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美娱:从饰演小海狸开始 > 第100章 女王亲临北美洲

第100章 女王亲临北美洲


人一旦上头后,执行力就会变得超级的强。

    这边,《好声音》第一季第一期才刚刚放完呢。

    那边,互联网上便只有《好声音》一个声音了。

    绝大多数的贴子都是在那抱怨节目太短——

    “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短的人啊!”

    绝大多数的留言都是在那要求节目组加更——

    “虽然短短的也可爱,但太短了就不可爱了!”

    从表面上看,以上舆论会给《好声音》带去很多麻烦,因为当一个娱乐节目的大众点评充满情绪后,路人就不太好从社评之中捕捉节目的具体亮点从而判断是否入坑了。

    但,反过来看,太短的抱怨、加更的要求,不就是最好的推荐吗?

    当绝大多数的观众都想要追新时,这种渴望不比剧透夸赞来的有用?

    更别说,音综这玩意就没法剧透,因为音综的卖点就是声音,而声音是不好用文字描述的,只有你自己听了,你才知道节目到底好不好,是否符合你口味。

    民众可以感性的宣泄,但专业人士则是不行。

    随着《好声音》的正式开播,今晚,几乎所有圈内人士都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ABC。

    然后……

    纽约。

    洛克菲勒广场。

    午夜十一点的NBC总部灯火通明。

    会议室里,NBC的总裁凯文·莱利(Kevin  Reilly)斜靠在座椅上。

    单手托腮,道:“《好声音》看完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此话一出,在场所有人都面面相觑了起来。

    无人接茬的事实让莱利叹了口气,整个人向后一仰。

    有些小丧。

    凯文·莱利是娱乐业里的老人,84年入行,进的环球,88年跳槽到了NBC,接着带领NBC开发出了《法律与秩序》,立项制作了《急诊室的故事》。

    两部大爆剧集让他在圈内一夜成名。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成名之后,他被布拉德·格雷挖到了布里尔斯坦娱乐。

    那是电视圈里极其有名的制作公司,专门为各大电视台提供内容。

    然后,莱利在那里又开发出了《新闻广播》《黑道家族》《向我射击》等热播剧。

    这一事实让他身价倍增,再一次的被人挖走了。

    2000年,莱利正式加入福克斯。

    然后,传奇依旧在延续。

    过去的三年里他又做出了两部大热剧,一部叫《整容室》,一部叫《盾牌》。

    只要是看美剧的应该都知道《盾牌》,它的收视率是电视史上的剧集类第一。

    炸裂的成绩让莱利成了无数人眼里的香饽饽!

    毫不夸张的说,当今的莱利,在电视领域里,那就是独一无二的王!

    他的嘴,那就是电视领域里的风口!

    他呼出的气,那就是能吹起猪的风!

    由于莱利的成绩实在是太亮眼了,所以今年六月,NBC给他开出了电视领域里史无前例的挖人价,2000万美金的年薪加股票期权,把他从福克斯请了回来。

    同时,NBC董事会还承诺,不会对莱利的日常工作做任何的要求与指导。

    因为他们相信莱利有能力带领他们走上巅峰。

    在接邀请时,莱利其实是有着十足自信的,这不仅是因为他做了一堆大爆剧,他闭着眼睛都知道观众想要看什么,更是因为当下的选秀综艺非常火。

    当《美国偶像》第二季的均集收视人数能够跑到2400万时,他也想尝试的做一下综艺,企划他甚至都已经找好了,那叫《美国达人秀》。

    然后,就在他准备立项之时……

    啪——

    《好声音》官宣了。

    这一事实让他整个人都思密达啦!

    因为但凡带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自带流量的《好声音》是必能做成的!

    所以,当选秀节目的受众群就那么多,蛋糕就那么大时,《美国达人秀》还怎么做呢?

    对吧?

    没错!

    他!

    凯文·莱利!

    被同行视为电视业之神的男人!

    现在那都不知道如何对付《好声音》啊!

