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第482章 480:震动(1111,求月票)

第482章 480:震动(1111,求月票)


洛杉矶时间,2003年7月10日。

    盛夏的热浪席卷着“天使之城”,但在伯班克的盛影临时办公室内,冷静的空调风和更加冷静的资本运作,构成了与窗外截然不同的世界。

    过去的十多天,王盛的布局并未停歇。

    他的触角在好莱坞的资本与创意版图上同时深入,搅动着看似平静的水面。

    首先是在漫画角色版权领域的又一次隐秘进击。

    在与阿维·阿拉德的会面后,王盛更加明确了一点:未来的超级英雄电影市场绝非漫威一家之地。

    尽管他手握数个漫威关键角色的未来,但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尤其是在他无法吞下整个漫威的情况下。

    他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投向了漫威的老对手——DC漫画。

    此时DC的处境与漫威颇有几分相似,却又截然不同。

    华纳兄弟作为母公司,牢牢掌控着蝙蝠侠、超人这两位顶级IP。

    然而,克里斯托弗·里夫版的《超人》辉煌早已过去,新的《超人》电影项目屡屡搁浅;而蝙蝠侠,在乔·舒马赫执导的《蝙蝠侠与罗宾》(1997)遭遇口碑票房双惨败后,这个IP几乎被华纳雪藏,正在黑暗中等待一个叫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导演来拯救。

    至于DC宇宙的其他角色?在2003年,华纳的态度更像是“守着一座金山,却不知如何开采”。

    除了蝙蝠侠和超人,其他众多英雄的价值被严重低估,或者说,华纳的注意力还无暇顾及。

    这正是王盛的机会。

    他再次授意罗伯特·怀特,将目标瞄准那些具有一定知名度、改编潜力大,但在此刻华纳战略中处于“次要”或“待开发”状态的DC角色。

    基于真实的历史背景和角色当时的版权状况,王盛的“猎犬”怀特,在这十多天里,为主顾成功锁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康斯坦丁(Constantine):这位来自地狱神探的版权,此时并未被华纳高度重视。

    虽然基努·里维斯主演的电影已在前期开发,但版权交易并非铁板一块。

    怀特通过复杂的谈判,从一个与华纳有关联但拥有部分改编权的独立制片人手中,以相对低廉的200万美元价格,获得了《康斯坦丁》的特定年限电影改编优先权(非独家,但具有很强排他性)。这个烟不离手、游走于天堂与地狱之间的反英雄,其黑暗、颓废的气质,在王盛看来,极具银幕潜力。

    扎塔娜(Zatanna):作为DC宇宙中强大的魔法师,扎塔娜的形象独特,能力体系与漫威的奇异博士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时她的独立电影价值几乎未被开发。怀特与华纳旗下的DC娱乐部门接触,以区区80万美元的代价,便拿下了扎塔娜的完整电影版权。华纳方面可能觉得这是个无关紧要的“魔法少女”。

    问者(The  Question):这位没有超能力、信奉客观哲学、戴着毫无特征面具的侦探型英雄,在2003年堪称DC版权库里的“冷灶”。

    王盛看中其独特的  noir(黑色电影)气质和哲学思辨空间。怀特几乎没有遇到任何竞争,仅用40万美元就为主顾买断了电影版权。

    蓝色甲虫(Blue  Beetle):这里指的是第三代蓝色甲虫海梅·雷耶斯。

    此时这个角色在漫画中刚刚登场不久,知名度有限,但其拉丁裔背景和外星科技战甲的设定,在王盛看来充满了未来感和多元化价值。

    从DC那里获取初期电影开发选项,只花费了不到30万美元。

    此外,像“塑胶人”(Plastic  Man)、“元素人”(Metamorpho)等风格独特的二线角色,怀特也在积极接触,试图以打包价拿下。

    这一系列针对DC二线角色的收购,总花费不过四百万美元左右,与之前在漫威的“扫货”花费相当。

    王盛的目的很明确:用最低的成本,占据未来可能爆发的赛道,构建一个跨越漫威、DC两大宇宙的“角色资产池”。

    这些角色或许短期内不会启动,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储备和对未来的投资。

    办公室内,王盛审阅着怀特发来的DC角色收购简报,微微颔首。这条暗线,进展顺利。

    与此同时,明线上的项目也在高歌猛进。

    《间谍过家家》已于七月初彻底完成所有后期制作,包括精剪、调色、混音和最终特效合成。一部时长114分钟,节奏明快、动作炫酷、情感动人的成片,已经安静地躺在了新线影业的服务器里。

    新线内部为此举行了一场小范围的高层试映。

    结果,如同王盛预期的那样,引发了交口称赞。

    布朗在试映结束后,第一时间给王盛打来了电话,语气中的兴奋几乎要透过听筒溢出来:“王!上帝,这太棒了!马特和凯特的化学反应比我想象的还要好!动作场面既优雅又火爆,那些家庭喜剧的段落让人忍俊不禁!

