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为何古代欧洲用马耕地?
推荐阅读:洪荒:火德华光,我是人教马王爷 穿越万魂幡,加入反派聊天群 道武锁诸天 超神:我缔造仙秦文明,被曝光了 带崽改嫁后,禁欲军爷夜夜洗床单 满级悟性,手搓超脱道果! 直播做旧青铜器,警察来敲门 斗破之金钱就是时间 左眼见飘心中喜肆 教练离合在哪?你还是去问悲欢吧
新的天幕画面出现。
薄雾笼罩的中世纪欧洲田野上,健壮的骏马肌肉紧绷。
脖颈处的胸带挽具随着步伐起伏,身后拖着沉重的木犁破开湿润的泥土,翻起层层黑浪。
声音也同步响起。
【各位观众朋友们好!】
【今天我们要聊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大家可能都知道,中国古代主要用牛耕地。】
【但在同时期的古代欧洲,却有不少地方用马来耕地。】
【矫健的马匹套着农具,在土地上奋力前行。】
【这和我们印象中牛拉犁耕地的场景大不相同。】
【为什么古代欧洲会出现用马来耕地的情况?】
【马耕地到底有什么优势。】
【又为什么最终大部分地区还是选择了牛耕呢?】
【在欧洲中世纪早期,农民们其实主要还是用牛来耕地。】
【牛力气大、耐力好,而且饲养成本低,是农耕的主力。】
【可传统的牛耕虽然稳定,但速度慢、灵活性差。】
【尤其是中世纪之后,随着人口增长,开垦更多土地成了刚需,对耕种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马,作为一种速度快、耐力强的家畜,自然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天幕讲到这里的时候。
也给出了不少马匹耕田的实际画面。
其中还包括庞大无比的夏尔马。
看到这些马匹耕田的画面。
汉朝。
刘彻可惜的说道:
“马匹确实可以耕地。”
“但用马匹来耕地也太可惜了。”
“特别是天幕上的这种巨大的马,要是用来当做骑兵冲锋,得有多利害?”
“莫非欧洲真就这么多马?多到都能随便用来耕地了?”
刘彻好奇的继续看着天幕。
【从生理结构上看,马比牛更具优势。】
【马的肌肉纤维更发达,爆发力更强,奔跑速度是牛的数倍。】
【相比牛,马的步伐更轻快,一天能耕更多的地。】
【根据16世纪法国农业家的记录,马一天能耕0.5-0.6公顷地,而牛只能耕0.4公顷。】
【在平坦开阔的土地上,一匹健壮的马拉动犁具,一天能耕作的面积比牛多出近三分之一!】
【而且马的反应敏捷,转向灵活。】
【在小块田地或者复杂地形上,也能快速调整方向,避免反复碾压土地。】
【这种高效性,对于急需扩大耕地面积的中世纪欧洲农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诱惑。】
【因为这意味着用马耕地,农民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耕作,有更多时间去干别的活儿。】
【早期的马耕并不普及。】
【因为马的挽具不适合长时间拉犁。】
【但到了中世纪中后期,欧洲人改进了马轭,这是一种固定在马肩上的牵引装置,使得马能更有效地发力,减少体力消耗。】
【此外,马蹄铁的普及也让马能在坚硬的土地上长时间工作。】
【而不会磨损蹄子。】
【同时,马在中世纪的欧洲文化中有着特殊地位。】
【在骑士阶层主导的社会里,马象征着力量和荣耀。】
【贵族们豢养良种马用于战争和竞技,民间对马的驯养技术也逐渐成熟。】
【当人们发现马不仅能拉车、作战,还能用于农业生产时,自然愿意尝试。】
【一些领主甚至会鼓励农民用马来耕地。】
【以提高领地整体的养马水平,提高马匹储备。】
【一匹好马,既能耕地,又能拉货,还能在紧急时刻充当作战及交通工具,简直是多功能农业机械。】
【既然马耕效率更高,那为什么欧洲农民没有完全抛弃牛,全部改用马呢?】
【马耕地的优势背后,也藏着致命的短板。】
【首先是饲养成本。】
【马是“直肠子”,新陈代谢快,每天要消耗大量精饲料。】
【相比之下,牛吃草就能满足基本需求,饲料成本不到马的三分之一。】
【在粮食产量有限的古代,养马耕地意味着要和人抢口粮。】
【这对普通农民来说,是难以承受的负担。】
【其次是技术难题。】
【早期的马具设计不合理,用项圈式挽具套在马脖子上,会压迫气管,限制马的发力。】
