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开荒:逍遥山农 > 第243章 机械 1

第243章 机械 1


同州育英农场

    慕容星汉等人参观联合和收割机的运转。

    秋天的春麦相对稀疏,不如夏天收获的冬麦那么密集。

    北方的产量一直都不如南方,不过收割机的亩数一直都是按照北方来算。

    从计量单位到时间单位,还有名字的读音发音,一切的一切都有一个统一标准。

    西疆的早晨八点可能还在天黑,但是八点就是八点,以武王制定的时间为准,不能因为日出日落时间不一样就制定本地时间。

    收割机的参数也一直都是按照同州来算,如今同州大部分地区也种植了冬小麦,只有北方一些贫瘠之地依旧种春麦。

    山后九州,尤其是同州武州一直都算是贫瘠之地。

    但是回顾之后,更显武王厉害了。

    以贫瘠之地,养活当初一大群人。

    众人也都按照武王的要求做事情,让盖房子就盖房子,让研究农具就研究农具,让收集炼丹的火药就收集这种不理解的东西。

    让上贡女人就上贡女人,让去干活就干活。

    十年来,听话的人建立了幸福的家。

    桑羊安和王庆都属于听话的人,慕容星汉也属于这一类人。

    本分工作,完成指定任务。

    因为数据报告和完成任务中担当的角色被注意到。

    下达命令,给予单独主事的机会。

    顺利完成,进入下一步。

    无法完成,安置到合适位置。

    山农省的人都清楚为官执政不是时间的积累,也不是应付了事,而是一次次出头机会。

    相比起其余朝代,山农省的提拔制度一直都公平公正。

    就算是领导推荐下级干部,也必须要拿出实绩。

    早些年投降快的那帮人,有用的就一直用,逐渐身居高位。

    没用的就回家养老去,世袭领主多是这帮跪臣。

    收割机一直都在进化。

    从马拉收割机到蒸汽收割机,收割的亩数一直都在变化,有时候高,有时候低。

    但是效率一直都在提升。

    以人力单人收割为1,一人一天收割一亩地小麦。

    初期的马拉收割机能四五个人收二十多亩小麦,单人效率提升四五倍。

    后来收割机从十几亩到几十亩,又到十几亩,完成的都是单人的效率提升。

    使用的大量马匹也是一个关键数值,不需要马就能节省大量养马的费用和空间,少了饲料和马夫,也节省粮食消耗。

    如今第一台蒸汽联合收割机已经不需要马匹牵引了。

    慕容星汉和王庆等人都看着十几米外的大家伙。

    王庆询问:“这个具体多大?”

    “宽12米,高3.3米,重25吨。”慕容星汉有着这个大家伙的详细资料,背的滚瓜烂熟,“型号为自走式蒸汽联合收割机,以蒸汽引擎驱动工作部件,驱动巨大的履带轮子,彻底摆脱了对牵引牲口的依赖。”

    “拥有驱动脱离滚筒,比起马拉收割机的简单割捆功能,联合收割机的功能更加完善,摆脱了对牲口的操作,现在只需要对机器进行操作,预计能收三百亩麦子。”

    “不过缺点也明显。”

    慕容星汉看着前方气缸上冒着大量蒸汽的大家伙。

    “实验时发现有炸膛的风险,干活的时候要提前一个半小时烧水预热,需要专业的司机和炉工,需要大概十五个操作员进行团队合作,故障率也高一些。”

    “还要提供大量的水和煤炭,依旧需要马匹车队进行谷粒运输。”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王庆作为负责人,需要掌握第一手的真实情报,需要自己的理解。

    笨重庞大的机械终于加热后,以轰鸣的姿态开始在田间前进。

    旁边的归化部蒙古人巴达马听着机器的轰鸣,看着这头自己行走的“巨兽”。

    “这东西要是在战场上,可就厉害了。”

    巴达马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种带着切割台的铁皮家伙若是出现在战场上,那……杀人就像是收麦子一样!

