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秋收日志
推荐阅读:大唐:刑部之主,不科学破案 我在诸神游戏里杀疯了 堑壕大栓与魔法 篮坛神迹 斗罗:绝世之永世曦光 我有无限死士,暴兵横推诸天 吞噬星空:收徒万倍返还 无尽海洋:从独木舟开始逃生 诸天,从小李飞刀开始 快财务自由,内娱整顿系统来了!
秋耕结束后不久,各地关注的秋日报告也准时出来了。
李唐卿并没有第一时间得到报纸。
扬州距离洛阳一千四五百里路,快马加鞭也要三四天时间才到。
好在慢慢等也等到了报纸。
这一天的报纸每年都是翻倍发放,而且要求各地官衙将这份秋日报告贴在城中告示栏处供人察看。
“截止到公元8年秋,全国人口共5124万人,今年新生儿登记398万人,预计十年内人口超过一亿。”
“全国公家耕地6亿亩,收粮6000万吨,足够6亿人吃一年。”
“粟米、大麦、荞麦、大豆、牧草等合计一亿亩。”
“棉花、芝麻、豌豆、亚麻等一亿亩。”
“个人私粮不计入内,所有人有权自行处理自家的粮食。”
“全国耕牛存栏1071.5万头,北方因耕牛数量足够使用,民间可自行宰杀无用耕牛,无需再向官府报备。”
“取消牛类相关税务,民间可自由交易耕牛。”
“全国马匹1000万,主要用于西部远征和农耕,目前全国共有马拉收割机170万台,今年动用马匹859万匹,农业使用工人504万人,4亿亩冬小麦收割时间缩短为10天。”
“西征使用战马173万,其余马匹多用于拉货和商用,为减少饲料和牧草消耗,马群数量不再盲目扩张,各地区将建设公用马车行,通过支付车费乘坐马车进行移动,首先在洛阳和各大省城进行开放,具体见商报。”
“全国存羊6000万只,绵羊4500万只,山羊1500万只,每年产羊肉110万吨,平均每人吃羊肉44斤。”
“监察御史经过核对,今年各地官员和平均发放肉类百斤,士兵三天一顿肉,洛阳地区人均羊肉消耗81斤/年,各省城人均羊肉消耗61斤/年,州城人均消耗羊肉35斤/年,数据基本符合。”
“考虑到牛羊马价格降低对归农省的畜牧业影响,提高羊毛收购数量,提高牛奶收购价格,降低牲畜交易税,提高归农省家庭收入。”
“公元八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3两244钱,比上年增长4.9%。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两109钱,增长6.8%。”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两303钱,增长4.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两608钱,增长6.4%。”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两874钱,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两462元,增长6.9%。”
“公共户每户平均年收入45两541钱,户均消费支出25两10钱。”
“全国年产铁80万吨,用于农具、武器、军械、修桥、铺路、造船等。”
“截至秋末月,全年累计发放军饷600万贯,支出军费以及购买西亚土地费用300万贯。”
“全年累计发放官吏俸禄(含山农人干部和工人)一千二百万贯。”
“全年累计赈灾款万贯0(今年无灾),抚恤战死者子嗣花费500万两,用于抚养其上学和结婚盖房,每年每月按时提供抚恤金直至小孩成年(十八岁)。”
“全年累计奖赏170万两,用于武王赏赐和单独救济。”
“全年财政收入4000万两,全年支出2770万两。”
“因粮食富裕,堆积太多,明年各地优先从本地区购买粮食,鼓励边疆和南方地区产粮进行贩卖,北方粮食暂时不会进入南方与民竞争,保护各个领主领地内的粮食产出,各省将会进行粮食兜底。”
“要求各省总督以市价购买各地领主的粮食,领主也可以自行贩卖粮食,明年北方三省耕种一亿亩小麦保证一亿人基础口粮,多余土地进行休耕恢复土地肥力。”
