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武朝文治
推荐阅读:大唐:刑部之主,不科学破案 我在诸神游戏里杀疯了 堑壕大栓与魔法 篮坛神迹 斗罗:绝世之永世曦光 我有无限死士,暴兵横推诸天 吞噬星空:收徒万倍返还 无尽海洋:从独木舟开始逃生 诸天,从小李飞刀开始 快财务自由,内娱整顿系统来了!
北极武再回洛阳已经是八月份了。
金秋时节,北极武回到观音阁的寝室坐下。
“最近可有事情?”
北极武随意的询问,长途的车马旅行让北极武很疲惫。
太子万碲的妹妹万贵人送来了茶水,也温柔的汇报最近的情况。
“七月的时候,长江水患,太湖水溢,江南省也刮起了台风。”
“太湖附近的洪水区主要是世袭的地盘,就先派人救了江南省那边。”
“后来从水陆出发,分东南和西南两路运输粮草药物救灾。”
“一路从洛汴运河经汴河、淮河、邗沟、长江,用时十五日到达。”
“另一路从伊洛陆路经汉水、长江、洞庭湖、湘江,用时二十五日到达。”
“前几日两湖地区的千户和世袭太守联名请命入朝为官,希望取消世袭,只希望将来告老还乡时能留在家乡就行了,不需要世袭的封地和职位,也希望能领取朝廷俸禄。”
北极武理解这群人的想法,但是他也有自己的苦衷。
苦衷就是不想负责,不想管外面人。
“还有什么事?”
北极武直接不管这个事情了,选择无视。
万贵人询问:“圣上,蜀王想去江南迎回父亲骨骸,葬于蜀中。”
北极武笑道:“这种事情肯定可以啊,你派人回复就行了,说怎么都可以,此乃人之常情。”
毕竟很容易就能处理的事情,北极武对蜀王一家很不错,正打算重点培养蜀王帮忙办点事情。
万贵人看北极武对万家人很不错,作为前朝公主,多少也心安了不少。
“谢圣上宽宏大量!”万贵妃又顺嘴询问:“不知道圣上的父亲葬于何处,是否要迁到皇陵?”
北极武直接说:“不必了,我家的事情你不要管。”
“是!”万贵妃知道自己可能说错话了,不敢再涉及这个话题。
北极武的哥哥北极勇,死活不肯回来,就像是很害怕北极武一样。
这家人的关系可能比万家的都要奇怪。
北极武很快躺下休息,“你去给新来的姐姐安排住处,她是契丹人的公主,和你一样为贵妃。”
“是,臣妾告退。”万贵妃也早就知道有个公主和亲。
皇宫里最不缺的就是曾经身份高贵的女人了,乱世里女人就是工具。
各国的公主王妃,北极武杀一批,带回来一批。
折磨没有,都是给个痛快。
带回来的多是一些貌美且听话的女人,表现的很主动,也不需要给什么身份。
不找她们,她们反而很轻松。
因为几次战争,北极武的皇宫又变得拥挤了起来,女性人员超过了四十万。
一是灭吐蕃国从皇宫和贵族那里缴获的战利品。
二是契丹人和汉人实际上都一样,送来了不少宗室女和妃子,送给武王总比分给士兵大臣好,至少面子上过得去。
也有不少契丹贵族和投降契丹的汉人文官为了自保,主动送来了不少美女。
契丹人的队伍里,有不少都是汉人,汉人比例远大于契丹人。
三是南边朝廷把一部分宫女和美女送了过来。
原来近三四万人的江南皇宫,缩水到了不到一百人,除了老太婆留下之外,大部分都一起打包送过来了。
万怙如今虽然还是文王,但也知道低调,只保留了几个妃子宫女和太监。
北极武不想人口太多,再加上手下人基本上都有老婆了,于是反正钱多的花不完,就养着了。
天下太平对很多人是好事情,对一些没立下足够功劳的人并不是好事情。
几个千户聚集在一起讨论事情。
北宫定边眉头紧皱,又试探性的询问:
“这接下来怎么办?没有仗打了,圣上也该收回我们的兵权了吧?”
“你想得美!”施文远轻轻喝了一小口酒,笑着说:“收了你的兵权,让圣上帮你养兵?给你发工资是吧?”
