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想要自己解救自己的波兰人
鲁路修在柏林总参谋部与法金汉总参谋长商讨波兰战役得失的同时。
波兰前线,此时此刻的场景还如同人间炼狱一般——当然,这个炼狱,并不只是针对德玛尼亚军队的。德玛尼亚人只是进攻失利,但损失还不是非常惨重。
这个炼狱,也不是针对露沙人的,露沙人的损失数倍于德玛尼亚军,但总的来说也还好,至少他们顶住了敌军的决死攻势。
真正损失最惨重的,其实是波兰本地人。
东线的波兰攻势,是在1月中旬的时候发动的。
这场战役,德玛尼亚人一共出动了3个集团军的兵力。
其中最弱的第11集团军作为波兰中段防线的对峙力量,在波兹南一线与对面的露沙人填线消耗。
兴登伯格直接亲自统帅的第8集团军放在波兰突出部的北侧、往南穿凿进攻。
而巴里亚的利奥波德老元帅的第10集团军,则放在波兰突出部的南侧、往北穿凿进攻。
兴登伯格第8集团军的穿凿出发点,就选在东普罗森的柯尼斯堡和立陶宛的维尔纽斯之间,特地挑了一个相对荒僻一些、没那么枢纽的位置,图的就是露沙人在这些结合部防御比较薄弱,没有重兵集团直接固守。
而利奥波德老元帅的第10集团军,则从利沃夫西郊某处往北突击、出发点大约位于利沃夫以西40多公里的地方。这两路大军理论上最后可以沿着布格河在布列斯特附近合围,把整个波兰全境都切断。
这三个集团军里,第11集团军兵力最弱,满编状态下应该有22万人,第8集团军最强,满编理论38万人,第10集团军满编27万人,加起来满编理论总兵力87万。
实际上因为去年下半年的低烈度消耗,部队虽也不停有补充兵源但肯定达不到满编。所以1月中旬开始进攻时,实际有兵力79万人。
对面的露沙人,则拥有一整个完整的西方面军,下辖4个集团军,满编状态兵力150万人,包括一部分强拉的波兰本地亲露死忠,实际上在1月中旬战役开始前,因为消耗和缺额,实剩130余万人。
德玛尼亚人以79万进攻130万,人数还是劣势的。
最初十几天的进攻,一切还算顺利。北边从北往南打的兴登伯格元帅,先后拿下了比亚韦斯托克和哈伊努夫卡等要地。
从南往北打的利奥波德元帅,也拿下了瓦什丘夫、海乌姆等要地。
只可惜德玛尼亚军的坦克数量终究不多,起不到决定性地突破效果。在双方都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兵力的情况下,区区两三百辆坦克的投入,无法让整个军队提速起来。
而且兴登伯格和利奥波德元帅都只是拿到了坦克,并没有全套配套的卡车和半履带车,或者说就算有数量也很不足。
毕竟大家都是第一次打装甲突击作战,没有经验,不知道装甲作战对配套后勤的要求有多高。
这也不能怪他们不会用,对面的布列颠尼亚人之前在希腊和奥斯曼战场上、初次使用小威利坦克,也一样用得一地鸡毛完全没发挥出坦克的全部实力。
也只有鲁路修这个熟知后世装甲战术的穿越者,才能一上手就把所有关键点都注意到。
有了坦克,也得有会用的将领和军官、士兵,才能真正发挥出威力。
这种情况下,兴登伯格他们的坦克,也就前三天可以推进得比较快。
最初的冲击波过去后,援兵行军太慢、填线太慢、给坦克运弹药和柴油的补给也慢。种种拖沓下来,战斗也就回到了全军每天只能前进十几公里的低速状态了。
当然,如果是放在西线战场,每天能推进十几公里就要普天同庆了。如今西线全成了筑垒地带,一个月打下来,都不一定能挑出一天推进3公里的日子。
但是在东线,每天推进十几公里的运动战,谈不上什么大捷了,甚至当初用突击营战术,都有可能打得比这个更快。
这也是兴登伯格元帅运气不好,撞上了露沙军队当中指挥能力最强的布鲁西洛夫上将,加上波兰战区双方相持了一年,筑垒地带比较多,算是东线最接近西线形态的一片战区,进攻的损耗非常大。
打到1月30日的时候,其实南线的利奥波德元帅就已经上报天气寒冷、坦克发动不了,不得不暂停攻势。
还是北线的兴登伯格和罗登道夫不信这个邪,又硬撑了几天,到了2月3日也出现了坦克被冻结发动不了,只能靠纯步兵进攻。
不把士兵当人看的罗登道夫为了自己的功业,又强逼着部队一直进攻到2月6日,最后终于因为伤亡过大,部分军官反映士兵心声反馈得非常激烈,才制止了罗登道夫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暴行。
罗登道夫一开始很错愕,他想不通只是这种程度的逼迫士兵强行进攻、怎么就会让军队想要抗命。
深入了解后,才发现原来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没有见过坦克之前,部队都没有任何别的想法,觉得光靠步兵进攻是天经地义的。
原先的打仗套路,不就是大炮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大炮再轰。
但现在,他们明明都看到坦克辅助步兵进攻的好处了,而且不是没有坦克可用,明明坦克就配给他们部队了,只是因为机械损坏较多需要等待维修,然后就是柴油机被冻了打不着、天气稍微好点就能再战,那为什么将军们还要这么不把人当人逼着大家立刻进攻?