“农业工人以开凿运河、建设房屋、修固河道、种植农作物为主,也鼓励农民不忘耕种本事,耕种自家田地。”
“预计在不增加消耗和日用品价格提升的前提下,提高外出劳动者所得0.5~1两。”
“鼓励向南诏、西疆、西域、西亚等地方移民,具体内容可观看军事板块。”
“为提高农民和工人收入,将在南北之间的中部鄂州建造宫殿,预计持续投资8000万贯,预计公元10年完工,前期为建筑地点侦测与设计,迁徙公共户一万户,以多子女家庭优先(七个以上,且男丁数量大于不低于三人。)。”
“迁徙过去之公共户,每户提供三个户口分家并提供三个城池工作户口,为商店销售员、报员、管理员、巡逻员、驿员等工作,居住房屋由武王免费提供,本迁徙为强制指令,只从直属公共户调动,未接到命令者无需打听,也无需理会。”
“考虑到淮东地区因当年自开城门被洗劫至今已经过去了八年,八年来一直都无法务工赚钱,商市交通居住环境恶劣,只能务农导致人均收入低于1000文,人均肉类消费不足1斤。”
“过去的就过去了,公元十年后建设淮东地区,淮东地区官员与千户应该尽快修建好一条道路,具体事情由各地区太守协调,优先清除盗匪路霸,消灭野狗等能威胁到路人的动物。”
“公共户与世袭接轨,户口只能一人继承,与户口绑定的工作在转移工作时,户口也要转移,非户口不发工资,可以父亲带着儿子熟悉工作,但只能以帮工形式,其余人不得私自参与工作,影响其余人工作。”
“房屋,土地,工作均以户口为准,公共户均为世袭奴仆,资产皆为武王个人所有,因人口日益增多,公共户数量不出十年就会达到千万,远大于武王个人所需。”
“此允许公共户申请脱籍,脱籍者依旧为山农国人,民族为汉。”
“不论父母籍贯,有公共户口者为山农人,没有的为汉人,未继承领地与未继承工作户口者,皆为汉人,包括未继承王位者,同样为汉人。”
“山农人就是汉人,汉人就是山农人,山农人需要解决国家的安全与稳定问题,如武王这般八年来兢兢业业,养活山农国一千万人,并从1千万人快速增长至如今的5124万人。”
“不干活,不劳动者,不是山农人,要求每个山农人每三年必须参加一次农业劳动,或者掌握一门工业技术,限定为:机械修理、金属冶炼、枪械制作”
****
报告里内容很多,李唐卿快速找到了自己最关注的消息。
“终于能够一视同仁了!”
李唐卿长长的叹了口气,坐在椅子上露出无奈又解脱的苦笑。
山农人主要是对洛阳和北方二省好,顺带着对蜀中地区也不错。
从公元二年正式执掌洛阳到现在,北极武的重心一支都在洛阳府区域和山农省。
平原省是前几年才正式开发的,拿下辽东部之后才开始重点照顾。
蜀地也差不多,都是徐徐图之,刚得到的一两年内基本上是没有任何动作。
如今江南各地依旧是自治。
直到今年才开始发展鄂州地区,这个中心区域其实从七八年前开始就是北极武的地盘,但一直都是懒得管理。
等鄂州世袭的太守被本地刁民杀了之后,这个地区就不世袭了。
如今要在鄂州建立宫殿和城市,迁徙大部分人过去,明显是要在这个连接东西南北的水运城市发展南方!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武王原谅了当年那批开城门迎接南方叛军,然后被南方叛军细节残害后又跑过来投降武王的中原百姓。
这些年这部分人穷的厉害,死了多少都不管,有好处也从来不喊他们,吃的喝的用的都是自己生产自己用。
虽然日子确实是比以前好了很多,可很多时候知道外面的人过着的是什么日子后,难免就有了巨大的落差感。
北极武免税只是免的公共户和一般百姓,千户万户统治的地区都是自己设置税率。
像是南方都是各地世家自己在调税,百姓们并不是不交税,只是交的比以前少了很多,照样要干活。
不交税,就不会有人杀官,鄂州太守就不会死,岭南地区也不会斗争出一个和平税率出来。
北极武也不是谁的粮食都收,只收自己分封出去的千户领主的米粮,像是南方投降的那些人一直都懒得管他们的死活。
当初代表文朝投降的是万怙,不是南方各个地主世家。
于情于理来说,这些人都没有立下任何功劳,不管也没事。
风调雨顺的关键就是不统计,北极武只要不统计南方沿海一带的受灾区域,自然就是风调雨顺,天下太平。