    正因如此,先前,当他发现,这个世界上有人比他还希望《好声音》去死后,他其实是有些小兴奋的昂,《好声音》没死成的结果则让他十分的遗憾。

    由于《好声音》对他们的威胁真的很大,所以今晚,他特地带头加班,和团队的人一起收看了《好声音》,然后,他越看越觉得脊背发凉。

    “《好声音》这个节目出现的太让人意外了。”

    “它的盲选设计,互选机制,在选秀节目,甚至是电视行业里,那都能算是无敌的。”

    “虽然我不知道罗伯特·艾格是从哪里弄到的创意,他是不可能有这种灵感的,巴里·梅耶也不行,但溯源这种事现在已经不重要了不是吗?”

    “因为我个人觉得,《好声音》的出现会让其他的选秀类综艺失去制作的必要。”

    莱利的话语在NBC的会议室里不断回荡。

    他的总结有些残酷,但在场众人全都松了口气。

    没办法,谁让在座的就没一个蠢货呢?

    在看《好声音》的过程中,这些人就已经嗅到了异常。

    但他们不敢说,因为制作综艺是莱利的意思。

    当神想要做一件事情时,凡人是没资格指手画脚的。

    所有的终结,都只能由神亲自进行。

    “凯文,我觉得,我们其实没必要这么悲观。”

    眼瞅着最禁忌的话题已经过去了,下面的人便陆续开口了——

    “《好声音》只是一个音综,而选秀不止音综这一个分类。”

    “是啊,我们想做的《达人秀》又不是音综,它是一个综合类的比拼!”

    “我个人觉得《达人秀》还是能做的,它是值得尝试的。”

    劝慰的话音一出现,靠在座椅上的莱利顿时就笑了起来。

    他也是从底层干起来的。

    他明白这些人的意思。

    正当他磨着牙,想要表示这些人全他妈的都是马屁精时,“咚咚咚——”的敲门声忽的响起,道了一声请进后,推门而入的身影是他的二秘。

    “数据出来了?”

    一见对方,莱利便知道收视人数的统计已经有了。

    “是的老板。”

    二秘点了点头。

    “多少?”莱利问。

    “呃……”二秘犹豫了一下,道:“3117……”

    “夺少???”

    本懒散的靠在椅子上的莱利瞬间跳起。

    双眸瞪得和沙包大的拳头一样。

    眼神直勾勾的望着自己的二秘。

    “咕咚——”

    二秘吞咽了一口唾沫,再次说出了已经确认多次的事实,“3117万。”

    “《好声音》的首播收视人数是3117万。”

    哗——

    NBC的会议室里顿时乱做了一团!

    所有人都不可置信的张大了嘴!

    因为这个数据太他妈的惊人了!

    因为在进入新世纪后,就没有一家广播公司能做出破三的项目!

    00年的收视冠军是CBS的《幸存者》,均集收视人数是2980万!

    01年的收视冠军是NBC的《老友记》,均集收视人数是2450万!

    去年,02年的收视冠军是CBS的《CSI:犯罪现场调查》,均集收视人数是2612万!

    没错!

    电视行业里上一个能破3的项目,还是99年的《谁想成为百万富翁》!

    再往前,那是传说中的《宋飞传》!

    然后,甭管是《百万》还是《宋飞传》,他们都没有在第一季里拿过3!

    而现在,《好声音》第一季第一期,就拿3了?

    虽然在座的大伙早就做好了《好声音》会爆的心理准备,不少人甚至都想过《好声音》首播集或许能破3,但这一切真的出现后,他们还是有些难以接受的。

    而在众人惊诧之时,莱利又忽的笑起。

    “呵——”

    缓缓扭头,环顾会场。

    他舔着嘴唇,道:“现在,你们还有谁觉得,《达人秀》能继续做?”

    “嗯哼?”