北宫定边恼怒说:“那怎么了?”
施文远是幕僚,不算带兵的千户,也没有封地,所以过的很滋润。
“哈哈哈!”施文远心情很好的笑了笑,“你别想好事情了,前阵子好多世袭的太守要取消世袭,圣上直接拒绝了!”
过来喝酒的王道济感觉奇怪。
“为何要取消世袭?这不是恩赏吗?”
施文远见他不懂,于是解释了其中的缘由。
“自武王建国以来,免税免税又免税,如今都免税但武朝八年了,说不定过几年又免税到十年去了。”
王道济更加不解,“这是好事情啊!皇恩浩荡!”
“哈哈哈!”施文远哈哈哈笑了三下,拍着桌子停下大笑,却在微笑之余带着认真的表情看着他。
“我问你,武王自己不收税,下面人怎么收税?”
王道济立刻懂了三分,也变得认真了起来。
“我再问你,全天下人都知道武王一个铜子都不要,还整天发钱,你是听武王的,还是听你头上那个收你钱的人胡扯?”
听到施文远的问话,王道济回答说:“武王不是允许我们自己征税?既然是自己的封地,自己管好就行了。”
施文远忍不住笑了。
王道济立刻问:“还请先生赐教,我说的哪里有问题?”
施文远摇了摇头,显然这话很有问题。
“普通官员士卒还有俸禄,世袭的将军跟着打仗和镇守也有钱拿,可是各地世袭的官员就惨了,六七年不收税就靠府库和城里一些粮食过活。”
“你知道在朝廷当个九品官领多少银子吗?每月八十两!”
“太守是四品官,外面的每月工资六百两!京城的九百两!”
“一年上万的银子啊!世袭不世袭,还有那么重要吗?”
“再说你如果是世袭的外官,就一辈子都是外官!毕竟你封地就在那里!”
“你们家五十万亩田地又如何?一年累死累活,能赚一万银子吗?”
王道济苦笑说:“今年粮食一斤四文都卖不出去,我领地附近人人都吃的公粮,我这次进京就是想找个出路,不然种地能赔死。”
谷贱伤农,北极武把农民的负担解决了,但也把农户的收入解决了。
粮食卖不了钱,各地的太守想要征税也征不到钱,下手太狠又没有皇权傍身,反而容易被反杀闹出事情。
拿着鸡毛当令箭的百姓绝对不会少,大家都说武王免税,各地太守和乡绅们还怎么借着虎皮征税?
朝廷官员都反对分封制,而且反对的人越来越多!
地方的军官和县令太守也反对,他们当父母官是为了领取朝廷俸禄,不是为了扎根乡土。
就算是本地的乡绅也反对分封制,分封了就不能名正言顺的收税了。
没有皇权背书,大家管不住下面人。
尤其是北极武发了武器装备和战马,把训练了两三个月的受教育民兵遣散回家后,各地太守豪强头皮发麻。
大家也想过不做事情逼迫北极武收税放权,可北极武真就不管他们死活,也不管他们怎么折腾。
有胆子就私自收税吧,看看下面人敢不敢杀人。
他们杀人就杀人,北极武不管。
他们不杀人,那也是活该被欺负,北极武同样不管。
北极武不压迫汉人,也不压迫其余胡人,山农人自己养自己,不从黎民百姓那里索取。
分封出去就自己过,不分封的就跟着武王过。
如今已经是武朝六年快七年了,各地世家和乡绅的家底都快吃光了,都想着吃公家饭!
各地早就乱了,北极武看不到就是没有,如今各地都是一两万人,越来越多的人不把太守当回事了。
世袭官员不给手下家丁发工资,手下人早就怨声载道了。
所有人都在压着火气,等着杀官投降,变成公家户。
当武王的奴才,当武王的家丁,也好过当地方的普通老百姓。
跟着京城权贵才能吃饱吃好的道理,大家都清楚。
世袭和贫穷快画上等号了。
如今整个武朝的分封千户也都逐渐意识到了麻烦事。
问题不是粮食价格,也不是世袭,而是武王免税这个事情!
只要朝廷征税,那这个过程就一定有油水可以摸,就像是京城这次从南方征兵,结果南方一群人终于吃饱了一顿。
武王不光是免税,他还什么事情都不干!
