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矛盾
如果非要给1989年做一个定义,或许可以说,这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一年。
从国际形势上来看,这一年,许多新的政治人物登上了政治舞台。
这些人无不带着满腔的雄心抱负和励精图治的决心,然而他们的功过对错只有老天爷才知道。
在共和国,情况也是差不多。
1989年可真是个多事之秋,傍大款,通货膨胀,脑体倒挂,现代艺术……
种种令人吃惊的现象,使众多的国人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现状感到惶惑不安。
尤其出国这件事对于人们情感上冲击力度,留下的时代印记,还要远胜于其他。
因为往往有人出国了,总会因为两地分离导致一些感情色彩浓厚的,或许还有点令人撕心裂肺的故事发生,就像桑静和小陶的姻缘。
…………
自从心里有了出国的念头之后,桑静的心就再也踏实不下来了。
她想追求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她不想像普通人那样循规蹈矩地过一辈子。
如果她不折腾一下,她觉得自己这辈子就没机会了。
如果自己也像别人那样找个单位待下去,比如在国内的医院做个内科或者儿科的大夫,那生活就太没什么意思了。
“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她每次设想这样的情景,都会喃喃自语道。
所以她才会这么努力的找门路想要出去,哪怕宁卫民那边一直不回消息,她也没有灰心,反而利用起全部的关系网谋出路。
而一个人要是有充足的动力是会创造奇迹的。
桑静很努力的在学习英语,她托福的成绩很好。
父亲那边有个老同事的关系可以利用,人家是七十年代就出去了,现在美国已经定居了,表示愿意为她提供经纪担保。
接下来的最大的难题就是签证了,最近这一年来去美国的签证可不好办,好多人申请好多次都被驳回了。
结果没想到桑静的运气简直让人为之赞叹,她才第一次跑大使馆,第一次见签证官,她就顺利通过了,这样一来她接下来的难题也就是怎么对小陶说,还有就是凑学费了。
桑静跟小陶摊牌的日子,选在了新年过后,两个人还是约在了西单那家二楼的咖啡厅里。
和桑静所料想的差不多,这件事她才开口,小陶一听脸色就耷拉下来了,而且从此之后,她就再没从小陶脸上看到一丝笑容。
虽然没有说出反对的话来,但是不情愿的态度是非常明显的。
于是,桑静也开口抱怨上了。
“别装蒜。你要不高兴就直接说,犯不上给我脸色看。我来亲口告诉你,是因为在乎你。再说了,我又没偷着藏着,我怎么想的,你不是一直都知道嘛。”
“我知道,你得出去闯闯。”小陶叹息了一声,把面前的一杯烈酒一饮而尽。、
按理讲,洋酒味儿怪,这杯酒他得咂摸个半小时才能喝下去的。
“知道你还这幅样子,给谁摆脸色啊?”
“不是,我就是不明白了。我们在国内挺好的,干嘛就非得跑到异国他乡去?人生地不熟的,语言也不通。你就非得去刷盘子啊。何况你还是去美国,那么老远,万一有点事儿怎么办?”小陶的声音流露出了乞求,无助的眼神停留在桑静的脸上。
“去了慢慢就熟了,而且我的英语水平没问题,否则也考不了那么高的分数啊。再说了,还有我爸爸的同事关照我呢。”
“人家只是你爸爸的同事,毕竟不是你家亲戚,你的期望不要太高。”小陶轻声嘟囔,“都是你那个好姐妹撺掇的你,我要见着刘眉,我非得问问她,干嘛非得拆散我们,她到底是何居心?”
桑静笑了,“你怪人家干嘛,本身是我想出去嘛。她最多也就帮我参谋了一下哪儿的学校最好。你可不要迁怒于人。”
“那你怎么就不能再等等,要能去日本,我也放心点啊。”
“你就别不放心了。唠唠叨叨的,有什么用。真有用处,那就得你陪我出去才行。怎么样?你能做到吗?”