就算是南方人喊冤也无所谓,汉人和北方三省的人根本不在乎他们的死活。
归农省的草原三部,西南省的云贵川地区,西亚省,西疆省,西域省,东海省,这些地区的人同样不在乎那些文朝余孽的死活。
草原下雪和不下雪都不算灾害,西域风沙刮得再大也是应该的事情,西疆西亚死了上千人根本不算事情。
只要不是大规模的旱灾蝗灾,只要黄河后妈和长江小姨别搞事情,就是天下太平。
每年四百万往上的出生人口,足以支持北极武在未来十年二十年内,占领整个欧亚大陆。
只要不断往外输出人口,周围那些人口不足百万的国家很快就会成为山农国的地盘。
如今移民鄂州不光是要开发江汉平原沃土,更是为了通过长江水运和出海口,利用水运打通东南亚的移民通道。
在巨量的粮食和安全环境下,山农国的人口增幅速度能抵得上全球所有国家的总和,以一己之力吊打整个东南亚。
此时东南国家还都是原始部落时期,都属于南海诸岛称呼,没有一个完整的国家政权。
全部加起来别说生400万人,就算是人口加起来都不一定能达到400万人。
四百万还只是今年的数字,生育主力军不是年轻人,是那些三十岁左右的男人,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两三个老婆,生孩子生的比牛马都快。
光是北极武几次瘦身皇宫发出去的宫女和外国女俘虏就快一百万了,再加上逼迫各地千户万户给手下分配女人,逼迫洛阳贵族把婢女小妾卖掉,禁止山农人和大部分人去妓院。
南方的贵族和世家也都在瘦身,安抚那些整天和北方比较的单身男性。
这种从上到下的监督,让中下层受到了好处,只要是身体健全能干活的人,都能留下自己的后代。
北极武不好女色,不选妃选秀,不从民间招募宫女,自然就便宜了很多平民百姓。
***
占城郡,林邑县
刘景顺回到了自己的宫殿,十多个老婆正带着二十多个孩子在屋子里吃饭玩耍。
作为从小就在山里长大的野人,刘景顺对女人的要求就是听话,耐干,能生孩子。
女人肯定是越多越好。
二十多岁的刘景顺的脑子里,想要留下后代的欲望非常之强烈!!!
虽然汉人战友都死在了疟疾里,很多本地人也死在了蚊虫叮咬传染的不知名病毒里,但是刘景顺天赋异禀,就是活了下来。
吃饭,喝酒,生孩子,打架,狩猎,这就是刘景顺的日常。
和北极武不同,刘景顺根本不搞什么内政,也不在乎什么军事。
北方的不少人都去了九真郡和岭南吃不要钱的米饭,南方气候恶劣自己人都受不了。
其余王国也都被不断灭人国家的山农国给吓怕了,没有敢打山农人县城的主意。
随着越来越多南方人的回归,刘景顺逐渐有了四千多人的县城部落,并且成为一群南越人的首领。
像是刘景顺这样扎根边疆的人并不少,辽东,漠北,西域,南疆,东海等地,因为北极武对边疆的自由化态度,很多人开始崭露头角,开始整合附近的人力物力。
男人多的地方,很容易出现点子王。
好在山农国如今实力过于庞大,出去的人都对山农国极为畏惧,造反肯定得不到其余人的支持。
所有人都认为今天敢造反称王,不足一个月就会有人过来把这个地区所有人都给杀了!
刘景顺至今不敢说自己是千户,也不敢频繁假冒山农人的名头。
其余人也同样如此,山农国的强大会一直烙印在这一代人的脑子里。
第二代人只要还生活在有北极武的时代,注定也是差不多的态度。
此时欧亚大陆的其余国家所有人都联合起来,也挡不住山农国一省之力。
归农省三部肯定算不上山农国最强的军事力量,这三部一直都是被北极武按在地上打,打的跪地求饶的那种。
尽管云中部的突厥人没有和北极武交战过的记录,但是谁都不觉得他们有多强。
文朝的手下败将算个什么玩意儿!
辽东部以前也是按着文朝军队打的,照样被山农人按在地上打得心态都崩了。
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大范围的天灾,没有沉重的徭役。
人们开始有了时间去学习,也有了时间去创作和休息。
文艺复兴也好,科技进步也好,基本上都出现在能吃饱的年代。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3752/67636.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