不征税,不选秀,不大兴土木从各地收集材料盖房子,不集邮集,也不好字画古玩。
可怎么劝啊…
国库年年有余,朝廷官员的工资也都富的流油,难道说百姓想要交税?
再说现在天下太平,明年军费也要削,世袭千户随时会停发工资调回封地养老一辈子。
所有人都意识到了问题,但所有人都因为山农人开创性的独特福利体系,搞不清楚怎么办。
历史上从未有过这种事情,根本找不到参考。
各地太守千户相当于一个镇长,一个不存在工资和财政拨款,也没收税权利的镇长,更没有任何上级文件和任务要他们处理。
那还有啥用?真以为村民那么好听话?
山高皇帝远的的地方,出贼兵和刁民的概率可不低。
有一群手下没错,可如今最多的危险就来自这些心有怨言的手下,根本不敢对他们摆上级威风。
北极武还不怕他们摆烂,你摆烂五六年也无所谓,根本不过问一句。
想造反那就更简单了,杀。
世袭把所有人的晋升之路都堵死了,如今没有一个世袭千户万户太守得到晋升,武王只用他的公共户成员,并且重用能随时调用的治理性文官。
一开始大家认为的世袭是子子孙孙都是贵族。
实际上则是子孙后人里只有一个继承爵位田产的贵族,其余都是这个孩子的手下,或者农奴。
不能随便离开领地,也不能去朝廷为官,一辈子都要在领地里当个贵族亲戚。
粮食只能自己吃,根本不存在卖出去的渠道,盐铁茶酒之类的还要从外面买。
这和东北蛮夷有什么区别?
文官体系已经废了,都被安置在了官城,没有北极武的允许不能离开郑城。
洛阳的官员领着的是高官厚禄,和各地世袭太守就不是一个圈子的。
但也有一个例外。
文朝聪明人不少,在陷入困境后不断地寻找对策,很快就有人在武朝简短的六年历史里找到了一个好例子!
信阳太守,张伟仓!!
张伟仓原本是世袭太守,但是早早的请辞了世袭太守一职,升职为了信仰水稻茶叶公司的世袭公共户。
张伟仓不是百户,也不是千户万户,他手下没有世袭的军户和土地,所以手下人的工资依旧是北极武发放,同时自己也可以领取官职工资,还可以把这个职位世袭下去。
理论上,张伟仓就是北极武收下的世代家奴,以后代代人都属于北极武的奴仆。
这恰恰正是官僚集团和军事集团所想走的道路,大家只想寄生在国家身上,而不是出去开荒。
自立山头也要吃皇粮,如今黄粮吃不上,资金被断,无人跟随,身边还都是一群饥饿贪婪又心怀怨恨的禽兽。
再说天灾连续了快两百年了,按照今年的救灾力度来看,距离越远的地方越倒霉,等人到了早就死了。
山农族从来都是优先救助自己人,粮食多了才多管一些人。
粮食不够吃的情况下,白字黑字写的清清楚楚,优先自己人!!
相比起自称是马上打天下,以文治国的文朝。
还是以武征服天下,以文治理国家的武朝,更符合这个设定。
武朝不论是力度,还是文度,都激烈的厉害。
武朝的文官武将们,都开始动脑子苦思冥想,茶饭不思的思考着未来的出路。
而不是刚打完了天下,就开始享乐。
没有一个从战争中获得红利的文臣武将,也没有几个人因此发了财,升了官,自然就没有享乐的人群。
武朝的官员不论文武,都分成了四个阶层。
第一阶层
北极武认为:坐镇各省的有用官员,高官厚禄养全家,放心做事,无后顾之忧。
其余人认为:世代皇仆,世代尽忠
第二阶层
北极武认为:地方要员,坐镇洛阳和各省首府协助处理事情,监察地方,工资由当地发放,省的钱粮周转了,为了能培养出对应懂技术的人员,也为了他们能珍惜岗位清廉为政,允许择优世袭。
其余人认为:山农人
第三阶层
北极武认为:流官,总要有个人管事,随便应付一下吧,好的就用,不好的就撤。
其余人认为:汉官
第四阶层
北极武认为:投降快又没本事的人,在眼前太碍事,回家乡自己种地养老去。
其余人认为:土司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3752/67652.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