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战锤:机油佬穿越纪 > 第383章 技术验证(九更)

第383章 技术验证(九更)


技术演示被安排在伽马部界铸造神殿深处的一间经过特殊屏蔽的验证室内。

    这里的空气经过循环净化,带着金属冷却液和臭氧的混合气味,墙壁由厚重的合金铸造,表面布满数据接口和监测探头,确保内部任何能量波动和信号传输都会被精确记录和分析。

    验证室中央,那台被严密保护的曲速引擎核心被安置在一个特制的反重力悬浮平台上,周围连接着数十条粗细不一的数据缆线和能量导管,另一端连接着火星方面提供的庞大分析阵列。

    没有客套的言辞,演示在绝对的专注中开始。

    首席大贤者发出一串简短的二进制指令,验证平台随即启动。

    环绕在周围的技术神甫们立即开始操作各自的控制终端,整个空间顿时充满了伺服系统运转的低鸣。

    陈瑜站在平台旁,机械身躯通过数据接口直接接入测试阵列。

    光学镜头的红光稳定地扫过实时反馈的数据流。

    他没有亲自操作设备,而是通过高速二进制数据流与主持测试的技术神甫保持同步,确保每个测试环节都严格遵循预定程序。

    第一项是基础能量场共振测试。

    随着能量导管发出低沉的嗡鸣,引擎核心表面浮现出若隐若现的几何纹路,周围空气似乎产生了轻微的扭曲,就像透过晃动的热浪观察物体。

    监测探头立即捕捉到这一现象,大量数据开始涌入分析阵列。

    “场效应稳定,符合理论预测。”负责监测的技术神甫汇报道,他的发声器传出短促的电流杂音。

    紧接着进行的是时空曲率干涉测试。

    随着更高强度的能量注入,引擎核心周围的几何纹路骤然明亮,形成一个稳定的低强度场域,将核心完全包裹。

    验证室内精密的引力计和时空测量仪开始显示读数波动,清晰地表明局部空间结构确实受到了可测量的扰动。

    “曲率干涉读数确认,扰动等级德尔塔三,与预期吻合。”另一位神甫报告时,声音中带着技术验证通过时特有的满意频率。

    整个演示过程严谨而高效,体现了机械教特有的精确性。

    虽然在封闭的验证室内不可能进行实际的超光速测试,但这一系列精密实验已经充分证明了曲速引擎原理的可行性。

    引擎核心展现出的对时空结构的可控影响,令在场经验丰富的火星贤者们也不禁为之注目。

    演示结束,能量供应切断,引擎核心恢复静默。

    验证室内陷入短暂的寂静,只剩下分析阵列散热风扇的运转声和数据存储设备的轻微响动。

    随即,交流环节开始。问题如同疾风骤雨般通过二进制语言涌向陈瑜。

    “核心基材的晶体结构稳定性如何长期维持?”

    “场生成器的能量转换效率峰值与负载曲线?”

    “导航系统与实体宇宙坐标的映射精度如何保证?”

    “维持稳定曲速泡所需的最低能量阈值及其与质量的关系?”

    “应对高质量天体引力井的规避算法逻辑?”

    问题涉及材料学、能量学、时空物理、导航学等多个尖端领域,每一个都切中要害,显示出火星贤者们深厚的技术功底。

    他们提问时,发声器传出的二进制代码短促而高效,没有任何冗余信息。

    陈瑜沉着应对,他的回应同样通过二进制流发出,清晰、准确,逻辑严密。

    他不仅解释了原理,还引用了演示中观测到的具体数据作为佐证,甚至对一些火星方面尚未考虑到潜在技术难点,也给出了基于深入理解的预判和解决方案思路。

    他的回答风格,虽然使用了冰冷的二进制语言,但内容却透露出一种属于研究者的、对技术本身的热忱与通透。

    他没有藏私,也无需藏私,因为这项技术的真正核心在于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制造工艺,而非简单的原理说明。

    问答持续了数个标准时。

    随着陈瑜逐一解答疑惑,验证室内原本那种审视和质疑的氛围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知识的专注吸收与严谨探讨。

    二进制代码的交流声此起彼伏,构成了这间密室唯一的主旋律。

    当最后一位大贤者停止提问,首席大贤者再次发出二进制讯息,这一次,其频率中蕴含的认可意味更为明显:“技术验证与原理阐述清晰完备。铸造贤者陈瑜,你的知识与贡献已得到火星议会的初步认可。”

    陈瑜微微颔首,回应道:“知识需要分享才能进步,欧姆尼赛亚的荣光需照耀更多道路。”

——

    演示与交流圆满结束。

    陈瑜凭借扎实的技术底蕴和坦诚的态度,成功地在机械教的圣地里,为曲速引擎的未来应用,扫清了第一道,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道障碍——技术可信度上的质疑。

    一系列精密的间接测试,虽然未能展示超光速航行的壮景,却以无可辩驳的数据和可控的物理现象,向火星议会证明了曲速引擎原理的严谨与可行。

    然而,技术的验证通过仅仅是第一步。

    首席大贤者在演示结束后发出的二进制讯息除了认可,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原理已获证实。下一步,需进行实体验证。

    火星轨道船坞将即刻根据你提供的图纸和数据,建造一艘专用测试舰船。”

    火星的执行力是惊人的。

    几乎在命令下达的同时,位于火星同步轨道上的巨型船坞便进入了高速运转状态。

    庞大的预制构件被机械臂精准抓取、定位,数以万计的伺服奴工和工程机仆在指令下高效协作,激光焊枪的光芒在真空中无声闪烁,如同为这艘孕育中的新舰编织着钢铁的脉络。

    这艘专用的测试船体,其结构经过了特殊设计。

    最核心的改动在于引擎舱段——传统的亚空间驱动装置和盖勒力场生成器被完全省略,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经过强化结构、专门为容纳和支撑曲速引擎核心而设计的紧凑舱室。

    舰体内部的能量传输网络也按照陈瑜提供的图纸进行了重新规划,预留出了高负载能量通道的接口。

    整艘船的设计理念明确:一切为实体宇宙的超光速航行服务,摒弃一切与亚空间相关的冗余系统。

    就在测试船的龙骨在船坞中逐渐成型的同时,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在火星的数据回廊和密议厅中激烈展开。

    技术的可行性得到证实后,利益的博弈便浮上台面。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2920/67445.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