波兰有什么非立刻拿到手的价值么?
士兵们不甘心,怨言也就多起来了。罗登道夫敏锐地嗅到军心异常,才不得不停手。
但经过兴登伯格和罗登道夫这番错误尝试,最终估算,至少白白多死了七八千名士兵、还造成了四万名左右的额外伤员。
这个所谓的额外损失,就是指“如果兴登伯格愿意等时机更好再进攻,原本可以避免的损失”。
南边的利奥波德元帅停手得更早,大约为这个强行的冬季攻势付出了额外四千人的战死、一万多伤员。
考虑到伤员里还有一部分最终会不治。严格来说,兴登伯格元帅和罗登道夫中将,应该为两万名德玛尼亚士兵的不必要死亡负责。当然在战争年代不可能每个决策都做到完美,肯定多多少少会有误判。
露沙人和布列颠尼亚人的很多将领,其决策误判都是造成几十万人死亡的,德玛尼亚这边一个错误决策额外多死两万人,已经算还行了。
关键还是看后续事情怎么解读、宣传,如果上面都想捂盖子,兴登伯格和罗登道夫的这点小问题,也不至于造成什么恶劣影响。
……
不过,如果仅仅以为、坦克被冻结无法在冬季最寒冷的时候进攻,就算是这件事情的最终结果,那就大错特错了。
或许也是机缘凑巧,兴登伯格和罗登道夫的进攻迟缓,居然无意间促成了另外一件事情。
原来,就在过去这个冬天,波兰人已经受够了露沙人的统治。
自从德玛尼亚军在南部的基辅罗斯大平原上取得了史诗巨捷、彻底吞并了整个基辅罗斯地区后,今年冬天露沙人的粮食缺口已经非常夸张了。
圣彼得堡和莫丝科街头每天饿死的人加起来都上万了,广大荒野地区和小城市的饥寒死者还无法统计。
摩尔曼斯克港和摩尔曼斯克铁路沿线,每天倒毙的苦工也都在四位数或五位数,个别暴风雪天甚至有一天死十几万人的纪录。
如此缺口,露沙人对波兰产粮区的榨取自然是拉满到了极限。
波兰人不但连多余的粮食被征走,甚至连自己的口粮都征走了。要想活命,就必须加入露沙军队,帮露沙人拿枪打德玛尼亚人,甚至枪都没得拿发一根狼牙棒作为预备队。
敢于反抗收粮的,如果是大地主,还会被直接巧立名目扣个罪过,刺刀捅死、抄没粮食。
当德玛尼亚军逼近布列斯特时,布列斯特和华沙、罗兹等地,都有不少波兰人动了心思,打算响应德玛尼亚军。
“听说兴登伯格元帅之前向毕苏斯基许诺过,只要我们波兰人起来反抗露沙,战后打垮了露沙就让我们波兰人自己建国。现在听说德玛尼亚人都有坦克了,而且兴登伯格元帅的进攻势头很迅猛。
现在再不动手,我们可就捞不到自己赶走露沙人的功劳了,到时候还拿什么筹码去跟德玛尼亚人谈判自行建国?赶快动手吧!正好我们当中有好几万人被露沙人强征入伍了,我们可以说服那些人拿起武器就地兵变!”
这就是那群波兰贵族、资本家、被抢了粮食的大地主们在琢磨的事儿。
最后,这些人还真就在德玛尼亚人打过来之前,成功发动了一次兵变,还拉起华沙市民和罗兹市民一起反抗,两座城市先后发动。
但是很可惜,他们得到的消息晚了一点。
他们在华沙城里发动的时候,其实南边的利奥波德元帅已经停止进攻了。
北边的兴登伯格元帅虽然没停止进攻,但他的坦克已经被冻住了。
最终,露沙名将布鲁西洛夫一边死死顶住兴登伯格的攻势,一边果断处置,分兵回屠华沙,以雷霆手段和海量的哥萨克骑兵扫荡摧垮叛军。
后方的尼古拉二世得知波兰人居然叛国,也是大为震怒,要求乱世重典严刑震慑。
华沙城内所有的波兰贵族、资本家、地主、以及几乎全部文科知识分子,统统被抓起来毙了,以惩戒叛国者(惩戒不仅限于波兰本族,也包括聚居在这片土地上的其他非露沙反叛者)。
“这就是通敌叛国的下场!再敢妄动者杀全家!”