这句话登时让小陶哑巴了,陷入了沉默。
桑静看着也觉得自己语气有点生硬了,靠近他抚摸他的头,“别这样,我出去只是暂时的分别,我还要回来的。”
“就算为了我,你能不能不走?”小陶充满希望的问,急于要证实自己在女朋友心里的份量。
然而桑静却把脸扭开了,她望着舞池上空闪烁着镭射球,过了一会儿才开口。
“小陶,我不是不喜欢你。但你想过没有,我要是为了你留下来,放弃了这个机会。那我以后的心态会是什么样的?一年,两年,你觉得我能随随便便就放下嘛。人就是这样的,越是得不到就越想,我要是想一辈子,想起来就后悔。这难道是你愿意见到的?真的,小陶,除了这一条我不能答应你,其他什么我都可以答应你。”
这些话十分坚决,没有给小陶再留下任何的机会。
“这不是件小事,你得好好想想。”
“我早就想好了,不用想了。”
果不其然,尽管小陶并不甘心,可没有再商量的余地了。
就这样,两个人都不说话了,这个时候他们都清楚的意识到,似乎从一开始,他们就是两股道上跑的车。
一个想出国去看外面精彩的世界,一个想在京城做点小买卖,就这么过一辈子。
在即将分别的日子里,在一种即将分离的情绪下,他们忽然看到了他们之间那道深不见底的裂缝,让人触目惊心,让人筋疲力尽,让人束手无策。
但是即便如此,有些人也不愿意正视现实,或者说,还在一厢情愿的为了爱情付出,甘愿一条路走到黑。
这一天在分手的时候,小陶陪着桑静等公共汽车的时候问,“你出国需要钱吧?需要多少,告诉我。”
“不,这笔钱太多了,我不能用你的钱”
“你要想和我分手就别说了,但如果你还把我当成男朋友,你就告诉我”
“一时间,桑静是真的有点感动了,但她一点也不敢吭气。”
因为她清楚,只要出声,也许就会说出“我不走了”这四个字。
而这样的情愫只是一时冲动,她不能因此放弃得之不易的追求。
…………
三天之后,小陶就把钱交到了桑静的手里。
而且大大出乎意料的是,小陶交给她的不但是兑换好的美元,而且数字也大大超出了她所需要的。
因为说实话,按照桑静打听到的情况,她要去上的大学,学费一年为八百六十五美元,住宿费为一千六百五十美元,其他开销为一百五十三美元,全都加在一起一年总共需要两千六百六十八美元就够了。
然而小陶交到她手里的信封,打开来看,却是整整五千美元。
桑静起初没有反应过来,她惊愕地望一眼自己手里那厚厚一沓绿色钞票。
认认真真的又数了一遍,才确定不是自己眼花。
“怎么这么多?”她疑惑地问。
“我总不能真的让你去美国刷盘子啊。”
小陶这话让桑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她不是傻瓜,知道小陶爱情的价值。
按照目前的黑市价计算,这五千美元那就是四万块人民币啊。
按照国内现在的工资水平,怕是需要一个工人干上四十年,不吃不喝才能凑上。
原本她是打着让父母给自己出几千块,再找小陶借一万块,然后去了美国靠勤工俭学维持生计的。
做梦都不敢奢望手里能这么宽裕。
她眼里闪着激动的光泽,一下子抱住了小陶,“小陶,我给你打欠条,这钱算我借你的。”
小陶也就势把她抱在了怀里,但只是厚道的说,“别傻了,这钱就是给你的,真的……”
“可我要是……”
“你就是不回来了,我也不会找你要的,我是心甘情愿的……”
两个人又都不说话了。
爱情的魔力这个时候是最大的,几乎可以让人完全失去理智。
小陶心里想着,桑静虽然要去美国了,可她家毕竟还在这里呢。
京城也需要医生,她毕业后就会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到时候回到祖国效力。
穿着白大褂,坐在医院里,为老百姓救死扶伤。
那是多么美好的场面呀。
最终能不能和桑静结婚,他虽然说不好,但他绝不后悔。
因为最起码,他还为老百姓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医生,而且他的爱情注定是浪漫的。
