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 第188章 孙坚你要相信我,那都是污蔑!

第188章 孙坚你要相信我,那都是污蔑!


九月末。

    董卓与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一同携带鈇锧到朝堂上书。

    要求为建宁元年(168年)九月政变时,被政治定性(诬陷)为叛贼的陈蕃、窦武以及次年(169年)在“第二次党锢之祸”中被捕遇害的众多党人平反。

    刘协(袁隗)准奏,恢复陈蕃等人的爵位,并提拔他们的子孙为官。

    董卓亲近周毖(周慎之子),伍琼,原大将军府官员何颙、郑泰也成为其幕僚。

    董卓在幕僚们的建议下,亲近士人,征召名士(如:荀爽、韩融、陈纪)入朝为官,其中,蔡邕成为董卓最信任的幕僚。

    同时,董卓又选拔大量名士(如: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孔融、应劭、张邈)担任地方太守等要职,甚至不计前嫌,对厌恶自己而弃官而走的袁绍、王匡、鲍信等人授以太守,以示和解。

    十月初三,董卓趁着何太后遗体下葬的时候,开启文陵(汉灵帝陵墓)时,使人偷取其中珍宝。

    董卓仗着军权的威势,放纵士兵在雒阳城内劫掠富户,搜刮财物,奸淫妇女。

    十一月初一,董卓自拜相国,有“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自此董卓在朝廷中的权势已经如日中天。

    董卓又封自己的母亲为“池阳君”,设置令、丞。

    各地士族领了董卓好处,却不领董卓好意,纷纷在地方招兵买马,试图对抗董卓执政。

    东郡太守桥瑁甚至伪造三公文书散发到各地州郡政府,陈述董卓罪恶,呼吁各地起兵反董,恢复刘辩的帝位。

    这个时候,董卓才想起扬州牧金茂乃是天然盟友。

    十一月初三。

    董卓上书献帝刘协,表金茂为安南将军。

    对待敌人董卓都能够随手给出郡守、刺史职位,对待盟友,反倒抠抠搜搜。

    朝议上,献帝刘协提议加封金茂为卫将军,持节,赐斧钺,封乌伤侯。

    董卓还没跳出来,有人先跳出来反对。

    司徒黄琬:“陛下三思啊,天下诸侯都在招兵买马,这是将要大乱的预兆啊。”

    “扬州牧乃其中最强大一路,若是再加封,乱不可止矣。”

    刘协很不服气:“扬州牧乃宗室!乃朕的皇叔,他一定会像平息扬州一样,平息天下叛乱!”

    “您为什么要这么去说他?”

    黄琬唉声叹气道:“陛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扬州牧手段暴烈,我在当任豫州牧时,就听闻扬州牧残杀百姓无数。”

    “您可不要被表象给蒙蔽了啊。”

    刘协只是个九岁的孩子,哪经得起黄琬这个老狐狸诡辩,犹豫不决。

    此时,董卓不由心生忌惮,没想到,他为小皇帝做出那么多贡献,却还是抵不过一个偏远地区的扬州牧。

    这一刻,董卓终于相信李儒曾跟他说过,提拔谁都不能提拔金茂。

    一语成箴!

    原来这位天然盟友,很可能一转身就变成天然竞争者。

    要是让金茂来洛阳,看刘协的态度,董卓怕是必须要跟金茂做过一场,才能再次夺回大权。

    那还不如保持现状。

    趁献帝刘协犹豫之际,太尉董卓出列道:“扬州牧太年轻了,陛下可以先封他安南将军,令其平定各方逆贼。”

    这算盘打得噼啪响。

    刘协这次妥协道:“那便加封扬州牧兼领安南将军,持节,赐斧钺,封乌伤侯。”

    好嘛,就换个将军称号,其他不变!

    董卓生气了:“陛下!我说只封安南将军!”

    看着凶神恶煞的董卓,刘协才害怕道:“那就按太尉所言。”

    朝臣看着董卓欺凌小皇帝,敢怒不敢言。

    真要让他们为金茂摇旗呐喊,那是绝不可能!