【直到公元8世纪,中国发明的胸带挽具传入欧洲,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但即便如此,马耕地仍然需要专业的驯养和驾驭技术,普通农民很难掌握。】
【而牛性格温顺,容易驯化,套上犁具就能干活,对操作者的要求低得多。】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马的伤病风险。】
【高强度的耕地工作会加速关节磨损,马匹一旦受伤很难恢复。】
【而牛的耐力持久,能适应长时间、低强度的劳作。】
【马比牛娇气得多,冬天跑出汗不擦干,第二天可能就病倒了。】
【欧洲农民甚至会在马厩里拴一只猴子,据说能防止马生病——这可能是“弼马温”这个官职的由来。】
【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稳定可靠比效率更重要。】
【甚至牛老了还能卖肉,而马在欧洲很长一段时间里禁止宰杀,只能卖皮,经济价值大打折扣。】
【农民养牛,相当于存了一笔活期存款。】
【而养马则更像是一次性投资。】
【看到这里,可能有观众会问:既然马耕在欧洲能流行,为什么中国古代不学呢?】
【在中国古代,马的主要用途是战争,而不是耕地。】
【从商周时期开始,中原王朝就面临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战马是国防刚需。】
【政府甚至设立马政,严格控制民间养马,确保战时有足够的骑兵。】
【而中国南方广泛种植水稻,水田泥泞湿滑。】
【马的蹄子容易陷进去。】
【牛宽大的蹄子更适合这种环境。】
【最主要的还是成本。】
【汉代一匹马的价格相当于三头牛,明代也要两倍于牛。】
【普通农民根本负担不起。】
【而牛的反刍能力让它能高效消化粗饲料,饲养成本低得多。】
【到了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蒸汽机和拖拉机逐渐取代了畜力。】
【但即便在机械化时代,牛耕的优势依然可见。】
【在一些地形复杂、不适合机械作业的山区,牛仍然是农民的好帮手。】
【而马,则更多转向运输、竞技等领域,回归了它更擅长的角色。】
视频到此结束,弹幕纷纷出现。
《之前我看战马电影时,我侄女也问了我这个问题,我当时没答出来……尴尬了。》
《马耕地是真快啊,嗷嗷跑,就是成本问题。》
《难怪所以说牛一般都会带上马。》
《马是数值怪,就是费用高。》
《亚洲水牛数值也不低。》
《中国印象里牛力气大,主要是有亚洲水牛这个BUG生物,挽力惊人还饲养成本低,除了慢之外,相当完美。》
《马主要得喂精粮,还边吃边拉。》
《边吃边拉不挺好?顺带给地施肥了。》
《马粪是酸性的,对土地有损害。》
《马得吃优质牧草,否则一天吃十几个小时。》
《我家马一米六高,就是用来耕地的。》
《西欧那边,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牧草生长,所以养马耕地挺合适的。》
《四个大字:因地制宜。》
天幕外。
三国。
诸葛亮手持羽扇,静静地看着天幕中播放的马耕地视频。
“这欧洲人用马耕地,倒是有几分门道。”
“此等用法,确实有其独到之处。马之速度与力量,若能合理运用在农耕,确能提高效率。”
“可好处虽有,困难却更多。”
“饲养马所需粮草甚多,且对马具要求颇高,此等条件,非一般百姓所能承受。”
“通篇看下来,这马耕,虽有优势,但局限性太大。”
而在明朝。
农民起家的朱元璋,看着耕地的内容是很有亲切感的。
“这老外有意思,竟然大量用马来耕地。”
“这马耕地看着倒是快。”
“可并不适合在大明推广。”
“想我大明,当初开国之时,百姓穷困,耕牛稀缺,咱可是想尽办法鼓励百姓养牛。”
“这马,养起来金贵,哪是普通百姓能负担得起的?”
“咱也不想太多。”
“只要让百姓有牛可用,能安心耕地,吃饱饭,便知足了。”
“至于这马耕地,看看便罢。”
“毕竟,即使是在西欧,马耕都没有彻底代替牛耕。”
“在拥有水牛的大明,还是继续用牛耕地,更加的符合大明的情况。”
“综合起来也更加合适。”(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3926/66962.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