    骤然而出的鼻音让莱利那勾起的嘴角上挂出了一抹无奈。

    如此情形让在坐的所有人都沉默了。

    与此同时,NBC总部旁,同样位于曼哈顿中城的CBS总部此刻也陷入了寂静。

    和NBC一样,CBS的高层今晚也在公司收看了《好声音》,看完之后,他们也开起了会,接着,陡然出现的3117让主持会议的CBS董事长莱斯·穆恩维斯(Les  Moonves)脑壳冒烟。

    穆恩维斯的情况和莱利差不多。

    他的生涯也非常的辉煌,因为他的成名作叫《老友记》。

    《老友记》的爆火让他从华纳来到了CBS——嗯,他原来也是巴里·梅耶的人,但他没法在华纳继续待下去,因为内斗太他妈的严重了。

    初至CBS时,他的职位是娱乐部门的总裁,地位的确不高,但等他连续做出《幸存者》和《CSI》后,狂野的成绩让他在今年夏天跃升成了CBS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是的。

    00年的收视冠军和02年的收视冠军都是他做的。

    电视行业就是这样的,做不出内容的人就是上不了位的。

    升官后,穆恩维斯是很开心的,但,所有的兴奋仅持续了一会儿便消散了,因为当下,北美电视行业里的标杆人物叫做罗伯特·艾格。

    人家现在都准备去冲击迪士尼董事长的宝座啦!

    可他还在为收获了和ABC董事长职位一样的CBS董事长而兴奋?

    这丢不丢人啊!

    要知道,他们CBS和ABC一样,头上也有母公司啊!

    虽然CBS的董事长只会是萨默·雷石东,但这不重要不是吗?

    维亚康姆还有个CEO呢,那个位置的权力可比CBS的董事长大!

    然而,正当他想要努力上冲时,他的基本盘,大本营,快要被罗伯特·艾格给干碎了?

    “Oh——Shit——这该死的艾格——”

    “这个畜生的运气怎么这么好啊!”

    “99年做个爆款就能升迁!现在做个爆款又能升迁吗?”

    “M-FXXK!”

    穆恩维斯用力敲桌!

    大手一挥直接散会!

    这不是他不想思索对策了!

    而是他真的没招了!

    《好声音》首播集就破3那后面不得走到4以上?

    然后决赛在破个5、6、7?

    诚然,高开高走这种事在美国电视史上很常见。

    并且,很多记录都不是多年以前。

    像大爆的《宋飞传》,均集收视人数3000万以上,98年大结局飙到了7630万。

    还有大爆的《干杯》,均集收视人数比《宋飞传》低一点,但93年大结局跑到了8050。

    但,就算这些数据还很新鲜,可这些数据也是美国电视史上的前十记录啊!

    不算超级碗啊。

    然后,《好声音》刚播呢!

    就奔着历史前十去了?

    当下!

    穆恩维斯就算是从CBS离职!

    他也不想研究如何应对《好声音》了!

    因为这他妈的根本就不可能打得过啊!

    《好声音》收视数据出现后,因此癫狂的人有很多。

    但在此同时,还有很多人直接就陷入了沉默。

    就比如说史蒂夫·凯斯,仅扫了一眼报表,他便让助理回去休息了。

    没办法,谁让他知道,这个数据无法力敌呢?

    再比如说特德·特纳,听到汇报后,他仅是轻应一声便挂断了电话。

    电视出身的他明白,《好声音》已经不是现象级的品牌了,这他妈的是史诗级的。

    还比如说迈克尔·艾斯纳和小埃德加·布朗夫曼,拿到报告后,他们直接就合上了眼。

    迈克尔·艾斯纳清楚,拉拢迪士尼股东的计划在执行时或许又要上升一个难度了。

    而小埃德加·布朗夫曼嘛……

    “华纳音乐买不到了。”

    “理查德·帕森斯是不会让特德·特纳他们以20亿的价格出售华纳音乐的。”

    “所以……”

    “我们换个思路吧?”

    “索尼是不是想收购BMG?我们可以介入一下。”

    “你现在就去给他们打电话,三十亿以内我都能接受。”

    “如果高于三十亿,我们就报价百代。”

    闻此言语,助理立刻点头。

    随着小布朗夫曼的挥手,对方也离开了老板的豪宅。

    虽然小布朗夫曼是大众眼里的败家子,但他是真的喜欢音乐啊,20多岁就出歌了,毕生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家全球最大的音乐集团,当他对音乐的喜爱十分纯粹,且他的老爹允许他这么干时,他身边的人还真不好劝他不要继续轴下去了。

    而当小布朗夫曼可以肆意妄为时,索尼直接就思密达了。

    “你说什么?小布朗夫曼想和我们竞价BMG???”

