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大明宝岛是济州(明天争取五更,求
推荐阅读:诸天,从小李飞刀开始 元始金章 大唐:刑部之主,不科学破案 斗罗:绝世之永世曦光 开荒:逍遥山农 道友托孤:从养成妖女开始长生 堑壕大栓与魔法 无头仙 我有无限死士,暴兵横推诸天 无尽海洋:从独木舟开始逃生
崇祯元年的八月下旬,朝鲜的江华岛上一片肃杀之气。
这地方早已变了天。原本是朝鲜王室躲难的窝巢,如今里外三层,飘着的全是大明的旗号。麻家军的兵,还有更为精悍的御前军,几千号人马,把这个岛子守得铁桶一般相似。
岛子上靠着江华水道的岸边,和对岸的芒苏山脚下,新起了两座土木棱堡,都是矮墩墩的“五角星”形状。堡垒上还架着新铸的青铜火炮,黄澄澄的炮管在阳光底下泛着光。
这两座堡垒里面驻扎着的,都是大明来的天兵,朝鲜人没有军令是不得入内的。
这防的是谁?朝鲜君臣的心里是透亮的。防着东虏,也防着他们自个儿。
岛上的王廷,早已成了个空架子。每日里仁祖李倧还得坐朝,可真正拿主意的,是左下首那位——参赞援朝军务的杨镐。杨镐眯着眼听着朝鲜官员禀报事情,嗯一声,事就能办;摇摇头,便是领议政金尚容说了,也不好使。
而且杨镐这么干还是名正言顺的,因为崇祯爷给朝鲜派了“监国”——袁可立现在官拜援朝督师兼朝鲜监国,而杨镐则是袁可立指派的“知朝事”。
这天,港口喧闹了起来。几艘大福船,在麻承恩麾下的一条战船引导着下,缓缓靠了岸。船上下来个面皮白净的,穿着大红织金蟒袍,被锦衣卫和内侍们围着,迈着方步,稳稳地落了地。
来的是司礼监掌印,宁国公魏忠贤。
麻承恩和杨镐早已在码头候着了。连平日不大管具体事务的监国督师袁可立,也露了面。
“魏公公,一路辛苦了。”杨镐抢上前一步,脸上堆满了笑。
魏忠贤摆了摆手,声音尖细却带着一股力道:“给皇爷办差,说甚么辛苦。朝鲜王上近来可好?”
“好,好得很,全托皇上和魏公公的洪福。”杨镐忙不迭地回道。
一行人径直往那临时王宫走去。沿途的岗哨全是明军,见到魏忠贤这大队人马,纷纷按刀行礼,对夹杂在队伍里的朝鲜官员,却是正眼也不瞧一下。
李倧已经领着群臣在殿前等候着了。他穿着郡王的朝服,脸色苍白,眼里藏着深深的惶恐。他身后的领议政金尚容、左议政李贵几个,更是低着头,大气也不敢出。
“王上,咱家奉了皇上的旨意,来看望您了。”魏忠贤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笑容,象征性地拱了拱手。
李倧赶紧还礼:“有劳天使了,小王感激不尽。”
进了大殿,依序站定了。魏忠贤当仁不让地站在最上首,从身边小太监捧着的紫檀木匣里,请出了明黄的圣旨。
“朝鲜国王李倧接旨——”
哗啦啦一声,殿内所有人都跪了下去。
圣旨不长,多是慰勉朝鲜君臣坚守之意、夸他们忠义可嘉的套话。念完了,李倧带头谢了恩,心里却半点也轻松不起来。他知道,重头戏还在后面等着呢。
果然,魏忠贤让人收好了圣旨,换上了一副更随和些的面孔,笑道:“皇爷心里惦记着藩邦的艰难,特命咱家带来了一份心意,助王上重整河山。”
他递过了一份礼单。
旁边有小太监接过,朗声念道:“钦赐,白银五万两!”
就这一声,殿下的朝鲜君臣们眼睛都放了光。五万两现银!这真是救命钱啊!李倧喉头滚动了一下,又要起身道谢。
“王上莫急,”魏忠贤虚按了一下手,示意他安坐,慢悠悠地道,“这银子,是给王上应急的。不过,皇爷深谋远虑,觉得要长久抗虏,光靠着银子还不够,得有那源源不断的军械粮饷才行。”
他顿了一顿,目光扫过了全场,见所有人都屏息听着,才继续道:“皇上给贵国,寻了一条真正的活路,一桩天大的好买卖。”
李倧的心里咯噔了一下。金尚容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闽海有个巨商,姓郑,名芝龙。”魏忠贤不紧不慢地说着,“此人对皇上是忠心的,家资也豪富,船队遍及四海。他呢,看上了贵国那济州岛,想着花上二十万两,买下来做个泊船、修船、屯货的所在。”
二十万两!这个数目,让几个朝鲜官员倒吸了一口凉气。但没等他们细想,魏忠贤接着道:“这二十万两,郑家是不付现银的。”
众人听得一愣。
“现银周转起来不甚方便。郑家愿意出日本国的上等鸟铳两千五百杆,大明精炼的火药五万斤,松江产的厚实棉布一万匹,还有那暹罗的稻米十万石。”魏忠贤掰着手指头,一样样地数了过来,“这些东西,如今可是比银子还要实在。鸟铳火药可以御敌,棉布可以暖军,稻米可以活民。王上,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李倧张了张嘴,还没说出话来。魏忠贤又补上了一句,语气显得轻描淡写,却带着巨大的诱惑:“况且说了,那郑家是做着海贸营生的,船坚炮利。有他驻在济州,等于是在海上给朝鲜加了道锁。甚么倭寇水匪,乃至西夷的船,等闲都不敢靠近了的。这对贵国,只有百利而无一害啊。”
这时,杨镐立刻站了出来,冲着李倧就是一拱手,语气显得十分急切:“王上!天恩浩荡啊!此乃是保全社稷之上策!济州悬远,于我眼下实同鸡肋,容易为东虏所乘。以此无用之岛,换得如此巨资强援,更能永靖海疆,简直是天赐的良机!臣以为,应当速速应下!”