最终,大约十几万波兰精英和知识分子被杀,总算是震慑住了这片土地上的反抗,为露沙在波兰的统治又延命了几个月。
而也正是这一切,才让鲁路修在见到法金汉总参谋长的时候,可以安慰他“这是好事儿啊”。
……
于是乎,鲁路修在法金汉面前,便如此这般侃侃而谈:
“总参谋长阁下,虽然我军至少额外战死了2万人、受伤5万人,最终也没打下来波兰。还导致将来我军就算再次进攻拿下波兰、敌西方面军也可能会多一两个集团军逃出包围圈。但综合算下来,这还算是一件好事。
首先,我军磨合练了兵,除了第6集团军以外的其他部队,多多少少也掌握了装甲进攻的战术,天下哪有生下来就会打仗会用新武器新战术的。稍微吃了点亏,我相信兴登伯格元帅和利奥波德元帅的那两个集团军里,会有不少军官练出装甲指挥能力的。
其次,根据最新情报,波兰地区的粮食已经被露沙高层竭泽而渔、碎骨榨髓,刮得每天都在大量饿死人。而波兰地区的夏粮,最快也要五月底才收割,在五月份之前打到波兰,其实算经济账都是不划算的。
帝国本身的粮食也不富余,柏林的黑面包都涨到每公斤1个多马克了,猪肉香肠涨到每公斤15马克了。这种情况下,如果2~4月帝国需要出粮养那些被露沙刮干净的波兰农民,我们自己的黑面包可能会涨到2马克一公斤,甚至3马克!土豆也可能会涨破每公斤1马克。
现在我们2月初没打下来,正好休息休息,一方面修理坦克,一方面总结冬季作战的经验教训,给坦克加一些改良和保养,同时让前线部队稍稍退却、重新转入防守。等4月份重新开始进攻,必能一战而克!也不差这两个半月了。
最后,有些话好说不好听,听说波兰有一些投机者,为了战后自己建国,还想抢帝国的功劳,说是他们自己拯救了自己。现在帝国的军队在会师布列斯特要塞之前、耗尽了攻击动能,不得不停下,露沙军队有余力回去反杀自己内部的叛逆者,这其实是在减轻我们将来打进波兰后的统治负担。
露沙人或许也知道这一点,但现在他们才是那片土地的统治者,他们没得选,只能做对他们对我们都有好处的事情、而恶名就由他们一个人背了。”
有些事情,是明知做了之后可能对自己的敌人也有好处的,但是在那个位置上又不得不做。
就好比地球位面中的华沙战役,防守方可能也想到了“如果我们狠狠杀戮反叛者,可能会对将来的占领者的统治有好处”,但他们没得选,他们不可能因为看到这一点、就不进攻叛军。
毕竟叛军是当下就想要你命,你不杀他他要杀你的。事有轻重缓急,哪还管得了将来。
法金汉也是刚刚才得到消息不久,所以一开始没往这个角度多想。
被鲁路修这么一提醒,终于意识到可以从这些角度去宽慰皇帝,让皇帝别再羞气。
“被你这么一说,倒也不无道理……我还以为你跟兴登伯格、罗登道夫有过节,没想到在大是大非上,你还能帮他们开脱,倒是我小看你了。”法金汉忍不住赞叹了一句。
“我怎么可能和兴登伯格元帅、罗登道夫将军有过节呢?只是观点和战略之争,不是私人恩怨,大家都是为了国家。”
鲁路修也恰到好处地表了个态,以示自己对事不对人的大度,随后他还顺口补充道,
“其实,罗登道夫将军在坦克趴窝后,又坚持进攻了三五天、虽然额外付出了几万人伤亡,但将来也能在历史书上和宣传材料上为帝国赢得一些口碑。
将来停战之后,肯定会有阴谋论者说帝国是因为看到华沙人想要自救、才故意止步不前,放任露沙军队扑灭华沙义军、借刀杀人。但我们是有铁证的,真是坦克动不了了,攻击力才锐减。
而罗登道夫将军在坦克动不了后,为了多拯救一些波兰人民,还不惜继续进攻三五天。我军多牺牲的那些德玛尼亚战士,都是伟大的国际注意者,他们是为了解救别族人民牺牲的,说明嘚啵一家亲。所以这是好事儿啊。”
法金汉听完,彻底目瞪口呆,简直要被鲁路修的宣传口径忽悠瘸了。
原来罗登道夫还是伟大的跨国跨民族的博爱者、是为了别的民族的利益,牺牲了自己人?这特么估计罗登道夫自己都不知道他有这么伟大吧。
但不管怎么说,对外宣传肯定要这么讲。
“对了……我记得你一直挂着帝国战争部宣传局局长的头衔吧?只是你太忙了,所以战争部另外委任了一个主持常务工作的副局长,而你专管那些临时冒出来的对外宣传事务?
难怪嗅觉这么灵敏,这种坏事儿都能说成好事儿,我算是心服口服了。你这番说辞,我会上奏陛下的,也好让陛下早日宽慰,别再为这事儿劳心了。
你赶紧去把你的论文完成吧,你这份战略眼光和功底,早该毕业了。”
法金汉大大赞许了鲁路修的工作,并且把鲁路修的说辞一抄,就直接去找皇帝汇报了。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5166/67606.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