    虽说看不懂金茂的操作,但士族集团本能地对金茂感到反感。

    …

    扬州丹阳郡建业县。

    这几个月时间,金茂成功完成迁移政治中心的计划,将治地从山阴搬到建业。

    随之而来的还有许多好消息。

    华佗不愧是治疗不孕不育的专家,一招轻松解决金茂麾下没有子嗣的顾虑,唐姬、施昱相继怀孕。

    多亏这段时间,北边徐州、豫州多流民逃亡到扬州避难,金茂那旺盛的精力,才有地方使。

    不然,就唐姬一个贴身侍女,完全不够用啊。

    十一月十一。

    长沙郡守孙坚来访。

    这些日子,金茂一边要处理各郡忙碌的收粮运动,一边又要安顿处置各地流民。

    一刻不得空闲不说,还得找时间去广陵郡收拾一下广陵太守张超。

    这家伙竟敢跳出来反抗,金茂麾下都认为这是收纳广陵郡的最佳时机。

    不过,孙坚的到访打乱所有计划。

    建业县,州牧府,这是在原有县衙基础上加盖一些防护措施建成的新府邸。

    金茂住过后世的高楼大厦,对于住的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但安全性必须要放在第一。

    议事大堂(原公堂)。

    双方相互见礼。

    金茂身后站着典韦、周瑜;孙坚身后站着孙策、程普。

    今天周瑜没心思上班,前几天收到周忠之子周晖被董卓残忍杀害的消息,周瑜就从居巢跑来建业,要为从兄报仇。

    正好赶上孙坚来访,金茂就只能将这件事往后放。

    “师兄此次前来,定是有要事。”

    孙坚直来直往,金茂也不喜欢拐弯抹角,直入主题。

    “我能帮得上忙的地方,一定会帮。”

    谁知,孙坚这回说起话来,顾左而言他。

    盏茶功夫后,金茂不耐烦了,他还有许多事要处理,怎么能在这浪费时间?

    “孙太守,有事快说!”

    “你又不是不知道,近期十数万百姓流入扬州,我要处理的事情繁多,可没这个闲工夫陪你聊天!”

    孙坚也听出金茂语中不爽,便不再犹豫道:“实不相瞒,我马上就要北上讨伐逆贼董卓,而扬州牧却为董卓同党,我担心…”

    “放你XX狗屁!”金茂瞬间暴怒:“我TM什么时候成了董卓同党?”

    “连你也相信这些鬼话?!”

    孙坚满脸尴尬,在场众人也是第一次见到暴怒的金茂,全都愣在原地。

    董卓利用金茂持有先帝遗诏的事,“名正言顺”地扶持献帝上位。

    金茂要是得到好处也就算了,可TM屁都没得到一点,反惹一身骚。

    最可恨的就是这群扬州之外的士族,张口闭口就是把金茂说成董卓同党。

    金茂自然知道这些人为什么要针对他,杀了那么多士族豪强的后遗症来了!

    但他并不后悔,就是怕扬州百姓信了这些鬼话。

    好在神信教足够坚挺,在民间声望极高,这都离不开第一任理事长白石的努力。

    这段时间,白石的位置已经被典韦取代,而白石自己则投身于发扬神信教的事业之中。

    神信教不仅在汉民中迅速发展,就连护士军也成了护教第一军,每个人都是资深教众。

    可以说,扬州士族态度不明朗,但百姓绝对拥护金茂的统治。

    开玩笑,那十几万流民可是把外界的惨状都带到扬州来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幸福感的体现,扬州百姓本以为他们足够幸福了,没想到还能更加幸福!

    这让金茂更加坚定,要将这条不可能的路走到底。

    就算是到老到死也实现不了,后世那种理想化的社会,但只要有一丝进步,金茂就觉得死而无憾。

    议事大堂。

    金茂以自身失态向所有人道歉。

    “这次北伐我没办法跟你一起去。”

    金茂解释道:“我要对扬州近四百万百姓的生命负责。”

    孙坚神情黯然,还以为这次将要无功而返。

    谁知,金茂话锋一转道:“虽然我无法亲自出兵,但我可以支持你粮草辎重。”

    没想到还有柳暗花明这种事,孙坚大喜,打仗打得不就是后勤嘛。

    孙坚按耐住心中躁动,不自觉用上尊称:“您准备给予多少支持?”

    金茂也不是很肯定,不由地扭头看向周瑜:“公瑾,今年居巢一县预计得粮几何?”

    经过这几个月的锻炼,周瑜不仅没有收敛,反而锋芒更加锐利。

    “禀使君,剔除百姓所得,居巢县将收获八千八百石粮,一万三千八百石稻草,共计收获粮草两万一千八百石粮草!”