他话音刚落,站在武官班首的麻承恩就重重地哼了一声。他身材高大,面容粗豪,这一声哼,震得殿里仿佛嗡嗡作响。
麻承恩冲着李倧抱了抱拳,声如洪钟地说道:“王上!杨参赞所言极是!末将把话撂在这儿了,如今已是冬天,这海面说结冰可就结冰了!到时候江华岛就是个四面透风的破院子!没有这些军械粮饷赶紧练出新军来,等东虏的铁蹄从冰上踏了过来,末将和儿郎们豁出命去,又能挡得住几时?真要到了那一步,可就悔之晚矣了!”
他这话,已是赤裸裸的威胁了。殿内的朝鲜君臣,个个面色发白。李倧的手,在袖子里微微地发着抖。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把目光投向了至今一言不发的袁可立。这位真正的援朝大军统帅,只是微合着双目,仿佛神游天外了一般。
他的沉默,比杨镐的劝说和麻承恩的恐吓,更让李倧感到了绝望。这意味着,明朝从上到下,对此事已是毫无异议了。
新任的领议政金尚容的胸口剧烈地起伏着,他猛地踏前了一步,想要开口,想说“祖宗之地,岂可买卖”!可他抬起了眼,看到的是魏忠贤那似笑非笑的脸,是麻承恩按在刀柄上的手,是殿外明军甲士闪亮的枪尖。
到了嘴边的话,化成了一声无声的叹息,和两行混浊的老泪。他踉跄着退后了一步,仿佛瞬间又老了十岁。
左议政李贵见状,知道大势已去,他上前扶住了摇摇欲坠的李倧,低声劝道:“陛下……天朝……安排得周详,皆是为我邦设想……事急从权,社稷为重啊……”
李倧看了看下面噤若寒蝉的群臣,看了看逼视着的杨镐,看了看威慑着的麻承恩,再看看那始终沉默着的袁可立,最后,目光落在了魏忠贤那张看似温和,实则不容抗拒的脸上。
他感到了一种彻骨的冰凉和无力。这王座,何时变得如此烫人了呢?
他闭上了眼,深吸了一口气,再睁开时,眼里已是一片死灰。他用颤抖着的手,拿起了案上的朝鲜国王印玺,旁边,早有人铺好了那份“售岛契约”。
印玺落下,发出了一声沉闷的轻响。
魏忠贤脸上的笑容,瞬间变得真切而灿烂了起来。他上前,亲手收起了那盖了印的文书,仔细地吹了吹未干的印泥,温言道:“王上深明大义,咱家佩服。您放心,这批军械粮秣,咱家盯着,即刻就拨付!”
事情办完了,魏忠贤便不再多留,婉拒了李倧的宴请,由麻承恩和杨镐陪着,去视察那两座棱堡了。
他们一走,袁可立也站起了身,默默地离去了。
空荡荡的大殿里,只剩下了李倧和一群失魂落魄的朝鲜大臣。金尚容终于支撑不住了,瘫坐在了地上,老泪纵横。
李倧望着殿外灰蒙蒙的天空,只觉得那方寸之间,再无一丝的暖意了。
……
几日之后,这份盖着朝鲜国王大印的“售岛契约”,连同魏忠贤的密奏,一起被六百里加急,送回了北京城,直抵乾清宫的御案。
崇祯看着那份契约文书,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祖国的“宝岛团”,这就扩容啦!
“济州岛……济州……”
他站起了身,走到墙上那幅巨大的舆图前,目光从朝鲜慢慢地向右移动,越过了那片狭长的海域,落在了日本的九州岛上。
“郑芝龙有了这块踏脚石,北洋水师才算真的立住了。”他低声自语着,“接下来,就该看着这位‘济州郡王’,如何给朕,把这东洋的海,搅动起来了。”
他转过了身,对侍立在旁的王承恩道:“拟旨。告诉郑芝龙,岛子朕给他要来了。让他抓紧着时间,开春之前,朕要看到大明的龙旗,插上济州岛!”
“再告诉袁可立和麻承恩,朝鲜这边,稳住了。朕不要速胜,就要他们拖着,把黄台吉的主力,牢牢地钉死在朝鲜!”
王承恩躬身应道:“奴婢遵旨。”
崇祯重新看向了地图,目光锐利。
这盘大棋,又落下了一个关键之子。接下来,就该轮到辽东,轮到蓟镇,轮到那个在沈阳自称大汗的老奴之子出招了。
“黄台吉,朕的软饭,好吃得很。你的刀子,还够快吗?”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3744/67677.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