    “确实。”慕容星汉也有差不多的感觉。

    王庆想了想,有时候有些事情光是依靠想的感觉不出来北极武的意图。

    但是看到眼前这个巨型机械,王庆就理解武王为什么要求减少马匹数量了。

    不光是征西军团不需要战马的缘故,更多还是未来打仗的时候没有战马的发挥之处了。

    有一就有二,眼前这种铁皮家伙和火车的出现,仅仅是把山农国的实力发挥出很小的一点点。

    很快王庆就不再想着打仗的事情了,随着蒸汽拖拉机莫名其妙的熄火,众人的心思很快放在了如何交差的麻烦事情上。

    从早上忙到下午,等到快要日落的时候,众人表情很不好的坐在棚子里开会。

    “一天只能收186亩,这机器又大又容易坏,需要拖拉机驾驶员,收割机操作员,加水加煤工人,清理工,运输队总计31人!”

    “人力成本极高,效率低下!”

    王庆看着前面坐着的五十多个研发团队成员,表情非常严厉。

    “立刻加班!想办法改进,拿出给武王看的报告!”

    设计师们不敢怠慢,立刻应道:“是!”

    平均效率低的可怕,尽管这是第一台里程碑式的联合收割机,但是和武王要求的高效率机械相差甚远。

    三十多个人,一台蒸汽拖拉机,一台联合收割机,加起来效率还不如不吃煤火的马拉收割机。

    三十人和三十匹马的普通效率,都比这台造价不菲的巨型联合收割机高了两三倍。

    哪里有问题,现场看一看就能知道。

    设计时候没想到的问题,等现场出了事故后就能后知后觉的找到了。

    有些问题只要发生在眼前,嘴巴再硬也没办法。

    这不是学术讨论的时候,是加班加点想着怎么给武王交代,给自己全家一个交代的时候。

    商业,军事,工业,农业,山农国一直都是最重视农业的发展。

    整个农业体系里,武王最重视的就是联合收割机的事情,重要程度甚至是在火车之上。

    每一步武王都给了目标指令,从大型耦犁到马拉收割机,再到蒸汽收割机和蒸汽联合收割机,以及更下一步的燃油内燃机和联合收割机。

    在每一步都规划清晰的前提下,卡在谁那里,谁就有问题。

    因为缺乏一个参考,东洋船队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事情,只觉得自己确实是没带回去高价值货物,对不起武王的投资。

    他们回家之后就发现离家一两年后,家乡多的是以前没见过的“珍奇异宝”。

    对进入工业时代的山农国来说,批量制造玻璃瓷器,铁饭盒铁板凳,火柴布料服装豆腐肥皂洗发水,变得比以前省事十几倍。

    工业时代后,曾经的高价值商品就变得没那么贵了,尤其是一些调料和糖,再也卖不出金子价格。

    和东洋船队处境相似的还有如今这批设计师。

    因为完全不懂正常的历史是什么难度,从初级机械动力直接跨越进入蒸汽动力火车时代后,一群人都觉得这种进步就是一种简单的技术进步。

    所以在火车头都可以量产之后,蒸汽联合收割机的设计和制作也应该按照武王的计划走才对。

    蒸汽机只是过渡产品,北极武早就明确了下一步是效率更高的内燃机。

    如今突然不按照计划走了,恐慌的就是王庆和一大群只接受了十年不到教育的古代工匠。

    有些东西目前搞不出来很正常,但之前武王交待的事情都搞出来了,现在突然卡在自己手里,谁不慌啊……

    武王不可能有错,那错的是谁?

    北极武肯定懂技术,王庆不会怀疑北极武的计划和方案有错。

    就算是错了也不敢怀疑,更不敢说出来。

    不懂技术的王庆看着一群没用的设计师,怒骂道:

    “一群没用的废物!”

    一大群人不敢反驳,都在低头查着记录下来的数据,有的在快速计算着什么,统计需要的零件工具。

    慕容星汉劝说道:“大人,如今秋收在即,能忙的时候只有这两三天,过两天就要出报告上去,现在必须要让这些人把机子改进。”

    王庆也知道这个道理,而且也没有权限杀他们,这种技术人员就算是犯了事也要武王定夺。

    “立刻把机械厂的设计师和主干喊过来!连夜拿出方案!”

    王庆一个人承担不住那么大的压力,慕容星汉也不承担不住这种压力,快速的把更多人喊过来解决问题。

    办事不利,影响到的不是一个两个人的事情。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3752/67590.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