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盛唐:刘建军今天要干嘛 > 第212章 初来乍到

第212章 初来乍到


第212章  初来乍到

    车马劳顿,风尘仆仆。

    离了长安,一路向北,景致便与两京的繁华锦绣截然不同。

    初时尚有关中平原的沃野千里,渐次便是黄土沟壑,待到渡过黄河,进入河东道北部,入目所见,多是连绵的山峦与略显贫瘠的土地。

    官道不再如两京附近那般平坦宽阔,有时甚至只是夯土碾实的狭窄路径,车行其上,

    颠簸不已。

    此次北上,武曌并未给李贤兵力,所以李贤只是领了个百人的卫队以护周全。

    这也在刘建军和李贤的意料之中。

    兵权,向来是掌权者所忌惮的存在。

    空气中弥漫著尘土、马匹以及一种旷野特有的苍凉味道,李贤在马车内坐的无聊,加之也想更真切地感受这片土地,便牵了一匹马,和刘建军并肩走在了官道上。

    马蹄踏过干燥的黄土,扬起细小的烟尘。

    北地的风也比两京粗犷,掠过耳畔,带著强劲的力道,吹得人衣袍猎猎作响,李贤放眼望去,天高地迥,山峦起伏,植被稀疏,一种苍茫雄浑之感油然而生。

    但刘建军却适应力极强,闲散的跨坐在马背上,双手交叠在跨前,压著缰绳,任由马匹自己行走。

    他就这样迎著风,眯著眼,大声说道:「这北地的风,可比洛阳宫里的够劲儿!「

    李贤笑而不语。

    但刘建军专治李贤的故作高深,他凑过来,揶揄:「看傻了?「

    李贤还没应声,他又说:「这才到哪儿呢,等过了雁门,那才叫一个北风卷地白草折!」

    这次,李贤双眼微亮,问道:「这诗——接下来的呢?「

    刘建军吟边塞诗的水平李贤是知道的,可惜他就是不珍惜他这份才情,当初一首春风不度玉门关,却硬是题给了春楼女子。

    」嗤,随口念了一句,哪儿想得起来后边的?「

    刘建军嗤笑一声,然后指著远处在山脊上蜿蜒的土垣,说:「看见那断壁残垣没?这地方千百年来就是拉锯场,胡汉杂处,今天你打过来,明天我杀过去,能在这儿活下来的人,靠的不是诗词歌赋,是弓马和力气。「

    李贤知道刘建军又在轻看诗词歌赋了。

    他有著世间少有的才气,本身却对这些东西弃若敝屣。

    李贤反驳:「若天下大乱,弓马和力气自然是救世良药,可若是天下兴盛,诗词和歌赋难不成不算是锦上添花?」

    刘建军又嗤笑著说:「锦上添花?诗会酒宴要不要钱?歌舞升平要不要钱?

    「这些钱从哪儿来?又造成了什么效果?

    「若这钱造就了万千百姓衣食无忧那我还便不说什么了,可这钱,除了能造就一地的杯盘狼藉,还能有什么?「

    说到这儿,刘建军忽然有些意兴阑珊的挥了挥手:「算了,算了,多少有点愤青了,

    主要这些东西跟你说不通,涉及到经济学,涉及到社会制度,这时候去想这些,也不过是徒增烦恼罢了。」

    李贤抿了抿嘴,他能感觉到刘建军心里的那份烦闷。

    他想了想,策马靠近刘建军,问:「若——我们真有回洛阳的那一天,那时的我,能助你解开你此刻的心结吗?「

    刘建军愕然的看了一眼李贤。

    然后忽然轻笑,挥了一下马鞭,让马蹄迅疾了一小段路。

    李贤望著他的背影,忽然就听到刘建军大声的吟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呐!」

    李贤一怔。

    刘建军——原来是在想这个吗?

    但接著,李贤又听到刘建军说:「坏了,老杜回头得找我麻烦了!「

    李贤失笑,驱马追上刘建军,道:「你说老杜,是杜审言?「

    」没,他孙子。」

    「啊?」

    李贤一头的雾水,杜审言——有孙子了?