    索尼北美董事长,霍华德·斯金格在听到消息之后人都傻了。

    他已经盯了BMG好久了,眼瞅着贝塔斯曼逐渐松口,愿意把旗下的音乐部门出售给他们索尼时,小布朗夫曼突然跳出来竞价了?这是什么鬼啊?他们好像没仇吧?

    在等他得知,小布朗夫曼出面竞价的原因和买不到华纳音乐有关后……

    他只觉得自己的脑壳非常疼。

    “也就是说,《好声音》对外扇了一巴掌,然后仅是带起的风就把我们刮翻了?”

    他组织了一下语言,给出了自认为恰当的总结。

    但他的话语却让前来报信的秘书摇起了头,“Boss,我个人觉得您的描述还不够准确,因为《好声音》没有特意的针对谁,巴里·梅耶、罗伯特·艾格这些人并没有和迈克尔·艾斯纳、特德·特纳那样对某一个群体充满仇恨,他们只是……”

    “想要平等的干死所有的同行。”

    “……”霍华德·斯金格便秘了。

    这不是他觉得秘书说的不对啊,而是太对了。

    对的他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

    当下的霍华德·斯金格有失声的自由,因为他不是传媒公司的头头嘛;

    但其他人则没有静默的时间,尤其是媒体人。

    《好声音》炸裂成绩一出现,各路媒体便纷纷提枪上马,报道了与之有关的收视盛况。

    最先出手的那当然是ABC啊,自家的节目爆了自己不吹嘘那不就是衣锦夜行吗?

    于是乎,翌日清早,晨间新闻里,ABC的主播便报道了自家电台的成就——

    “万众期待的音乐竞技类节目《好声音》已于东部时间2003年9月20日晚8点正式开播!平均收视人数达到3117万人!创综艺之历史!破行业之记录!”

    紧随其后的则是NBC和CBS。

    虽然两家的高管都恨不得捅死ABC。

    但所有传媒集团的新闻板块和娱乐版块那都是分开的。

    所以,娱乐组的人抑郁了?

    那在他们没有主动发声,请求帮忙的情况下。

    NBC、CBS的新闻组还是会公平公正公开的对待所有消息的——

    “酝酿三月的《好声音》已于昨日正式开播!”

    “首播集收看人数达到3117万!”

    “伊莎贝拉再创历史!万人追逐让人惊叹!”

    在消息的传递上,电视媒体拥有着纸面媒体无法触及的速度优势。

    但,由于所有的新闻节目都有着时长的限制,所以,电视媒体在报道消息时就不能和纸面媒体一样疯狂展开了,因为纸面媒体的展开报道只需要加印就行了嘛。

    正因如此,随着太阳的高升,报纸的售卖。

    飘扬而起的墨香,让北美民众听到了无数激动的呐喊,无尽的感言!

    《华盛顿邮报》发文称——

    【《好声音》或将成为电视史上最好的音乐类竞技节目!】

    “喜欢看电视的人应该都有一种感觉,过往,不管是什么样的音乐节目,不管节目组如何表示自己热爱音乐,在节目播出时,我们都能深刻的感觉到,那就是一个娱乐舞台。”

    “因为音乐这个东西是声音的艺术,但电视节目是画面的展现,所以,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节目组在制作节目时那就是会让选手、评委在舞台上进行一些拙略的表演的。”

    “例如《美国偶像》,舞台上的评委和选手那就像是提线木偶,跟着节目组的要求讲述着自己对音乐的喜爱,讲述着自己在追梦道路上的不容易。”

    “说实话,《美国偶像》这个节目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故事大会。”

    “这个节目里的故事比音乐更好听。”

    “但,昨天首播的《好声音》完全不一样,盲选的机制能让我们沉浸式的享受音乐!”

    “当导师和选手不会相见时,音乐,那才真的能成为评判好坏的唯一标准!”

    “这种设计让我们感到了惊喜!因为它真的是在让选手展现自己的才华!”

    “……”

    《洛杉矶时报》发文表示——

    【昨夜之后,我们可以完全相信伊莎贝拉热爱音乐!】

    “《好声音》的选拔模式真的是创世纪的变革!”

    “只有真正热爱音乐的人才会想尽一切办法用音乐的方式来选拔人才!”

