老板连忙点头,声音有些颤抖:“是……  是真的!那人看着就不正常,我当时还觉得奇怪,现在想来,他该不会和沈掌柜家的案子有关吧?”

“有没有可能,你认识那个人?”  陆峥追问。

书铺老板摇了摇头:“不认识!以前从没见过,看着不像是长安本地人,说话带着点南方口音。”

陆峥若有所思地摸了摸下巴,对萧琰说:“萧相公,多谢你提供的线索。若是你再想起什么,随时到锦衣卫北镇抚司找我。”  他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块令牌,递给萧琰,“拿着这个,守卫不会拦你。”

萧琰接过令牌,入手冰凉,令牌上刻着  “锦衣卫北镇抚司”  的字样。他心中有些不安,却还是拱手道:“多谢官爷。”

离开书铺后,萧琰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绕到了东城。沈家当铺外,围了不少百姓,官府的人在门口守着,不准任何人靠近。他远远地看着那紧闭的当铺大门,心中五味杂陈。好好的一家人,就这样没了,而那个灰色长衫的男子,很可能就是凶手,或是凶手的同党。他提供的线索,能帮助锦衣卫抓到凶手吗?他不知道,只觉得这场风波,似乎正一步步向他靠近。

接下来的几天,萧琰一直心神不宁。他时常想起沈家的惨状,想起那个灰色长衫男子的可疑行径,总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可他只是个书生,没有锦衣卫的权力,也没有查案的能力,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陆峥能早日抓到凶手。

直到第五天夜里,萧琰抄书到深夜,准备熄灯睡觉时,突然听到窗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他住在巷尾,平日里这个时候,巷子里早已安静下来,不会有人走动。他心中一动,悄悄走到窗边,撩起窗帘的一角,向外望去。

月光下,一个熟悉的身影正从巷口走过  ——  灰色长衫,面色蜡黄,正是三日前他在书铺见到的那个男子!

萧琰的心跳瞬间加快。这个男子怎么会出现在这里?难道他和陋巷里的人有勾结?还是说,他在跟踪什么人?

他没有多想,抓起外套,悄悄打开门,跟了上去。他知道这样做很危险,若是被男子发现,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可他实在放不下心中的疑惑,也想为沈家的案子多提供一些线索。

男子走得很快,脚步轻盈,似乎对长安城的街巷很熟悉。萧琰不敢靠得太近,只能远远地跟着,借着路边的树木、房屋遮挡自己的身影。男子穿过几条小巷,最终停在了西城的一处破庙前。

破庙早已荒废,门窗破损,院内杂草丛生。男子左右看了看,见没人跟踪,便推门走了进去。萧琰躲在不远处的一棵大树后,心中犹豫着,要不要跟进去。进去的话,若是里面有同伙,自己肯定会被发现;不进去的话,就无法知道男子的目的,也无法获得更多线索。

就在他纠结的时候,破庙里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声。声音不大,但在寂静的夜里,还是能隐约听到几句。

“……  东西拿到了吗?”  一个粗哑的声音问道。

“拿到了,”  是那个灰色长衫男子的声音,带着几分得意,“沈家那老东西,嘴还挺硬,不过最后还是说了。”

“那就好,”  粗哑的声音说,“赶紧把东西交给大人,免得夜长梦多。对了,你没被人跟踪吧?最近锦衣卫查得紧。”

“放心,我做事一向小心,怎么会被人跟踪?”  灰色长衫男子不屑地说。

萧琰心中一凛。原来这个男子真的有同伙,而且他们还在为某个  “大人”  办事。沈家灭门案,看来不仅仅是简单的仇杀或劫杀,背后还牵扯到更大的势力。他不敢再停留,悄悄转身,准备离开这里,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告诉陆峥。

可就在他转身的瞬间,脚下不小心踩到了一根枯枝,发出  “咔嚓”  一声轻响。

破庙里的争吵声瞬间停止。

“谁在外面?”  粗哑的声音厉声问道。

萧琰心中一惊,拔腿就跑。他知道,自己已经被发现了。

破庙的门  “哐当”  一声被推开,两个身影追了出来。“站住!别跑!”  灰色长衫男子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带着几分凶狠。

萧琰拼命地跑着,心跳得像要炸开一样。他平日里只是读书、抄书,体力远不如身后的两个凶手。眼看就要被追上,他心中绝望不已。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伴随着锦衣卫的呵斥声:“不许动!锦衣卫办案!”

萧琰回头一看,只见一队锦衣卫骑着马,朝着这边赶来。领头的,正是陆峥!

灰色长衫男子和他的同伙见是锦衣卫,脸色大变,转身就想跑。可锦衣卫的马快,很快就追上了他们,将他们团团围住。

陆峥翻身下马,走到萧琰面前,皱眉道:“萧相公,你怎么会在这里?你可知刚才有多危险?”

萧琰喘着粗气,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说道:“陆佥事,我……  我夜里看到那个灰色长衫男子出现在巷口,就跟了过来。我听到他们说,拿到了东西,还要交给某个‘大人’,沈家的案子,背后还有人指使!”

陆峥眼中闪过一丝厉色,转头对身后的锦衣卫说:“把这两个人带回去,严加审讯!一定要问出他们背后的‘大人’是谁,还有他们拿到的‘东西’是什么!”