    刘建军这人真是古怪极了。

    车队转而向东,又行了十余日,进入河北道北境。

    前方道路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岔路口,一座简陋的茶棚支在路旁,布幌被风吹得呼呼作响。

    十来个穿著羊皮袄、腰间挎著弯刀的行商或蹲或坐,正在棚下歇脚喝茶,目光警惕地扫过李贤这一行衣甲鲜明、队伍齐整的官家人。

    李贤能感觉到那些目光中蕴含的审视、距离,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排斥,这与在两京时,百姓见到王公仪仗时或敬畏、或好奇的眼神截然不同。

    卫队队长下意识地策马靠近了些,手按在了刀柄上。

    刘建军却浑不在意,反而冲著茶棚方向扬了扬下巴,低声道:「瞧见没?这些跑塞外买卖的,个个都是刀头舔血的主,官道也不总是太平,小股的马贼、流窜的散兵游勇,甚至化装成商队的胡人探子,都有可能碰上。

    」咱们这一百来人,看著光鲜,真遇上亡命之徒,也未必够看。「

    好在,两方人马相安无事的错过了身。

    继续前行,路过一个依著山坡修建的小小村落。

    土坯垒成的房屋低矮但却坚固,村口有粗木搭成的简陋寨门,几个穿著破旧麻衣的孩童正在空地上追逐嬉闹,看到车队过来,立刻停下,睁著乌溜溜的大眼睛,怯生生又带著好奇地望著他们。

    一个老人坐在自家门槛上,手里编著藤筐,目光浑浊,扫过车队,在李贤和刘建军身上停留片刻,又漠然地低下头去。

    村子里几乎看不到青壮男丁。

    「壮丁要么被征了兵,要么就去给官府运粮、修城了,或者——进了山。」刘建军的声音低沉下来,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留下老弱妇孺守著这点薄田,靠天吃饭,还得提防著不知什么时候会冒出来的祸事。「

    傍晚时分,队伍终于抵达营州治所柳城。

    此处已是河北道东北边陲,再往东便是辽西走廊,出了此前由朝廷控制的州县,便是契丹、奚族等游牧部族的活跃范围,以及高丽、靺鞨部落。

    安东都护府辖境广阔而情况复杂,薛讷如今的行营便设在此处,以便直接应对来自契丹、奚,以及东北方向高丽与靺的威胁。

    营州城比李贤想像中要坚固。

    城墙高大,以黄土夯筑为主,部分地段可见新修补的砖石痕迹,显然历经战火。

    城门口守卫的兵士衣著并不光鲜,甚至有些破旧,铁甲上带著斑驳的锈迹和砍痕,但个个眼神锐利,身姿挺拔,检查往来行人车马时,带著一股沙场老卒特有的煞气与干练。

    验过公文印信,车队缓缓入城。

    城内街道不算宽,两侧店铺民居也多是低矮朴实,行人多是身著皮袄或粗布衣衫,

    步履匆匆。

    空气中混杂著牲畜、草料、皮革和炊烟的味道,偶尔有身著皮甲、挎著腰刀的军校骑马疾驰而过,蹄声嘚嘚,打破了街市的喧嚣,又迅速融入其中。

    与洛阳的脂粉香风,长安的庄严繁华相比,这里的一切都显得原始、硬朗,甚至有些粗野。

    很快,一行人被引至城中一处官署改建的临时馆驿安置,这馆驿条件颇为简陋,土墙木窗,屋内除了一榻、一几、两个木箱,便再无他物,空气中还弥漫著一股淡淡的霉味和尘土气息。

    显然,边城物资匮乏,接待也仅是满足最基本的需求。

    还未等李贤稍作休整,便有薛讷的亲兵前来通报,言薛将军已在都督府相候。

    李贤与刘建军对视一眼,便随那亲兵前往都督府。

    都督府衙署同样朴实无华,门前守卫森严,凝结著边关特有的肃杀之气。

    李贤随著亲兵步入正堂,便见到一个未著甲胄,只穿了件深青色常服袍子的汉子,汉子正背对著自己等人,站在一幅巨大的辽东舆图前。

    这地方是都督府正堂,眼前这人的身份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薛讷,那个三箭定天山的传奇神将,薛仁贵的长子。