    “正因如此,两个小时的时长才会让人觉得很短!让人迫不及待的想要收看下一期!”

    “……”

    有一说一啊,当下,就算是个正常人,在瞧见《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的文章后,那都能感觉到自己的体内有一股热浪在疯狂翻涌。

    因为两家报纸文章里的用词、描述,太夸张了。

    夸张到一辆化粪车从他们的身边经过他们也要舀一勺尝尝咸淡!

    啊呸——

    是夸张到没有看过《好声音》的大众都想立刻翻看一二!

    好验证两家报纸话语里的真假!

    但和《纽约时报》相比,《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今日的报道那就是个弟弟,因为《纽约时报》2003年9月21日的头版标题是这样的——

    【北美洲,你们的女王回来了】

    内容更是这样的——

    “熟读世界历史的都知道,世界上第一个被冠以‘日不落帝国’名号的国家是西班牙,当时,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宣称,‘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至此,‘日不落帝国’的名号正式的出现在了世界的舞台上。但,帝国的建成并非一日之功,而让西班牙拥有帝国之基的人是卡洛斯一世的先辈,伊莎贝拉一世。”

    “作为卡斯蒂利亚的女王、阿拉贡的女王,她对伊比利亚半岛的统治为西班牙的出现打牢了根基,而她对伟大航海家克里斯·哥伦布的资助则是西班牙走向帝国的开始。我们甚至可以说,她的决定改变了人类的发展轨迹,让北美这块富饶的土地出现在了世界的面前。”

    “但可惜,就算她改变了世界,她本人也没有亲自瞧见这一切,因为她于1504年去世,当时世界上的船运业还没有现在一半发达。”

    “虽然我们并不清楚,五百年前,在得知世界上还有新大陆后,她是否有踏足亲历的想法,但我们知道,五百年后的今天,她可能回来了。”

    “甚至证据都很清晰——”

    “1999年,华纳正式决定,要将畅销小说《Harry  Potter》搬上银幕。”

    “2000年的春天,华纳正式聘请克里斯·哥伦布担任导演。”

    “同年夏天,生于欧洲的伊莎贝拉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看到这儿,或许很多人想笑。但我们想说,请你们先别笑。”

    “因为四年前,在《Harry  Potter》立项时,我们就知道这部电影会成功,因为它有着无数的书迷,因为克里斯·哥伦布是业内名导,因为负责特效的是工业光魔,我们根本就想不出《Harry  Potter》这部电影会输的理由。”

    “虽然最终的结果如我们预料的一样,《Harry  Potter》的成绩好到夸张,但谁也没有想到票房是整部电影里最微不足道的东西,真正让人惊叹的是伊莎贝拉的出现。”

    “这个和伊莎贝拉女王同名的女孩在过去的三年里为我们带来了无数神迹。”

    “当下的她,是人类电影史上最年轻的二十亿票房拥有者!”

    “当下的她,是人类音乐史上最年轻的空冠拥有者!”

    “昨夜一过,她更是创造出了人类电视史上最优秀的节目开局!”

    “《好声音》首播就破3!这是无数节目都达不到的成就!”

    “又或者说,这是无数从业人员做梦都不敢梦的数据!”

    “但,伊莎贝拉就这么轻易的拿到了!”

    “并且,她还是在拥有两个历史最佳的情况下拿到的第三个历史最佳!”

    “实话实说,一个人拿到一个行业里的历史最佳是可以理解的!一个人一生拥有两个行业里的历史最佳也能被人所接受!但当一个人连续不断的跨行业的拿到三个历史最佳,未来甚至还有可能拿更多时,这个就不是正常逻辑可以解释的事情了!”

    “之前,我们可以说伊莎贝拉是因为出演了《Harry  Potter》才有了今天,但现在,强如《Harry  Potter》,那也没法成为她广受大众欢迎的理由了。我们只能说,伊莎贝拉的出现,伊莎贝拉的成功,或许和很多历史人物一样,是世界需要她赢。”

    “至于她的神迹为什么会频繁的降临在北美?”

    “那是因为伟大的航海家时隔五百年,终于在自己发现的新大陆上迎接了他的女王。”

    轰——

    《纽约时报》的文章一出现,整个北美的舆论直接就炸锅了!