“是!”  锦衣卫们应声上前,将两个凶手押了起来。

陆峥看着萧琰,语气缓和了一些:“萧相公,这次多亏了你。若不是你跟踪他们,我们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查到这条线索。只是,以后切不可再如此冒险,你的性命要紧。”

萧琰点点头,心中仍有些后怕:“多谢陆佥事相救。我也是一时心急,才忘了危险。”

“无妨,”  陆峥说,“你先回去休息吧。有什么消息,我会派人告诉你。”

萧琰拱手道谢,转身慢慢走回自己的小屋。月光下,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长。他知道,沈家灭门案的真相,很快就要浮出水面了。可他也隐隐觉得,这个案子背后的势力,恐怕比张承业案还要复杂。而自己,似乎已经被彻底卷入了这场风波之中,再也无法置身事外。

第二天一早,萧琰还没起床,就听到敲门声。他打开门,看到一个锦衣卫站在门口,手中拿着一封信。“萧相公,这是陆佥事让我交给你的信。”

萧琰接过信,拆开一看,里面是陆峥的字迹。信中说,经过连夜审讯,那两个凶手已经招供。灰色长衫男子名叫林三,是江南人,他的同伙名叫赵五,是本地的地痞。他们二人,都是受工部尚书周显的指使,去沈家当铺寻找一件东西  ——  一枚刻有特殊花纹的玉佩。

沈掌柜早年曾在周显家中做过账房先生,无意中发现了周显贪赃枉法、私吞工程款的证据,并将证据藏在了一枚玉佩里,作为自保的筹码。后来沈掌柜离开周家,开了当铺,周显一直担心沈掌柜会把证据泄露出去,便想找机会拿回玉佩。可沈掌柜一直将玉佩藏得很严实,周显始终没能找到。直到最近,周显得知朝廷要派人调查工部的账目,担心事情败露,便指使林三和赵五,去沈家当铺抢夺玉佩。沈掌柜不肯交出玉佩,林三和赵五便痛下杀手,杀害了沈掌柜一家五口。

信中还说,陆峥已经将此事上报给了陛下,陛下大怒,下令将周显革职查办,派人去周家搜查玉佩和贪赃枉法的证据。同时,陛下还对萧琰的协助表示赞赏,若萧琰秋闱高中,可破格授予官职。

萧琰看完信,心中感慨万千。沈家的冤屈终于得以昭雪,周显这样的贪官也即将受到惩罚。可他也明白,这背后,是多少人的鲜血和泪水。沈掌柜一家五口,再也回不来了。

他想起了张承业,想起了沈家,心中突然生出一个念头:或许,自己不应该只满足于考取功名,安安稳稳地做官。他经历了这两桩案子,看到了太多的冤屈和黑暗,或许,他可以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帮助更多像张承业、沈家这样的人,让正义得以伸张。

就在这时,敲门声再次响起。萧琰打开门,看到陆峥站在门口,神色有些凝重。

“陆佥事,您怎么来了?”  萧琰连忙请他进屋。

陆峥坐下后,喝了一口热茶,才缓缓开口:“萧相公,有件事,我想和你商量。”

“陆佥事请讲。”  萧琰说。

“周显虽然已经被革职查办,但我们去周家搜查时,却没有找到那枚玉佩,也没有找到周显贪赃枉法的直接证据。”  陆峥皱着眉头,“林三和赵五说,周显把证据藏在了一个很隐秘的地方,他们也不知道具体位置。周显现在拒不认罪,一口咬定是林三和赵五诬陷他。没有证据,我们很难定他的罪。”

萧琰心中一惊:“那怎么办?难道就让周显这样逍遥法外?”

“我怀疑,周显把证据藏在了他的私人书房里。”  陆峥说,“我们已经搜查过周家的书房,但没有发现任何线索。我听说萧相公心思缜密,观察入微,之前张承业案和沈家案中,都能发现我们忽略的线索。所以,我想请你和我一起去周家,再仔细搜查一遍书房,看看能不能找到证据。”

萧琰犹豫了一下。他知道,去周家搜查,很可能会遇到危险。周显是工部尚书,虽然被革职,但树大根深,说不定还有同伙。而且,周显狡猾多端,既然能把证据藏得这么隐秘,肯定不容易找到。

可他看着陆峥凝重的神色,想起了沈家的冤屈,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陆佥事,我和你一起去。”

陆峥站起身,拱手道:“多谢萧相公。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出发。”

萧琰简单收拾了一下,便跟着陆峥离开了小屋。他不知道,这次去周家,等待他的,将会是怎样的挑战。但他心中已经做好了准备,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要找到证据,让周显受到应有的惩罚,为沈家讨回公道。

周府位于长安城西的富贵坊,是一座气派的宅院。虽然周显已经被革职查办,但府中仍有不少家丁、仆妇,只是气氛比往日沉闷了许多。锦衣卫早已将周府团团围住,禁止任何人进出。

陆峥带着萧琰,径直走向周显的私人书房。书房位于宅院的后院,是一座独立的小楼,装修得十分奢华。之前负责搜查的锦衣卫见陆峥来了,连忙上前汇报:“佥事大人,我们已经仔细搜查过书房的每一个角落,包括书架、抽屉、墙壁,都没有发现异常。”

陆峥点点头,对萧琰说:“萧相公,你仔细看看,有没有什么我们忽略的地方。”


  (https://www.635book.com/dzs/71724/49678534.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