    这是李贤第一次见到薛讷。

    薛讷虽然背对著李贤,但李贤只是看他的背影,就感觉到一种雄浑的气息。

    他的肩膀极宽,但个头却不算太高,至少李贤目测过去,他估摸著比自己还要矮上一两寸,但他整个人站在那里,就给人一种厚重感。

    这时,听见脚步声,薛讷也转过了身来,连忙抱拳行礼:「末将薛讷,参见沛王殿下!」

    声音洪亮,姿态不卑不亢。

    李贤也得以看见他的正面。

    从面相来看,薛讷约莫三四十,或者顶多四十出头的年纪,但李贤知道这人已经是年近五十的沙场老将了。

    「薛将军免礼。」李贤急忙上前虚扶一下,语气温和,「北疆诸事,皆赖将军镇守,

    将军辛苦了,贤奉旨前来协理粮械,日后还需将军多多指教。「

    」殿下言重了,分内之事,何谈辛苦。「

    薛讷直起身,目光坦然与李贤对视一瞬,随即转向他身后半步,那个穿著随意、正四处打量的刘建军身上。

    薛讷的眉头几不可查地微微蹙了一下,显然对刘建军这副略显散漫的姿态不甚习惯,

    但他涵养极好,依旧拱手道:「这位,想必就是名动两京的刘长史了?「

    他语气平淡,听不出是褒是贬,但结合当下刘建军这番表现,李贤觉得这话里似乎也藏著一丝审视的意味儿。

    刘建军仿佛才回过神,笑嘻嘻地拱了拱手:「薛将军好!久仰大名,今日总算见到活的了!」

    薛讷的嘴角又是微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

    他没有接刘建军的话茬,而是转身,将身后那幅巨大的舆图卷轴「唰啦」一声收了起来,似乎是不想让无关之物干扰谈话。

    他将其靠在墙边,然后转向李贤,语气依旧平稳:「殿下与刘长史远道而来,一路辛苦。

    「营州地处边陲,条件简陋,比不得两京繁华,还望殿下海涵,粮械监运之事,关系重大,殿下初至,可先熟悉环境,安顿下来,若有需求,可吩咐馆驿差役。「

    这话语气说的很是客气,但对自己的安排却显得过于简单,甚至连安排人引导熟悉情况的承诺都没有。

    李贤虽觉有些疑惑,但想著对方是沙场老将,或许是不擅与皇室宗亲打交道,且自己初来乍到,不便多问,便点头道:「有劳薛将军安排了。「

    薛讷点了点头:「如此,末将营中尚有军务亟待处理,便不打扰殿下歇息了。  

    说完,便唤来亲兵,「送沛王殿下与刘长史回馆驿。「

    整个过程干脆利落,从见面到送客,不过寥寥数语,没有丝毫寒暄或深入交流的意思。

    回到那间简陋的馆驿房间,李贤看了看四周,虽然觉得薛讷的接待略显简慢,但也还能接受,毕竟边关一切从简。

    他正想对刘建军说既来之则安之,却见刘建军一屁股坐在硬板榻上,翘起二郎腿,脸上带著似笑非笑的表情。

    李贤想起他方才在薛讷面前也是这样,忍不住没好气的说道:「你这人,怎么到了北疆也没个正形,薛将军是行伍之人,怕是最见不得你那怠堕的仪态了!「

    刘建军闻言,非但不收敛,反而将二郎腿翘得更高了些,嗤笑一声:「我的沛王殿下哟,你还真以为他是看不惯我这仪态?人家薛大将军,压根就没把咱俩当盘菜!「

    李贤疑惑的看著他:「此话怎讲?」

    刘建军这会儿才坐正了一些,掰著手指头道:「第一,咱们一路风尘仆仆刚到,连口热水都没喝上,他就急著召见,这是给下马威,还是真那么军情如火?见了面,三句话不到就送客,这叫重视?