    金茂好奇道:“我记得居巢县还未完成收割吧?”

    “没错。”周瑜自信道:“这个数据不会错!”

    看着周瑜坚定的眼神,金茂没再多说什么,问道:“你觉得居巢县能做到扬州第一吗?”

    “那是自然!”周瑜神情不变:“居巢县水田共计三千四百三十五亩,共得粮两万两千石,亩产高达六又五分之二石!”

    “整个扬州,没有比我更会种粮!”

    金茂扭过头,对着孙坚讪笑道:“让师兄见笑了,这孩子欠管教。”

    孙坚大笑道:“策儿又何尝不是如此。”

    说起孙策,金茂忍不住问道:“师兄真要带策儿上前线?”

    “玉不琢不成器。”孙坚骄傲道:“真男儿就该上战场,历经厮杀!”

    而后,孙坚话锋一转:“等到策儿归来,也就足以胜任您交代的任务。”

    金茂大喜:“如此甚好!”

    这是孙坚当众用孙策向金茂示好,他自然能看得出,这是孙坚向他所要更多好处的意思。

    秉着投李报桃的原则。

    金茂一挥手道:“师兄安心北上,后方交给我!粮草辎重不用担忧!”

    孙坚狂喜,瞬间感觉赚到了。

    两人就行军路线的细节进一步探讨。

    虽说孙坚战斗经验丰富,但大兵团行军经验跟金茂完全没法比。

    这次孙坚仅招募五千人,加上本身的一千骑私兵,共六千人的行军,就头疼不已。

    要不是金茂帮忙解决后勤的事,他只有一路打一路抢过去,那太不文明了。

    金茂也不是白帮忙,孙坚打前锋,他就要在后方捡漏,荆州的地盘他早就垂涎已久。

    对此,孙坚毫无异议。

    不然,粮草辎重怎么运到军中?

    这个时代可没空运,不把地面上的阻碍全都解决了,一百石粮食能运抵十石就足以烧高香。

    另一边。

    两位老大在商量大事,小弟们就无所事事。

    周瑜还想旁听一些经验,却被孙策拉到一旁叙旧。

    “公瑾,我感觉我就是一件货物,被父亲卖给了扬州牧。”

    孙策非常不爽道:“男儿当自强,这次我一定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孙策的大名!”

    周瑜本就因家里的事,心情不好,又没能有机会学到兵书上没有的知识,更加恼火,不由地说话没过脑。

    “你能卖高价,就偷着乐吧。”

    “多少人求都求不来,你还矫情上了。”

    孙策愕然:“公瑾,你怎变得如此冷漠?”

    周瑜回过神,反应过来,却不改语气,指着程普道:“不止是你,他也是价码之一!”

    周瑜不客气道:“你以为六千大军行军是一件小事吗?”

    “光人吃马嚼就是一笔天文数字,再加上运送粮草的民夫,你有算过要多少钱粮吗?”

    “你没算过!”

    周瑜又问道:“你知道种出一石粮食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吗?”

    “你不知道!”

    “你知道就算使君帮你们解决了粮草供应,你们还需要多少民夫?”

    “你不知道!”

    周瑜劝道:“伯符,你我都已及冠,不再是小孩子了,要更明事理!”

    孙策也是个聪明的人,被周瑜这么一点醒,再联想这段时间跟在孙坚手下,似乎一点进步都没有。

    便拱手道:“多谢公瑾赐教!”

    周瑜摆手,脸露喜色,终于能近距离学习大兵团作战经验了。

    可惜,金茂已经说到末尾:“师兄,我只能将粮草囤积于南阳郡,再往北就无能为力。”

    孙坚对着全国堪舆图仔细观看,便明白其中关键,点头道:“足以!”

    “还有一事想要麻烦您。”金茂拉过周瑜介绍:“他是庐江周家的周瑜周公瑾。”

    孙坚点头,孙策的好友他当然知道。

    “不久前,周瑜从兄周晖被董卓无故杀害,我希望师兄能帮其报仇!”

    孙坚肃然道:“力所能及之事,自当尽力!”

    一连解决两件事,金茂才对孙坚说道:“乱世已至,你我两家将来一定要同心协力,方能共渡难关。”

    孙坚抱拳,认真地说道:“如若不弃,坚愿歃血为盟,与您皆为异姓兄弟!”

    金茂大喜:“择日不如撞日!”

    于是,当天孙坚就和金茂结拜。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4208/67645.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