他向往保尔和冬尼亚那种爱情,朦胧的、唯美的,纯粹的,不求回报。
桑静的心里也在想,这样的小陶可真有男子气啊,她是喜欢的。
只是有所不足的,是小陶不能陪着她一起出国深造。
要是他们能一起出国读书那该多么好啊。
不过好在这遗憾也是暂时的,有一天也许小陶就会改变想法的。
到时候等她在美国站住脚了,也许小陶会愿意离开这里,和她一起去美国呢。
到那时,或许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他们出国会过上令人羡慕的生活,就连自己的家庭也愿意接受他了。
两人的想法,一时间也让他们产生了错觉。
直至此时,他们仍然抱着不切实际的希望,想像着对方是自己最合适的人,他们没有理由不相亲相爱。
尤其是即将分离的最后一天,这样的情绪达到了高点,他们都怀着一种告别的情绪在迎合着对方。
那天他们在一起整整一天,直到很晚,他们不得不分别了,小陶才送桑静回家。
那天晚上的夜色很好,大街上静静的,大部分楼宇都是黑漆漆的了,劳累了一天的京城老百姓们大多已经睡下了。
小陶开着自己的“小土豆”把桑静送到她家楼下的时候,冲她说,“你回去吧。早点睡,明天还得去机场呢。”
然而桑静却不动,只是坐在车里,眼睛水汪汪地望着小陶。
“我走后,肯定会想你的。”
“我也是。”
两人就那么坐着,他们很近地对望着,是那么不舍地相望着。
然后突然间,他们就抱在了一起,呼吸急促的抱在了一起,浑身颤抖着抱在一起。
在他们交往的经历里,他们还从来没有这么激动过,从来没有这么心里狂跳过,从来没有这么难分难舍过。
哪怕第一次触碰到彼此,第一次亲吻,也没有这种上头的感觉。
这时的桑静也已经没办法保持理智了,她有点像是怕冷似的说,“小陶,你带我走吧,今晚我不回家了。”
“什么?”小陶不知道是没听明白,还是不敢相信。
桑静嘴唇哆嗦得更厉害了,但仍然鼓足勇气说,“今天晚上我跟你走,我是你的人,你就要了我吧。”
说完她就扑在了小陶的怀里,把头深深的埋下去,不敢抬起来。
小陶坐在那里,一时间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他终于明白了桑静的心意。
人家姑娘是真心实意地想把自己的第一次献给他。
但是,他也爱她,他的爱是怀着许多梦幻和理想的,他注定要为自己的爱付出。
尽管他是个粗糙的人,可他也要维护自己爱情的圣洁。
他用力拥抱住了她,用深情凝视她的眼睛。
“小静,我爱你,真的爱你。但是你不用这样。我会等你的,等你留学归来,我们就结婚。”
就这样,桑静在小陶的怀里渐渐地冷静下来,她的泪水汩汩流了出来,她不知道为什么会流泪,但是深刻入骨。
此时,她的心里很平静也很温柔,她真正地被小陶的爱情所感动了。
又过了一夜,第二天,当小陶如约开着汽车来送桑静一家去机场的时候。
此时的桑静已经没有了昨天藕断丝连的犹豫和割舍不断的迟疑,她的情绪是振奋和激动的。
毕竟她出国留学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是她梦寐以求的愿望。
她不仅去了美国,而且还有着充足的经济保障。
她还有什么不开心的呢?
在机场,最后告别的五分钟,是桑静专门留给小陶的。
然而他们都没能再找到昨天夜里的那种激情。
他们两个就像普通同学一样说着普通的告别华语。
他说,“到了那边就来信。”
她说,“一定,我每天都给你写信,还会给你打电话。”
他说,“那我一定赶紧装个电话。”
她说,“好,不过我打过来可能就是半夜了。”
他说,“没关系,那样更好,我就不会错过和你通话了。”
(https://www.635book.com/dzs/7484/838295633.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