    「第二,你注意他收地图那个动作没?唰啦』一下,那叫一个利索!生怕咱们多看一眼他那些军事机密似的,咱们是来协理粮械的,连基本的敌我态势、粮道走向都不让知道,咱们协理个什么?闭著眼睛瞎指挥吗?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我方才虽然只瞥了那地图几眼,但就在他收起来的一刹那,我看清楚了地图上的焦点——根本不在什么粮道上!「

    他用手指在布满灰尘的案几上重重地点了一个位置:「是这里,乌骨城!那副地图上,乌骨城周边画满了红色的箭头和围攻的标记,但城池本身的标识坚若磐石,旁边还用朱笔批了密密麻麻的小字,虽然看不清具体内容,但那架势,分明是久攻不下的焦躁!「

    李贤的眉头也皱了起来:「乌骨城?久攻不下?」

    「没错!」刘建军目光锐利,「你再回想他刚才的态度,如果他缺粮少械,咱们这个粮械监运副使』还有点用处,但现在他的问题是卡在一个硬骨头城池上,攻城器械、

    士兵士气、战术打法才是关键。

    「粮草?他薛讷经营北疆这么多年,基本的粮草调度要是都搞不定,早就被别人打进关内了!」

    他顿了顿,腔调怪异的说道:「所以他看到咱们,心里估计在想:朝廷派来个养尊处优的王爷,带个油嘴滑舌的长史,说是协理粮械,实际上就是来政治避难的——噢,不对,他估计还不知道洛阳发生了什么事儿,所以他甚至会以为咱们是来镀金的。

    「他这边正为攻城焦头烂额,哪还有闲心陪咱们玩过家家?不急著打发咱们才怪!」

    李贤恍然大悟,语气少了几分之前的委屈,多了几分思索,道:「如此说来,薛将军并非刻意怠慢,而是——觉得我们于此间战事无益,他的心思,全在那座乌骨城上。「

    刘建军点了点头:「正是!攻城拔寨,靠的是悍卒猛将、奇谋良策,或者——嗯,或者是一些能敲开硬壳的新玩意儿——咱们这位薛大将军,现在满脑子都是怎么砸开乌骨城那颗硬核桃,粮草调度这种琐事,他自然认为有下面的官佐处理即可,何必劳动咱们这两位贵人』?

    「所以,薛讷见咱们后的行为就能解释得通了,他现在正头疼战事,又把咱们当成那种来镀金的二世祖,所以就给了咱们一个下马威,意思就是想让咱们安分点,等他解决完眼下的困境后,再跟咱们探讨镀金的事儿。「

    「那我们——」李贤看向刘建军。

    「睡觉。」

    「啊?」李贤觉得刘建军不太像是那种遇到困难就躺平的人。

    「现在都什么时辰了?这一路骑马颠得我屁股疼,早些歇息,明日咱们去找老王!想办法去帮薛讷那边砸核桃。」刘建军没好气的斜躺在了硬榻上,似乎是觉得不舒服,又翻了个身。

    」子安,他也在这里?「

    李贤有些惊讶。

    难怪在两京那么久都没听到王勃的消息呢,原来刘建军还把他留在这边。

    「当然了,咱们在这儿人生地不熟的,总归得先找个人熟悉一下当地的环境,才好开展工作,顺便也去看看这边的棉花厂弄得咋样了,反正你那官职也是个闲职,薛讷那边又刚好用不上咱们,不是正好偷闲了么?「

    说完刘建军就往榻里拱了拱,似乎是真打算睡了。

    李贤心想自己初来乍到,的确也做不了什么,便褪去外衣,准备同榻而眠。

    可这时,刘建军却忽然转过身,眼睛浑圆光亮的看著他。

    李贤下意识问:「怎么了?」

    「没,我突然想,老王这么一个有才情的人被我安排在这里,他以后不会变成了个边塞诗人吧?」


  (https://www.635book.com/dzs/73976/67621.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