    这绝对是今年假日档最有竞争力的电影之一!我们已经开始策划宣传攻势了,目标直指感恩节到圣诞节的黄金档期!”

    迈克尔·林恩也发来了热情洋溢的邮件,盛赞王盛对商业类型片元素的精准调配,认为《间谍过家家》完美融合了《真实谎言》式的夫妻谍战与《史密斯夫妇》原版缺乏的温馨家庭感,是一部“足以定义新时代动作浪漫喜剧”的作品。

    新线市场部更是摩拳擦掌,已经初步拟定了高达5000万美元的全球宣发预算,决心将这部电影打造成年末的票房炸弹。

    基于试映的极高评价和对市场的强烈信心,新线影业迅速拍板,《暮光之城》项目正式立项,进入实质性的开发阶段。

    首批1000万美元的开发资金立即到位,用于进一步完善剧本、启动选角、进行概念设计和场地勘察。

    然而,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尤其是“王盛要在其主导的好莱坞A级制作《暮光之城》中,力推中国演员担任重要角色”这一核心合作条件,很快就在好莱坞的小圈子里不胫而走。

    起初还只是在小范围的制片人、经纪人之间流传,但到了7月10日这天,终于被嗅觉灵敏的媒体捕捉到了风声。

    《好莱坞报道者》在其官网的“业内动态”板块,发布了一篇略带试探性的短文:

    【独家风向】中国导演王盛新作《暮光之城》立项,传言将引入中国面孔担任重要角色?

    文中写道:“据悉,凭借《博物馆奇妙夜》和《电锯惊魂》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新锐导演王盛,其与新线影业合作的下一部作品——青少年奇幻爱情片《暮光之城》——已正式获得绿灯。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称,此次合作的一个关键条件,是王盛要求在新片中为‘有分量的中国演员’提供重要角色。

    这一要求在新线内部曾引发讨论,但最终因对王盛市场判断力的信任而得到支持。若消息属实,这将是华人演员在好莱坞主流商业片中一次罕见的、非‘打酱油’性质的深度参与……”

    这篇报道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在好莱坞和远在大洋彼岸的华夏娱乐圈激起了层层涟漪。

    好莱坞方面,反应复杂。

    一些秉持“白人中心主义”的保守派人士私下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对“电影纯粹性”的破坏,是为了讨好中国市场而进行的“政治献金”。

    “吸血鬼故事里出现东方面孔?这听起来太不协调了!”一位匿名的制片公司在开发主管如此评论。

    但更多的务实派和看到了中国市场巨大潜力的公司,则开始重新评估王盛这一决策背后的深意。

    如果这真的能成为打开中国市场的钥匙,那么模仿者可能会接踵而至。

    而在华夏国内,这个消息则如同投入干柴堆的火把,瞬间点燃了全民性的关注和讨论。

    各大门户网站、影视论坛、甚至传统媒体的文娱版,都在热议这个话题。

    “王盛牛逼!这是要带着自己人闯荡好莱坞核心圈了!”

    “哪个演员这么幸运?能被王导看上?”

    “希望不是硬塞进去的,能真正演个有血有肉的角色!”

    “这是文化输出啊!以前都是我们去蹭好莱坞,现在是好莱坞为我们改剧本!”

    网友们的兴奋、猜测与民族自豪感交织在一起,将“王盛新片带中国演员”的话题顶上了社会热议话题行列。

    在经历了几个月的困顿后,华夏电影市场因为这条消息,迎来了强势复苏。

    京信大厦,盛影传媒总部的电话几乎被打爆。

    无数经纪公司、艺人工作室,甚至一些成名已久的演员,都通过各种渠道递来橄榄枝,希望能与王盛或者项目负责人取得联系,探听选角标准,争取那可能改变命运的机会。

    高媛媛甚至想为一个北电留学生争取下,她想要以此为条件,签下那个留学生……

    王盛直接回绝了,这个角色是给范小胖创造的。

    如果想签下那个留学生,后续可以给中韩合拍片的机会。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3242/67350.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