    因为它们的观点实在是太……太……太疯狂了!

    疯狂到人们必须讨论!

    有震惊的——

    “OMG!《纽约时报》这是把伊莎贝拉比作伊莎贝拉一世吗?这也太敢写了!”

    “天呐!哥伦布在自己发现的新大陆上迎接了自己的女王?这个比喻真的是……”

    “Oh!电影、音乐、电视三丰收?伊莎贝拉竟然这么厉害吗?不对!伊莎贝拉在影视音三个领域里全创了记录?那她要是在动画上还有突破,那她不就能做到全行业的制霸了?嘶——这个女孩!这个女孩的成绩!也太夸张了吧!”

    有欣喜的——

    “原来昨天晚上的3117万是电视业里的历史记录吗?原来我也是历史记录的缔造者??噢~我真棒!我和海狸小姐一样棒啊!hahahaha——”

    “终于有人报道伊莎贝拉的跨界第一了!海狸小姐的成功终于被人看到了!”

    “虽然女王这个称呼很好听,很霸气,但我还是喜欢海狸小姐的叫法啊!”

    还有尖叫的——

    “我知道伊莎贝拉厉害!我从一开始就知道!所以你们这些媒体能不能干点正事啊!就比如说让ABC加个更啊!我他妈现在就想看第二期啊!”

    “是啊!《好声音》的成功那不是肉眼可见吗!伊莎贝拉做什么事情那不都是睡醒之后又是一场胜利吗?所以你们这些媒体由吹改催行不行啊!”

    “ABC!求求你了!求求你再给我一集吧!我现在感觉全身上下有蚂蚁在爬!就一集!就一集就行……啊……受不了了啊啊啊……”

    “……”

    坦诚的说,在《好声音》收视成绩出现的瞬间,罗伯特·艾格和巴里·梅耶就已经兴奋的跳起来了。因为就算是心理素质再好的人,瞧见首播破3的数据后,也会激动万分嘛。

    在等北美媒体疯狂报道,民众疯狂热议后,他们的嘴巴更是歪成了耐克商标。因为以当下市场的期待值来看,《好声音》收视人数破3那就真的只是一个开始了。

    往后,破4冲5触摸6那都有可能。

    但——

    就算民众再怎么期待,他们也不可能加更滴~

    这不仅是因为节目的档期都已经排好了,轻易不可动。

    更是因为每一期节目都是现录的。

    当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下一期的内容时,没法照着剧本拍的他们拿头加更啊?

    不过,加更他们做不到,不代表其他不行啊。

    就比如说,北美民众想看《好声音》?

    那我们商量一下,你们投月票我们放番外?

    2003年9月21日晚,《好声音》节目组通过ABC电视台向北美民众表示了感谢。

    他们感谢大伙对节目的支持,感谢大家对节目的喜欢,并表示,为了让大众更好的认识选手,从9月23日起,《好声音》特别节目‘成长’将正式登陆ABC。

    ‘成长’是所有晋级选手国赛以前的比赛剪辑。

    一期讲述一到两个人,时长约为30分钟左右,当然,具体的人数具体的时间会根据上期晋级的选手总数来调整,播出时间则是每周一到周三的东西部晚七点。

    当此事实出现后,北美民众顿时就兴奋了!

    即便ABC没有加更,但有番外看也行啊!

    毕竟,国赛以前的比赛那都是地区性的直播嘛,当下的互联网也没有未来那么疯狂,当民众对选手的了解相对有限时,看看花絮能让他们知晓更多。

    呃……

    北美民众在追一个东西时是真的很疯狂的啊。

    又或者说,好莱坞的影碟之所以能出花絮版、完整花絮版、最终花絮版、全收录花絮版和终极花絮版……那纯粹是因为有人买单……

    再等时间来到9月23日晚7点,《好声音》番外篇‘成长’也如期播出了。

    最先登上‘成长’的选手是凯蒂·佩里。

    25分钟的节目一晃而过,随着片尾的出现,凯蒂·佩里发现,自己红了。

    啊不对,《好声音》播出时她就已经有名气了,‘成长’播出后,她是爆红了。

    至于缘由?

    很简单,‘成长’的收视人数有2103万。

——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5096/67733.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